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此賦題下自注:“送友人王炎入蜀。”
咸陽之南[1],直望五千裡,見雲峰之崔嵬[2]。前有劍閣橫斷[3],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NFDE5[4],有巴猿兮相哀[5];旁則飛湍走壑[6],灑石噴閣[7],洶涌而驚雷。
送佳人兮此去[8],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9],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10],悲白日之西匿[11],鴻別燕兮秋聲[12],雲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於劍閣兮,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
(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卷一,中華書局,1977年)
[1]咸陽:《三輔黃圖》卷一:“咸陽在九嵕山,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二十里。
[2]雲峰:高聳入雲的山峰。崔嵬:高峻。
[3]劍閣:劍門關。今四川劍閣縣西北,大劍山、小劍山之間,峰巒連綿,兩岸峻拔,鑿石架閣而爲棧道,下有隘路如門,地勢險絕,故名。
[4]NFDE5(yù):大風。
[5]巴猿:《水經注·江水》載:三峽兩岸,山極高峻,上多猿。當地漁歌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湍(tuān):急流的水。
[7]灑石:沖刷山石。噴閣:噴灑劍閣。
[8]佳人:才智雙全的人。
[9]極:達到。
[10]滄波:青蒼色的水,泛指江河。
[11]匿(nì):隱臧。此謂太陽西下。
[12]燕(yān):燕地。古燕國,在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部。此代北方。鴻燕秋季由北方飛往南方。
評
作賦送別,於辭賦中不多見。江淹《別賦》,泛詠“萬族”別事,並非具體送人。此賦將劍閣的崔嵬氣勢、驚險狀況與別情交織融合,寄寓着作者“我”寄愁心越劍閣、隨君直到西蜀地的深切掛牽和萬分思念。全賦建構,效漢大賦鋪敘體格而裁入小體,“故雖以小賦,亦自浩蕩而不傷儉陋。蓋太白才飄逸,其爲詩也,或離舊格而去之,其賦亦然。”(祝堯《古賦辨體》卷七)其磅礴氣勢,不亞使他獲取“謫仙人”之稱的《蜀道難》。
(楊曉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