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在北京住了七八日之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才陸續入京。同治三年十月,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在太和殿擺宴,招待羣臣,以慶賀平定長毛之功。
一大早上老李就帶着常勝軍衆將數十人前去午門外守候,到了午門的時候,老李這才發覺,原來這次參加大宴的人竟然如此之多。
不但南邊的曾國藩到了,就連曾國藩手下的將領,比如廣東巡撫郭嵩燾、湖南巡撫彭玉麟、新任浙江巡撫鮑超,福建布政使張運蘭,江西布政使蕭啓江等人也都到了。除了曾派湘軍之外,還有另外的湘軍大佬——四川總督駱秉章和他手下的數十個將領也都到了。
另外楚軍、淮軍也有不少將領入京,就連剛剛遠赴廣西的廣西提督馮子材,新任的安徽巡撫馬新貽、河南巡撫袁保慶等人也都帶着心腹愛將入京來赴宴。
李明峰甚至在衆人之中看到了剛剛提升爲總兵的秦誠,也不知他是算馮子材的廣西派系將領,還是算湘軍派系將領,若是兩邊都不算,朝廷是不會邀請他的。馮子材因爲秦誠殺了天地會的人,所以一直對他極力打壓,而曾國藩又一直不把這麼一個小人物當成事,所以秦誠的身份很尷尬。
要知道,在朝廷上沒有靠山是沒辦法立足的。就比如現在,即便是常勝軍中的一個四品都司,在排班的時候也站在秦誠這個總兵的前面。真不知道是哪個吏部官員沒有理清派系關係,把秦誠也邀請來了。
李明峰和衆人都是熟的不得了,大家一起站在午門外天上地上的閒扯着。衆人很明顯的分成了無數個小團體,湘軍中的曾派人在一起,駱派人在一起,淮軍將領在一起,常勝軍將領在一起。而李明峰則和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一起。
在這幫武將旁邊的,則是京官團體。太傅、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翰林等等數百人聚集在一起。另外的就是滿蒙親貴,比如各府的親王、郡王、貝勒爺們,他們算是一個政治集團。此時恭親王奕?和醇親王奕澴就在衆親王之中,他們就是這股力量的代言人。
不過此時奕?和奕澴有些貌合神離,奕?被罷免了議政王的職務,雖然還參與輔政,但是權力已經小很多了。而奕澴卻靠着自己是慈禧的妹夫的特殊關係,而權勢暴漲,不但掌握了剛剛編練完成的十萬新軍,也掌握了朝政大權。
京外實權派、京內高官和滿蒙親貴,這就是大清的最大的三股力量。這三大股力量內部也分很多部分,比如京官也分“西后黨”,“恭王黨”,也分“清流派”“頑固派”“開明派”。滿蒙親貴也按姓氏、血緣關係分成很多派系。
李明峰看着午門前站着這上千號子,心中也暗自偷笑,有些感慨的暗想:“這就是人啊,人是羣居性生物,既然羣居,就不可避免的會分成派系。既然分成派系,就會發生爭鬥,而爭鬥,就是人類進化的動力。”
到了大概上午九點多鐘,同治皇帝傳旨,宣衆臣進殿。
上千人密密麻麻的按照各自的排位順序,陸續進宮。最前面的,自然就是各府的王爺,其後就是當朝一品的滿洲籍的太傅、大學士們,再然後纔是其他民族籍的一品大員們。
當然,因爲不是正規上朝,所以排的沒有那麼精確,只是個大概意思而已。李明峰就和曾國藩站在較爲靠前的位置,根本沒有給滿族的那些大學士們面子。
當朝正一品,只有八個,分別是三大太傅,祁雋藻、周祖培、翁心存和三個大學士,賈楨、倭仁、寶鋆。另外最後一個就是新任太師李明峰,和新任大學士曾國藩了。
按常理說,倭仁、寶鋆是滿人,排位在李明峰和曾國藩之前,不過此時李明峰和曾國藩都好似忘了這條規矩,大搖大擺的混跡在倭仁、寶鋆的中間,絲毫不給二人面子。
老李就不用說了,一般誰的面子都是不給的,但是曾國藩這麼做,就讓很多人側目了。但是想想也就恍然了,寶鋆此人是恭王黨,是奕?的心腹,現在奕?都被慈禧太后逼得退到了權力邊緣,那寶鋆也就成了無關緊要的人物了,曾國藩完全沒有必要給寶鋆的面子。
至於倭仁,更不用多說,這人是堅定的保守派,在朝廷上,對主張洋務的李明峰、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那是經常性的上奏摺彈劾。而且倭仁也經常“危言聳聽”的在京師內宣揚李明峰和曾國藩可能有異心。
說不好聽點,倭仁、寶鋆二人和李明峰、曾國藩有仇,既然如此,那老李和老曾自然也不會照顧他們的面子了。
寶鋆遇見這種事,依舊是笑眯眯的掛着和藹的笑容,而倭仁卻忍受不住了,雖然不敢明着說,但是那一張臭臉和嘴裡不停的唸叨,任誰都能猜出他此刻心中極度不滿。
衆人到了太和殿,剛剛排好班次,兩宮太后就帶着小皇帝到了。隨後羣臣山呼萬歲,太后賜坐,殿下的宮女太監排宴。
李明峰兩年沒見慈安太后了,本想仔細瞧瞧,但是奈何距離比較遠,而且中間還有黃簾子隔着,也看不仔細。
雖然看不清面容,但是老李卻能發覺,慈安的目光也總往自己這邊瞄。慈禧太后前幾日老李也見到了,沒啥大變化,就是威儀更勝往昔罷了。而同治皇帝,也稍微長高了一些,逐漸出落的有點少年天子的模樣了。
隨後就是慈禧太后囉囉嗦嗦的講了一通廢話,再然後就是奕澴代表朝廷感謝了衆臣一番,最後衆人就開始入席吃飯了。
剛剛開始宴席,恭親王奕?就離開了自己的座位,跪倒大殿之上,高聲道:“啓稟聖上,奴才有本啓奏!”
