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問道 (五)

興頭上忽然被人潑了一大桶冷水,剛剛看好的美人兒馬上就要變兒媳婦,劉知遠的心裡頭,甭提有多憋氣了。然而當他看清楚了說話者乃是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楊邠,立刻將火頭強行壓回肚子裡,皺了皺眉,沉聲問道:“你是說銀槍效節軍?這一系居然還有人活在世上?”

銀槍效節軍,又稱銀槍孝節都,乃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所創,堪稱唐末以來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最盛時有兵馬一萬五千餘,個個持銀槍,跨高馬。兵鋒所指,當者無不披靡。

朱溫的大梁國之所以能力壓羣雄,憑得全是這支虎狼之師。而朱溫和楊師厚和二人相繼亡故之後,繼承人朱友貞卻嫌銀槍效節軍規模太大,不易控制,試圖強行將其分化瓦解。導致這支勁旅憤而投降了李存勗,後梁因此失掉了河北,不久便宣告亡國。

李存勖有生之年,也一直對銀槍效節軍的強大戰鬥力極爲忌憚。卻始終沒有騰出手來消滅這一潛在危險。這種情況直到唐明宗李嗣源登基,才徹底得到了解決。朝廷任命的節帥趙在禮不滿軍中驕兵悍將對自己無禮,暗中與唐明宗勾結設下圈套。隨即裡應外合發起攻擊,將銀槍小節軍聯同其在營家屬“並全門處斬”!幾代皇帝的心腹大患終於灰飛煙滅,後唐軍隊的戰鬥力由此也下降了一大截,威懾各鎮節度使已經非常吃力,更沒指望南下一統九州。

自銀槍效節軍覆滅之日算起到現在,已經整整過了二十年。因此劉知遠很是懷疑,這支兵馬遺留在世間的餘孽,還能夠對時局起到什麼影響。然而,楊邠只用兩句話,就徹底澆滅了他心中的所有多餘想法,“主公莫忘了,銀槍軍歸唐的原因,便是被後梁末帝強行一分爲二。且銀槍軍被趙在禮那廝與唐明宗聯手冤殺之前,還曾經由王建及,李從珂等宿將駕馭,十餘年間,爲其他各節鎮輸送的悍將不可勝數!”(注1)

第一句,說的是銀槍軍的歷史沿革。這支部隊曾經一分爲二,如今銀槍軍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由銀槍軍所分化出來的天雄軍,卻依舊是一支誰也無法忽視的勁旅。

第二句,則說的是銀槍軍的血脈傳承。這支軍隊整體上,的確已經被唐明宗李嗣源所滅。但後唐、後晉乃至現今的大漢,依舊有許多武將,早年間曾經在銀槍軍中效過力。與剛纔那位王氏皇妃祖父王建節,或多或少都有些香火之情。

如果劉知遠強行納王氏入宮,肯定會給天下讀書人留下才入汴梁就沉迷女色的印象。與此同時,曾經跟銀槍軍有過瓜葛的若干武將們,心裡頭也未必痛快。畢竟,按輩分,王氏算是所有曾經從銀槍軍出來的武將們共同的晚輩,劉知遠侮辱了她,等同於打了所有人的臉。

而將王氏嫁給劉知遠的二兒子劉承佑,就不是侮辱而是施恩了。二人年齡相近,家世在劉知遠進入汴梁之前也差不太多。這個時代北方各地又不怎麼講究女人守節,王氏與其跟着李從益一道被殺,或者被幽禁終生,遠不如改嫁給劉承佑繼續享受富貴榮華!

明面上和不能直接說出來的道理都很簡單,以劉知遠的睿智與老練,當然立刻就能分辨出楊邠乃是真心實意思地爲國而謀。只是他當了天子之後,自尊心變得極強。不願再如以前做漢王時那樣,主動向屬下承認錯誤,於是乎,紅着臉搖了搖頭,大聲道:“嗯,平章所言甚善!朕方纔說讓她出家修行,也是憐其乃名將之後,不忍讓其受到李從益的過多牽扯。如果她能嫁給我兒承佑,那當然是更好。以此女的聰明和果決,剛好可以彌補承佑的任性和拖沓!”

“謝陛下盛讚,臣回去後,就全力操辦此事!”唯恐劉知遠過後反悔,楊邠立刻躬身下去,敲磚釘腳。

“隨你,隨你!”劉知遠心裡頭依舊非常不舒服,卻大度地衝着楊邠擺手。“哈哈,你願意做月老,朕正求之不得!不過你做事時,千萬要小心些。朕觀此女,雖然怒李從益不爭,卻對其情根深種!”

“臣明白!臣會先找她到的家人,全力促成此事!”楊邠點點頭,笑着給出解決方案。

王建及當年因爲受李存勖的猜疑,憂憤而死。其留在世上的兒孫們,也於後唐、後晉兩朝官場中沒有什麼太大作爲。此刻大漢初立,百廢待興,正是處處都需要人手的時候。拿出幾個像樣的官位賞給王家,就不愁王家不感恩戴德。由此,王家的女兒們,自然也要以家族利益爲重,不可能再陪着李從益那註定要死的人,去做什麼患難與共的傻事!

