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

“翼德,連日整軍,是否有西攻之意?”太史慈問道。

“然也,曹操大軍皆在小沛,兗州空虛,此時不取,悔之晚矣。”

“西攻亦我所欲也。”太史慈擔憂道,“然主公囑託青州爲佯攻,冒然出兵,恐有違將令。”

“俺來時,大哥已有將令,讓俺總督青州兵馬。大哥未明言不可進兵,既未明言,俺便可便宜行事。”

“這……”

張飛笑問:“子義以爲我軍比之曹軍若何?”

“十倍於彼,戰則可勝。”

“既如此,爲何不戰!”

太史慈說道:“主公仁義之君也,不忍見士卒死傷,故而有‘高築城,廣積糧’之言。”

“大哥早晚登基爲帝,天子仁義乃天下百姓之幸,亦我等之幸也。”張飛說道,“然伯安公(劉虞)前車之鑑,不得不防。大哥可以仁義,我等大將豈能瞻前顧後。

曹操已進兵巴蜀,若得巴蜀之地,其軍又壯。此時不攻,悔之晚矣。且中原戰亂已久,百姓流離失所,遠地之人十不存一,此皆爲漢民也。若再遷延日久,天下死傷之民更甚耳。

若子義有所顧慮,待戰後可明言,出兵之意乃俺強求。”

“翼德說哪裡話,既爲漢家百姓,慈義無反顧。”

表完了態,太史慈又問道:“翼德向無大略,又不善說客之辭,今日何以口若懸河。”

“確非俺有大略,此乃大哥新拜軍師法正之謀。”

法正入了劉備帳下,以前對於劉備軍的強悍還是模糊的,現在卻有了深刻的瞭解。同時法正也對劉備的謹慎非常不瞭解,有着平推天下的能力,反而比曹操都安穩。

深入瞭解之後,法正發現劉備軍中的關羽、張飛等主要將領對自身的強悍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瞭解,軍中的參謀也大都只習見招拆招,什麼事都要劉備先定,耽誤了橫掃天下的大好時機。

法正找到關羽和張飛,向他們兩人解釋了曹軍和蜀軍的戰力,給他們兩人決對的信心,又向兩人說了戰亂繼續,死的人會比幾場大戰死的人更多。與其優柔寡斷,徒增漢民之難,不如快刀斬亂麻,現在就就與曹操決戰。

說服了關羽和張飛,法正便向劉備建議,調兩人往督冀、青兩州兵馬。向劉備獻計時,法正已經想好了許多說辭,劉備卻沒有過多的問題,當場就同意了關羽和張飛離去。

關羽和張飛到達北方,不再想着佯攻,而是整軍備戰,準備一舉攻下河內、兗州,甚至是關中之地。

鄄城縣(自從曹操依仗三城將呂布趕出兗州,曹操便將鄄城縣作爲兗州治所)

夏侯淵問道:“允誠(得知劉備調關羽和張飛北上,曹操讓鮑信來幫夏侯淵,讓賈詡去河內幫徐晃),張飛到青州厲兵秣馬,似有攻兗州之意,允誠以爲如何?”

“確需提防。”鮑信說道,“可將兗州之兵移屯東平,並責令哨探多往臨邑探查,以防張飛輕兵直入。濟北、泰山之地多山,只需令各郡縣太守嚴防死守,便可無礙。”

“冀州之兵皆屯於頓丘,關羽日前亦歸冀州,觀其動向,亦有南渡大河之意。兗州之兵不足,若我等驅兵往屯東平,恐關羽襲濮陽。”

“關中之兵皆在河內,可令徐晃駐兵朝歌,進逼黎陽。如此,冀州之兵不敢妄動也。”

“善,便依允誠之言。”

夏侯淵的擔憂沒有錯,曹軍剛到東平國,便收到了臨邑縣令的求援。張飛總督十二軍,共四萬八千人,詐稱二十萬,向兗州進攻。

夏侯淵問道:“張飛勢大,如何敵之?”

“榖城地處要衝,且四方爲山,乃堅守之地也。可分兵榖城、須昌,以濟水爲屏,阻張飛西進之路。兗州一馬平川,若使張飛西往,兗州難守矣。”

“允誠於東平督後軍,我親往榖城阻攔。”

夏侯尚說道:“我願與叔父同往。”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淵的侄子(父親沒有記載,不是夏侯惇)。夏侯尚常隨夏侯淵左右,夏侯淵非常照顧,也教給了他許多知識。

鮑信知道夏侯淵剛烈,性如烈火,特意叮囑道:“妙才將軍,榖城非比尋常,失榖城則兗州危矣。劉軍初至,士氣正盛,不可往敵,只宜堅守。我讓元嗣(韓浩)相助將軍,遇事亦可商議。”

“善!”

青州到臨邑縣那段水泥路給了張飛出兵很大的便利,夏侯淵先出發,反而遠來的張飛先到臨邑縣。

臨邑縣只有百餘縣兵,城中百姓也多與青州有往來,縣令沒有堅守,張飛一到便開城投降了。

駐兵榖城縣的夏侯淵收到臨邑陷落的消息,暗自慶幸曹操有先見之明,當年沒有被劉備蠱惑,要不然兗州境內全都是水泥路,張飛的進軍就更快了。想到以前爲了家中私利,還勸說過曹操,夏侯淵就臊得慌。

“賢妻常言,夏侯叔父待其甚厚,視若己出。以此說來,夏侯將軍便爲飛之婦公(岳父)也。”張飛領軍來到榖城縣,見夏侯淵站在城頭,隔水喊道,“我青州大軍到此,婦公何不開城投降,免得同室操戈。”

“咄,你這廝不知恥也!”夏侯淵罵道,“你我分屬兩家,何言同室。汝大軍到此我又有何懼,這榖城便是汝被擒之地也!”

曹操本來就喜歡斷糧,更何況劉備和袁紹大戰也是兩次斷糧大勝,曹操怎麼可能不防着劉備劫糧呢。

不管是曹操所在的豐城縣,還是兗州兵馬所在的東平國,曹軍運糧全部走的水路,不但減少中途的糧耗,速度還快。有了速度的加持,曹軍每一次運糧就更少了。

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四十五章 玻璃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