奕?雖然最近屢屢遭到打壓,但是他的政治影響力仍在。他畢竟是先皇的親弟弟,而且朝中大員賈楨、寶鋆之流也都是“恭王黨”,恭親王的權勢沒人敢小瞧。
現在無論是京內的,還是京外的,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聚集在這裡,奕?選擇這個時候上奏摺,肯定是有大事要說。
李明峰暗自猜測,奕?將要彙報的這件大事一定會得到大多數羣臣支持,而卻未必會得到兩宮太后支持,否則奕?不會選擇這種方式上奏摺。
慈禧極爲鎮定的問道:“哦,什麼事?”
奕?四平八穩的說道:“如今長毛捻子皆以平定,大清社稷暫時得到穩固。但是奴才還請皇上、太后謹慎,要知道,四年前,洋鬼子可曾殺入京師啊!到現在圓明園還沒有完全修復,這等恥辱實乃大清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
慈禧有些不耐的說道:“你想說什麼就直說吧!”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事情,確實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算是先帝咸豐爺政治履歷上的一個大大的污點,所以慈禧不想提這件事情。
奕?也頗爲識趣的道:“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咱們不再提了,但是現在洋人和咱們通商貿易了,將來免不得會產生一些矛盾、摩擦。如果未來華洋之間再產生矛盾,那該如何是好?難道咱們還要在陸地上和洋人戰鬥嗎?
要知道,即便當年的僧王鐵騎都不是洋人的對手,那還有什麼軍隊在陸地上能打的過洋人?依靠十萬新軍嗎?這支軍隊至今都沒有上過戰場,豈能指望他們守衛京師?”
奕?這句話問出來之後,太和殿上數百大臣面色都是一變。這個事情大家都想過,如果洋人再度來犯,那該如何?可是衆人心中都沒有答案,當然,也沒人敢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提出這個問題。當今朝廷,恐怕也只有奕?敢這麼揭大清朝廷的短了。
不理會衆人鉅變的臉色,奕?繼續說道:“奴才建議,趁現在華洋關係還算和睦的時候,到洋人之國購買他們的軍艦,組建咱們自己的水師。等到洋人再度來犯的時候,咱們可以禦敵於海上,讓其登不了岸。海疆一旦穩固,則大清基業也可穩固!”
倭仁那老頭就是個堅定的頑固派,他聽了這話,率先跳了出來,反駁道:“水師?咱大清也有水師,福建水師,安徽水師,長江水師,哪個不是精兵?這些健兒可在剿滅長毛的戰鬥中屢立奇功,王爺要想禦敵於海疆,只需用這些水師便可,何必新建水師?”
奕?也不發怒,依舊穩穩當當的解釋道:“福建水師、安徽水師和長江水師都是適合近海和內河的水師,而且都是木製的,要靠人力划動,火炮射程既近精度度又低,根本和洋人水師不可同日而語。”
倭仁聽了奕?的話,面帶嘲笑,諷道:“什麼叫福建水師的船隻都是木製的,還要靠人力划動?難道洋人的軍艦是鐵做的嗎?難道洋人的軍艦不用人划動漿就能行駛嗎?”
倭仁從沒接觸過洋務,他也從來不想接觸洋務,所以他至今都不知道洋人的軍艦到底是什麼模樣,也不知道洋人的軍隊到底有多厲害。
奕?笑着說道:“倭中堂果然見多識廣,竟然也知道洋人的軍艦是鐵製的,也知道洋人的軍艦無需人力就可行駛。”
“什……什麼?”聽了這話,倭仁目瞪口呆,楞了半響才支支唔唔的道:“洋人的軍艦是…是…鐵做的?恭親王你是在開玩笑吧?”
