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北巡木蘭

僧王戰敗的消息傳入圓明園,朝廷大亂,咸豐帝召集肱骨重臣密議。

“僧王兵敗,洋人不日即將進攻京師,爾等有何良策?”咸豐帝焦急的問到。

“八里橋被破,京城已不可守,爲社稷慮,請聖上出京暫避。”怡親王載垣說到。這載垣一直主戰,又是他帶頭將巴夏禮等人囚禁,如今戰局失利,他便先喊着要跑,實是無恥。

“不可”工部尚倭仁說到。“僧王雖敗,但我大清根本未傷。如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仍然有精兵三萬,滿蒙漢八旗與綠營兵也有十餘萬,便是十個換一個,也可一戰,爲何要走?況且,不出十日,魯、豫、陝援軍便至,到時侯,上下一心,內外夾擊,定可剿滅洋夷。”

倭仁是出了名的死硬分子,要按他的想法,那就得讓咸豐帝上前線督軍。衆人對他的脾氣十分了解,對他的主戰宣言也並不感到驚訝。

“天子乃社稷根本,聖上乃大清基石,只要聖上無虞,則大清穩如泰山。萬歲爺暫避敵鋒,此策實爲最佳”肅順說到。

話畢,王公們紛紛附議。這些大人們,都爲了自己小命着想,死守在這裡,萬一洋人破了北京,他們可就危險了。

“天子擅離京城,到時候,京師守軍,失去統一指揮,再加之士氣低落,恐怕更難抵擋洋人。”倭仁說到。

“無妨如今正是秋獵時節,聖上可以用去熱河圍獵的名義北上,那就不會影響軍心。到時,京師再留一人監國,指揮統一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肅順力主北逃。

倭仁被肅順氣得鬍子直顫,卻說不出話來反駁。

這時,一人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衆人一看此人出班,都樹起了雙耳,準備聽他是何意見。此乃是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祁寯藻。他爲道光,咸豐兩代帝師,尊崇無比。

“聖上,離京之事萬不可爲啊北京城高池深,擁兵近二十萬,完全可以一戰。若是棄京而逃,聖上該如何面對祖宗啊將黎民百姓留給洋人,聖上又有何面目面對天下臣民啊?”在咸豐帝的面前,只有他纔有資格以訓斥的語氣說話。

看到咸豐面色微紅,祁寯藻繼續說到:“再說,若是北巡,京師必定留一人鎮守監國。聖上年紀尚輕,皇長子剛五歲而已,必定只能留諸位近支親王監國。恕老臣不敬之罪,這位被留下的監國親王,若是無能之輩,如何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到時候,恐怕京師不保。不過,這還算爲害尚淺。若是監國之人爲一有才有能之親王,由此人掌管京師防務,代天子行征伐之權,他日恐尾大不掉,王權凌駕皇權之上”

聽了這話,咸豐帝臉色也不好看。咸豐心中也不想據守北京,他讓羣臣出謀劃策,就是希望將逃跑的責任的推卸給他們。但是,聽了祁寯藻的話,咸豐猶豫了。

一直以來,咸豐就對近支親王十分防備。大清祖制,歷來都有任命近支親王中的有能之輩出任各部尚和軍機大臣的習慣。但是,到了咸豐一朝,幾個近支親王卻連一個差事都不委派,這些王爺就是每個月去內務府領幾千兩銀子,然後日日鬥雞遛鳥。

咸豐素來就猜忌這些兄弟,這次聽到祁寯藻提出親王攬權的弊端時,咸豐帝本來堅定的逃跑之心都動搖了。

衆位朝臣,又是爭論許久,咸豐帝也舉棋不定,天色太晚,咸豐決定明日再議。

朝臣退走,咸豐帝召來懿貴妃侍寢,這位懿貴妃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她本是道員之女,入宮之後,地位卑微。不過,自從咸豐六年誕下皇長子之後,她從蘭貴人短短几年間越過嬪、妃,直達貴妃,地位僅在皇后之下。

懿貴妃向來多智,咸豐心中苦悶,就將前線之事和對親王的疑慮,盡皆講給了她聽,希望能從她這得到點有用的建議。

懿貴妃聽了咸豐之言,勸慰到:“萬歲爺,奴婢乃是一女流,不通戰陣的事情。不過,奴婢聽過一句老話,叫做‘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果萬歲連手足兄弟都不相信,那還能任用誰來爲您效力呢?”

