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回龍獸令牌

第一百九十五回龍獸令牌

張浩忠統帥官軍一路北上,在取經人相助之下,所到之處獸妖無不聞風喪膽,只有這雷暴山上的龍獸妖嚴陣以待,準備於官軍血戰到底,原來這雷暴山上的雷暴龍是摩天大帝的舊部,雷暴龍手持着龍獸令牌,控制着盡十萬龍獸妖,他們在此稱霸多年,見到天石星玲瓏童子轉世投胎的天命取經人,一路降妖除魔,殺的妖界傷亡慘重,爲了妖界的榮譽,雷暴龍決心帶領飛暴龍、迅暴龍、奎暴龍、獵暴龍、特暴龍親征取經人,將他們連同官軍一起殲滅,就這樣近十萬龍獸妖軍團向張浩忠軍團展開進攻。

雷暴龍獸王大兵團追殺而來,張浩忠遭遇敵軍主力反攻,爲了徹底打贏這一仗,便在大帳中調集各路將領共同商議下一步的作戰方案,懷志大師見到十萬龍獸妖,準備將官軍一舉殲滅,便讓玄通六耳對龍獸妖軍團駐地展開全面偵查,準備尋找敵軍空檔之地,將其分割包圍,一舉圍殲,而這雷暴龍也想抓住官軍的佈防弱點,實現一戰擊潰,分割包圍之策,他們紛紛飛到雲朵上展開偵查,結果這玄通六耳和雷暴龍竟然在雲朵上相遇,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他們在空中大戰數百回合,是打的難解難分,最終雙雙罷戰而去。

這雷暴龍萬萬也沒有想到這玄通六耳的本事還真不小,看來真是名不虛傳,這對下一步的作戰極爲不利,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除掉取經人,方可徹底根除心腹大患,於是決定派大將前往敵軍刺殺取經人,最終將這一重任交給了獵暴龍讓他想盡一切辦法除掉取經人,這獵暴龍也只是聽說過取經人,從未見過,不知道長得是什麼樣,心中沒數,但這雷暴龍法力最高強,連他都不小看取經人,相必這些取經妖僧必定有些真本事,於是接受使命,精挑一百名戰將,化風而去,前往官軍大營。

而玄通六耳白天和這雷暴龍廝殺大戰,對這雷暴龍的本事也有所瞭解,回到師傅身邊後,便說道:“這一回我們遇到強敵了,敵軍的作戰實力相當強悍,我們必須得多加小心纔是。”聽到這話後,懷志大師便將此事告訴給了張浩忠大元帥,張浩忠聽說這玄通六耳神徒對付這些獸王都有些吃力,更何況是這些官軍戰將,於是下令全軍高掛免戰牌,不準任何人出戰迎敵,只要是獸妖膽敢靠近營寨,就地射殺,就這樣各路營寨都加強了戒備,準備再拖些時日,等到有了克敵辦法之後,在派兵殲敵,而這官軍不動,獵暴龍可殺到了。

獵暴龍在夜色的掩護下,小心翼翼的的接近官軍大營,爲了順利接近取經人,他們在左營襲擊了一批官軍將士,隨後借用他們的肉身,開始在官軍大營中尋找取經人,最終通過排除法,確定了懷志大師和張浩忠大元帥的中軍大營位置,隨後便向中軍大營集結而來,準備攻其不備對官軍展開奇襲,結果這玄通六耳的六耳神通術和虎犬靈獸的天耳神功可不是吃素的,他們都聽到了妖獸王的聲音,於是便用隱身術小心翼翼的藏在師傅身邊,這獵暴龍自認爲做的極爲絕妙,不可能露出破綻,便向懷志大師的營帳展開偷襲,發現營帳之後,獵暴龍直接衝了進去,見到懷志大師便要下手,結果玄通六耳、金絲王猴一個個飛身殺去,獵暴龍被這些高徒纏住,獵暴龍這才意識到取經人果真是難對付,竟然會發現我如此佈局緊密的行動,可是即便被你們發現,想制服我怕也是沒有那麼容易,說完之後,便施展一身本事帶領龍獸妖這批戰將,展開激烈廝殺、大戰,這獵暴龍法力高強,施展一身本事與衆高徒廝殺,他一心要殺到懷志大師身邊,帶領龍獸妖展開輪番進攻,結果白靈大聖、雪靈大聖帶領仙將前來相助,他們的天將兵團將龍獸妖死死圍住,幾經廝殺龍獸妖傷亡慘重,獵暴龍施展一身本事也未能殺到懷志大師身邊,反而自己的兄弟一個個陣亡,只好放棄行動計劃,殺出官軍大營,一路飛回了雷暴山。

