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劉表

“文若,何不當場拒絕青州之議。”鮑信對荀彧拖延時間很費解。

“不想劉和隨帶陛下密詔乃是出兵接應,陛下想東還舊都,若我早知此事,必諫曹公爲他人先。”

“文若,若我軍奉迎陛下,必成衆家共討之人,董賊就是前車之鑑。”

荀彧笑着說道:“我所謀者,非‘挾天子以令諸侯’,乃‘奉天子以討不臣’。”

“好計!”鮑信稱讚完荀彧,心中還是有些不舒服,但就是抓不住。

鮑信說道:“而今孟德北路告捷,我等可專待袁術到來。”

“袁公路冢中枯骨耳,不足爲慮。”

不足爲慮的袁術此時正志得意滿,手下兩萬大軍,進攻兗州沒受到任何阻攔。

正當袁術幻想着佔中原,奪天下,登帝位的時候,斥候回報打斷了他的美夢。

“報主公,孫堅攻荊州,被劉表部將黃祖射死。”

“什麼!”

當時,袁紹得知袁術兩路兵夾擊曹操,爲了幫助曹操這個小弟,他聯繫上了劉表,想讓劉表北上進攻豫州,牽制袁術。

袁術這邊同樣很快得知袁紹與劉表的事情,袁術叫來孫堅,說道:“文臺,我方進兵兗州,荊州劉表便密謀奪豫州。文臺熟悉荊州,可率兵攻荊州,以解我憂。”

“袁公放心,荊州當不爲後患。”

孫堅打敗袁紹派遣的豫州刺史,到達豫州之後,發現事情沒有他想的那樣美好。

豫州境內劉氏封國林立,這些封國大都結寨自保,比如陳國的劉寵不但錢糧豐足,還有數萬兵馬,劉氏的封國不會聽從孫堅的調遣。

同時豫州的黃巾勢力也很大,何義、黃邵、何曼等雖然在名義上聽從袁術的指揮,討伐董卓,但他們全部各自爲政,孫堅這個豫州刺史想要調動他們,那是不可能的。

袁術讓孫堅進攻荊州,正好爲孫堅打開了解決豫州勢力的大門。孫堅在荊州起家,荊州他很熟悉。

在孫堅的認知裡,進攻荊州會非常順利,等拿下荊州的地盤,轉頭再整治豫州,然後東攻揚州,北上青徐,霸業就成功了。

孫堅在袁術南陽糧草的支持下向荊州進攻,此時荊州已經被劉表和蒯家、蔡家、黃家等當地豪強佔領。

當年荊州刺史王睿被殺,北方南陽等地在袁術手中,南方各地也都是各自爲政,劉表想要大搖大擺進入荊州接任荊州刺史,那是癡人說夢。

四十多歲的劉表還是很有膽略的,他帶着荊州刺史印綬單人獨騎潛入了荊州。劉表同樣明白,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統治荊州的。

劉表一入宜城便找到了荊州的士人大族蒯氏和蔡氏,此時荊州的衆多士族、豪強已經被北方的袁術搞怕了。袁術在南陽短短一、兩年,就把天下首數的南陽郡禍害的民不聊生。

同時荊州的士人也不希望自己被綁在袁術的戰車上,與董卓和袁紹爲敵。所以他們迫切的需要一人來整合荊州,而這個人最好要高聲望、無勢力、無根基。

那麼巧,劉表便是那種高聲望、無勢力、無根基的人,劉表一找蒯氏和蔡氏,荊州的士人喜出望外,紛紛聚攏在劉表身邊。

劉表得到了士人的支持,接下來就要面對各地自守的宗賊。劉表向衆人問計:“宗賊甚盛,而衆不附,袁術因之,禍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

這些士人很想說:太好了,我們把他們都殺了,你得到想要的士兵,我得到想要的土地、家奴,大家各得其所,快動手吧。

當然士人也不能那麼不要名聲,吃相也一定要好看。

所以蒯良“矜持”的說道:“衆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劉表看了看睜眼說瞎話的蒯良,又轉頭看向蒯越。

蒯越順勢說道:“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爲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衆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七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爲也。”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劉表也想過誘殺各地宗賊。可,一是劉表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怕召集不全;二是劉表剛進荊州,即便劉表邀請了,這些人也不一定相信。

有了蒯越出謀,劉表同樣順勢讓蒯越邀請各地宗賊聚集。蒯越向各地散發邀請,承諾劉表會給聚集的人利益。各地的宗賊看在蒯氏的面子上,紛紛聚攏到劉表這邊。

人到的差不多了,劉表立馬翻臉,將這些宗賊首領全部斬殺。有一些晚到,或者不被利益所誘的人,劉表便讓蒯越和龐季(荊州龐氏人)招降。

劉表的一連串舉動讓他在荊州威名大盛,原本不配合的各郡縣守官,大都棄官而走。

至此,劉表控制荊州六郡(另外一郡南陽在袁術手裡),屯兵襄陽,以觀時變。

孫堅向荊州進攻,一頭碰上了還有雄心壯志的劉表。

爲了應對孫堅的進攻,劉表讓黃祖渡過漢水(之後改名襄水),在襄陽北面的樊縣、鄧縣一代抵禦孫堅。

可惜樊城現在還沒有經過曹操的加固,現在只是一個很小的城,連大縣一級都到不了。黃祖沒有堅城固守,只能和孫堅野戰。

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五十章 劉表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六章 黃巾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六章 黃巾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八十五章 郭嘉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三百七十五章 葭萌內訌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