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遼國出手了

西進?

還是南下?

這個問題西夏已經用五十年來詮釋過了,甚至不用過多的解釋。

可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的西夏想着從北宋的身上撕下一塊肉來,壯大自己的同時,削弱大宋的實力,這也有當年李元昊的首席謀士張元的影子。

張元是個讀書人,幾次都卡在殿試這一關卡,對大宋的怨氣肯定不會小。要不然他也不會背井離鄉,拋妻棄子,將自己全家差點置於死地的決心去西夏輔佐李元昊。當時他一家老小都被官府抓起來了,要不是仁宗皇帝載心仁厚,認爲不應該由於張元的過錯,而遷怒到家人,張元的老爹和家人這才活了下來。

正因爲他是讀書人,他的目光肯定不會鎖定西域。再說了,張元一肚子的怒氣,肯定要報仇。而報仇的對喜就是大宋。西域各國,也沒有他的仇人啊!

另外,讀書人的身份,也讓他除了中原,看不上任何天下的土地。對於讀書人來說,中原纔是王化之地。逐鹿中原,鼎定天下,纔是一個讀書專職謀士該有的眼光。

從這一點來看,說張元是漢奸,一點不爲過。

因爲張元輔佐李元昊的終極目標肯定是爭霸天下,而不是窩在西北。屬於引狼入室的帶路黨,費心費力輔佐李元昊,還把自己個累死了。堂堂漢奸,爲了給異族打工而累死。可見張元當時對李元昊有多麼忠心了吧?

可惜,西夏的實力欠缺大宋不是一星半點。加上仁宗時期的北宋強大的讓人絕望。人口,軍隊,財富,技術,所有能拿到檯面上來比的籌碼,都是北宋完勝。之所以北宋被李元昊接連胖揍了四次,那是有其他的原因。

北宋的軍隊體制,每次打大仗,都是在京城的一幫樞密院的老爺們擬訂作戰計劃,連陣圖,步兵、弓兵、騎兵的走位都要完全貫徹樞密院的精神,還派文官監軍,太監監軍,必須按照陣圖執行。更可怕的是,這幫樞密院的大老爺,大部分都沒有作戰指揮的經驗。他們指定的陣圖,基本上就是看兵書瞎琢磨出來的。不僅沒用,還有害。要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不能變通,只能處處被動。這仗要是能打贏,才奇了怪了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仁宗時期,北宋不缺戰馬。北宋和西塘吐蕃的貿易,每年能夠換取兩萬左右的戰馬。

這對於對付西夏,完全足夠了。

不求別的,要是李憲早出生三十年,北宋派李憲這個太監統帥西軍,滅西夏也錯錯有餘了。說實在的,李憲這宦官雖然身上缺點很多,但能力確實讓很多文臣武將汗顏。要不是爲了推卸永樂城大敗的責任,故意扭曲事實,最後也不會被貶。

要知道當時的李元昊是個紅了眼的賭徒,党項已全民皆兵,甚至連女人都得拿着武器上戰場。要不然,就那麼點人口的党項,李元昊如何能湊出來五十萬大軍?

只要大敗一次,党項的建國大業就可能夭折。可惜,當年竟然錯失了這個絕好的機會,徹底解決西北隱患的機會。

其次,張元是個宋人。

身爲漢人,優越感這種東西是與生俱來的。西域雖然水草豐美,地廣人稀的,非常適合當時實力還很差的党項人攻略。但是張元就是視而不見。原因很簡單,連漢人都沒有的地方,那是人待的地方嗎?那不是攻略天下,那是流放,是墮落的表現。這也是爲什麼李元昊卯足了勁和北宋死磕的原因。

就像是當今大宋的皇帝趙煦,他當初剛剛登基,十來歲的孩子,卻要接見遼國的使臣。大臣們但心皇帝受到驚嚇,試探着詢問。當時的小皇帝趙煦就很霸氣的反問:“遼人算人嗎?”

不知禮儀,禽獸也!

