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

法國人大軍抵達漢城城下的時候,執掌朝鮮國家真正大權的興宣大院君才知道事情不妙,連忙文給全國各地守軍,要求各道迅派軍進京勤王。

不過,擁有現代化武器的法軍戰鬥力要比大院君想象的厲害得多,只用了兩天,法國人僅僅以陣亡不到一百人的代價,攻破了漢城的南部、西部兩面城牆。

大院君惶急之下,帶領守軍護送着王室向北退去。大院君雖然是個老頑固,但是也是個有骨氣的朝鮮老頭,他先將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朝鮮國王李熙送到朝鮮北部重鎮平壤,然後自己又帶兵駐防開城,誓要和洋人一決高下。

開城是王氏高麗的都,是和漢城、平壤並稱的朝鮮三大重鎮,位於平壤和漢城之間。大院君到開城之後,一方面給朝鮮八道勤王詔,一方面給大清朝廷寫信求援。

法國人攻克漢城之後,倒也不急着進攻,一邊在城內收刮金銀珠寶、古董文物,一方面也在不斷的探尋前線情報。法國人正等着李明峰實踐他的諾言呢。

清朝方面得到法國人攻破朝鮮都的消息之後,頓時就亂了。主和、主戰的都有。李鴻章一夥堅決主張放棄朝鮮,他們認爲這是朝鮮自己招惹的麻煩,應該由朝鮮人自己負責處理。

而倭仁、翁心存、周祖培、李鴻藻等清流頑固派,卻極力主張派兵支援朝鮮。這些人認爲,數百年來,朝鮮都是大清屬國,對大清忠心耿耿,大清豈能見死不救?恭親王奕?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是他也露出了不想和法國人開戰的意思。

因爲主戰、主和雙方爭執不下,慈禧太后宣佈進行廷議。

李鴻章因爲在這次的裁軍過程中積極響應朝廷號召,深得慈禧信任,如今李鴻章已經升任了吏部尚,頂替了剛剛退休回鄉的賈楨。李鴻章如今也是朝中大員了,再加上他在地方也有很多親信,如今淮軍派系的實力已經穩穩的過了楚軍,已經隱隱的和湘軍並駕齊驅了。

一場廷議,弄到後來簡直成了菜市場,最終雙方破口大罵,脾氣最大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李鴻藻罵李鴻章是賣國賊,洋人的走狗。而李鴻章雖然沒有當朝直說,但是也在暗示,如果和法國開戰,就相當於自尋亡國之道。

雙方爭執不下,連續議了多日也沒個結果,最終清流派的主戰人士終於想到了收復新疆的太師大人,連忙寫信給李明峰,請老李出面說話。

李明峰最初還以爲朝廷能出現一邊倒,沒人支持對法作戰的情況呢,但是沒料到大清還是有幾個有骨氣的老臣,積極主張對法開戰。

老李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根據正常歷史,大清在1883年還因爲保護屬國越南而和法國人大戰了一場。雖然後來因爲李鴻章的積極破壞,導致“大清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但是這起碼也證明了,朝中主戰派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李明峰這次雖然還是主戰,但是卻謹慎了許多,正所謂欲擒故縱嗎。不過,爲了裝的像一些,老李還是上朝廷,斥責主和賣國派,並請求朝廷派大軍入朝鮮,給朝鮮以強力支援,保護大清最忠誠的屬國。

除了李明峰之外,閩浙總督左宗棠和山東巡撫丁寶楨也上朝廷,積極主張對法開戰,以學圓明園被焚之恥

李明峰和左宗棠、丁寶楨等地方實權派的奏摺相當於給主戰派吃了**,讓倭仁等老頑固精神大振,連續多日在朝堂之上給奕?、李鴻章一夥以迎頭痛擊。

經過了幾天的爭論,清流派認爲已經佔據了主動,倭仁等人在朝中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臣工。倭仁認爲地方上還有李明峰、左宗棠等人支持,這次的爭鬥已經勝券在握了,於是倭仁尋找到了機會對主和派起了猛攻。

這天又是早朝,倭仁率先說道:“太后,還請抓緊下旨派兵入朝如今朝鮮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待朝廷天軍相助,朝廷豈能袖手旁觀?”

