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降人們

這次入城前他就估計到官員如果不投降自殺的,家眷估計都會自盡從死――本時空可沒有優待俘虜,善待婦女兒童這種說法。一旦落敗被俘,男人砍頭,女人充妓都是常事。除非勝利者願意發慈悲:這可是很少見的。

這次董知府的女眷居然有人沒死,這可太奇怪了。他不由得又問了一句:“怎麼回事?”

“原是要盡節的,不知爲何遲疑了些許時候,等到投繯天兵已經到了――便救了下來。”魏必福道,“卑職以爲死意不堅。”

“這也難怪。螻蟻尚且貪生。”

“是。”魏必福低頭道,“大人要不要叫來問話?”

“不必了,”劉翔搖頭,“你且帶路便是。”

花廳旁,另有一處偏院,這是師爺起居之處,魏必福說師爺眼下不知下落,大約已經躲了起來。

花廳後面,便是知府日常起居生活之地,和一般大戶人家無異,後院亦有一個小小的花園。稍稍點綴泉石,以作休憩之用。

劉翔見廳堂內傢俱凌亂不堪,各種衣服細軟拋灑一地。紫檀木的茶盤掉在地上,幾個摔得粉碎的杯子……可以想見董知府在服毒自盡前這家人家經歷了怎樣的驚懼、混亂和絕望。劉翔不勝唏噓。

魏必福小心翼翼的陪着“劉大人”查看,見一早就衝進來的伏波軍的士兵們在各個門道臺階前站崗,一個個目不斜視的站得筆直。縱然眼前的地面上拋灑着各種細軟金珠也不爲所動。心中暗暗納罕――若是換做其他人,後宅大約早就爲搶奪財物互相廝殺起來,財物大約更是被搶得連茶盞都不剩一隻了!

正在蒐集財物的卻是另外一批假髡,他們三人一組,一人手提小木箱,背馱口袋,裝運財物;一人拿着賬本和蘸水筆,脖子上掛着個墨水瓶專司登記造冊。另一人負責撿拾,每撿起一樣都要舉起來吆喝一聲。

“點翠銀步搖一隻!”

“半新藍妝花緞比甲一件!”

“碎潮銀一塊。不知斤兩!”

“銅錢一串,過百!未點!”

……

這樣的叫聲在廳堂內此起彼伏。另有專人監看。魏必福心道:舊聞髡賊精細如髮,一錢如命,今兒一見果不其然!

然而他不敢將這種想法表現出來。只低頭哈腰,聽候吩咐。這時候一個歸化民工作人員小跑着過來了,在劉翔面前站住鞠躬道:“首長!”

劉翔知道他們是企劃院特別搜索隊的,衙門裡光知府老爺的私財大約就不少,又可以好好生髮一筆了。便含笑道:“不必多禮。你們在這裡多久了。府庫盤點了麼?”

“三小時了。”幹部乾脆利落道,“前面的大多已經搜索過,府庫要明日在盤了。後宅是今日的重點,要仔細查看。”

“收穫不小吧?”

幹部有點難爲情:“實話說,收穫不多。不論是師爺的住處還是這裡,都沒有找到大宗的銀兩。細軟倒是不少。接下來準備掘藏。”

“哦,有線索嗎?”

“有,董知府的家人雖然已經跑了不少,不過他的管家和長隨都被拿住了。等把他們都審過了就能找到了――再不濟,我們也是有一套法子的。絕不會叫銀子在地下長黴。”

“好。要儘快。打掃乾淨房子好見客。這裡我還等着用呢。”

“是,首長。我們一定儘快。”

劉翔大致看了看一遍府衙,見這裡房屋多,建築又高爽,比五羊驛的條件好得多,便決定將廣州市政府暫時設在這裡。雖然按照規劃元老院準備在河南島上另起爐竈建一個“廣州新城”,行政中心也會設在新城區。但是眼下他們的主要工作還是要在這老城區裡展開。

