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2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爲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爲、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爲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爲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爲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爲。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裡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中文名心理學外文名Psychology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研究內容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希臘語詞根psyche目錄1定義

2應用

3起源

4研究對象

▪ 動態性維度

▪ 意識

5發展

6研究領域

▪ 應用領域

▪ 研究領域

▪ 研究類型

▪ 研究方法

▪ 研究任務

▪ 研究原則

▪ 研究目的 7學科分類

8學科性質

9僞心理學

10學科排名

11就業情景

12科學三角形

13學科學派

14國內概況

▪ 國內發展

▪ 相關職業 1定義編輯心理學是研究行爲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纔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爲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2應用編輯描述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對行爲進行精確的觀察。心理學家一般把這種觀察稱爲他們的數據。行爲數據(behavior data )是關於機體的行爲和行爲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當研究者進行數據收集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並且設計出能保證客觀性的度量行爲的方法。

解釋發生的事情

描述必須忠實於可知覺到的信息,而解釋卻謹慎地超越了能夠被觀察到的現象。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中,中心目標都是找到行爲和心理過程的常規模式。心理學家希望發現行爲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爲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爲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作機體變量(organi**ic variables )。它們是關於機體的一些特殊內容。就人類而言,這些決定因素是所謂的秉性變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對行爲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量或情境變量。

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心理學家,可以通過用他或她對人類經驗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對同一個現象已經發現的事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許多心理學家都試圖確定幾種解釋中的哪一種能最精確地解釋一個特定的行爲模式。

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爲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係將要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對一個潛伏於特定形式行爲下的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爲做出精確的預測。

控制發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勵人的目標。控制意味着使行爲發生或者不發生——引發它,維持它,停止它,並且影響它的形式、強度或者發生率。如果一個對行爲原因的解釋能創造控制行爲的條件,那麼這個解釋就是有說服力的。

控制行爲的能力很重要,因爲它爲心理學提供了幫助人們改進他們生活質量的途徑。

心理學家使用科學的方法對個體的行爲和心理過程得出結論。心理學家有這樣幾個目標: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行爲,解釋產生行爲的原因,預測行爲何時會發生,以及控制行爲以改進生活質量。

3起源編輯大腦額葉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爲古代人們認爲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着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爲心靈。

4研究對象編輯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爲: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係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爲記憶現象,後者爲元記憶(mate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爲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着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

5發展編輯赫爾曼·艾賓浩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85)

作爲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爲心理學成爲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爲心理學成爲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爲直接的促進作用。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爲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爲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準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後,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係。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爲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爲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馬斯洛金字塔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爲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誌。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爲“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二百年後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爲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另一方面,隨着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衆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6研究領域編輯應用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爲、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爲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爲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爲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1]

研究領域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從胎兒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展成爲如今的狀態。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發生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注包括人格特徵、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與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周圍世界,如正在研究人類是如何識別面孔的。

比較心理學:研究和比較不同種系的動物行爲。

生理心理學:研究行爲與生理過程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瞭解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及其他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爲的關係。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探索生理因素、兒童扶養過程、教育、社會刻版印象等各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度、說服、騷亂、順從、領導行爲、種族歧視、友誼、婚戀等問題。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對人類行爲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行爲的影響。如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配偶選擇方式。

臨牀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心理髮生髮展規律的科學。

行爲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研究類型

1、從研究時間的延續性上劃分

縱向研究

“longitudinal method”,也叫追蹤研究,它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人的心理髮展進行系統、定期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貝雷(N.Bayley)以61個初生嬰兒爲對象,以智力發展爲研究主題,從1929年開始長達36年的追蹤觀察研究,取得了人類智力發展方面的許多重要成果,即著名的柏克成長研究(Berkeley Growth Study),可謂歷時最長的縱向研究之一。