如今五十年過去了,西夏在河套立國快一個甲子,也不算是短命的王朝了。

剛剛獲得政權的李秉乾深知讓党項人離開河套平原,遷移去西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就算是有這個心思,底下人也不會支持他。

可李秉乾也明白,或許西夏離開了河套,纔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廣闊天地。

這天,李秉乾想了很多,口中還經常唸唸有詞的說着:“難,難啊!”

費聽多羅愁眉慘淡,他發現李逵似乎不是勸人的好選擇。

大宋京城。

北宋汴梁東京城。

新陳橋門外的驛館。

一隊戰馬飛馳而過,路上行人紛紛慌亂的避讓。臉上卻不見憤怒和慌張,顯然是已經習慣了。

新城橋門周圍都是驛館,主要是以遼國的驛館爲主。這裡也是遼人在汴梁的聚集區域。因爲是遼人扎堆的原因,這裡的房價也是北宋最低的區域。甚至比專門做死人生意的南薰香門附近的房價都要便宜。

可以說,因爲契丹人,把這大宋京畿的地價都打壓下去了。可見,在大宋,對外族真的很不待見。

爲首的騎士從馬上擡腿跳下戰馬,隨手將馬鞭丟給了看門的侍衛,衝進了驛館之內。

“小王爺!”

“不要叫我小王爺,如今我葉懷聖,記住沒有下一次。”

“小王爺!”

“嗯!”

中原文士打扮的年輕人怒目圓睜,不滿道:“拖下去着實……”

“陛下秘折。”

‘打’這個字硬生生被卡在了年輕人的嗓子眼,頗爲難受。很不情願的接過了聖旨,開始看起來。契丹本來就是草原部落,當他們接觸中原文化的那一刻,驚呆了。天下還竟然有這等玄妙的東西,讓他們瞬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巧奪天工的技藝。

雄壯遒勁的文字。

高大雄偉的文字。

文化,宗教,物資,一切的一切,都讓連文字都沒有的契丹土包子們爲之癡迷。很多遼人來到大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裝束,僞裝成宋人。聽說還有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只不過被大宋的讀書人秒成了渣渣。

耶律保機就是其中之一。

他癡迷大宋的文化,癡迷大宋的繁華,對大宋的一切都爲之傾倒。

可惜,他還有一個身份,遼國駐大宋使臣,提醒他時不時的要給遼國皇帝打工。看了幾眼秘折之後,他臉色古怪起來:“警告大宋皇帝,讓其退守當初的疆域?”

對於遼國來說,西夏是牽制大宋的一個手段。如果西夏出現重大的政權變故,對於遼國來說,也非常頭痛。

他們需要一個對大宋持續仇恨,不停的消耗大宋精力的西夏。而不是一個想着和大宋關係和睦的西夏。

畢竟一旦西夏和大宋關係和睦了,那就該遼國擔心了。

遼國不是沒有想過入主中原,但是幾次重大的挫敗,甚至讓皇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讓遼國上層終於意識到,入主中原的想法太難。不得已,放棄戰爭,選擇和大宋相安無事。就這一下子,就保持了近百年的邊境和平。

一百年不打仗的遼國,確實變得有點虛弱。

尤其是和大宋這樣的對手,更是需要拿出傾國之力比拼。這個決斷對於遼國來說,比較難以決斷。

耶律保機嘆氣道:“小王知道了,你下去吧!”

兩天之後。

垂拱殿,趙煦御案上堆了一大堆的奏摺,還有西北發送過來的軍情。雖說是不苟言笑的性格,但是眉宇間卻掩蓋不住那種雀躍的喜色。反倒是童貫愁眉苦臉,他這輩子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爲皇帝殿前押班之後,整日需要幫皇帝尋找奏章。

他肚子裡的那點墨水,基本上被一羣就知道寫花團錦簇文章的大臣們給打擊沒了。

雙眼呆滯看着殿門,宛如呆鵝。

“童貫,給朕找找環慶路的軍情。”

趙煦很有活力,自從踢球之後,就更有活力了。不得不說,北宋的皇帝除了欽宗這個傀儡之外,八個皇帝,其中七個都非常勤政,算是明君。唯一出了個昏君,就把江山給丟了一半。

趙煦也是以勤政出名,尤其是親政之後,親力親爲的性格讓他對大宋的情況越來越熟悉。同時也越來越有信心,完成他爹的宏願,解除西夏對大宋的威脅。

“童貫!”