雷暴龍見到獵暴龍飛回妖山,便問他戰況如何?獵暴龍回答道:“敵軍太過強大,連天將都在保護着懷志妖僧,看來要想擒住他,硬功不成,只能智取。”一聽這話,雷暴龍並不死心,決心採用智取再試一次,於是又吩咐特暴龍到周邊山村擒拿人質,讓這些百姓暗殺取經妖僧,特暴龍接到任務之後,便飛到了秦家村,將秦家村的孩童全部抓起來,逼迫他們的父母去刺殺懷志大師,在這些百姓之中,有一個叫秦虎的人,他深知只有這大唐取經人才能救出孩子,絕對不能讓龍獸王得手,爲了解救孩童,相助懷志大師完成任務,秦虎最終決定投靠特暴龍,利用謀殺之機,想方設法與取經人聯繫,救出孩童,於是便按照特暴龍的吩咐,裝作被龍獸妖追殺,逃到官軍大營。

這秦虎按照特暴龍的安排,跑進了官軍大營,使得特暴龍十分開心,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秦虎跑進官軍大營之後,便將這秦家村遭遇妖害之事講的是一清二楚,懷志大師得知此事之後,最終決定前往秦家村救人,爲了成功救出所有孩子和百姓,懷志大師裝作被秦虎殺害,躺在中軍大帳之中,全軍開始發喪,結果這雷暴龍得知情況之後,便決定抓住戰機主動出擊,便讓飛暴龍、迅暴龍二將親帥五萬龍獸妖向官軍展開進攻,這一回張浩忠與懷志大師採取了將計就計之策,讓天山雪猴與白靈大聖、雪靈大聖帶領天將軍團阻擊龍獸妖的進攻,懷志大師則在金絲王猴、玄通六耳的保護下,在秦虎的帶領下,向秦家村靠近,準備營救出全部百姓,這特暴龍得知懷志大師被秦虎害死之後,便覺得這些孩子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便施展自己的妖法,準備將這些孩子全部吞食掉,正當特暴龍要殘害這些孩童的時候,懷志大師與弟子們全部趕到,見到孩子危險,懷志大師便念起了佛身咒語:“心中有佛,落地成佛。佛光萬丈,萬惡皆除。”碩大的佛身照得獸妖一個個喪失法力,變出元神,特暴龍見到自己的將士一個個倒下,才知道懷志大師沒有死,自己上當了,便施展自己的本事殺向懷志大師,玄通六耳、金絲王猴、虎犬靈獸、白羊靈獸一個個殺向特暴龍,歷經數百回合拼殺,最終被懷志大師抓住戰機,收進紫金瓶中。救下這些孩童之後,讓虎犬靈獸和貝貝熊安置好所有孩童和百姓,便向龍獸妖軍團展開奇襲,這一回懷志大師從敵軍身後,展開進攻,使得雷暴龍軍團遭受到兩面夾擊的境地,雷暴龍得知背後遭受到敵軍進攻,便任命奎暴龍、獵暴龍親帥兩萬龍獸妖向背後之地展開反擊,這一回二位龍獸王親帥大軍殺來,懷志大師見到龍獸妖,便念起佛身咒語:“心中有佛,落地成佛。佛光萬丈,萬惡皆除。”碩大的佛身使得龍獸妖進攻受阻,都不敢靠近,奎暴龍和獵暴龍見到這妖僧如此可惡,便施展一身法力本事,向懷志大師殺去,玄通六耳和金絲王猴爲了保護師傅,向二位龍獸妖殺去,他們在一起大戰數百回合,懷志大師抓住戰機,在鳳雞靈獸、虎犬靈獸、白羊靈獸、白鹿靈獸、神刀大俠、飛刀大俠護法六聖徒相助之下,最終念起降魔咒語,將這奎暴龍、獵暴龍收進紫金瓶中。隨後便向雷暴龍中軍大營殺去。

