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封禪大典 上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封禪大典終於要開始了,按照漢武帝留下的規矩,第一天就在父登上樑父山祭地,而在樑父山的山頂上,已經建造了一座方形的祭臺,周圍還有環水圍繞,因爲按照古人的認知,大地是方形的,所以方形的祭臺也代表着大地。

李世民從三天前就開始清心寡慾,並且禁絕一切葷腥,每天都以香湯沐浴,今天一大早,他就換上舉行大典時才穿的冕服,然後率領文武百官登上樑父山,李休等人也是一身的朝服,目視着李世民登上祭臺,然後開始了祭地大典。

雖然整個大典顯得十分的隆重肅穆,但其實也十分的無聊,整場全都是李世民的獨角戲,李休等人也頂多也就是配合的參拜幾下,而且整個典禮很長,李休剛開始還十分感興趣,但是時間一長,最後也感覺有些昏昏欲睡。

整個祭地大典從早上持續到下午才結束,臺上的李世民從頭到尾都保持着一種高昂的情緒,畢竟他對這一天已經期待很久了,做什麼都感覺不到累,但是臺下的李休等人卻一個個都有些受不了,特別是過了中午後,所有人都是又累又餓,好不容易熬到大典結束,李休他們也感覺像是解脫了似的。

典禮過後,李世民與大臣們休息了片刻,這時有人送上來一些簡單的飲食,等到吃過東西后,李世民立刻興致勃勃的帶着人下山,因爲按照典禮的規定,他們必須在今天到達泰山,因爲明天一早就要舉行祭天的大典。

李休正值壯年,但也感覺這大半天折騰下來也是累的要命,但是爲了配合大典,他也不得不隨着李世民下山,幸好禮部的官員還算有良心,竟然給大臣們準備了馬車,這主要是因爲李世民帶來的那些開國功臣中,許多人都是年事已高,今天都已經摺騰的不輕了,若是再騎馬的話,恐怕沒走幾步就會從馬背上摔下來。

李休和長孫無忌擠上了一輛馬車,然後急匆匆的趕往泰山,兩百里的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如果放在後世的話,開個車也就是一個小時就能到,但是放在這個交通落後的時代,卻需要讓馬車跑上半天,所以當李休他們到達泰山時,天都已經黑了下來。

等到下了馬車時,李休感覺全身都已經快散架了,住宿的地方已經準備好了飯菜,他簡單的吃了點後,立刻就躺在自己的牀上睡着了,不過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時,李休就被人給叫醒了,因爲他們要在吉時之前趕到泰山之巔。

雖然經過一夜的休息,李休還是感覺身上有些睏乏,更別說那些年事已高的大臣了,而且泰山上也不能行車,只能用步行,雖然泰山不像華山那麼險峻,但從山腳到山頂也有幾千級石階,這一路走上去,哪怕是一個壯年人也要花上兩個時辰左右。

不過想要封禪,自然也不能怕吃苦,更何況爲了表示對天地的敬畏,連李世民都要親自登泰山,所以李休這些大臣們自然也不能例外,一個個都跟在李世民的後面沿着石階而上,雖然天很黑,但是街道兩側都有侍衛打着火把,倒也不用擔心一腳踩空摔到懸崖下。

李休和長孫無忌在大臣中算是比較年輕的,所以一直走在最前面,不過旁邊的房玄齡等人的年紀也不小了,而且長年伏案也讓他們的身體情況堪憂,剛爬到半山腳時,這些大臣們就一個個的喘着粗氣,走一段就要休息一下。

李休看到房玄齡狼狽的模樣,當下也伸出援手,伸手攙扶着他一起登山,這讓房玄齡也十分的感激,同時也苦笑一聲開口道:“幸虧克明兄沒有來,否則以他的身體情況,恐怕會累出病來。”

克明正是杜如晦的字,這次並沒有隨李世民一起來泰山,說起來杜如晦早就應該去世了,多虧了李休的提醒,這才一直活到現在,只不過這幾年他的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甚至有時都無法上朝,爲此李世民還特批允許他在家中處理公務,以他的身體情況,自然沒辦法來泰山,而且長安那邊也需要有人輔佐李承乾,所以杜如晦就留在了長安。

