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泮宮舉發大事件

看門外被引進來一個年輕人,洪景來瞅了一眼,新面孔,並未見過。

“這位是先景廟賜額頒書龍山書院學生,幼學孔昭宗。”孔尚炫在一旁介紹道。

洪景來腦子裡像是抓住了什麼,又好像沒有。於是便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這人既然是景宗大王賜建書院的學生,那倒是需要敷衍着見一面。

“幼學孔昭宗拜見令監!”孔昭宗恭敬的彎腰行禮。

所謂的幼學,直白點說就是儒生,或者就是童生。擁有讀書人的身份,有參加生員科和進士科考試的資格,同時也是地方上絕大部分兩班的基礎政治身份。

至於孔昭宗這個名字就沒啥好說的了,肯定是孔尚炫的同族唄,大概率也是昌原孔氏的後人,算是聖人之後。

“起來吧,無須多禮。”洪景來虛扶了一下。

孔尚炫是生員,那就是有資格授官的有出身者,孔昭宗只是儒生,洪景來就不需要站起來和他假模假樣的客套了。

“謝大監。”孔昭宗坐到了孔尚炫身旁。

“所來何事啊?”

“奉斥邪綸旨,前來檢舉逆教徒(邪-教二字乃是屏蔽詞,所以往下就用逆教)。”孔昭宗一拱手。

“檢舉逆教徒!”洪景來立刻反應了過來。

這人是龍山書院的學生,而禹君則的教會也在龍山。毫無疑問的,禹君則基督教徒的身份肯定被此人偵知。

而後的答話和洪景來設想的完全相同,孔昭宗和孔尚炫乃是同族一門,雖然這時候已經分居兩地了,但是這年頭的兩班士族之間走動的還挺勤快。大家互相報團取暖,共同進退,應對風風雨雨。

孔昭宗受家中父老的囑託,一來是給孔尚炫送一些年下的節禮,雙方增進一下感情。二來就是知道江原道受了旱災,孔尚炫家裡那麼多奴婢和佃戶要養活,打聽一下存糧情況,要是不足,龍山這邊可以支援一點過來。

這都是普通士族之間的正常交往,孔昭宗也沒有想到會橫生什麼枝節,送完禮物就準備回龍山,然後迎接新年。

但是好巧不巧,禹君則跑到孔尚炫家裡借糧食來了!

大家本以爲這麼一股好幾千精壯的亂民,哪怕都是毫無組織的農民百姓,衝也能把只有幾百人的莊子給衝開。結果禹君則只是把糧食給拉走,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虛驚之後,孔昭宗立刻準備往回跑,這江原道眼看着就要發生農民起義了,他又沒有田產莊園在當地。死道友不死貧道,再是一門親族,也沒必要跟着趟這攤渾水。

可等他見到借據之後,不由得“哎呦”了一聲。

禹君則啊!老熟人啊,俺們龍山那邊的刺頭,仗着自己有一膀子力氣,經常幫着手下那些刁民泥腿子抗租抗捐。

尤其是還搞了個什麼會,專門忽悠男女老幼入會,合着夥來抗租抗捐,要不是這人沒有什麼殺人越貨的劣跡,手下還有一夥兒山上的小弟,早就被龍山的官府抓起來關大牢了。

這話引起了孔尚炫的極大興趣,他當時已經得知漢陽朝廷要派遣監賑大使前來江原道賑災,同時鎮撫百姓,預防叛亂起義的發生。

要是這個禹君則的那個什麼會是基督教會,這事情就好辦了!

別看貞純王大妃發動辛酉邪獄純粹是爲了黨爭,只是爲了把時派的大佬們全部弄死,但是不可否認的,現在在朝鮮信奉基督教就是信奉逆教,就是死罪!

漢陽朝廷不管歸不管,但是逆教的斥邪綸旨還懸在哪兒。一旦要是有基督教徒被發現,地方上的官府是一定要嚴厲處置的。

更別說,前不久洪景來去燕京,嘉慶還帶話給李玜,讓他嚴厲鎮壓國內的逆教。

這事兒講究一個民不舉官不究,一旦被舉發了,就要立刻處理。不然有司官員一旦背上一個縱容逆教的罪名,那這輩子和完蛋也差不了多少了。

孔尚炫被借走了那麼多糧食,自然是恨不得把禹君則碎屍萬段,大卸八塊,才能泄心頭之恨。如今得了消息,立刻細細查問,最終確定,禹君則那個什麼會,有跪拜十字架的行徑,毫無疑問就是基督教會。

於是孔昭宗也別急着走了,跟着一道去原州,等候漢陽朝廷的監賑副使大監到達,然後再出首舉發禹君則乃是逆教徒,裹挾百姓,陰蓄實力,逆謀叛亂。

和他預料的一樣,前來賑災的洪景來完全是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模樣,根本不肯處理禹君則。正當孔尚炫準備祭出這把大殺器的時候,洪景來拉着原州上上下下準備大幹一場。

