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節 石澗(二)

小隊悄悄的爬上了小山包,這裡距離營地還不到三十米,能俯瞰到部分營地。陣煥藏在一堆茅草後面,舉起望遠鏡仔細的觀察着營地內的情況。

營地內燃着一堆堆的篝火,瑤民們圍繞火塘席地而臥。有的抱着武器在火塘邊打盹――大約是值夜的人員。在營地的外圍,有武裝瑤民看守,看上去比較警覺,還有打着火把的巡邏隊沿着篝火的邊緣巡視。

篝火的範圍有多大,大致就知道營地有多大。陣煥悄悄的點了點營地內的篝火,在他望遠鏡的目視範圍之內,大概就有三十堆篝火。每堆篝火旁休息的瑤民大概有十五六人,三十堆就有四百五十人了。

“人還挺多。”一個偵察兵小聲說。

“人少了。”陣煥搖頭,“按照情報局的說法,八排瑤如果三丁抽一,至少可以動員一千多人出來打仗。我們要查清楚這裡是不是他們的主營地,還是另外有其他營寨。”

陣煥帶着偵察隊沿着着篝火標記出來的營地走了一圈,數出大約有五十堆篝火,也就是說在燕喜山上的瑤民大概有七百多人。

加上他們派駐在連州周邊的監視城門和道路的人馬,連州城下有一千多瑤民武裝的估計大致是準確的。

“走吧,我們再去其他地點看看。”

從燕喜山下來,他們沿着連州城牆又去了幾個可能有瑤民武裝駐紮的地點,連着發現了三四處。就在他們即將結束偵察的時候卻被巡邏的瑤民發現了他們,一陣大呼小叫。十幾枝弩箭嗖嗖的朝着他們的方向飛了過來。

“不要急,壓低身子慢慢跑。”陣煥知道對方在夜間目力不佳,也不敢追出篝火圈子太遠,己方只要不暴露出明顯的移動跡象,他們就找不到目標,只能空射。

他們輕手輕腳的藉助草叢樹木向外側移動,果然,敵人不敢追擊太遠,只在篝火旁叫嚷,時不時的射出幾支箭來。

忽然營地裡響起了號角聲,陣煥知道這是他們在召集大股部隊,準備開始搜索了。他看了看己方已經脫離篝火外圍有近200米了,便命令“快跑!”

幾個人直起身子撒腿就跑,後面的瑤民一聲喧譁,亂哄哄的都跟了出來。然而瑤民的身體素質沒有久經戰陣的陣煥他們強壯,體力和耐力遠遠不如,夜色中很難判斷方向。一陣喧譁之後,偵察隊輕易就甩開了追擊的瑤民,跑回城北,找回藏起來的小船,劃回對岸。

北山上的八排瑤營地一片騷亂,各路頭領人心惶惶。因爲誰也沒有預料到澳洲人的人馬會這麼快就到!瑤民的戰鬥力有限,每次暴亂無不是趁着各州縣兵力空虛的機會。一旦官兵大軍來圍剿,就只能撤回深山,依託地形周旋。

澳洲人攻打廣東,防瑤參將等處兵力盡撤,給了瑤民暴動下山擄掠的大好好機會。按照大部分頭領的推測,遠在肇慶等地的澳洲人主力至少也得有一個月時間才能到連州――不說一路上的道路險阻,光是遍地而起的土匪就夠他們受得。誰也沒料想他們來得這麼快!

馬箭瑤的掌事頭李三九雖然對澳洲人的速度有些詫異,但是並不意外。昨天中午時分,馬箭瑤分守在龍津門、濟川門的瑤民就發現了對岸這羣奇怪的部隊:灰布軍服,不着甲,全都拿着鳥銃。李三九一聽就知道是澳洲兵過來了。

與大多數一輩子就呆在大山溝裡的瑤民不同,李三九是見過世面的人。他雖然瑤民,卻是在俍人的寨子里長大。廣東的俍人大多大明官府是從廣西調來鎮瑤的。這些俍人寨子往往沿着瑤區周邊和交通要道上分佈。俍人時而單獨時而配合官兵發動對瑤區的清剿。據說李三九的爹孃就在某次官兵破寨的時候死去。年幼的李三九被饒過性命,帶回了寨子。

