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

周亞夫識字不多,但這篇文章念得很熟練,畢竟是經他手才送進宮裡的。

待大家張着大嘴聽完後,劉啓掃視了一下羣臣,開口了:寫這篇奏章的是大家的老熟人——袁盎,閒居在家尚且思君報主。劉啓頓了一下接着說道:既然大家都不願意表態,那就議議吧!

皇帝的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明顯,如果再打馬虎眼,就是沒事找抽了。大家都在朝廷裡摸爬滾打了幾十年,都不是白混的。很快,風向立變,紛紛表示袁盎的奏章有道理。

劉啓微微一笑。不過這還不算完,他組織的這次會議,不僅僅是要統一大家思想,還要找一些說辭,更重要的是找幾個敢去和太后唱反調的角色。

然而,討論大半晌,另外兩個議題硬是沒得出個結論。甚至有人提議,大家一起去拜見太后,頗有點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意思。

劉啓皺了皺頭,結束了這次不成功的會議。實際上他心裡清楚,臺下的這些人不是沒有說辭,而是在明哲保身,誰都不願意站出來當出頭鳥,去得罪皇太后。劉啓雖然很不滿,但也沒辦法,這種事情,連自己都不願開口,何況他人?

就在劉啓一籌莫展時,竇嬰回京了。來的早不如來的巧,他的到來簡直太是時候了。

竇嬰的回京看似是一次巧合,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爲有個叫高遂的人在他耳邊說了一番話。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託病賦閒,實爲彰顯皇帝的過失,若他日皇帝和太后均遷怒與你。將大禍臨頭。

竇嬰被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僅是這身冷汗。也許竇嬰還不會如此匆忙。更重要的是另外一個人也找到了他。這個人是田蚡。

我前邊提到過這個人,長相雖然很差勁,但腦子極爲活泛,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該辦什麼事,從不含糊。

田蚡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姐姐託我來拜會太傅。

竇嬰不無好氣地答道:太子被廢,何來太傅?

田蚡神秘地一笑:那要看將來是誰爲新任太子。田蚡頓了一下接着說道:若樑王爲儲,將軍自然不是太傅,若……

田蚡故意省略了下半句。雖然他沒把話說完。但言外之意卻很清楚。

竇嬰心動了。當然,他不可能不心動,因爲他還沒到爲慄家母子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地步。他近段時間之所以怒不可遏,只是覺得自己這個太傅有些窩囊而已。王家姐弟的示好,簡直是個天載難逢的機會。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爲了自己的身家地位、爲了將來的仕途前程,竇嬰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的確,對他來說,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竇嬰匆匆忙忙地回來了。到京後,家都沒進直接進宮,拜見皇帝。

按竇嬰的原意。這次進宮,肯定會挨頓臭罵。畢竟自己有組織無紀律地溜了號。曠了幾個月工,不被領導批評幾句,連自己都有點過意不去。

而事實情況卻大出他的所料。進門後,劉啓竟然站起身,快步向前,一把抓住他:你終於回來了,我正有事要找你商量。

竇嬰受寵若驚,連忙跪地:臣有罪!

劉啓笑着一邊扶他一邊寬慰了幾句,很快進入了正題:太后又將立樑王爲儲,你可聞得?

竇嬰規規矩矩地答道:臣已知曉!臣以爲,此舉萬不可行。接着引經據典,一通說辭。

劉啓點了點頭:太后認可方行,你是至親,若從旁勸說,或許有用。

但竇嬰明顯沒有背鍋精神,當即就提出了反對意見:陛下可否記得當年宴席之事?當時將臣革出宗門。此時臣若進言,太后定銜恨於心,難以採納。臣保舉一人,定可成功。

誰?

袁盎!

袁盎?這個人沒人敢惹,他能與太后說上話?

