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蘇三蟻后建立了自己的皇城之後,便馬不停蹄地生產和培育她的子民。
可笑的是,皇城不是建在樹墩裡,而是在一隻深埋在此的奇怪東西里。
一隻生鏽的鐵罐子,被鄰近的一個人類小孩吃剩後丟棄的,裡面還保存兩公斤的糖浸芒果。
定居新皇宮後,蘇三蟻后開始大量產卵,而她則獲得充裕的糖、蛋白質、脂肪和維他命。
她的第一批子女在皇城的正下方蓋了間育嬰室,利用腐植土壤分解產生的熱能保溫。
等待枝丫圓頂和太陽能育嬰室工程結束之前,這是最方便的權宜之計。
蘇三蟻后希望她的城邦享有所有的已知技術:蘑菇田、水壺蟻、蚜蟲畜牧、長春藤支粱、蜜露發酵室、穀類麪粉製造廠、傭兵制、間諜組織及有機化學室……等等。
年輕的蟻后深知如何散播熱誠與希望,她絕不同意她的城邦變成一個類似於其他的城邦的聯邦。
她雄心勃勃地想把蘇三城邦變得與衆不同,讓螞蟻們變成具有高度文明的尖兵。
蘇三蟻后心中充滿了想法和規劃。
例如,地底第十三層的附近發現一條地下河。
按照她的說法,水是一種尚未經過徹底研究的元素,應該可以找出在上面行走自如的方法。
第一階段,組成小組負責研究生活在淡水中的昆蟲:龍蝨、劍水蚤、水蚤……這些昆蟲能吃嗎?
是否有這麼一天能在管理完善的水窪中飼養?
蘇三蟻后的第一篇發表文告以蚜蟲爲主題:
我們正走向烽火戰亂的時代,武器愈來愈複雜,我們無法隨時跟進。
也許有一天,出外狩獵會變得困難稀少,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以防萬一。
我們必須將蚜蟲畜養視爲獲得主要糖類供應中最優先的一種方式。
這些牲畜將被安置在城邦的最底層。
五十隻子民外出抓回兩隻待產的蚜蟲。
城邦的一切事務都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數小時後,城邦已經繁衍着數百隻小蚜蟲,翅膀一一拔掉。
大夥把畜牧業起頭的第一批牲畜安置在地下第二十一層,保護它們不受瓢蟲騷擾,並大量地供應新鮮樹葉和飽含汁液的莖梗。
蘇三蟻后還派遣探險隊到各個角落。
有一些帶回來傘菌孢子,便立即種植到蘑菇田裡。
雄心壯志的蟻后甚至決定完成最初的夢想——沿着東方疆界種了一排肉食性植物。
她希望能借此嚇阻白蟻不要輕舉妄動,甚或運用它們的秘密武器攻擊。
隨後,蘇三蟻后還派遣一支外交使節團出使紅蟻國都城,使節團的任務是向紅蟻國女王藏紅花報告第128個城邦成立以及加入紅蟻國的意願。
就在蘇三蟻后全力以赴地經營自己的城邦之時,突然,前沿哨兵蟻跑來報告:
“匈奴蟻打過來了啦!”
蘇三城頓時陷入恐慌,精疲力竭的哨兵蟻和間諜蟻在新城邦裡散播最新的消息。
“匈奴蟻!匈奴蟻!”
匈奴蟻令人膽寒的名聲早已聞名海外。
就如某些螞蟻優先發展某項專長,如:畜牧、倉儲、蘑菇培育和化學試驗等,匈奴蟻的唯一專長就是戰鬥。
它們只會這個,而且把戰鬥當作藝術看待。
匈奴蟻的身體構造是那麼的協調,最微小的關節尖端已經形成彎鉤刺;
它們的甲殼厚度是紅蟻的兩倍,狹窄的頭呈完美的三角形,讓敵人無處使力;
它們的大嘴,側影就像一羣大象,是兩把圓月彎刀,舞動時之靈活令人震懾。
當然,匈奴蟻的風俗也是因爲它們極度發展專長而自然形成的。
因爲本身對力量的追求,它們差一點瀕臨滅種的危機。
長期以來好勇鬥狠,這類螞蟻已不知如何建造蟻窩,扶養小孩,甚至……養活自己。
彎刀般的大嘴雖然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卻無法正常進食。
雖然匈奴蟻如此好戰,但一點也不傻。
既然沒能力從事一些生活上不可或缺的日常工作……就找別人代勞。
匈奴蟻特別喜歡挑選小型的越猴蟻或中型的黑蟻、白蟻、黃蟻和紅蟻蟻窩爲掠奪的目標,它們既沒有毒針也沒有蟻酸分泌腺。
它們先將垂涎的蟻窩團團包圍。
被包圍的蟻窩居民發現外出的工蟻全數慘遭殺害後,一定會關閉出入口。
此時正是匈奴蟻發動第一波攻勢的時機。
它們輕而易舉地突破防線,在城邦上開一道裂縫,地道中的螞蟻無不驚慌失措。
此時,受驚的工蟻則企圖挖掘另一個出口,將蟻卵送到安全的地方。
正如匈奴蟻所料,它們擋在每個出口前,脅迫工蟻放下身上揹負的珍貴重擔。
它們只殺不從抗命的螞蟻。
在螞蟻的世界,絕不會無故亂開殺戒的。
戰爭結束後,匈奴蟻便佔據蟻窩,強迫倖存的工蟻將蟻卵搬到匈奴蟻的地盤上繼續照料。
當幼蟻破繭而出,馬上被灌輸侍奉這些侵略者的觀念。
這批幼蟻對過去一無所知,認爲服從兇惡霸道的匈奴蟻是天經地義的事。
每次剽掠村莊之際,服務比較久的奴隸則遠遠地躲在一旁野草之下,等待它們的主人肅清這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