沒等別人說話,李鴻章就先急不可耐的道:“法蘭西國勢強盛,不可輕易與之爲敵,否則……”

兩方互相爭吵了多日,早就撕破了臉皮,李鴻章也就沒有了顧忌,直接語出威脅,意思就是一旦惹惱了法國人,大清都有滅國的危險

倭仁斥道:“李鴻章,你屢屢主張和洋人妥協,可是一味的妥協,爲大清換來了什麼?”

翰林院掌院學士李鴻藻脾氣最大,也最看不慣李鴻章的賣國行徑,不禁怒罵道:“要是聽你的,現在新疆已經不是我大清的領土了你說英國人厲害,俄國人厲害,不要去征討新疆,否則後患無窮。但是後來太師大人收復了新疆,也沒見得英國人、俄國人如何厲害”

李鴻藻話音剛落,太傅翁心存也出言道:“不說別的國家,就說這個法蘭西,前幾年就進兵越南,吞併了越南六個省。越南王向朝廷求救,當初也是你主張不要招惹法國人,讓越南把這六個省讓給法國人,要息事寧人。當時大家就聽了你的,以爲法國人就此能罷休了呢。

但是你看看現在可好,法國人打到朝鮮了朝廷再不派兵救援,朝鮮就成了法國的勢力範圍了,再過數年,法國人必定謀取關外,那時又該如何?難道還要退後嗎?再退後的話,洋人再要京師該如何?難道也給他們?”

翁心存越說越來氣,最後臉上都有些漲的紫紅,旁邊幾個大人看到,連忙上前勸翁心存消消氣。

倭仁看到翁心存退後,連忙又上前道:“太后,大清領土有限,而洋人之貪婪無限還請太后斟酌朝鮮戰事”

慈禧見狀,皺着眉頭不語。

周祖培見狀,邁步上前道:“戰況緊急,還請太后早拿主意”

現在清流主戰派在朝堂上佔據了主動,所以周祖培逼迫慈禧太后表態。

李鴻章見狀,也語帶暗示的道:“還望太后三思”

慈禧默然良久才道:“哎,朝鮮乃我大清藩屬之國,豈能不救,但是朝中兵力捉襟見肘,實在無力應付朝鮮戰局啊。”

慈禧說來說去,還是覺得沒有可用之兵。法國人,豈是那麼好對付的?八千法軍,也不知需要多少兵馬才能應付。慈禧站在全局的角度來觀察,她知道這次戰爭必須勝,萬不能失敗

大清國力不如法蘭西,慈禧可不想動兩個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慈禧認爲最好就讓這次的戰爭處於地區性戰爭的狀態,大家分個勝負高地就完事了,沒必要非要你死我活。

只要勝利了,就能逼迫法國人到談判桌上談判,有勝利做依仗,大清也能有比較大的迴旋餘地。但是一旦戰敗,法國人就會得寸進尺,大清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慈禧需要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去打贏這場仗,最好直接讓法國人知難而退。

但是以大清現在的情況,此事又談何容易?

太傅祁雋藻連忙提議道:“可以調常勝軍入朝作戰”

如今常勝軍在清流派眼中簡直成了大清的頂樑柱,有戰爭先想到常勝軍。

恭親王奕?搖了搖頭道:“李明峰在奏摺之中,絲毫不提自己入朝的事情,看來他是不想入朝了。想想也是,李明峰當初在英法聯軍之中擔任翻譯,他和法國人關係必然不錯,又怎麼會和法國人爲敵呢?”

周祖培道:“不問問太師大人,又怎能知道常勝軍不想入朝?”

李鴻章有些不死心的道:“若是李明峰不想入朝和法國人作戰,諸位大人可否放棄主張與法國人開戰?”

“李太師不去,還有其他人”倭仁聽了李鴻章的賣國言論,不禁暴怒,“我大清難道還沒有可用之兵了嗎?實在不行,老朽帶着一家上下的男子都到朝鮮就殺洋人”

祁雋藻、周祖培和寶鋆、奕?、奕澴等人看到倭仁氣成這個樣子,連忙勸慰道:“倭中堂息怒倭中堂息怒”

工部尚倭仁卻沒有絲毫息怒的意思,語氣悲涼的道:“太后恭王爺醇王爺咱大清兩百多年的基業,萬不能在咱們手裡丟了。前年丟個新疆,去年丟個越南,今年再丟個朝鮮;前年割個香港,去年割個江北,今年難道再割關外三省給洋人?這樣我等死了之後,又該有何面目去見太祖、太宗、聖祖、高宗皇帝啊”

說着說着,倭仁竟然流下了眼淚。這麼一來,清流派衆人也跟着跪伏於地,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斥責某些人的賣國行徑。

慈禧太后見狀,輕輕的搖了搖頭,低聲問道:“兩位王爺,是何意見?”