曾國藩也站了起來,笑着說道:“倭中堂,人不學則鄙啊,洋人軍艦乃是鋼鐵所做,無需人力便可日行千里,民間呼之爲‘鐵甲艦’。這等軍艦隻需一艘,便可對陣整個福建水師。”
倭仁多次上奏摺要求削減湘軍,甚至要求將曾國藩誆至北京,然後加以囚禁。這些事雖然都是倭仁私底下奏報的,不過曾國藩在北京官場和內宮都有自己的情報來源,這些事情最終還是落進了他的耳中。
此時可算有了報復的機會,曾國藩可不會放過。看到倭仁出醜,他心中也十分興奮。
倭仁仍然自言自語道:“怎麼可能。”
李明峰看着倭仁的樣子,也忍不住嘆了口氣。倭仁能做到當朝正一品,又豈是沒有智慧的人?不過他錯就錯在太保守,太頑固上了。
倭仁、祁雋藻等人都是頑固派、清流派的代表,他們尊崇儒家,排斥洋務。應該說,倭仁也是個好官,至少據李明峰所知,倭仁是有名的清官。
不過,倭仁和奕?、曾國藩在政治意見上有本質的不同,而且倭仁的意見在當代社會還很有號召力,也很有迷惑性。若不是老李從後世穿越而來,恐怕也要被倭仁的政治思想給迷惑了。
倭仁認爲,西洋的技術都是奇技淫巧,沒有任何作用。而儒家學說,纔是治國的根本。在倭仁的構想中,應該以儒家思想治國,皇帝要做能納諫的、仁慈的皇帝;大臣要做清廉的,爲百姓着想的官員;而百姓則要做順民,男耕女織。
如果皇帝都是明君,如果大臣都是清廉勤懇的官員,如果百姓都是質樸勤勞的農民,那天下豈不是機會重現康乾盛世時的風光?
他這種設想,就是典型的封建官員對大同世界的描繪。如果時間往前推移一百年,倭仁的思想很正確,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爲西方技術的大發展,封建的這種閉關鎖國,自給自足的社會形態已經不適合當前世界局勢了。
倭仁構想的整個社會體系很好,沒有任何矛盾,但是社會內部沒有矛盾,不代表外部沒有。現在西方依靠堅船利炮已經縱橫全球了,大清想要閉關鎖國,想要自給自足,但是西方列強不答應!
西方列強有更加強大的軍隊,所以在國際上,他們纔是真正的主人。大清把國門關上了,他們就用大炮給轟開!
現在倭仁就是想要把大門重新關上,但是李明峰和奕?、曾國藩卻知道,我們關不上了!因爲你再關上,列強就會直接把你的國門給卸下來,讓你連門都沒有!
大清要想重新恢復東方大國的地位,只能選擇接納這些不速之客,並且從他們身上學習新知識。
是否關上大門,這就是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爭論焦點。
慈禧太后看到倭仁窘迫,連忙出聲轉移話題,替他解圍:“水師?那得需要多少銀子啊?朝廷可沒什麼銀子可用了。”
很多人認爲慈禧是頑固派,實則不然。慈禧在某些方面還是很開明的,否則洋務運動也不會開展起來。
奕?說道:“大清海疆遼闊,起碼需要三支水師。奴才大體計算了一下,年需白銀四百萬兩可建大型水師三支。但是建水師的前期需要一次性採購大批軍艦,頭五年,大約年需八百萬兩白銀。”
奕?話音剛落,太和殿上的衆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就連慈禧也有些不悅的說道:“六王爺,你也不是不知道朝廷的情況,別說一年八百萬兩了,就是八十萬兩,朝廷也拿不出來!”
就連李明峰都知道,因爲連續十幾年的戰爭,所以到現在國庫基本都是空的,甚至還欠了幾百萬兩銀子的外債。朝廷每年大概能收上來稅銀五千多萬兩,但是扣除官員的工資,軍隊的糧餉和各地修河道、堤壩所用的銀子之外,最多隻能剩下一千萬兩銀子的盈餘。
這一千萬兩還包含皇室的用度,按照制度,每個王爺每年可以支取一萬兩銀子,按理說,這筆錢不算多,可是如今有王爺六十二個之多,而且還有貝勒、貝子數百個,公主、郡主數百個,這批人都是要由皇室掏銀子養着的,更別提那近萬的太監宮女了。
現在皇室每年正常用度六百萬兩白銀,所以每年最多隻能剩下來四百萬兩白銀的結餘。這四百萬兩,還是在太平年景,也就是沒有任何災害的情況下才能省的出來。
這四百萬兩還是不能動的,因爲要積攢着準備有大事的時候用。比如皇帝大婚,皇帝、太后、皇后等至尊去世,這樣一件大禮,就需要動用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兩白銀。若是不攢點錢,遇到事情就沒有可用的銀子了。
並且還要防備着大災之年,如果沒有點存銀,遇上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朝廷無力救援,很可能就會導致大規模的叛亂。
而且現在圓明園還在重修,每年所耗費的銀子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今天奕?張口就是每年八百萬兩,豈能讓衆臣不驚?就連老李都暗自驚歎,這奕?果然是獅子大開口,有這每年八百萬兩的銀子,足可以裝備五十萬西式陸軍了。有五十萬西式陸軍,那就是和洋人在陸地作戰又有什麼可怕的?何必還要水師?
奕?看到衆人震驚的神情,語氣輕鬆的道:“朝廷的困難,奴才也是知道的,所以這三支水軍,奴才建議要分批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