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單獨召諸葛亮、劉琦和荀攸等各個重要部門的頭領,聽取彙報,瞭解荊州發展的近況,指導荊州的工作,特別是劉琦的安情局,要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其次要去拜訪荊州的七大士族:龐家、黃家、蔡家、蒯家、馬家、習·家以及楊家,與當地豪紳搞好關係,瞭解地方上的需求與困難,協助地方的經濟發展;第三要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利用目前無大戰的有利形勢,大力發展農業經濟,開墾土地,提高糧食產量;第四是召開軍事工作會議,重點是加強防衛,鞏固邊塞,調整軍事將領的級別(畢竟地盤擴大了)。第五是視察各軍事單位、軍事部門,特別是學堂,學堂是軍隊人才的培養基地,要想強軍,就必須重視學堂教育。
劉備將梳理的事項記錄下來後,便讓陳到備車,前往議事大廳。一到議事大廳,劉備立即召見諸葛亮。
君臣作了簡單的問候之後,諸葛亮興奮地說:“主公,去年糧食大豐收,主公的一年二季播種水稻法在荊州方圓實行,使得糧食爆滿,好在事先建好了幾座糧倉,否則都不知大批糧食屯放何處。夏季多種了一茬水稻,不但增加了糧產,而且夏季播種的水稻,收穫之後做出的米飯,特別地柔軟香甜,就是不用菜,都能大口大口吃下兩碗。”
劉備微笑點頭:“昨晚吾也吃到了用晚米做的飯。”
“晚米?”諸葛亮很快就明白過來,“是呀,是晚米,這個叫法很恰當。”
二人說了些輕鬆的話題之後,很快就把話題切入了主題,劉備認真聽取了諸葛亮的工作彙報,並對諸葛亮在荊州主持的日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劉備對交州之行也向諸葛亮交換了看法,對下一步的行動徵詢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再次提出了劉備在後世就早已熟知的“隆中對”策略,劉備是崇拜諸葛亮的粉絲,對諸葛亮早就制定好的三分天下的策略,在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給那個頑童代爲轉交的信中就提到過,諸葛亮正是基於與劉備有着同樣的遠大抱負和理想,才實心實意地來輔佐劉備。所以,當諸葛亮再提三分天下的宏圖時,劉備很是贊同的,君臣之間的融洽與投緣,使得現場的討論變得熱烈而歡快。
在這樣歡快的氣氛中,劉備準備把一副重擔交給諸葛亮,事先將想法告訴諸葛亮:“先生,自赤壁之戰之後,三分天下初定,目前備已擁有荊州、交州、廣州以及半個揚州,是該把圖取益州定爲下一個目標了。只是目前出兵益州的時機尚未成熟,但吾不能坐等,在此之前,要充分地做好入蜀的準備。”
諸葛亮點頭同意。劉備攤開地圖,指着交州與益州的兩州交界之處說:“吾欲在此處屯兵,等時機成熟,吾入蜀作戰,可作爲一支奇兵突入,配合吾攻取益州。”
諸葛亮十分佩服劉備的戰略眼光,但是,對劉備的屯兵地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處乃
戰略要地,用兵的敏感之處,在此屯兵會引起劉璋的不滿與恐懼。只要在交州暗中備戰,一旦與益州開戰,令一上·將領交州之兵由此北進即可。”
劉備十分信賴諸葛亮的謀略,接受了其建議:“先生所言極是。吾欲將此路人馬交由先生統領,待時機成熟,揮師北進益州,與吾會師成都,不知先生願意否?”
諸葛亮義無反顧地說:“爲主公大業,亮願往。”
劉備對交州的軍事作了進一步的安排:“先生到了交州之後,雲長、子龍和漢升的軍隊統一由先生節制,吾會給士燮寫信講清楚,先生入交州是爲了下一步入蜀做準備的,要士燮全面配合先生的工作。”
諸葛亮對劉備的安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諸葛亮心裡明亮得很,把關羽劃到自己帳下,爲人高傲的關雲長一定難於駕馭,到時影響到戰役進程那可不是鬧着玩的。所以諸葛亮就以廣州毗鄰東吳,須一大將鎮守爲名,將關羽換成了張遼張文遠。
劉備同意了諸葛亮的提議,由諸葛亮領趙雲、黃忠和張遼組建入蜀預備隊,劉備同時向諸葛亮提出:“先生,荊州總部的事務就由文和軍師來接管,汝儘快將手頭的事務移交給文和。”
諸葛亮沒有異議,只是建議荊州今後的方針依然要連孫抗曹,雖然曹操兵敗赤壁,其實力並未削弱多少,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孫劉聯盟不可廢。
劉備考慮到荊州在手的時間並不長,自己需要時間來治理,無論是對曹操還是對孫權,劉備都不想再戰,希望能有一段穩定期,來發展經濟。出乎劉備預料的是,諸葛亮告訴劉備,孫權提出歸還柴桑的要求。諸葛亮說:“子敬(魯肅)日前江陵討要柴桑,子敬說,孫劉兩家結成聯盟,而柴桑是東吳屬地,應該把柴桑歸還東吳。”
歷史上劉備借荊州,導致劉備集團與東吳發生了激烈的爭鬥,以關羽失荊州,兵敗被殺而收場。如今由於劉備的穿越,荊州早已囊括在劉備的勢力範圍內,無須向東吳去借,沒有了東吳討荊州這一出,卻來個魯肅討柴桑,劉備無語,看來與孫權的矛盾想避是避不開的了。劉備知道柴桑的戰略地位對於今後攻略東吳的重要性,所以柴桑是絕對不能還給孫權的,劉備還不知道諸葛亮的態度,於是問諸葛亮:“先生以爲如何?”
