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三節 下杭州

離桐城十餘里的時候,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士兵帶回來消息說清廷大軍在合肥會師後已經向安慶開撥。

熊成基徵求大家意見,是就地休整還是一鼓作氣衝過桐城。

李秉衡建議道:“不然我們先休整,然後派人到桐城查探清軍反應,如清軍中計以爲我們要取合肥,必定在桐城或桐城北嚴陣以待。薑桂題只會以爲我們想趁機攻取合肥,而不會想到我們早已從攻城略地的舊式思維跳了出來。而且交通不便,沒有鐵路運兵,怎麼追都是無法。那時我們將可以從容趕往蕪湖,到了那邊再見機行事。”

熊成基、倪映典等也覺得再繼續趕路會影響士氣,不如就地休整。

於是就地駐紮,拿出酒食犒勞大家。

自從起事以來,衆人的神經一直是緊繃着的,直到此刻才略微放鬆下來。

馬宗漢口齒伶俐,繪聲繪色的將安慶起義的前後跟熊成基等人講了一遍,徐錫麟等人也在一旁拾遺補缺。

聽到衆人只憑着兩百多人便打退了兩千餘清兵的十多次進攻,熊成基等讚歎不已,又細細追問詳細過程。

其中炮營管帶倪映典對李秉衡也能操炮驚歎不已,兩人又是同歲,也聊得投機,不由惺惺相惜。

徐錫麟連連擺手道:“此戰輕鬆異常,但實際驚險異常。若非光華等人在外佈置嚴謹,行動嚴密,將官員一網打盡,並攻佔軍械所,此戰斷未可知。又兼光華等人所配之軍械犀利異常,射程遠打的精準,清兵一個不得近前。火力之猛平生未見,我竟不懂使用。”

陳伯平與馬宗漢等人也是連連點頭,都說僥倖。

熊成基聽聞竟有這等利器,一疊聲的催着李秉衡拿槍來觀看。

李燮和去提了支自動步槍與衝鋒槍,分別讓熊成基等人觀看,並在旁指點如何使用。兩人都深深訝異,聞所未聞有可以連發的步槍。而衝鋒槍更是讓兩人眼前一亮,“若是裝備上一個營短兵相接時突擊,定可收奇效。”倪映典肯定的說道。

熊成基則對自動步槍愛不釋手,仔細把完了片刻,按捺住試槍的念頭,將彈匣裡的子彈退出後又裝上,扳機扣到底,槍機發出突突的聲音。沉默半晌,說道:“此槍太過逆天,流傳至外國非我華人之福。我國士兵文化低,難以列裝此槍,即便會用也不會保養,徒浪費爾。而列強軍隊適用此槍,將來戰場上遇見,勝負立判。”

李燮和也點頭道:“我初見此槍也是驚駭不已,又可單發又可連發,連發時有如機槍,加以衝鋒槍,又後勤得當,此等軍隊天下何人能敵?”

李秉衡說道:“此槍造之不易,我們在南洋費了幾個月才造了六十餘支自動步槍三十餘支衝鋒槍。況且這兩種槍極費子彈,只能裝備小規模部隊支持特種作戰。”

“說到特種作戰,這又是光華的一大發明。”溫生才向來推崇特種作戰,說着又將特種作戰的戰法詳細講了一遍。

熊成基等人都是知兵的,聽了都覺得大有道理。又問詳細訓練方法,李秉衡將其中幾種簡略介紹了一下。

倪映典歎服道:“道理大家都懂,真要訓練起來,可不知道如何着手。難爲光華想的出來,槍也造的好。難怪同盟會同志往來談到此次總部遷往南洋,都要提到光華在南洋諸事。”

李秉衡嘆了口氣,將南洋始末講與衆人聽了,又說道:“南洋資源豐富,華人衆多,但畢竟不是國土。即便據爲己有,也缺乏戰略縱深。四川也與南洋相似,資源豐富,人口衆多,眼下還未開發,今後可爲我等戰略大後方。眼下熊克武於四川反覆奔走,與張培爵、黃樹中等人廣爲聯絡同志發動起義,由於叛徒出賣、衆寡懸殊,至今已數次失敗。若是味根(熊成基字)與炳章(倪映典字)領軍入川,則革命聲勢可成。若不成,亦可從雲南等撤往國外。”

熊成基凜然道:“我願入川,既已起兵,總要轟轟烈烈的幹他一場。”

李秉衡又交代李燮和與陳更新二人也同去四川,一路向衆人講授以特種兵戰法與清軍遊擊周旋,萬萬不可與清軍硬撼,保存實力爲上。李燮和又是革命老同志,於熊成基等人也有威望,有他在一旁照應李秉衡也能放心回南洋。

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趕路,快到蕪湖的時候被當地清吏探知了行蹤,於是衆人加快了行進速度。