“杜相的身體情況也讓人擔心,這次沒來雖然有些遺憾,但畢竟身體要緊。”李休當下也開口道,他其實也很累,不過仗着年輕,而且平時也一直保持着鍛鍊,所以身體素質還不錯,這時還可以支撐。

“是啊,其實克明的身體早就不行了,我也一直勸他多休息一下,只是他這個人特別固執,一心撲在政務上誰的話也不聽,幸好這兩年他的態度有所鬆動,上次我去探望他時,他還說等到明年時,就向陛下辭官,這樣也能好好的休息幾年。”房玄齡這時也喘着粗氣道,花白的鬚髮在山風的吹拂下四處飛舞,目光中也露出幾分悲傷的神色。

說起來房玄齡比杜如晦還大幾歲,今年他已經年過六十,而杜如晦卻纔五十多歲,但是杜如晦的身體卻比他差太多了,而且兩人也是多年的知交好友,甚至當初還是房玄齡向李世民推薦的杜如晦,兩人共同輔佐李世民,並且得到房謀杜斷的美稱,只是現在杜如晦的身體情況實在太糟糕了,房玄齡每次想起都不禁爲之傷神。

“辭官也好,杜相的身體情況的確不宜太過勞心,而且我聽孫道長說,杜相的身體只能慢慢的調養,所以等到他辭官後,不如就住到南山去,孫道長的藥觀也在那裡,到時可以讓孫道長就近照顧,說不過多調養幾年,他的身體會慢慢的恢復健康。”李休聽到房玄齡的話也是點了點頭道,其實他也曾經勸過杜如晦,讓他多加休養,只是對方並沒有聽進去。

李休攙扶着房玄齡邊走邊聊,前邊的李世民估計也發現了一些老臣體力不支,於是也吩咐士卒攙扶着大臣登山,最後在一輪紅日跳出東方的天際之時,他們一行人也終於登上了泰山之巔,而祭天的祭臺也出現在了李休他們面前。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五百五十章 楊農離世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相親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高昌城變 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薛仁貴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接親與否?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訂婚第一百四十八章 石炭礦第一千零五章 殺過來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初見張公瑾第四百零七章 同姓不婚第五百七十八章 玄奘的消息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圖書館開業 上第七百章 西突厥又要亂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杜如晦去世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裴寂也來了第二百零三章 李世民又醉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貞觀法難》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三百七十五章 難產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見長孫氏第三百三十九章 時間太短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探望李承乾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仁表外放第七百二十四章 螃蟹也會成災第二百三十七章 麻辣火鍋第八百七十九章 陰謀第五百零八章 無雪的冬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電磁感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三姐還好嗎?第五百一十四章 所託非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以突厥制突厥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李承乾也回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恪回京第五百九十一章 張公瑾上書第三百七十六章 孫神醫救命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戰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書院爭鬥的開端第九百二十六章 傲驕的李世民第九百七十一章 扣押的貨物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平叛第七百一十二章 偶遇突厥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蕭瑀入彀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課本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十八章 公主重傷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國公唐儉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李恪回京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高延壽、高惠真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易主的南山書院第五百六十九章 “宰相”秘報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探望李承乾第四百零九章 隱士與俗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撤職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遼東戰事再起第四百七十三章 月嬋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第六百六十九章 又見倭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奸細第九百二十五章 宮中吵架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封禪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的禮物第三百三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圖書館開業 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求你幫忙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賴、人渣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小神醫第三百五十八章 滎陽鄭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酒澆愁第八百七十二章 拍賣進行中第五百五十章 楊農離世第九百七十章 氏族志風波第四百零二章 尷尬第七十三章 李元吉出場第十九章 散官和胰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推波助瀾第八百八十四章 高僧明概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鍵在於拜占庭第五百六十四章 突厥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個楊文幹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約定?第四百三十二章 瘋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意和親?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化巨大的洛陽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要見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意外的和解第九百二十五章 宮中吵架第一千零四十章 兩小無猜第六百七十七章 渾水部 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玄奘歸來 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一幅畫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白菜與溫室第五十二章 澆地的難題第九百一十七章 偶遇第七十章 建造新宅院第一千零六十章 書院招生 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貞觀二十八年第八百二十九章 佛門的罪人第四百八十章 胡商哈格第四百五十二章 話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