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血戰,吐蕃邏些城中跑出的兵民和西蜀軍一共百多萬人,在這一天進行着吐蕃高原千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步兵戰。雙方都殺紅了眼,雙方都在發了狂般地撕殺,因爲武器裝備、人數、戰鬥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吐蕃一方最終戰敗。從城中衝出的吐蕃軍民們此時已只剩不到五萬人,而且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了,他(她)們全都趴伏在地上表示投降。東方天賜當然不會對老幼婦人下殺手,但他一肚子的火卻沒地方發泄了,至於發火的原因嘛,很簡單——傷亡太大了。
西蜀軍儘管盔甲齊全、武器精良、訓練有素,還人多勢衆,可和破釜沉舟、抱着魚死網破心態的吐蕃軍民一戰後,竟當場犧牲四萬人,還有六萬重傷離犧牲也不遠了,輕傷和中度重傷的十幾萬人。從攻打鎮西三州時起,哪出現過這麼大的傷亡呀,要不是敵人分別從四個城門衝殺出,如果集中力量只攻一面,那蜀軍傷亡會更大。
天賜感到很自責很痛心,林之然、木常青、兀烈猛這些將領們都勸過他不要急着進攻吐蕃的王城,兔子急了還咬人更何況是一貫勇猛彪悍的吐蕃人,把他們逼急了他們會拼個魚死網破的。最起碼等把吐蕃民兵訓練好了再去攻,讓吐蕃人去打吐蕃人,這樣蜀軍的傷亡會小很多。
可惜東方天賜沒聽衆將領的勸阻,他認爲有神武大將軍炮所以攻入城內根本不成問題,不會有什麼傷亡。然後用炮轟城把城中主力部隊逼出,再利用弓箭手多的優勢將敵軍優勢兵力重創,再然後六十萬大軍就可以攻入城內了,不會有什麼問題呀。當然,攻入城內得打巷戰,必會有傷亡,可戰爭就是這樣呀,怎麼可能沒有傷亡?打巷戰嘛,在益州和風州又不是沒打過。
可天賜千算萬算沒算到奴隸們會被恢復自由之身,從而爆發出所有的潛力去戰鬥,他之前根本沒把這些皮包骨頭、目光呆滯的奴隸放在眼裡。他甚至還憧憬這些奴隸會像前世那個時空周朝滅商朝的牧野之戰一樣,在戰場之前臨陣倒戈配合西蜀軍去和壓迫、殘害他們的奴隸主們戰鬥,沒想到竟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這場戰鬥對天賜來說是一個大教訓,讓他明白一個主帥應該充分重視部下的意見,也讓他明白對戰爭不能抱有僥倖心理,之前打鎮西、尺帶領之戰的順利不代表以後戰鬥的順利,戰爭不是做實驗,一個不正確的決定會讓多少婦人成爲寡婦,又會讓多少孩子成爲孤兒呀。
西蜀軍沒有急着進城,而是開始挖坑,天賜親自帶頭,所有將領無論職位高低一律參加,他們要將死去的戰友埋葬。這些戰友屍體太多,根本運不回去,只能讓他們葬身異鄉了,不過好在吐蕃從此是西蜀領土了,這些犧牲的英雄們也算長眠在他們用生命奪取來的國土上了。“醉臥沙場君莫笑,自古征戰幾人回”、“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需馬革裹屍還。”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息、更無語、血淚滿眶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西蜀要讓四方來——賀!”這是經天賜改編過的《精忠報國》,在加麻的漫長五個月他教會了將士們這首歌。如今在幾萬將士合葬的如一座小山的墳前,還活着的將士們用低緩深沉的聲調唱起了這首壯懷激烈的歌。後來這成了一個傳統,在西蜀及日後的龍華國,每當對外作戰的戰後,將士們總會唱起這首歌來哀悼死去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