奕澴連忙一抱拳道:“臣唯太后馬是瞻。”

醇親王奕澴此時早非當初那個毛頭小子了,今年他也二十六歲了。奕澴貌似無能之輩,實則老奸巨猾,論本事手段遠勝恭親王奕?。就看他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執掌了北京的防務,擔任了九門提督,並且掌握了新軍,還擔任着議政王大臣,論權勢已經穩穩的過了奕?,就可知此人之手段。

但是奕澴爲人太過謹慎,不肯出頭,註定是和李鴻章一樣的人物,只能當一個權臣,永遠成不了震動歷史的人物。

奕?卻不同,雖然最近總是受到慈禧的排擠,但是他仍然不改犀利本性。此時聽了慈禧的問話之後,奕?略一猶豫,隨即一咬牙,凝聲道:“臣,主戰”

慈禧有些驚訝的問道:“哦?六王爺爲何又主戰了?”

雖然奕?沒有直接表態主和,但是前幾天禮部尚寶鋆、刑部尚綿森、趙光等人都積極主和,這就透漏出了奕?的意思。畢竟這幾個人都是恭親王的嫡系人馬。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用說暗話,所以慈禧直接就說奕?是主和派。

奕?也絲毫不感覺尷尬,解釋道:“臣主和,乃是怕激怒法國人,以大清之國勢,確實不及法國。一旦激怒法國人,將來後果不堪設想。但是聽了倭中堂、李翰林一番忠言,臣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

要是繼續和洋人妥協,以軟弱一面示人,將來還要吃虧。不如藉着這一次機會,讓法國人知道知道咱大清的國力,也好讓讓洋人們收斂一些”

慈禧露出了滿意的微笑道:“恩,其實哀家也想讓法國人見識見識天朝威儀。”

看到大清的太后和兩個王爺都支持作戰,清流派們臉上也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就好似如今勝券在握一般。

慈禧太后又道:“倭中堂,就由你私下裡問問李明峰,看看他是什麼個意思,肯不肯出兵。”

倭仁連忙跪下道:“奴才遵旨”

慈禧又道:“六王爺,你私下裡聯繫一下曾國藩和左宗棠、劉坤一、駱秉章,看看他們都是什麼意思,有沒有出兵的意向。咱們要多做幾手準備,李明峰要是不想動,咱們還得依靠別人。”

奕?也連忙道:“臣遵旨”

現在朝廷和地方勢力之間是合作關係,朝廷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先要諮詢地方的意見。否則朝廷這邊下旨要曾國藩或者李明峰出征,結果老李和老曾都拒絕出兵,朝廷面上可就掛不住了。所以朝廷都先在下面協調完畢,等出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之後再下旨。

但是結果大大出乎清流主戰派們的預料,不但劉坤一、駱秉章這種兵力不足的地方勢力表示出了無能爲力,不肯出兵的意思。就連積極主戰的李明峰和左宗棠、曾國藩也藉故不肯出兵。一時間,局勢就尷尬了,朝廷想出兵救援,但是卻沒有可以調用的兵馬。

大清這邊卡住了,朝鮮戰場的戰爭卻沒有停。在漢城整頓了一個月之後,法國司令羅茲接到李明峰的密信,率領大軍進攻大院君鎮守的開城。

第197章 麻煩第22章 廣州城第9章 貪得無厭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231章 全才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216章 反覆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21章 醇郡王第19章 家法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148章 鍾粹宮第69章 新形勢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05章 回家第163章 入京第155章 保定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47章 攻營第242章 奪門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328章 驚變第180章 蘇天福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95章 禮部第306章 內宅第91章 激辯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142章 入宮第323章 勸降第91章 激辯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18章 朝會第88章 北巡木蘭第306章 內宅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85章 天子上諭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88章 北巡木蘭第252章 擒獲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46章 歇多萬第19章 家法第258章 忠義軍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82章 長春園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43章 洪宣嬌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27章 龔半倫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41章 太平門第346章 歇多萬第250章 聖庫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04章 圍殺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75章 英國首相第68章 各方覬覦第236章 太陽城第143章 乾清宮第16章 林家父子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42章 奪門第51章 韋志俊第31章 初會二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