與復仇相比,掙錢發財顯然是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也就暫且被擱置了下來,甚至每天數着銅錢的孔尚炫都快把這事給拋諸腦後了。不曾想現在局面陡然惡化,競爭者如雨後春筍。

那麼想要阻擋外地人進入江原道,且能夠讓洪景來立刻下令施行的辦法只有這一個!公開忠清道的逆教匪首禹君則進入江原道的事實,污衊他蓄意謀反,爲了防止他的同黨繼續源源不斷的進入江原道,必須封鎖邊界。

弄不弄死禹君則已經是次要的了,現在挽救江原道的米價纔是孔尚炫的目標!

有了捕拿和阻攔逆教徒這麼一面大旗,別說洪景來,就是京中的金祖淳和樸宗慶也說不出一個不來。畢竟錢可以再掙,但是逆教必須設法鎮壓。

畢竟逆教動搖人心,敗壞綱常,十惡不赦嘛!

“請大監即刻傳令各郡縣,阻擋外鄉人進入道中,發海捕文書,糾拿逆匪禹君則!”孔尚炫說出了他的最終目的。

阻攔所有外人進入,那麼外人運的糧米也就不可能進入江原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他們照樣能大發橫財。

“這……茲事體大,容本官上奏主上殿下,再行定奪!”洪景來當然不想封閉邊界,準備用拖字訣敷衍過去。

“大監不用上奏主上殿下了,龍山書院的附生們已然向漢陽府投書,糾舉逆教不法!”

…………

朝鮮歷史上即有“丁未泮會事件”,儒生出首告發基督教傳播。

22.行前淘換京銀錢22.甲第高門盡血沒26.再裹行囊向漢陽35.規劃仁川大都市15.初面孽生金平淳14.訓練營進退搖擺5.恢復鄉校選儒官54.所謂議會不當開26.鋪裝枕木安鐵軌6.議政府學習行走2.韓五石利誘威逼1.爭相投效門下犬28.大監可識蒸汽機29.洪妃傳遞密信來25.退而其次巡防艦2.韓五石衣錦還鄉18.攻摧驛站釋官奴30.今上大王稱善之32.世兄意有所指乎25.四方同慶祝大婚30.今上大王稱善之45.因地制宜善民力15.暫宿荒村野店中44.貞純王大妃薨逝23.漢陽已然有佈置28.日本國王作大君19.身在局中卻無力28.還請洪妃速納吉36.兄弟狀元世上無22.帶清世有兩顯學18.坐觀鬥米三百錢11.臣有罪臣有大罪1.風起東萊新篇章25.退而其次巡防艦4.感慨家中有好手32.收攏礦丁編行伍16.可惜宣紙不經用10.時代已變望周知7.刑場騷亂衆驚慌19.夤夜浪戰不得脫32.上邦贈爾恭悼王23.半推半就入廂房13.金斗吉精明會算14.卻把桔梗做山參25.慶興大捷奏凱功11.實則閣郎頗不同9.並非全然真好人18.殿上因紙起爭鬥8.萬折必東思皇明36.營外南面起煙塵29.先行起復任諫臺1.小洪僉正真清明27.暫且棲身大樹下31.難道簡在帝王心17.柳大房裡通外國31.漢陽一朝傾倒盡23.通融尚沃來結交9.李氏如願得中標21.李書久一力攪局29.此夷船非彼夷船38.三輪火銃全軍潰10.江原一道盡慘白16.結親王室以緩和25.惠慶宮惠嬪洪氏12.薩摩雖大卻窮困13.想宮中如何應對23.廣開土王大碑拓29.紅頂皇商富貴傳24.嘉慶問話似平常15.近思錄讀書分子8.漢陽血淚發家史22.下官乃爲令監計13.黃海苦旱民難存15.王大妃棄卒保車40.且隨我宮門領賞22.趙萬永察訪江原44.貞純王大妃薨逝21.神思不屬嘉慶帝14.咱也算是大舅哥15.竟敢甩鍋給乾隆22.帶清世有兩顯學10.延攬吉州契兄弟22.性命操於股掌間37.沈煥改判敦寧府9.一包大米如何用43.米澤彈正可聽聞27.孃舅猛打老岳父5.不在嘉山多淹留55.無有準備事難行5.李家宗親頗寒酸28.先從廢妃尋突破30.盛京城外宗室營10.所謂繼統不繼嗣22.僱得韃兵做好戲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17.天欲亡我訓練營32.走馬上任常平司19.握有現銀思他處31.漢陽一朝傾倒盡13.誘敵深入退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