縱向研究在規定的時期內對同樣對象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進行反覆測查,因而能詳盡地瞭解其發展、變化過程,具有很高的連續性。但週期較長,易受社會環境的變動影響,被試樣本也易減少,且測量的數據也易因反覆測量而影響被試情緒,造成準確性下降。

橫向研究

cross-sectional method,也叫橫斷研究,它是在同一時間內對不同年齡組被試的心理髮展進行測查並加以比較的研究。例如,要了解10-16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可以同時對10歲、12歲、14歲、16歲四個年齡組個體進行測試,比較研究。這種研究類型省時間,但比較粗糙、不夠系統、不能全面反映問題。

縱橫研究

也有人稱之爲“動態”研究,它是將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靈活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研究。

2、從研究對象的選取上劃分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method,是對一個或少數幾個被試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往往採取縱向的追蹤方式,如我國早期心理學家陳鶴琴對自己的孩子出生後808天的心理髮展進行追蹤研究。有些個案研究並不採用追蹤方式,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實驗研究。它能對被試進行詳細、深入、全面的考察,但被試太少,影響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成組研究

group study method,是對一批被試進行研究。從統計學的角度,一般以30名被試的小樣本組爲下限。該研究取樣較多,可以作統計處理,科學性較強,代表性也較好,只是不便於個別深入研究。

個案-成組研究

是將上述兩種研究類型結合起來的研究。

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學問題所採用的各種具體途徑和手段,包括儀器和工具的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很多,例如自然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個案法等。

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對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爲的各種資料的蒐集過程。

從觀察的時間上劃分,可以分爲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從觀察的內容上劃分,可以分爲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前者是觀察被試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的心理表現,後者是重點觀察被試某一方面的心理表現;從觀察者身份上劃分,可以分爲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前者是觀察者主動參與被試活動,以被試身份進行觀察,後者是觀察者不參與被試活動,以旁觀者身份進行觀察;從觀察的場所上劃分,可分爲自然場所的現場觀察和人爲場所的情境觀察。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動的自然性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不足之處是觀察者往往處於被動的地位,帶有被動型。另外,觀察法得到的結果有時可能是一種表面現象,不能精確地確定心理活動產生和變化的原因。爲了克服觀察法的弱點,就出現了有控制的觀察,即實驗法。

實驗法

指在控制條件下操縱某種變量來考查它對其他變量影響的研究方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1.實驗室實驗

這是指在實驗室內利用一定的設施,控制一定的條件,並藉助專門的實驗儀器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探索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係的一種方法。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於研究心理過程和某些心理活動的生理機制等方面的問題。

2.自然實驗法

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和控制一定的條件來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

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又兼有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優點,所以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研究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大量課程。

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瞭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

調查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針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作調查。調查法可以分爲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測驗法

即心理測驗法,就是採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量表或精密的測驗儀器,來測量被試有關的心理品質的研究方法。例如常用的心理測驗有:能力測驗、品格測驗、智力測驗、個體測驗、團體測驗等。在管理心理學中的研究中,心理測驗常常被作爲人員考覈、員工選拔、人事安置的一種工具。

臨牀法

用實驗方法去研究抑鬱精神錯亂等精神障礙問題是很困難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實上,很多心理學實驗在道德上令人難以接受,或者是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個案研究來獲取信息或許是最好的方法。

個案研究有時被認爲屬於自然臨牀檢驗,也就是對能夠提供心理學數據的偶發事件或者自然事件的檢驗。

個案研究缺少正規的控制組,是臨牀觀察所獲得的結論受到限制。然而,在研究罕見事件時,比如研究非同尋常的心理障礙、天才兒童時,臨牀方法具有特殊的價值(Harding ,Fox,&Mehta,2002)。對心理治療的個案研究也已經提供了治療情感問題的許多有用的建議(Hersen ,2004)。

一般來說,其他研究方法都無法像臨牀法那樣對個案進行深入研究(Edwards,1998;Mirsky et al.,2000)。

研究任務

描述心理事實

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界定,以建立和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概念體系。這涉及到大至對整個心理現象、小至對某一具體心理現象的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確定。