雷暴龍的後軍被取經人一舉殲滅,前軍也遭到了天山雪猴的阻擊,雙方的戰鬥越來越激烈,龍獸妖遭受到了取經人的重創,雷暴龍十分憤怒,便拿出來了龍獸令牌,施展自己的法力,使得附近的龍獸妖全部受到控制後,被迅速招來,懷志大師見到龍獸妖越殺越多,便讓弟子們圍攻雷暴龍,天山雪猴得知是雷暴龍施展妖法找來的獸妖軍團,便施展一身本事向雷暴龍展開進攻,雷暴龍遇到了天山雪猴大戰數百回合,雷暴龍施展一身能耐本事與天山雪猴廝殺大戰,結果遭遇到了天山雪猴的千身萬化神功,拼盡全力也未能殺出重圍,被懷志大師收去,剩下的飛暴龍、迅暴龍調集殘兵敗將奮力廝殺,最終撤回雷暴山。

張浩忠親帥官軍一路追殺,最終趕到雷暴山腳下,在白靈大聖、雪靈大聖帶領天兵軍團一路開道,最終殺進妖山,飛暴龍、迅暴龍苦戰數百回合,被懷志大師收去,龍獸令牌最終被懷志大師得到,在佛身法力的作用下,化解妖法,變成了一塊木牌。

第七百六十三回飛龍將軍第四百六十五回烏德之戰第二百九十六回武聖仙君第九十回魔龍七煞第六百六十八回千秋忠烈第八百五十九回東皇魔君第八百三十二回火焰仙君第二百零八回無敵雙雄第一百六十六回東洋劍客第五百七十八回攻克延州第三百六十四迴天馬靈獸第八百五十六回東皇天師第五百七十七回飛雁神俠第四百一十三回明月公主第八百五十二回冒然星君第一百五十六回東征北沙第八百一十六回天鰲大聖第三百二十回五色神山第七百八十六回龍獅天王第五百八十五回鳳雕神獸第七百四十四回金沙龍王第七百一十八回扎西活佛第七百九十六回託塔羅漢第二百九十四回琿春之戰第五百八十一回兵救勝州第二百零一回仙仙公主第四百九十七回熊獸天王第四百二十回突厥騎師第三百六十八回冷血飛俠第四百六十六回黃龍羅漢第六百九十三回武聖史毅第一百一十七回決戰幽靈第二百三十二回雪犬靈獸第三百二十二回大刀鬼王第六十六回象龜靈獸第三百五十一回無敵戰神第七百九十四回赤鯛大聖第三百二十九回收復薩城第三百五十一回無敵戰神第二百八十九回兵敗天王第五百八十回懷遠之戰第六百三十三回龍古魔君第八十一回王權之爭第二百四十四迴天山靈童第六百七十六回黑衣軍團第三百九十回兵出大都第七百六十五回鬼煞羅漢第三百零七回伊魯那山第五十五回龍王奪寶第六百五十八回光復西域第三百二十七回藍珀仙子第一百九十七回金獅龍猴第一百八十五回白衣宰相第一百一十二回飛天神獸第二百七十九回地煞星君第二百一十五回北斗雙雄第八百二十六回飛天神俠第六百八十一回飛將韓虎第二百一十一回蓮菊二聖第四百九十九回百合郡主第一百六十五回獸猿大聖第三百零一回七鳳公主第三百六十回圖彥日勒第三百二十六回鳳燕仙子第六百八十一回飛將韓虎第四百九十一回龍族之亂第三百六十回圖彥日勒第七回太子受難第一百一十一回天狼靈貓第六十回白羊虎犬第二百六十五回帝王之爭第七百八十三回白煞羅漢第三百六十六回龍虎天王第四百一十八回神龍大帝第八百一十二回烏蘭爾罕第一百三十九回七零公主第六百八十八回龍虎煞君第五百回渡海之戰第二百七十六回天煞星君第六百一十七回戰將徐嶽第七百六十二回天命之臣第三百一十八回東山太祖第四百九十四迴天藏禪師第一百二十回拯救象龜第八百四十七回龍煞天王第四百二十三回神龍騎士第三百七十二回薩布蘭提第四百六十九回擒拿電鰩第一回神猴外傳第三百零八回薩哈連山第一百五十四回偷襲仙山第二百六十三回僕固懷恩第二百八十五回血戰雷沙第一百二十九迴天山雪猴第一百零四回巨龜靈獸第三百五十一回無敵戰神第一百一十八回六鱔魚獸第三百一十五回東山聖祖第六百三十五回莎車公主第四百三十五回七彩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