對,袁盎!精通古今典籍,破曉左道旁門,且無官一身輕,此乃最佳人選。

劉啓慢慢地坐回龍椅,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那就讓他試試吧。

幾天後,劉啓領着丞相周亞夫、御史大夫劉舍、大將軍竇嬰去了長樂宮,當然袁盎也在其列。

劉啓先開的口:立樑王爲儲之事,大臣們多有爭議,朕也拿不定主意,因此攜幾位大臣向太后奏議。

竇漪房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心裡很亮堂,她清楚這些人是劉啓找來的說客。因此頗爲不滿,冷冷地“哼”了一聲:殷道親親,樑王爲儲,有何不可?

劉啓一時語塞,忙向下首諸臣使眼色,尋求資助。

就在大家都暗自盤算如何對答時,袁盎早撩袍上前,跪在地上,亮聲答道:周道尊尊,高祖立朝而循周制,父位子傳,方和天道。接着講了一通周制的種種好處。

也許有人會看不明白,以爲二人在打啞謎。事實上,竇漪房和袁盎一張嘴都是引經據典,大有出處。

所謂“殷道親親”和“周道尊尊”均屬於史實。因爲商朝的政治與禮制是諸子平等,看重自然關係,多爲兄終弟及;而周朝的政治與禮制則是宗子(嫡長)獨尊,壟斷祭祀祖先的權力。

如果說,竇漪房和袁盎雖然在“爭儲”,實際上是兩種政治禮制的較量。

當然,袁盎清楚自己人微言輕,憑一己之力去和太后叫板,有些不自量力。所以,張嘴就把劉邦給拉了出來。總而言之兩個字——祖制。不管你身份有多高,總高不過劉邦;不管你權勢有多大,總大不過祖制。

不怕官位小,就怕會借勢。袁盎突然來這一手,的確讓竇漪房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竇漪房什麼大風大浪沒經過,很快就穩住了神,根本不搭理他的那一套,冷冷道:老身聽不出其中有何差別?然後,講了一番立樑王的好處。

還沒等竇漪房講完,袁盎耐不住性子就反問了一句:那樑王百年以後,講由誰繼位呢?

竇漪房氣的夠嗆,強壓怒火道:到那時把皇位還給皇帝(劉啓)的兒子們不就行了?

袁盎突然問到:太后沒聽過宋宣公的事情嗎?

這句話一出口,在場的人心中一驚,連劉啓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連忙擺擺手。好在竇漪房眼睛看不見,若不然,劉啓這個舉動要不挨頓罵纔是怪事。

可袁盎算是徹底豁了出去,侃侃而談,把宋宣公的故事講的頭頭是道。

還沒等他講完,竇漪房早被氣的混身發抖,一掌拍在案上:閉上你的臭嘴,你瞎講什麼……

一旁竇嬰早察覺形勢不對,說不定太后一激動,下半句話就該是叫人砍掉面前這個刺頭。因此連忙上去:太后息怒,兄弟之間爲爭皇位而骨肉相殘的七王之亂,不就是不久前的事嗎?

如此一來,周亞夫、劉舍也連忙上前:請太后三思啊!

竇漪房早怒不可遏:夠了!你們……

一口氣沒上來,直接暈了過去。

一時間,大殿裡亂成了一團,議儲之事,暫時告了個段落。

也許有人會問,“宋宣公”何許人也?爲何能讓竇漪房有產生如此大的反應?

問題就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簡單點說,宋宣公的繼位模式是這樣的:弟弟繼承哥哥的王位,死後哥哥的兒子繼位;而弟弟的兒子不願意,就幹掉了哥哥的兒子……就這樣搞來搞去幾十年,一連五代沒消停,結果折騰來折騰去,玩完。

不得不承認,袁盎夠損,把宋宣公撈出來說事,的確挺刺耳的。

不巧的是,這番對話剛好讓一個最不應該聽到的人聽到了。這個人就是樑王劉武。

按理說,當時通訊落後,傳句話全靠騎馬跑路,消息不應該有這麼靈通。

然而,巧合的是,劉武剛好就在殿外。

事實上,他早在月餘前就進了京。進京的藉口很堂皇:思念母親。雖然這算是實情,但其真實目的並非如此簡單。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節 暗鬥(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六節 改正朔(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