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飄渺的道音自虛無中來,講清淨真意,滋養萬物。
聆聽此音,如聞仙章,衆龍虎山弟子心中的雜念頓消,自得清淨,陷入到悟道的狀態之中,最爲重要的是在這道音的洗滌之下他們的道心都得到了一次淬鍊。
恍惚間他們看到了一尊偉岸的身影,其獨坐混沌,頭戴寶冠,身披陰陽,手持拂塵,講大道真理,這正是張純一修成太上忘情之後一絲道韻逸散所化。
修得一顆忘情心,張純一的心境已經拔高到了一個完全與世不同的層次,甚至不需法力,不需神通,僅僅憑着自身一顆道心張純一就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創造奇蹟,就比如現在,要知道就算是放眼整個太玄界,能幫助人淬鍊道心的秘法或者寶物都是極少見的,更不用說籠罩一整個宗門了。
小混沌海中,張純一將這一切變故盡收眼底,橫渡劫數,再斬一段命運枷鎖,此時他的氣息越發飄渺,明明身在紅塵卻好似立足世外,不爲萬物所繞。
“忘情非是無情,忘而無礙,自得自在。”
心境圓滿,張純一給了龍虎弟子一場造化,其將自身錘鍊道心的心得感悟融合進了這一縷外顯的道韻之中。
作爲太玄界最頂尖的宗門,龍虎山自然是有錘鍊道心的秘法的,那就是黃庭經,此經可助人悟道、煉心,實在是世間少有的仙經,但此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需要厚積薄發且極考驗悟性。
雖然說龍虎山弟子近乎所有人都會嘗試一下黃庭經,但從立宗到現在,真正能修出大成果的依舊少之又少,甚至不乏枯耗數千年但卻毫無收穫的存在。
而這一次修得太上忘情,張純一的道心更上一層樓,卻是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了一部更加純粹的煉心之法。
“種子已經種下,卻不知最後有多少人能夠悟得這一部清淨經。”
念頭生滅,張純一收回了目光。
如果說黃庭經廣而博,一千個人誦黃庭經能有一千個理解,那清淨經就是小而精,是一部純粹到極致的煉心法門,不摻雜任何的其他色彩,只要能夠參悟,就能借助此法不斷錘鍊自身道心,最終獲得一個不錯的成果。
甚至一些修行的真種子還有可能借此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以後自身鑄就無悔道心和忘情道心做準備,雖然知曉可能性不大,但張純一還是希望自家後輩子弟中能出一個修成太上忘情的存在,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傳承。
“劫數已過,接下來便是真正的收穫時光,大道參悟雖然艱難,但三千年來我從未有過懈怠。”
雙目虛合,張純一以身合道。
下一個瞬間,大道轟鳴,煉道之木在張純一身後映照,一朵又一朵的金玉之花開始綻放。
張純一原本修得大道五十四變,全六九之數,如今卻是開始全新的蛻變,在超絕感悟以及海量資糧的推動下,第五十五變、第五十六變很快完成,並還在繼續變化。
大道艱難,對於太乙層次的存在而言,三千年實際上並不算一個漫長的時間,修爲寸步不進完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張純一終究是不一樣的。
其不僅自身才情驚世,更有天君爐中的那一縷不滅靈光作爲參考,還有傳道諸天帶來的資糧,若非受限於神形,其早就可以在五十四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如今掙得枷鎖,自然該乘風而上。
而隨着張純一真正渡過劫數,一些察覺到端倪的存在都知曉這位太上道君又要變得更加強大了,有人爲之歡喜,有人爲之嘆息,也有人因此真正下定了決心。
十地之一,玄黃山,麒麟老祖的修行之地,寧靜而祥和,今日這裡卻是迎來了一位出乎意料的訪客。
“敖心來訪,還請麒麟聖王一見。”
幽影蔓延,南海龍君的身影悄然出現在玄黃山外。
片刻過後,玄黃山內有一道沉寂的意識緩緩復甦,原本在沉睡的麒麟老祖悄然睜開了雙眼,其眸色金黃,內裡盡是深邃。
“敖心?南海龍君?沒想到他竟然悄無聲息的登臨了金仙。”
法眼映照,麒麟老祖鎖定了南海龍君的身影,此時的南海龍君身合幽影,氣息晦澀到了極致,也正是因爲如此,他才能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悄悄靠近玄黃山。
“還有這股力量,與黑暗類似但又有所不同,是一種全新的力量嗎?”
看穿了南海龍君的部分跟腳,麒麟老祖的心不由爲之一動,時至今日,他可是清楚知道這代表着什麼,雖然說觸及新道不代表一定能夠立道,登臨太乙,但最起碼有了一絲可能,這已經比絕大多數金仙要強了。
要知道其雖然是玄黃山之主,其身負功德,但始終未能觸摸到新道,其中難度可見一斑,而且除了新道之外,其還在南海龍君身上捕捉到了天命的氣息。
這兩者單獨一個就足以讓金仙側目了,更不用說兩者合一了。
而察覺到麒麟老祖的目光,南海龍君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自信而溫和,他此次來卻是向麒麟老祖求助的,麒麟老祖能輕易看穿他的跟腳也是他故意爲之,這是他展現的誠意和籌碼。
若非如此,以其通幽大道的玄妙,其完全可以將自身的種種盡皆遮蔽,麒麟老祖雖然成道在他之前,但論手段卻未必能勝過他。
“倒是稀客?”
略作沉吟,麒麟老祖打開了玄黃山的門戶。
事實上以玄黃山如今的防禦大陣也是擋不住南海龍君進來,其之所以停留在外更多是因爲一種態度,而他也有些好奇南海龍君的來意,畢竟這位已經蟄伏了很久,且悄無聲息的登臨了金仙。
“見過聖王。”
來到玄黃山上,南海龍君微微行了一禮,表示了自身對於麒麟老祖的敬重,兩人如今雖然修爲相仿,但麒麟老祖乃是真正的老古董,也算的上是他的前輩。
見此,麒麟老祖也沒有託大,回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