諸葛亮堅定地說:“柴桑不可相讓!”
劉備又問:“如若子敬來討將如何應對?”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主公,將責任推到子玉(劉琦)身上,柴桑乃子玉領江夏太守時兼併的領土,要歸還也該子玉去歸還。”
劉備點頭:“妙計!柴桑非吾劉備強佔的,而是子玉受劉景升之命收復的。”
諸葛亮笑道:“此乃對子敬的推諉之詞,在軍事上還是要做出強硬的姿態,打消東吳窺視的念想。”
“此事可由仲達(司馬懿)去辦。”劉備幸慶司馬懿也收在了自己的麾下,由司馬懿去對付周瑜應該不會處下風。
劉備神情舒暢地與諸葛亮暢想未來,
劉封前來報告,禰衡求見。劉備讓諸葛亮先忙去,便召見了禰衡禰正平。
君臣禮畢,劉備便問:“聽聞汝在一頭驢頭上,寫了諸葛瑾三字在學堂示衆?”
禰衡也不隱瞞,實話實說:“是。我那天在家沒事,想牽一頭驢四處溜達,這頭犟驢不肯讓吾牽,吾拉住繮繩,犟驢就是不挪步,跟吾死抗。吾觀其狀,極像子瑜,就拿了張紙在上面寫下“諸葛瑾”三字,貼在犟驢的頭上,這驢竟然就跟吾走了,吾就將其牽到學堂。”
劉備聽了很生氣:“如何能拿別人的缺陷來玩笑?”
禰衡裝糊塗:“像個驢臉就是缺陷嗎?吾看未必!”
劉備臭罵:“奚落了子瑜,汝還嘴硬。”
禰衡被劉備罵也不惱,還在偷着樂:“子瑜的臉不像驢嗎?不過諸葛恪這臭小子吾挺喜愛,是個聰明又機靈的孩子,當着吾的面,在‘諸葛瑾’後面又添了‘之驢’二字,吾之驢被諸葛恪光明正大地牽回家去了,害得吾白白損失一頭驢。”
諸葛瑾之驢的典故劉備在前世就知曉,記載在《三國志·諸葛恪傳》中,發生地在東吳,現在由於劉備的穿越,此時竟跟禰衡扯上了關係。劉備爲了穩重起見,別在禰衡面前鬧出笑話,向禰衡覈實諸葛恪的身份:“諸葛恪何許人也?”
禰衡答:“諸葛恪乃諸葛瑾之大公子也。”
劉備問:“這麼說那頭驢在子瑜家中?”
“正是。”
劉備很感興趣:“有空吾去看看。”
禰衡往前一湊:“主公去時捎上吾。”
劉備搖頭:“汝是去不成了。”
“爲何?”
劉備清了清嗓子,說:“壽春的元直(徐庶)給吾來信,那裡地廣人衆,府中公·文繁多,要吾派一才識過人之人前去助其處理來往公·文,吾思量再三,認爲正平可堪此大任,故任汝往之。”
禰衡一愣,劉備又問:“正平可有難處?”
禰衡趕緊倒地而拜:“主公之令,衡豈敢不聽之理。吾願從命便是。”
劉備扶起禰衡:“正平,到地方去從事具體的事務,更能充實自己的生活。到了元直哪裡,多做事,少說話。”
禰衡畢恭畢敬地說:“衡謹遵主公教誨!”
劉備回到荊州的頭幾天,忙得不可開交,諸葛亮和賈詡正在辦理交接,有很多具體事務需要詳談,兩位軍師也是忙得團團轉,劉備不便去打擾二位尊神,好在身邊還有劉巴可以幫忙處理些事務。劉備把呂蒙留下,是想帶帶新人,讓呂蒙早點熟悉吾軍政策及與曹操、孫權之間的各種關係,以便呂蒙儘早挑起重擔。劉備對呂蒙是放心信任的,而且對其才能也是十分了解的,所以,這幾天跟在劉備身邊的出了劉巴就是呂蒙。
劉備知道諸葛亮與馬家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馬良稱諸葛亮爲兄長,諸葛亮與馬家還有聯姻的關係,所以馬良下葬的這一天,劉備就帶上了百忙之中的諸葛亮一同前馬家祭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