與其每次處理事務都要進城出城,不如直接在這裡開衙辦事來得就近方便。

劉翔其實也考過廣東佈政承宣使衙門,但是想了想這還是留給文總的廣東大區機關用比較好。反正自己作爲廣州市長,除了府衙還有南海、番禹兩縣的衙門可用。而且廣州作爲一省的省會。承宣大街東西兩側的衙門官署多如牛毛,城裡的大寺廟也很多,過渡房十分充裕,用不着急吼吼的搶房子。

當下就決定將廣州市軍管會設在廣州府衙門。當下關照府衙裡的住着得沒死沒跑的各級降官降人和家眷儘快遷出去。騰空房子。

按照接收計劃,城內降人和家眷財物全部安置到越秀山麓的大石街上的廣東貢院。貢院面積廣大,房舍衆多,足夠安置投降和被俘的明朝官員。較爲重要的官員和家眷送光孝寺甄別。降將降兵全部遣送香港島整編。

劉翔轉了一圈,見花廳收拾的差不多了,當下關照在花廳接見廣州一府二縣的降人。以廣州府通判魏必富爲首。下面縣丞、主簿、典史、教諭、河泊、巡檢……各種入流未入流的官兒,縣兩級的三班六房的書吏班頭……在院中站得密密麻麻。卻連一聲痰嗽聲都沒有。

劉翔關照魏必福唱名,降人們逐一上來見禮。劉翔稍微問幾句話,便打發下去。這倒不是他在擺官威,實則是掌握下降人的大概情況。看看能否利用。令他略略失望的是,不但知府自殺了,連南海番禹兩縣的縣令也自盡了。投降的幾乎全是佐雜官員。

佐雜官員,在號召力上就差得遠了。大明不見得“民心可用”,但是在“官心在明”卻是事實。如果這次對外情報局能爭取到幾個地方大員歸降就好了。對以後的傳檄而定有很大的作用。畢竟大官纔有風向標的作用。

不過其他衙門的官員的下落已經不在劉翔的權力範圍之內的事情了。他的算盤只能打在這廣州府的地盤之內――要是廣州府屬下的其他各州縣裡有正牌子的堂官能“投奔光明”就好了。

眼下看來,魏必富倒是個不錯的人物,雖然不知道他的真本事如何,起碼在“帶路”這事上夠積極。可以暫時叫他幫忙辦事。

接見完降人之後,魏必福又出班稟道:“卑職等爲迎聖使,已備下禮物以表寸心,懇請元老院和劉大人笑納。”

降人們獻出了一萬兩銀子,還有許多珍貴物品,有沉香、玉帶、赤金首飾、玉壺之類的珍貴物件,粗粗看去,也值幾萬兩銀子。

禮物分爲兩份,一份大的是獻給元老院的,少的自然是饋贈劉翔的。

劉翔道:“魏必福等所獻各物,具見忠心。獻給元老院的,我就收下了。至於饋贈我個人的,一概不取。你們各自帶回去吧。”魏必福等降人趕快跪在地上再三懇求說:“大人一物不受,卑職等實切不安。伏望稍賜鑑納!”劉翔見念他們言辭懇切,命秘書收一件玉壺,其餘一概退還。

劉翔又“訓喻”了幾句,無非是叫他們“不要有包袱”、“好好學習,接受改造,爭取早日爲元老院和人民服務”……

講完話之後,他關照降人們散去,只留下了魏必富和原廣州府和南海番禹兩縣衙門裡的幾個老吏。詢問了下廣州的地方上的民情。

劉翔叫來企劃院的人員將財物全部清點造冊,連自己收得玉壺也上了交了公。看得幾個降人暗暗納罕:說澳洲人貪財,那真是錙銖必較,可是他們的元老,卻一個個清廉似水。真不知是怎麼想得!

