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

曹操問道:“允誠之意若何?”

“文和之言甚善,然需防劉備聲東擊西之計。”鮑信說道,“關中雖爲平原,利騎軍,然我軍可依水而守,騎軍實無用武之地。莫如將騎軍調入文遠將軍處,即可阻徐州之兵,若有時機,亦可取徐州之地。”

曹仁問道:“如此,兗州空虛,如之奈何?”

交還東平國時,爲了下次進攻兗州不再被榖城所阻,張飛令將士,再用錢糧僱傭百姓,十幾天內就將榖城縣的城牆拆毀了。張飛知道,城牆被毀,曹操可能會遷怒當地百姓,張飛便將榖城縣的百姓全部遷徙回了青州(青州沒有多餘的耕地了,最終一路來到了江東)。

鮑信說道:“可堅壁清野,再使一將死守鄄城,另遣一將往入泰山,佯攻其後路糧道。待關中或徐州勝,青州之兵不戰自退。”

“便依允誠、文和之言。”

整個大戰略會議荀彧不發一言,不是因爲他神隱了,而是荀彧和曹操部將之間的理念發生了衝突。

劉協被劉備劫走後,荀彧便時常建議曹操往攻鄴城,奪回劉協。但曹操那時候還沒有做好和劉備全面開戰的準備,同時他的實力也不允許戰略進攻。

荀彧那麼在意劉協,讓曹操有些吃味。之後一段時間,曹操勢力越來越大,他部下的將領就想着加官進爵,可劉協在劉備那邊,有許多官位都是劉備的人擔任。

於是,曹操部下就建議曹操不必在乎劉協,自封官職。亂世中那麼多人都幹過,前期曹操不幹是因爲要豎立匡朝寧國的大旗,現在天下諸侯都被滅了,也就不用在意那麼多了(沒人敢反對了,反對也沒用)。

這一點在劉備方就完全不是問題,劉備所有部下都知道,只要天下一統,劉備肯定登基爲帝,到時候自然排排坐分果果,要是現在急着要官職,誰能保證劉備在劉邦和劉秀之中,選擇哪一種方法處理功臣。

更何況劉備還有封侯開國的想法,大家都盯着功勞,眼都紅了,哪還有心思想想現在官職的事情。

隨着時間的增長,權力的增加,曹操已經沒有年輕時中二的心。爲了安撫衆將,也爲了自身的野心,他很快同意了衆人的提議。

劉璋投降後,曹操自封丞相,部下一應文武也各有封賞。所有人都開心了,只有荀彧心中抑鬱。

到了兩雄對立的局面,荀彧還是一再強調漢室,曹操心中就認爲荀彧心向劉備。曹操漸漸將荀彧所管轄的職能分給其他人,並將荀彧安排在軍中。

要知道軍中的將領都因爲荀彧勸阻加官的事,非常厭惡荀彧。荀彧到了軍中那還能好,時常被軍中將領欺凌,刁難報復。

就在曹軍戰略會議開展的時候,受不了精神壓力的荀彧病倒了。

曹操軍議結束,自領十萬大軍屯兵關中,令曹丕抽巴蜀和漢中共計三萬人到長安。又令曹仁率精兵三萬屯鄄城縣,李典、樂進率軍五千入泰山。

同時令鮑信和新組建的三萬騎兵全數調往沛國張遼處,伺機進攻徐州。荊州那裡還是曹洪守,主力是三萬荊州軍,其中水師一萬人中有五千周瑜殘部。

平靜了一年多的中原大地,再次籠罩在戰爭陰雲之中。

雖然劉備和曹操的第一目標都在關中,但首先開戰的卻是徐州軍團。

聲東擊西,永遠是一個好的計策,尤其是自身戰力佔優的情況下。

下邳縣

臧霸說道:“文向,曹將鮑信、張遼屯兵沛國,若我等強攻沛國,曹軍無懼,必不可聲援主公。莫如我領本部佯攻九江,迫鮑信南下,文向乘機率大軍取豫州之地。文向以爲如何?”

徐盛眼前一亮,說道:“宣高兄之計甚妙,便請兄速行,待兄出兵,我晝伏夜出,屯於彭城,待曹軍出相城(沛國治所),襲之。”

臧霸回到軍營,向衆將說了戰術。孫觀說道:“大哥何故將大功送于徐文向。”

“我非徐州之人,主公厚待,因功升爲徐州牧,州中多有非議。”臧霸說道,“前番攻江東,我等又得大功。今中原大戰,如不謙讓,恐造人妒。”

尹禮說道:“大哥可忘卻封侯之事?”

“便因拜國之事,故而爲之。若無此事,何必謙讓。”

作爲徐州主帥,臧霸在多年的征戰中立過很多功勞,而徐盛雖說是副將,但都只是分得一些小功。

本身徐州人就主推徐盛,加上劉備封侯拜國的刺激,使得徐盛平時都不能用急切來形容,應該叫急躁。

自付本身功勞已經足夠的臧霸,在戰略會議開完後,他就決定這一戰便讓徐盛得大功。

隨着曹劉兩家對斥候的重視,普通的大張旗鼓已經騙不到對方了。臧霸這次佯攻九江郡,進兵時就讓下邳縣城中的預備兵和屯田兵假扮主力,湊足了十萬人南下。臧霸還找了一個和徐盛長得像的人假扮徐盛,作爲先鋒。

臧霸南下的情報傳到相縣,鮑信和張遼果然中計。

張遼說道:“徐州大軍南下,徐州空虛,莫如我等往攻徐州,圍魏救趙。”

“不可。”鮑信搖頭說道,“徐州之重在下邳,而下邳城牆有數層之多,欲攻下邳非用時日不可。若臧霸乘我等攻城,急行返回,屆時我等進,攻城不下;退,無險可守。其勢危矣!”

“依鮑將軍之見,該當如何?”

鮑信笑道:“天下大勢已明,陳蘭等輩與劉軍之中數將皆有怨,彼輩必有決斷。”

“善!”

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六章 黃巾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六十九章 臧霸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七十章 昌豨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