李三九在俍人那裡混得不錯,十七歲的時候因爲武藝出衆,成了一個俍人小土司手下的親兵。跟着土司打了不少仗:去過廣西,到過貴州,還到過兩湖。還被派到廣州去辦過差。

大明在廣東的統治崩盤之後,中路守備的人馬撤往廣西,許多俍人寨子也隨之拋棄寨子,回遷廣西。李三九卻沒有跟着土司跑路――他知道自己並不是俍人,在廣西沒有“根”,便帶着幾個弟兄投奔了馬箭瑤。

以他的出身履歷,在馬箭瑤自然是少有的“人才”,沒多久就當上了馬箭排的掌事頭。

這個掌事頭其實並不是官職。大多數瑤民內部基本上還是原始社會公社的體制。並無貴族和平民之分,也沒有固定世襲的頭人、土司。八排瑤內部實行瑤老制,作爲整個瑤排頭目一年一任的天長公;瑤排內各姓的頭目稱之爲頭目公,並作爲天長公的副手;相當於議事長老的明理老人;負責宗教祭祀的掌廟公和燒香公;負責農業的放水公;以及戰時臨時設置的負責帶領族人打仗的掌事頭。瑤老各司其職,一般都由族中比較有威望的老人擔當,但也不絕對。

三十歲剛出頭的李三九就是這麼一個例外,作爲八排瑤內少壯派的代表人物。別看李三九成長在俍人的寨子,成年之後也是以官兵的身份活動,但是他見多識廣,身經百戰又讓他有勇有謀。很快便在馬箭瑤內部聚攏起一批不安分的年青人,形成了一股很強的勢力,以至於逐步架空了馬箭排的天長公,成爲事實上的馬箭排首領。

澳洲人發兵打廣東,對八排瑤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大明官府顧着和澳洲人廝殺,肯定無暇對付他們。而對李三九來說,這更是實現他個人野心的大好機會――他可沒興趣當個臨時的掌事頭,就算幕後操縱馬箭排那也沒多大的意義:一個瑤排能有多少人口財貨!他真正的野心是當上他當年去貴州平亂見識過的土司、土知府之類的“土皇帝”,各種享用,威風八面,對屬下百姓更是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還能傳諸子孫,世代富貴。

所以當八排瑤內部密議暴亂的時候,李三九便十分堅定的表示支持,暴動開始之後他也最爲積極。因爲他富有軍事才幹,很快便篡取了八排瑤的暴動隊伍的實際指揮勸。他先派了人假裝入連山城賣山貨,裡應外合破了連山城;勾結白芒寨的瑤民青壯,脅迫永化鄉的瑤民破了陽山城;馬不停蹄又洗劫了三江圩,圍困了連州城。

自古以來就有湘吃粵鹽的情況,連州剛好就處於湘粵鹽貿的商道上。沿海出產的食鹽順江而上,在連州下船,再從陸路轉運到湖廣一帶去。而從兩湖南下的貨物,也有許多在連州中轉。所以連州城內有很多鹽商和貨棧,李三九故意將連州城放在最後,甚至不封鎖道路,好讓連州城困住更多的客商和財貨。

以李三九的算盤,最好的結果自然是連州城向他投降,他兵不血刃的佔據連陽三城,將地盤連城一片,然後便向澳洲人遞上降表,表示願意臣服“大宋”。讓新來的澳洲人承認這個局面,他就能順勢當個土知州,世代當連陽三城的土皇帝。

這在他看來是頗有可能的。澳洲人的這個不知道哪裡來得大宋他略知一二,人少兵少,靠得無非是船堅炮利。勞師遠征到廣東――廣東最精華的地方便是廣州府,能佔住那裡,便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何必鑽山溝來和他們這些“化外之民”來爭?再者出了廣州,廣西、湖南……等地還有大明的人馬,背後又要土匪造亂,大宋再船堅炮利,也得有許多兵來填送。所以十之八九會順水推舟,捏鼻子認賬。自家只要經營好這連陽三地,以此爲財源,整合連陽的瑤民,凝聚成大股,再多出些子女玉帛賄賂髡賊,做個十幾年太平土知府不成問題。再往後,那就誰也說不清了。反正就算大明打回來,也得認賬。那些貴州的土司,可都是傳了十幾代人呢!

