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四)

一個言情題材的電影,居然也要費那麼多心思。

當年還有不少人罵它。

如今解構下來,發現字字都是心血。

如果複製的話,效果都不會差。

只是要創造性的複製,也不是容易的事。

《雁兒在林梢》是林青霞、秦漢主演,現在才明白,因何當年他們紅透半邊天,人家紅得有道理。

類似這樣的劇本當初有大量的。

如今看來,能解構,去學習的,這樣的文章都不多見。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況,跟不夠重視也是有關係的。

時至今日,這才發現當初忽略的,那可是好東西。

不過當初的孩子由此培養出一種直覺,那就是好看不好看,稍加接觸,馬上就知道了。

這種鑑賞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當然有時候也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用行動,用關注力。

往往就是被一篇作品打動了,那麼會持續關注該作者,看看還有什麼其他作品。

是有男讀者說他喜歡瓊瑤作品。

會這樣表達的,那都是很喜歡了。

他也不會說爲什麼喜歡,可就是會持續去喜歡,一喜歡就喜歡了很多年。

當然瓊瑤作品也有被批評的,可看到後來,就會發現批評來批評去,也就這麼幾句話。

假如說得刻薄一點,那就是是不是一個老師教的?

然後會發現批評的人,幾乎都沒有把她的價值體現出來。

真有那麼不好,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看呢?

不見得都是傻子吧?

還有不少平臺在傳播呢!這也是傻子?

想想也不可能。

所以從那個時代走過,也會培養出一種獨立思考能力。

在衆說紛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看法。

寫到這裡,的確暫時看不下去原著,而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分享。

金庸的作品是陪伴很多人成長,也有很多人去關注後續的發展。

到底是看着自己長大的好東西,能不失落就儘量保留。

但現在的傳播無疑是出現了問題,記得當初的金庸作品是叫好又叫座,現在是不忍卒睹。

看到這種情形,不痛心是不可能的。

但也想找找原因,看看有什麼可以提供參考的。

明明是好東西,卻眼睜睜看着落魄凋零,這樣見死不救,還真做不出來。

不過做了,是不是管用,那就不清楚了。

接下來幾天,我暫停小說的閱讀,因爲確實發現,只靠金庸,只靠過去的思路,現在未必行得通。

那麼就藉着讀後感,把相關作品對比後的心得分享出來。

假如現在不分享,真擔心會更糟。

做參考也好,僅供欣賞也好,總之也盡力了。

在對比以前一些好的作品的時候,確實可以學到很多。

包括我自己在整理的時候,也感覺到認知和以前不一樣了。

而且最近還發生一件事,那就是網大《九陰白骨爪》上映,我看了30分鐘左右,實在看不下去了。

就自己動手寫了一個同人劇本,寫完之後,發現理解和感知產生變化了。

我也對比了我的思路和網大的思路,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好看”的概念不同了。

今非昔比了。

本來“好看”就是可以自定義的。

因爲不同,那麼就要看看究竟,看下來是有心得的。

可以說都是因金庸作品產生的淵源,那麼把它體現在讀後感裡,算是做一個記錄吧。好,明天分享心得。

202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