炮營管帶倪映典命令轟擊蕪湖,只發了幾炮,又讓大家假作圍城。蕪湖官員嚇得一個勁的往兩江總督府拍告急電報。

端方氣急敗壞,眼下大軍都在往安慶趕路,一旦革命黨人往攻南京,天下震動。於是急令各地兵馬往南京集結,準備防範革命黨人來攻。

到得下半夜,又是金蟬脫殼,悄悄的往宣城趕去。

大隊人馬趕到宣城後已是人困馬乏,稍作休整後,整軍往宣城下列陣。宣城縣令見對方推出大炮要攻城,心知小城經不得折騰,連忙令人舉了白旗開城投降。

兵不血刃的得了宣城,衆人好好休息了兩天,一邊讓人打探消息,一邊向組織去電告知目前情形。

光復會浙江的同志來電說,自從安慶起義的消息傳出後,滿清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安慶。受到了安慶起義的鼓舞,眼看同志們士氣高昂,秋瑾以大通學堂爲中樞,同時分光復會職員爲16級,各職員均以金指環爲記;編洪門部下爲八軍,用“光復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爲八軍記號。其勢力所及,幾乎金華、處州、紹興的大部。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等杭州城清兵出援時,裡應外合襲取杭州。但清軍勢大,起義軍經驗不足,攻杭州不下後,準備從紹興返回金華,聯絡安慶,以期合軍一處再作打算。

李秉衡建議回電讓光復會在紹興固守,吸引浙江清軍主力,安慶軍從背後出,兩相夾擊。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兵貴神速,大隊人馬立即火速趕往紹興。

秋瑾得到安慶軍日夜兼程往紹興趕來的消息,心中稍定。起事以來,幸虧有大通學堂衆人從旁出謀劃策,不然憑她一人還真無法應付當前局面。雖然一向不服人,處處欲勝過他人以籌,不讓人以女子相看。但金華、處州、紹興三地事務繁多,人員龐雜,未經訓練,散漫無組織。攻杭州本來以爲有城中軍學界中人呼應,應能一戰而下。但事與願違,激戰兩日不得下,只好退回紹興。眼下光復會高層都知道能不能守住紹興,並儘可能的將浙江各地軍隊拖在城外,這將是眼前亂局的關鍵所在。上下一心,誓與紹興共存亡。此時又傳來消息,原先萍瀏醴起義失敗後潛伏的殘部聽聞安徽、浙江同起烽火,連安徽省會安慶都被攻下,杭州也差點被攻下的時候,紛紛召集舊部,舉旗反清,一時四方雲集,起義者竟有上萬人。此次起事者吸取了往日的教訓,不再盲目亂撲而是四處騷擾。臨近地區的互通消息,合則攻取縣城,分則潛伏山林,把江西按察使秦炳直氣得夠嗆。奈何江西兵力不夠,只能像救火隊員一樣到處救火。

安慶軍在路上也得知了江西的情形,都大受鼓舞,不禁對李秉衡之前的判斷佩服不已。李秉衡又提議乘虛襲杭州的建議。“如今清兵勢重,於紹興擊潰清軍但自身損失也大,不如乘着清軍主力兵圍紹興的機會襲取杭州。一旦拿下杭州,前方清軍必定聞之膽喪。如彼回援,那我們就在半路險要處伏擊,擊潰敵軍後會合紹興同志徑入江西。”

徐錫麟與陳伯平擔憂秋瑾等安危,執意要往紹興去。

熊成基勸道:“光華此計甚好,對我等損失最小。而且,襲取杭州也是圍魏救趙之舉,根本被奪,圍城清軍必定無心進攻,紹興穩如泰山。”

衆人想想都是這個道理,也都同意往杭州而去。一路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只十日,便已到了德清。休息一日,佈置停當,趁着夜色趕往杭州。

第208節 兄弟情深第552節 關東大地震第473節 尼古拉二世的野望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四節 進京第368節 國有與私有第273節 需要贖罪的秘魯人第357節 外交戰第362節 鴉片交鋒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八節 血戰伐木場第444節 英國佬要訂戰艦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77節 歐洲的謠言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274節 緬甸解放組織第130節 座談論道第352節 狀元實業家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二節 戰地無聲第195節 瘋狂的海軍瘋狂的蘭芳政府第546節 海上伏擊第336節 中華民國成立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357節 外交戰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節 驚雷第152節 不值一提的勝利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262節 銀塊本位制第367節 巴爾幹又打起來了第186節 滿清親王算老幾?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節 舞龍第441節 東線之狂想曲第332節 外蒙局勢第140節 泗水土着暴動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節 狗咬狗第361節 準備遺臭萬年吧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六節 遊園會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547節 中近東烽火第409節 赤塔鏖戰第353節 農業現代化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八節 虞洽卿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475節 柿子撿軟的捏第370節 外交勝利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247節 重現漢唐榮光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三節 下杭州第342節 瘋狂大借款第474節 左右逢源第300節 世界第一魚腩第536節 坦克與石油第565節 吞併奧地利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192節 剩蛋與烤豬土着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208節 兄弟情深第575節 禍水東引翻版第260節 貨幣金融戰爭..第209節 又有什麼賺錢行當?第410節 毒氣戰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331節 蛙跳戰術第268節 誰伏擊誰?第453節 強者爲尊第244節 槍爆頭第507節 互相陷害第421節 下一戰-大戰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五節 重創敵軍第368節 國有與私有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七節 紫檀木之戰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567節 小鬼子找死第484節 日本之牢籠第443節 最後精彩的東線第449節 德國商船第493節 七子之歌第515節 曼德勒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345節 老毛子與小鬼子的勾結第427節 凍死人的西伯利亞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137節 英國人的動向第252節 洋行之王的末日第228節 跳黃浦江的洋人們第278節 合成氨技術第403節 巴伐利亞親王第324節 南北呼應第423節 德屬非洲殖民地第319節 袁世凱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