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青苔賦

楊炯

楊炯(650—693?),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高宗顯慶四年(659)舉神童,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制舉登科,補校書郎。永隆二年(681)七月,薛元超表薦爲崇文館學士,旋遷東宮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則天垂拱元年(685)貶梓州司法參軍,又調洛陽,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天授三年(692)出爲盈川令,卒於官。爲文重風骨,詩多五律,警勁整飭。有《盈川集》,《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爲三十卷,多亡佚。今存明萬曆童佩編次十卷本,收賦一卷,共八篇。

浦銑《復小齋賦話》卷下:“楊盈川《青苔賦》,起二段用重暉、博望事,蓋爲校書郎時作也。”楊炯《渾天賦》序雲:“顯慶五年,炯時年十一,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始以應制舉,補校書郎。”在此任上約五年。

粵若稽古聖皇[1],重暉月光[2],開博望之苑[3],闢思賢之堂[4]。華館三襲[5],琱軒四下[6]。地則經省而書坊[7],人則後車而先馬。相彼草木兮,或有足言者,吁嗟青苔[8],今可得而聞也。借如靈山偃蹇[9],巨壁崔巍[10],畫千峰而錦照[11],圖萬壑而霞開。王孫逝兮山之隈[12],披薜荔兮踐莓苔[13]。悵容與兮徘徊[14],一去千年兮時不復來。

至若圓潭寫鏡,方流聚玉,苔何水而不清?水何苔而不綠?漁父遊兮漢川曲,歌滄浪兮濯吾足[15]。桂舟橫兮蘭枻觸[16],浦漵邅回兮心斷續[17]。別有崇臺廣廈,粉壁椒塗[18]。梁木蘭兮椽瑇瑁[19],草離合兮樹珊瑚[20]。白露下,蒼苔蕪[21],暗瑤砌[22],澀瓊鋪[23]。有美人兮向隅[24],應閉門兮踟躕[25],心震盪兮意不愉,顏如玉兮淚如珠。請循其本也,見商羊兮鼓舞[26],召風伯兮電赴[27]。佔顧兔兮離畢星[28],雷闐闐兮雨冥冥[29]。皓兮蕩兮,見潢污之滿庭[30];倏兮忽兮,視苔蘚之青青。爾其爲狀也,羃歷綿密[31],浸滛布濩[32],斑駁兮長廊[33],夤緣兮枯樹[34]。肅兮若遠山之松柏[35];泛兮若平郊之煙霧[36]。春淡蕩兮景物華[37],承芳卉兮藉落花[38]。歲崢嶸兮日雲暮[39],迫寒霜兮犯危露。觸類而長,其生也蕃,莫不文階兮鏤瓦[40],碧地兮青垣[41]。別生分類,西京南越[42],則烏韭兮綠錢[43],金苔兮石發[44]。

苔之爲物也賤,苔之爲德也深。夫其爲讓也[45],每違燥而居溼;其爲謙也[46],常背陽而即陰。重扃秘宇兮不以爲顯[47],幽山窮水兮不以爲沉[48]。有達人卷舒之意[49],君子行藏之心[50]。唯天地之大德,匪予情之所任。

(徐明霞點校本《楊炯集》卷一,中華書局,1980年)

[1]粵:同“曰”,語助詞。若:順。稽:考。

[2]重暉:光輝重明。喻后王繼前王功德。

[3]博望之苑:即博望苑。《三輔黃圖》卷四:“(漢)武帝立子據爲太子。爲太子開博望苑以通賓客。”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一:“漢博望苑,在(長安)縣北五里,武帝爲太子據所立,使通賓客。”

[4]思賢之堂:漢有思賢苑。《西京雜記》卷三:“(漢)文帝爲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帷褥甚麗。”唐太宗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王,屬東宮。高宗上元二年立李賢爲太子,避諱改名崇文館。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王課試舉送。設學士、校書郎等官。

[5]華館:修飾美麗的館舍。三襲:多層重疊。《爾雅·釋山》:“山三襲,陟。”

[6]琱軒:刻鏤華麗的長廊。四下:多處沿伸。

[7]省(shěng):唐設有中書、門下、尚書、殿中、秘書五省。書坊:藏書的館院。

[8]青苔:苔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一:“苔衣之類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遊,在牆曰垣衣,在地曰地衣。”

[9]靈山:泛指仙山。偃蹇:高聳。

[10]崔巍:高峻貌。

[11]錦:用彩色經緯絲織出各種圖案花紋的絲織品,形容鮮豔華美。

[12]王孫:《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指隱士。隈(wēi):山水彎曲處。

[13]薜荔:《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王逸注:“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爲帶也。”後以薜荔喻隱士之衣。莓苔:青苔。

[14]容與:同“猶豫”,遲疑不定貌。

[15]“漁父”二句:《楚辭·漁父》載:屈原於流放中,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遇到漁父,問其流放緣故,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NFDB3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勸屈原與世推移,隱退自全,屈原沒有接受,“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漢川:漢水。