“陛下!奴才萬死,老奴走神了。”

“算了,別找了。看時辰,章相也該來了。”看着童貫的樣子,趙煦一陣無語,這廝一點都不好用,還不如郝隨機靈。要不是賢妃極力舉薦,他根本就不會考慮讓童貫擔任殿前押班。這個職位很重要,是皇帝和大臣之間的橋樑。可是童貫似乎做的並不怎麼樣。

說話間,人就到。

章惇在宦官的通報聲中,緩緩走進了垂拱殿。大宋皇宮三大殿,大慶殿、紫宸殿、垂拱殿。

只有垂拱殿才經常被使用。紫宸殿是每月基本用兩次到三次,郊祭、月初和告朔,纔會啓用紫宸殿。至於大慶殿,一年也用不了幾次。元旦的大朝會用,還有就是皇帝、太后的生日,宴請羣臣的時候用。科舉殿試也會用。算起來,使用程度最低的反而是皇宮之中最高大,最雄偉的大殿。

反倒是垂拱殿,雖說地方不大,在上個大殿之中,給人一種偏殿的感覺。但基本上皇帝每天都來。

而都事堂、樞密院、尚書省的長官每日都回來見一面皇帝。

“官家,可有西夏國的消息。”

在大宋,軍情宰相永遠要比皇帝更靈通,趙煦無奈苦笑道:“皇城司在西夏的人手本就不多,如今恐怕難以聯繫上了。”

“也不知道李逵這小子到底能不能成事。”章惇唏噓道,他是心高氣傲的人,最受不了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可這次,他破例了。李逵這廝太能折騰,將整個西夏腹地就攪和的天翻地覆,樑太后想要一雪前恥的三十萬大軍,就被這傢伙誤打誤撞給破了個乾淨。

這是大宋在西北十幾萬大軍都沒有做到的事,卻讓李逵一個人給辦成了。

要說服氣,章惇倒不見得。但他卻被李逵這廝不管不顧的狠勁給嚇住了。

要讓他這麼幹,他也不敢。

忽然,他想起來都事堂昨日接到了遼國使團的請求,對趙煦道:“官家,遼國使臣要覲見您。”

“這距月初還有幾天,他就不能等等?”趙煦對遼人很不喜歡,就像是他十歲的時候說,遼人不是人一樣。整個念頭,從來都沒有從他腦子裡被驅趕出去過。

章惇爲難道:“可是遼人很執着。”

“章相要不你去見一見再說。”趙煦根本就空去搭理什麼遼國使團,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西夏身上。他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西北,想着是否能一戰奠定大宋對西夏的局勢扭轉過來,一雪前恥。他扭頭對李清臣道:“李卿,樞密院還得調撥物資,一旦李逵在西夏無法消耗大量的西夏實力。龍州,洪州,銀州,還有韋州就難了。另外仁多保忠還沒到京城嗎?他的官職該怎麼定,他的族人該怎麼安置,這問題得議一議。”

“官家,臣以爲給仁多保忠一節度使的貼職即可,他的部落軍隊可以參照折家,但爲臣以爲仁多部落不該安置在西北。他曾經是西夏重臣,要是拉攏潰敗党項軍隊,很容易做大。最好的辦法,是找個地方安置這幾萬人馬。”

李清臣建議道。他對仁多保忠並不喜歡,一個變節之人,在讀書人的眼裡,已經不能算是人了。

可是身爲朝廷大臣,不得不考慮更多的問題。如何安置,安置到哪裡,纔是重中之重。

趙煦附和道:“真該如此,西北朝堂之上恐怕也就李逵最熟悉了,要是他在就好了。”

皇帝無心的感慨,讓楊畏等了羨慕不已。李逵這才芝麻綠豆般的官職,就已經讓皇帝給惦記上了。要不是年紀實在太年輕。大宋甚至可能出現另一個寇準。不對,寇準也沒有李逵的官運如此只好。只不過李逵的境遇,是任何人都羨慕不過來的。

滿朝文武,也就李逵這廝敢帶着二十多人,大搖大擺地去西夏闖蕩。

其他人,就算是有這個機會,也沒這個膽量。

這傢伙就如同當初的班超,橫空出世般出現在衆人眼中,眨眼的功夫,就闖蕩出偌大的名堂。

“陛下,密報!”

