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 美事將近

函園瓊臺裡,左中郎將府。

聞好友來訪。呂布大開中門,迎李肅入府。

賓主落座。見李肅似有口難言,呂布落杯相問:“兄長何故如此”

李肅聞聲嘆道:“賢弟美事將近,愚兄一時慨嘆。故而無言。”

“美事何來?”呂布一愣。

李肅答曰:“愚兄奉董丞相命,特來爲賢弟道喜……”遂將董卓欲認呂布爲義子事,娓娓道來。

“好一個‘約爲父子’。”呂布話鋒一轉:“不知兄長,以爲如何?”

“這……”見呂布目光如電,李肅不敢欺瞞:“愚兄竊以爲,董卓無嗣,家門無人。若一朝喪命,後繼無人也。”

“後又如何?”呂布追問。

“既約爲父子,奉先當可承其家業。那時,一步登天矣。”李肅嘆道。

話音未落,四射寒光。

只見呂布持劍在手,怒目相視:“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善惡不分,認賊作父!”

李肅驚慌離席,下拜答曰:“奉先之意,愚兄已盡知也。先前不過言語相試,切莫動怒。”

一番好言相勸,呂布這才收攏怒氣,還劍入鞘。

“呂布實無二心,兄長何必言語相激。”

李肅先投董卓,後暗投何苗,與董重亦頗多往來。因私放甘夫人南下,與薊王門下主記蔣幹結交。呂布深知其人,焉能爲董卓所用。

李肅嘆息:“賢弟勿怪。只因老賊出手闊綽。恐爲其籠絡。”

呂布表情微變。之所以怒而拔劍,亦因聞“約爲父子”,心中忽起一絲波瀾。

漢人重諾。結義如結親。家中無人,奴婢尚可繼承家業。何況義子乎。試想,薊王太后義結金蘭,薊王桃園結義。爲時人津津樂道。董卓下如此血本,李肅聞之,都難免心動。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各自落座,重歸於好。各想心事,一時無言。

李肅收拾心情,先言道:“董卓此人,喜怒無常。奉先當小心爲上。”

呂布傲然一笑:“有我方天戟,破金斷石;胯下火龍駒,如履平地。何懼董賊!”

“賢弟真神人也。”李肅連連賠笑不提。

二人盡釋前嫌。呂布遂請李肅赴家宴。席間,引夫人相見。

見嚴夫人,知書達理,美姿容。果然書香門第,大家閨秀。李肅忙以禮相待。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呂布頗有得色。

賓主盡歡。李肅自去。

翌日,登魚梁臺覆命。

“如何?”董卓忙問。

“回稟丞相,呂布乃真豪傑,卑下難動其心。”李肅,肅容下拜。

董卓慨嘆:“果如此乎?”

“然也。”李肅再拜。

“且退下。”董卓不置可否。

“喏。”竟輕易身退,李肅始料不及。出殿時,忽又起疑。莫非董卓,另有所謀?

卻不敢多言多問,自保要緊。更不敢耽擱。輕騎出城,直奔伊闕。遠避洛陽,是非之地。

十里函園,輻輳人煙。

京師人氏,皆以入園爲榮。九阪懸樓,達官顯貴聚集。能居高於此,家門老小,皆與有榮焉。呂布亦不例外。唯一心憂,夫人近日茶飯不思,倦怠嗜睡。呂布不敢大意。請國邸侍醫,入府診治。

女醫言道:夫人有喜,身無大礙。

呂布一時喜從天降。想我呂奉先,後繼有人也。

稍後,門下主記蔣幹,親自登門道賀。

蔣幹乃九江名士。自有風儀。代主行事,位卑而權重。

呂布親出相迎。

賓主落座。蔣幹先呈禮單。呂布接過一看,不由大喜:“王上厚禮,末將受之有愧。”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蔣幹智者千慮:“尊夫人,既有身孕。當居家靜養,不宜輕動。白馬寺距此不遠。遣人往之,亦無不可。”

呂布略作思量,這便醒悟:“主記所言極是。”

“歲末將至,四方來使,齊聚京師。又恰逢多事之秋。‘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蔣幹再進良言:“十里函園,懸樓九阪。足可安身。”

蔣幹言下之意,只需庇護於薊王羽翼之下,足可全一門老小。

呂布肅容回禮:“主記金玉良言,呂布銘記肺腑。”