接着他很隨意的和降人們聊起了廣州的基本情況。

他最關心的是人口,人口不僅是勞動力也是消費市場。廣州不比瓊山――到現在瓊山的城鎮人口也沒超過四萬人――廣州可是17世紀裡的特大城市,光非農人口的吃飯就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眼下廣東尚未完全佔領,來自廣西的糧食供應也將中斷相當長一個時期。摸清到底有多少非農人口,本地的糧、柴、布等民生必需品的自給率又是多少,這樣才能組織起有效的貿易供應渠道,避免發生因爲供應不足造成的危機。

然而得到的反饋卻不如人意。他能得到的人口統計數字,還是府、縣兩級衙門儲存的黃冊上的數字――劉翔可是早就在瓊山就見識過黃冊數字的精確性了。

根據黃冊記載和戶房書吏的估計,南海縣有38000戶,番禹縣略少,廣州城共有約六萬戶,人口約在二十萬左右。真實數據大概還要再多一些。而整個廣州府的人口,大約在五十萬到六十萬之間。

劉翔開始抓狂了,黃冊雖然詳細開列了軍戶、匠戶、力士戶之類的名目繁多的叫法,但是實際上這些戶籍分類在明末已經沒什麼意義,軍戶未必當兵,匠戶也不見得是工匠,從中統計出非農人口的數字要有莫大的想象力。

“還是得搞人口普查啊。”劉翔自言自語的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條。

說了一會話,正空暇的時候,他的歸化民秘書郭走了進來,小聲道:“首長,董家的小姐要見您。”

第一百一十四節 田校長和候大夫第一百六十五節 南寶公路第二百九十九節 現狀和弊端第四節 機構改革(二)第一百七十九節 調查(七)第二百六十二節 京師(十九)第一百五十七節 海天號第四百七十九節 狗血劇情第一百九十六節 飛雲社俱樂部第一百四十三節 新年第二百八十節 交易第二百九十九節 融資(四)第三百七十五節 戰利品分配第二百七十九節 評估第八十二節 團頭第四十四節 策反第四十四節 尋人第一百六十四節 缺口第一百四十三節 蓬萊-1631二百二十二節 拆招第二百一十四節 獻計第二百四十節 逍遙墟風雲(一)第一百二十一節 房荒第四百零三節 路上的樂隊第二百九十三節 夜飲第二百三十四節 吞武裡二百一十一節 還鄉(三)第一百五十節 緊鑼密鼓第二百四十七節 秋賦(十二)第一百七十一節 步步爲營第一百五十一節 佛山之行(十七)第二百四十九節 榴彈試驗第六節 三亞市第五十二節 如行畫中第三十節 索尼亞(九)第一百零六節 Armstrong大炮第一百節 上墩第四百三十七節 市場第一百三十五節 金立閣的使命第一百六十一節 誘餌第四十八節 阿貴的煩惱第二百一十三節 閨閣的秘密(二)第七十九節 整訓第十六節 肇慶光復(二)第一百八十三節 巡迴下鄉第一百一十四節 後勤體制改革第四十八節 貿易第三百一十五節 融資(二十)第四十六節 新農莊(三)第二百二十三節 黑爾其人第四百四十七節 俘虜第四百三十六節 劉主任履新第一百三十七節 佛山之行(三)第三十七節 說服(上)第三百零八節 融資(十三)第三百四十六節 協議二百零七節 廣州龍脈傳說第二百三十六節 秋賦(一)第三百四十節 去太倉第二節 五年計劃(二)第一百九十三節 桂江大橋第二百四十二節 三局長第七十八節 殺人立威第六十八節 甜港風雲--廣州第五十節 商務員的報告(二)第七十九節 整訓第一百九十七節 巡視組第三百三十五節 馬甲議事規則二百二十四節 庭審三百六十七節 文化祭第一百四十七節 老花鏡片第一百三十節 集村並屯二百一十八節 抓捕(三)第六十節 商務員的報告(三)第一百一十七節 三七開第一百七十四節 採生折割第一百九十八節 沂州第一百九十八節 停業整頓第一百一十六節 工商聯第二百九十七節 接收馬匹第一百四十六節 送溫暖第九節 大花樓機三百二十五節 卡片複製第四百三十七節 市場第二百五十二節 京師(九)第四百三十八節 地方產業潛力第三百零七節 潘潘的採訪第十二節 小琉球島第二百六十七節 秋賦(三十二)第五十五節 茉莉旅社第九十六節 清節院第一百六十八節 農資商店二百一十二節 餘波二百七十一節 五仙觀第四百零四節 姐妹們第三十三節 索尼亞(十二)第二百節 新道教的賭注第二十三節 郭芙第五十八節 廣州城裡的人們三百二十二節 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