若是連州不肯投降,他便全力破城,在城內大掠一番――那些鹽商可是肥得很。佔下連州,亦可和澳洲人談條件,若是談不成,他也不虧,最多帶着連州的戰利品退回山裡去。

雖然瑤民缺少攻城器械和武器,但是連州城內守軍不多,存糧更少--大量的百姓逃難入城,如今城中糧食將盡,百姓已有斷糧的,人心浮動。只要斷糧持續時間一長,城內必然不戰自亂。

至於他自己,李三九並不擔心,他已經在周邊擄掠和勒索了大量的糧食,足夠支撐全部人馬兩個多月的。

如今澳洲人來得神速,多少有些打亂了他的計劃。這讓李三九不得不全盤重新考慮他的計劃。他和官府、俍人都打過交道,唯獨和澳洲人沒有過。不過他們既然自命大宋,大概也是漢人的後裔。用應對大明的態度去對付大致不會出錯。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399節

第二百六十五節 當槍使的覺悟三百零五節 船上的書第三十三節 救票(大改)第一節 蟲洞降臨第一百二十六節 李三九的算盤第八十二節 團頭第二百五十七節 去梧州(六)第四十六節 雷州糖業公司第四百六十九節 嚮導第一百五十節 試製第二十九節 昌化堡第八十一節 第一次任務第六十一節 發動羣衆(四)第一百一十二節 炸藥工廠第六十五節 檄文第一百零八節 新軍的構想二百七十節 新得工作第三十一節 遼東人口第二百六十節 去梧州(九)第一百七十節 養殖場第一百節 俘虜帶來的後續第二百五十四節 去梧州(三)第一百六十二節 臥談會第五十七節 新官上任第三百五十三節 全島歸化第五十一節 殖民和貿易部三百六十六節 兄弟聚首第二百三十九節 驗屍報告第一百九十八節 沂州第三百七十節 集村並屯(三)第二十節 路邊閒聊第一百六十九節 歐陽熙三百五十節 各司其職第一百六十二節 東沙島第四節 掘金――澳洲海商第九十三節 人體解剖第二百三十節 奇襲梧州第九十四節 印刷作坊二百五十一節 除舊佈新(十四)第四百八十節 披雲樓宴第十四節第一百六十五節 離婚事件第九節 騷亂第二百二十四節 西班牙人的軍備競賽第二百九十一節 賀新第一百三十八節 健全制度的討論第三十二節 混合式方略第六十三節 示範紡織廠第二百二十八節 女人第十節 繅絲車間(一)第二百四十二節 逍遙墟風雲(三)第一百七十七節 大會(四)二百五十四節 除舊佈新(十七)第八十二節 擴大隊伍第四百零二節 克雷蒂亞的抉擇第一百零六節 俘虜們四百三十四節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二百七十五節 開飯第八十一節 抽絲剝繭(二)第一百四十七節 佛山之行(十三)第十四節 立春號的魅影第二百九十二節 侯爵第三百二十五節 鍾小英的請託第十節 香港規劃第二百四十二節 逍遙墟風雲(三)第三百節 融資(五)第四百五十四節 尾聲三百六十九節 額外的裝備第六十一節 當務之急第二十四節 高舉的煩惱第一百四十五節 商人們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八節 改制三百七十五節 憶苦思甜的小會第三百五十二節 防務第一百八十一節 船上的人第一百七十八節 合理負擔二百四十八節 除舊佈新(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節 及時的增援第二百二十八節 起更了第一百八十八節 未言勝,先言敗第七十節 糖船被劫第九節 農場的夫妻第二百一十六節 定計第四百四十七節 俘虜第三十五節 駐在警第一百八十八節 小商人們第一百一十九節 賴大被擒第一百五十六節 炮擊東涌第一百九十四節 調查(二十二)第三百三十二節 代持第一百六十二節 鄭明姜第一百四十六節 王四孃家第一百一十六節 校長田涼第三十五節 騷亂第一百五十二節 鄭保的戰與和第七節 克拉克瓷(二)第六十四節 動員三百二十九節 少年第一百零四節 基層建設第九十二節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