第3章

凌嘉是瑞風雜誌社的總編輯,出身於中國最好的高校之一北大,北大清華這種高校,但凡有條件的高材生多是尋着機會出國留學爲以後的移民做準備了,凌嘉本也有出國的想法,甚至考過了雅思申請了學校,但思慮再三後還是決定留在國內發展,一來對國內環境環境熟悉,上一輩留下的人脈關係在她這裡能夠繼續得以延續,二來人生就這麼幾十年的事,凌嘉不想把大半的時間都放在校園裡。

凌嘉上邊還有一個哥哥,叫凌睿,已婚,他們的父母都是一家大型國企裡的高層管理人士。1998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口號響亮的提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之後的中國在朱老闆的帶領下來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和平鉅變,住房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國企改組,高薪養廉等等具體措施相應而出。住房醫療改革了,內需拉動擴大了,廣大百姓也更是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學校產業化了,高校擴招了,莘莘學子們有學上了,可學費也越來越貴了,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找工作也更是越來越難了;高薪養廉,公務員們的工資上去了,可廉沒養成,腐敗反倒越來越厲害了,朱總準備的那一百口棺材,沒能擋住貪官們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步伐,具體用了幾口,也不得而知;國企改組,現在企業制度開始建立了,無數人失業被美譽爲“下崗分流再就業”,90%以上的錢財集中到不足10%的人手裡,至於效益如何,衆多國有大中企業在世界500強裡又佔了幾個,大家心裡都有數。

斗轉星移,歲月變遷,人海蒼蒼。

強硬親民的朱總,他的願望是美好的,行事是果斷的,敢說敢幹敢怒敢愛的他也是值得敬佩的,他改革的,都是中國固有的一些頑症,這些頑症,也必須要改要革,只是一腔熱血爲人民的他,當時提出種種改革措施的時候,一定也沒能完全想到後果會是這個樣子。可這能怪誰?誰也不能怪,若真想怪了,只能怪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糟粕沒有根除,法律條款漏洞太多,百姓權利意識不足,興國之路任重而道遠,朱總也不過是做了他該做的而已,至於改革成功與否,自有後人去客觀評價。

而凌嘉的父親,在當時恰恰鑽了國企改革的空子,撈了好一筆錢財,鄧爺爺一早就說過,要讓一小撮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凌父沒客氣,他頗有奉獻精神的排除萬難掃清障礙,當了那一小撮人中的一員,同時他也很明智,懂得見好就收,撈夠好處後,把兒子推到臺前威風八面,自己退到幕後安享餘年,名利雙得,好不快活。

人一旦有錢了,難免會犯些有錢人的毛病,比如包個二奶,養個情婦。凌父也頗趕潮流的毛病了一回,壯年時也曾偷偷摸摸的包養過一個女人,之所以偷偷摸摸,原因很簡單,其一是作爲看起來正值廉潔的黨員幹部,這事不好大肆張揚,其二是凌母家庭背景雄厚,凌父一般不敢惹。由此可見,找個強大的女人對維持家庭表面和諧是何其重要。

只是很不湊巧,凌父第一次偷腥,他的光榮事蹟便被剛讀大二的凌嘉發現了,那時凌嘉與同學一起逛街,無意中看到凌父親密的摟着一個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女人在購物,看着兩人的舉止,凌嘉很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凌嘉會辦事的風格從那時開始體現出來,她沒有向母親告狀,也沒有對父親另眼相看,而是找父親秉燭夜談,凌嘉說男人在外邊有女人,不是稀罕事,但我希望自己的父親能給自己做一個好榜樣。凌父見自己的女兒如此懂事,當下便表示要痛改前非,給了情婦一筆錢後斷絕了聯繫。一家四口還是如以往那般其樂融融,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但凌父的行爲卻給了凌嘉一個不大不小的刺激,連凌嘉一向敬重的父親都會在外邊偷食,可見男人着實是靠不住的,從那開始,凌嘉對男人開始抱起了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態度,男朋友可以交,但論及婚姻,還是先算了吧。

凌嘉在家是老小,父母哥哥都寵着,好在凌嘉性格還算不錯,再加上獨立要強,一般千金小姐的壞脾氣在她身上幾乎沒有。

凌嘉曾在國家地理雜誌社工作過兩年,後被瑞風老總蔣建國挖了牆角,她今年剛滿29歲,及肩中長髮,漂亮幹練有手腕,瑞風旗下的各類雜誌刊物,在她上任後經全新修整,皆取得可喜成果。蔣建國將凌嘉喻爲“本社第一干將”,由此可見,凌嘉其人,不可小覷。

29歲的凌嘉,還沒結婚,凌父凌母眼看着孩子馬上突破30大檻,有些着急,有事沒事就在她耳邊嘮叨一下婚事,凌嘉起初還能和顏應付,後來被嘮叨煩了,衝父母大吼“你們管好自己就行了,還害怕我嫁不去怎麼着?”

凌嘉一句“管好自己就行了”,讓凌父聯想到了自己的風流往事,聽出凌嘉話這是話裡有話,也怕萬一刺激過了頭,凌嘉會當着凌母的面翻出那些陳穀子爛芝麻,當下沒了言語,也知道自己女兒有主見,不必太擔心,反過來勸凌母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涉及他們太多。凌母見凌父如此,也只好把嘮叨吞到心裡,任凌嘉自由發展。

可把想說話憋到喉嚨裡幹噎着,滋味着實不好受,凌母很怨念,但她也知曉對女兒話說的再多也無濟於事,何況一着不慎,也極有可能出現反效果,所以,凌母面對不聽話的凌嘉,除了怨念,還是怨念。

的確,怨念。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