童貫悄無聲息的,如同貓似的走到了趙煦的御案邊上,低聲道。

趙煦就看了一眼,頓時氣地將密報仍在御案上,怒氣衝衝道:“遼狗欺人太甚!”

章惇和李清臣等人相繼看過,之後也是面色驟變。遼國南院大王起兵十萬,靠近了宋遼邊境。雖然沒有開戰的理由,但威脅的意味很大。

河北兩路,河東路都在遼人威脅之中。

更要命的是,如今河東路抽調了不少兵力進入了宋夏邊境。反而在宋遼邊境上,兵力捉襟見肘。

趙煦遲疑道:“章相,此事該如何處置?”

“需要辛苦官家見一見這遼國使臣,看看遼人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趙煦自尊心那麼強的一個人,被氣地坐在龍椅上發抖,突然大怒道:“此乃我大宋家務事!不勞遼使費心。”

第800章 你們這是耍賴第773章 欺負朕老眼昏花?第186章 穆氏兄弟第725章 火神之怒第064章 幹他!第097章 大鬧臨沂城(5)第730章 包道乙第084章 你來湊什麼熱鬧?第221章 逆子第119章 扎心的高俅第506章 小心眼的探花郎第257章 神魔九變第781章 海外封地第164章 立場不堅定第303章 哥哥救我!第248章 大郎,你要老婆不要?第732章 排槍一響,屍橫遍野第764章 差點翻車的苦肉計第137章 莫須有第807章 遲來的掛印辭官第150章 活出罐子般的氣質第703章 拉他下水第159章 商人的嗅覺第515章 被通緝了第438章 陰險第760章 膝蓋好酸!第369章 師師是個品牌第145章 封倉鎖糧第329章 情敵出現了第182章 恐嚇皇親第446章 破城第130章 反省第193章 幹票大的再走第501章 這很皇帝第123章 自救第435章 火銃第795章 下套第379章 馬上取功名第3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32章 宋奸第161章 瘋狂的競價第401章 差點忽悠出一個帝師第738章 公報私仇第566章 弟子服其勞第090章 皇城司第659章 王舜臣第097章 大鬧臨沂城(5)第194章 狠人吶!第122章 眼光清奇的蘇仙第210章 大買賣,又黃了!第474章 執念第605章 中興之像第486章 浪子書生第340章 二楞第278章 進獻秘方第288章 李逵護鏢第401章 差點忽悠出一個帝師第553章 送太后,上路!第703章 拉他下水第022章 大放厥詞第706章 出人頭地武二爺第474章 執念第254章 沒有三叔公治不了的人第678章 自投羅網第085章 天寶膳珍第568章 大宋重工的開始第038章 送錢第209章 太欺負人了(求訂閱)第237章 近鄉情怯第148章 英雄膽第749章 收復涿州第656章 缺個得力的幫手第794章 遼帝崩,要隨禮嗎?第333章 東京小霸王第760章 膝蓋好酸!第092章 忍辱偷生第666章 吃空餉第796章 不辦人事第733章 妖孽附體第669章 齊州辛秘第657章 低調有內涵第075章 不務正業第238章 龍子龍孫第704章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第272章 爲何你如此優秀?第077章 仙子夢第590章 公公,莫衝動!第789章 好漢傭兵團第080章 學藝第733章 妖孽附體第802章 飼養員焦挺第687章 下官和他不熟第800章 你們這是耍賴第147章 打草驚蛇第410章 打死也不說第256章 差點成神第302章 地獄三人組第553章 送太后,上路!第810章 人心第495章 殿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