揭示心理規律

科學的心理學不能只限於描述心理事實,而應從現象的描述過渡到現象的說明,即揭示某些現象所遵循的規律。

一方面,研究各種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相互聯繫,以及表現出的特性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心理現象所賴以發生和表現的機制。它包括心理機制和生理機制兩個層面上的研究。前者研究心理現象所涉及到的心理結構組成成分間相互關係的變化;後者研究心理現象背後所涉及到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相互關係和變化。

指導實踐應用

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如何瞭解、預測、控制和調節人的心理。例如,可以根據智力、性格、氣質、興趣、態度等各種心理現象表現的情況,研製各種測試量表,藉以瞭解人們的心理髮展水平和特點,爲因材施教和人職匹配提供依據。

研究原則

客觀性

發展性

實踐性

系統性

倫理性

研究目的

一、認識內外世界

學習心理學,可以加深人們對自身的瞭解。通過學習心理學,你可以知道自己爲什麼會做出某些行爲,這些行爲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樣的心理活動,以及自己的個性、脾氣等特徵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學習了遺忘規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單詞方法存在哪些不足;瞭解了感覺的適應性,就可以解釋爲什麼"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了。

同樣,你也可以把自己學到的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到人際交往中,通過他人的行爲推斷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實現對外部世界的更準確的認知。例如,作爲教師,如果你瞭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以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條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了。

二、調整和控制行爲

心理學除有助於對心理現象和行爲做出描述性解釋外,它還向我們指出了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人的心理特徵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爲進行預測和調整,也可以通過改變內在外在的因素實現對行爲的調控。也就是說,可以儘量消除不利因素,創設有利情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積極行爲。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和習慣時,就可以運用心理活動規律,找到誘發這些行爲的內外因素,積極地創造條件改變這些因素的影響,實現自身行爲的改造。再如,獎勵和懲罰就是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在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和改造兒童的不良行爲與習慣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我們上面已經提到,心理學分爲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兩大部分,理論心理學的知識大部分是以間接方式指導着我們的各項工作的,而應用研究的各個分支在實際工作中則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或者利用心理測量學的知識設計更合理的考試試卷等;商場的工作人員利用消費和廣告心理學的知識重新設計櫥窗、陳設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顧客,如街上流行的"打折風"就是一個應用實例;再如經理利用組織與管理心理學的知識激勵員工、鼓舞士氣,等等。這方面的應用很多,各位讀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體會和利用。

7學科分類編輯《心理學進展》是一本關注心理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行。主要刊登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和成果報道及評述。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爲一體,旨在爲了給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心理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臺。 研究範圍:[2]

認知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心理病理學 發展心理學

臨牀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 工業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

法制心理學 心理諮詢與治療 網絡心理學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生理心理學 心理學理論和史研究

心理學教學改革 性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

8學科性質編輯從心理現象的發生的主題上看,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產生的器官上看,人腦固有的自然屬性是在人的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下變化和發展的,其技能也是自然與社會的同一;從心理現象的內容上看,人所反映的客觀現實是社會存在和自然現實的同一;從心理現象的形式上看,人的心理是社會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這一科學命題本身就蘊含了自然和社會的統一。

9僞心理學編輯僞心理學是指那些貌似心理學但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體系。多年來,各種僞心理學變化不大,這是因爲僞心理學的信徒不敢正視那些與他們的信念不相符合的事實證據(Kelly & Saklofske, 1994)。而真正的科學家則總是積極尋找理論中的缺陷,以懷疑、批判的態度評價自己的學說,使人類的知識領域不斷得到擴展(Woodward & Goodstein, 1996)。

與真正的心理學家不同,僞心理學家從不進行科學實驗。手相學、顱相學、筆跡學等都是僞心理學。

10學科排名編輯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16所,本次有14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32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