見呂布已會其意,蔣幹這便起身告辭。畢竟身居高位,許多事不便說破。且賈詡六百里傳書,命蔣幹登門造訪。座上良言,皆出中丞授意。

故蔣幹亦不盡知,中丞之用意也。

登車自去。回看呂布轉身入府,中門緊閉。蔣幹不由慨嘆:“主公待此人,何其厚也。”

薊王宮,瑞麟閣。

聞有人奉書來見。士貴人出閣相迎。

“安長御?”不料竟是安若素本人。

安若素、安若水、安若夢、安若塵,四姐妹皆爲王妃,又同爲長御。助公孫王后,掌管後宮。今遣安氏長姐前來,足見持重。

安長御答曰:“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書。”

喚王太后爲母者,薊王宮屈指可數。唯有公孫長姐,並七位小姐姐。

“夫君便在閣中,長御自去。”士貴人言道。

“多謝貴人。”安若素亦是王妃,無需行大禮。

“素姐姐何事?”薊王自是親暱。

“回稟夫君。妾,乃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書。”安長御柔然一笑。

劉備遂親自取來一觀。

“甘夫人慾求西園妃數人,從旁服侍。”劉備言道:“此等小事,何必太后傳書。”

安長御言道:“甘夫人畢竟客居。豈能不告自取。”

“傳命函陵令,代爲擇選。”

“多少爲宜?”安長御又問。

四目相對,劉備如何能不醒悟:“五人足以。”必是投石問路。且看薊王如何對待五千西園妃。

安長御並身旁諸貴人,皆會心一笑。

“母親,何其急也。”劉備亦多苦笑。

果不其然。

“我兒何言?”待安長御返回,王太后自簾後問道。

安長御答曰:“夫君言,五人足以。”

簾後二位義王太后,相視而笑:“王上心意,長姐當知矣。”

“我兒春秋正盛,豈能自斷人倫。”王太后所慮,必有道理。

“三百子嗣,直追先祖矣。”太史慈母言道。

“七海之大,廣袤十萬裡。百子亦不足以。”王太后心意已決。

“百子各生百子。譬如愚公,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黃敘母勸道:“何愁不足分?”

164 成家立業125 伏路把關120 驕兵必敗1.57 身後之憂130 傭兵公會140 祓禊之會1.7 披喪送親1.83 誅心之謀214 亂中求存164 十夷王女181 三日分曉1.48 浴室水塔160 巧不如拙189 開立幕府112 虛席以待116 如日之升1.77 酎金補齊1.82 狹路相逢136 和親之禮143 雜羌兵諫185 諸王稱臣1.224 碧血丹心1.6 長轡遠馭194 無事相安179 胴體雕青1.87 性命相托101 三日之義107 無人可用104 北上販馬1.59 亂我心曲1.243 十有八九1.78 怦然心動1.83 身世成謎1.38 一日成鹽141 以一濟全1.75 粗中有細1.90 貴不可言155 萬物之極172 席珍待聘196 神智夫人112 幼獸初生1.54 正中下懷159 畢生之年1.52 臥虎藏龍1.38 明日爲王1.4 酈督二溝1.2 燕燕于歸21 兵符將令177 四海雄心105 未來可期271 自有取捨178 洞鑑古今106 名不虛傳1.63 焉能見疑146 大而化之1.7 雌雄莫辨126 分胙之禮1.67 六尺之孤178 中洲一郡104 太平賊反160 巧不如拙100 連夜謀劃1.205 請君入徐16 五日京兆182 地大如礪132 千里送藥81 圍獵祭祖1.67 水戰剿匪1.33 四郡亡胡109 黑山飛燕169 以日易月101 管中窺豹104 北上販馬1.25 言之尚早110 逐鹿之利1.240 苦心孤詣1.32 無心插柳1.37 魚龍漫衍1.8 圍淤爲田1.99 八賢共治1.47 甲子之約121 各取所需172 席珍待聘174 爾虞我詐158 兵貴神速16 天下富貴1.58 割發代首61 變廢爲寶1.7 分庭抗禮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98 千帆競發121 各取所需1.20 來去相宜1.205 請君入徐132 人心難琢11 豔后無忌132 吞光神鎧1.23 督亢城倉1.78 城上金烏156 討董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