咸豐聽了這話,皺眉思考了半天,才嘆了口氣說到:“哎大清立國以來,一直任用親王輔政。不過,先皇在的時候,一直想要立老六爲太子,幾次想要廢掉朕。朕對老六實在是多有戒心,不敢放手任用。”

“如今聖上的同胞兄弟,只有敦親王,恭親王和醇郡王、鍾郡王、孚郡王五位王爺而已。三位郡王爺,最大的剛十九歲,當不得大事。敦親王又生性淳樸老實,從不理事,如今能夠任用的,除了恭王爺,卻也沒有別人了”懿貴妃勸到。

咸豐思慮良久,最終還是遊移不定,懿貴妃怕咸豐懷疑其與恭親王勾結,也不敢再勸。

第二日,被強制帶回來的僧格林沁醒來,麾下部將把具體事情講了一遍,僧王滴下幾滴英雄淚。知道戰況緊急,僧王也不再作兒女情長之狀,連忙寫了奏摺遞到圓明園。

咸豐帝接到僧王奏摺,打開來看,現原來僧王也主張退至熱河。僧王有此行爲,並非懼戰,而是僧王想到,萬一天子留守京師,洋人破了北京之後,整個大清王朝那就徹底完蛋了。

僧格林沁是滿蒙第一將,是大清王朝的基石,僧王的意見,咸豐帝實在是不能忽視。更何況,咸豐本意就想‘北巡木蘭’,於是咸豐又下旨召集衆臣討論此事。

因爲僧王也主張北巡,所以一些主張皇帝留守京師的大臣也動搖了,最後,撤離北京的意見衆臣全部接受。當即,咸豐帝下旨,起駕北巡。留恭親王奕?監國,桂良、文祥、寶鋆(鋆念雲)、勝保協助。

要說咸豐,到了此刻仍然是小肚雞腸。在這兩日的討論之中,根本沒有讓恭親王參與,最後的結論卻是讓恭親王監國。至於留下的桂良等人,也全是平素和恭親王關係緊密的,或者不得咸豐喜愛的大臣。或許,咸豐帝反倒希望,洋人一舉破了北京,將這些他猜忌的人全部消滅。

九月二十二日,八里橋決戰的第二天,咸豐帝下旨離開圓明園北巡。由於走的匆忙,所帶物品甚少,出了京師衆人才覺未帶糧食,咸豐帝整整一日就吃了兩個雞蛋。

隨行大臣連忙又派人回京去收購糧食,這一回京,消息走漏,京師大亂,物價飛漲,官民皆逃,北京城留下的人口不足往日的三成。

皇帝北逃,天子蒙塵,這一路上吃的苦不必細表,再轉過來看北京的亂局。

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99章 恭王府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79章 刑部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88章 北巡木蘭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27章 破綻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362章 來使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36章 太陽城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30章 意外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6章 城破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22章 大院君第89章 戰前準備第131章 謀劃第237章 密會第268章 閱兵第97章 回京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25章 北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63章 入京第14章 探子秦誠第296章 挑撥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69章 毒計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98章 暫居林家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22章 追擊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61章 太師府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3章 再遇敲詐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0章 心憂天下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76章 密談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243章 洪宣嬌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68章 各方覬覦第202章 末路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50章 聖庫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68章 各方覬覦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139章 覆滅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54章 夜談(下)第167章 隱秘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109章 四王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