“不光是王建及一家,當初在晉唐相替中無辜枉死的一衆文武,還有此番契丹之亂,死於國事的忠臣良將,你也都替朕列一個名錄出來。等過幾天有了空閒,該追封的,朕當不吝追封。該撫卹其家人的,朕也着有司盡力去撫卹!”劉知遠向來能舉一反三,接過楊邠的話頭,笑着吩咐。

“臣等替那些亡故的忠臣良將,謝陛下洪恩!”話音未落,身後立刻拜倒了一大片。郭威、史弘肇,聶文進,還有若干文武,個個感動莫名。

雖然身在漢王府,他們卻不是跟汴梁這邊半點瓜葛都沒有。畢竟劉知遠曾經是石敬瑭的心腹愛將,他們也曾經在後晉的旗幟下爲國征戰。袍澤、故舊、親戚、同學,遍佈朝堂和地方。

後晉亡於契丹,他們在後晉做官的親朋好友,大多數都未能倖免於難。若是憑着各自力氣去賙濟,庇護,提攜,恐怕這輩子也忙不過來。而大漢天子劉知遠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將他們的私事變成了國事。非但讓死者的後人有了活路,死者自己,也能獲得一定的身後哀榮。

當然,一條政令具體執行時,還會有許多上不了檯面的貓膩。誰的子侄能多得一些照顧,誰的身後追封能更加顯赫,都少不得要私下裡進行運作。但是,有了劉知遠的“金口玉言”,就等同於對所有人的身後事都定下了處理基調。差別只是多寡問題,遠好過羣臣毫無方向的自己去忙活!

“起來,起來,衆位愛卿快請平身。又不是正式上朝,爾等無需如此多禮!”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句話,就能令大夥如此感動。劉知遠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欣慰地伸出手去攙扶。

“謝陛下!”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再度俯首而拜,然後才陸續站起身。看向劉知遠的目光裡,帶着不加掩飾的崇敬。

“都是朕應該做的事情,諸位不必如此。”劉知遠笑着擺手,大聲感慨,“當初晉高祖叛唐,原本就是一筆糊塗賬。此番大晉被契丹所滅,更是他奶奶的莫名其妙。朕這麼做,不是爲了求諸君感激。而是期待,期待諸君能與朕一道,儘早,儘早將這亂世結束掉。說實話,這兩次江山易主,殉難者都是些英雄豪傑。而苟活於世上者裡頭,卻不乏王八蛋和陰險小人!”

“臣等榮幸之致!”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停住腳步,再度心悅誠服地躬身。每個人胸口,都如同揣了一團火般,熱浪滾滾。

不管當初輔佐劉知遠,是爲了博取功名富貴,還是爲了償還知遇之恩。此刻站在大寧宮中,結束亂世,重整河山,就成了他們每個人肩膀上的天然使命。而劉知遠此時此刻,渾身上下散發出來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英主氣象。假以時日,誰敢說他不會再來一次光武中興?誰敢說大夥不會成爲新一代馮異、岑彭,鄧禹、馬援?!(注2)

這一刻,君臣數人站在大寧宮的臺階上,彼此相望,豪情幹雲,壯志直衝霄漢。個個都覺得,世間之事無不可爲,一統九州指日可待。更有甚者,在心中已經悄悄幻想,當結束中原的各方割據勢力之後,如何引一支大軍北上燕雲,徹底洗雪當初石敬瑭認賊做父之恥。那可比消滅各方諸侯,更令人迷醉。畢竟與諸侯兵戎相見,死得都是與自己模樣差不多,語言差不多的同族,載入史冊,也未必算得上赫赫之功。而驅逐胡虜,卻自秦漢以來,都被當作不世偉業。註定要受到後人的膜拜與敬仰!

就在此時,大寧宮的正對門口廊柱後,忽然閃起了數道寒光。幾名契丹人打扮的死士,忽然鬼魅般出現。手中彎刀潑出一道道閃電,直奔劉知遠的脖頸和後腰!

注1:趙在禮是有名的馬屁精和窩囊廢,銀槍軍上下對他都不服氣。他裡應外合剿殺銀槍軍,則完全是爲了討好李嗣源,事實上,銀槍軍將士此刻對後唐並沒有反意。所以楊邠認爲將士們是被冤殺。而趙在禮本人,身爲一方諸侯,在投降契丹後,因爲不受待見,竟嚇得自殺身亡,結局也足夠奇葩。

注2:王莽篡漢,天下分崩離析。直到二十年後,纔有光武中興。馮異、岑彭,鄧禹、馬援,則爲劉秀麾下的四個頂級良將謀臣。劉知遠自認爲劉邦之後,有志結束亂世。所以郭威等人此刻都期待自己能向鄧禹馬援那樣,成爲千古良將名臣。

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磨劍 (三)第十章 易鼎 (十)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九章 暗流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五章 逝水 (八)第二章 謀殺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三章 父子 (五)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七章 治河 (二)第二章 款曲 (一)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三章 收穫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八章 雄關 (二)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三章 颶風 (六)第四章 歸來 (九)第二章 款曲 (六)第十章 狂風 (三)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君王 (五)第二章 謀殺 (三)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三章 颶風(七)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五章 迷離 (五)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十章 易鼎 (一)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三章 颶風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七章 治河 (七)第四章 虎狼 (七)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六章 帝王 (三)第十章 狂風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答案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一章 家國 (四)第四章 虎雛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二章 風雲 (三)第十章 易鼎 (六)引子第三章 耕耘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雄關 (七)第一章 家國 (四)第四章 虎雛 (五)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一章 磨劍 (四)第四章 虎雛 (七)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六章 君王 (一)第四章 撲朔 (八)第十章 餘韻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二)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饕餮 (三)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三章 父子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