[16]桂舟:桂木製的船。蘭枻(yì):用蘭木製的短漿。

[17]浦:水濱。漵(xù):即浦,水邊。《楚辭·九章·涉江》:“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邅(zhān)回(huí):即儃佪、徘徊,艱於行進的樣子。

[18]粉壁:應劭《漢官儀》捲上:“尚書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塗壁。”椒塗:《漢書·車千秋傳》:“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顏師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

[19]椽(chuán):安在樑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頭。瑇(dài)瑁(mèi):即玳瑁。一種與龜相似的爬行類動物,其甲堅硬光滑,有文彩,可作裝飾品。

[20]離合:一種紫莖、葉紅綠相間的草。

[21]蕪:叢生。

[22]瑤砌:美玉的石階,光潔華美。

[23]瓊鋪:鋪首的美稱。鋪首,門上用以銜環的底盤,多作獸頭形。

[24]向隅:向着牆角。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表示孤獨失意。

[25]踟(chí)躕(chú):徘徊,猶豫。

[26]商羊:《說苑·辨物》:“其後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又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趨治溝渠,天將大雨。’於是如之。天果大雨。諸國皆水,齊獨以安。孔子歸,弟子請問,孔子曰:‘異哉!小兒謠曰……兒又有兩兩相牽,屈一足而跳曰:”天將大雨,商羊起舞。“今齊獲之,亦其應也。夫謠之後,未嘗不有應隨者也。’”王充《論衡·變動》:“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27]風伯:亦稱風師,古代傳說中的風神。應劭《風俗通》卷八:“《楚辭》說:‘後飛廉使奔屬。’飛廉,風伯也。”

[28]顧兔:謂月。《楚辭》屈原《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一作兔。”畢星:即畢宿,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八顆。《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29]闐(tián)闐:雷聲。

[30]潢污(wō):《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孔穎達《正義》引服虔說:“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

[31]羃(mì)歷:分佈覆蓋貌。羃,同冪,覆蓋。

[32]浸(qīn)滛(yín):浸漬。布濩(huò):散佈。

[33]斑駁:色彩雜亂錯落。

[34]夤(yín)緣:攀附於他物。

[35]肅:謹重,莊嚴。

[36]泛(fàn):水漲溢。此指苔遍及多處。

[37]淡蕩:喻春意盎然。

[38]藉:承接。

[39]崢嶸:凜冽。

[40]文:裝飾。鏤:雕刻。此指青苔生長於瓦上。

[41]碧地:使地變綠。青垣:使牆變青。

[42]西京:指唐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南越:今廣東一帶。

[43]烏韭: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一“其(苔衣)蒙翠而長數寸者亦有五:在石曰烏韭。”綠錢:苔衣因苔點形圓如錢,又稱苔錢。

[44]石發:生於水邊石上的苔藻。《初學記》卷二七引周處《風土記》:“石發,水苔也,青綠色,皆生於石也。”

[45]讓:謙讓。

[46]謙:謙遜。

[47]重扃秘宇:大院深宅。

[48]幽山:深山。窮水:水之盡頭。

[49]達人:通達知命之人。卷舒:卷,收,指隱居。舒謂伸展,指出仕。

[50]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行,行動;藏,隱藏。仍有出仕與隱居意。

江淹《青苔賦》表達“人生到此,天道寧論”的孤苦情緒。楊炯賦青苔,託物言志,着重讚頌青苔幽處不顯,讓謙行藏的品德,申發自己年少官小,屈居下位的憂鬱之情。就命意裁剪言,較江淹爲強,比王勃同題賦稍弱,而其“通首音節最佳”,往往以去、入的急促音節響起,承接以迂曲的上聲,結于徐舒的平聲,平仄互換,鏗鏘有聲,富於韻律美。

(楊曉靄)

第65章 秋聲賦並序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12章 青苔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59章 墨池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63章 反舌無聲賦第59章 墨池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111章 七夕賦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31章 白鸚鵡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7章 塵賦並序第86章 阿房宮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59章 墨池賦第40章 紙鳶賦第25章 美人賦第100章 後雪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28章 汝州薛家竹亭賦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26章 石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57章 鑄劍戟爲農器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72章 囚山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73章 幽懷賦並序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40章 紙鳶賦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58章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16章 蟾蜍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49章 茶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50章 夢渴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章 麥秋賦應制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92章 大明宮賦第92章 大明宮賦第71章 夢歸賦第41章 天狗賦並序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75章 醉賦並序第5章 遊北山賦並序(3)第25章 美人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8章 賦賦第89章 蝨賦第74章 濾水羅賦第88章 越裳獻白雉賦第60章 蒙泉賦第54章 傷望思臺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16章 蟾蜍賦第68章 賦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42章 晴皋鶴唳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