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

“將軍,俗話說強龍敵不過地頭蛇,又說不是猛龍不過江,儘管將軍手握兵權,在臺灣也是將軍說的算,但如果強行實行將軍的那一套,不利於臺灣的穩定與民心的聚集,但如果任由三大家族在臺灣繼續按照他們自己的那一套,則臺灣的的日後情況堪憂。”顧炎武不慌不忙的分析道:“但其實這三家各有所重,在下雖不知道將軍日後在臺灣將實行什麼樣的政策,但將軍剛纔說過移民,既然移民就需要大批的土地,現在臺灣土地的所有者大部分在荷蘭人身上,然後就是這三大家族了,大人的土地倒是很好辦,但難辦的是三大家族,但真正來說比較麻煩的是陳、蔡兩大家族,他們不象林氏家族,林朝鬆可以說個比較有遠見的人,在他擔任族長期間,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放在商業貿易上,土地倒是沒有多少,而陳、蔡兩家就不同,其主要資產都放在土地上,如果在下猜的不錯,他們現在就已經放在收購土地上了。以顧某所見不如分而治之,拉攏林家,打擊另外兩家。這樣也不會在臺灣內部引起慌亂,也不會影響將軍的威望,更可以爲以後的移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不知將軍以爲如何?”

“那依亭林看,該如何拉攏,如何打擊呢?”李無庸一臉壞笑。

“這個…這個將軍恐怕已經胸有成竹,但依顧某看來,還是少流血的好。”顧炎武臉色微窘迫的說道。

李無庸微微嘆了口氣,作爲一個文人,象顧炎武這樣有眼光、有才能的人,畢竟與上位者不同,一個注重的是某一方面,而李無庸卻注重的是大局觀,象他這種人,心硬似鐵,對於攔在他面前的一切,要不就是消滅對面的敵人,要不就被別人消滅。

“亭林飽讀史書,應該知道東晉到唐朝時候的世家大族吧!雖然科舉制度使這些世家大族影響力減少了不少,但它不會消失,也不可能消失。世家大族在某種程度上是有着一定的進步性,但作爲一個上位者,作爲一個國家來說,這些世家大族,尤其是控制着大量土地的世家,它的消極影響要遠遠超過它的積極影響。世家的利益永遠是佔在第一位,臺灣的那些人也一樣,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財富,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富貴,他們是不會在乎臺灣的繁榮,朝廷的那些數百萬計的災民。殺人不是好的辦法,但永遠是最快的方法。流血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流血卻能取得一些不流血所不能取得的成果。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前幾天接到朝廷傳來的消息,關外的形勢也緊張起來,河南的災民越來越多了,李自成、張獻忠也有死灰復燃的情況。如果再不引導這些災民到臺灣來,李自成這些叛賊就有了發展的空間了。”衆人聞言臉色變的凝重起來,沒想到朝廷居然糜爛到如此地步。

李無庸又望了衆人一眼,微笑道:“不過亭林說的有道理,我們能不流血就不流血,畢竟都是漢人。只要他們放棄手中的土地,遵照本將軍的土地國有,按照人口來重新分配土地,土地不得私自買賣等土地條款,事情就好辦,我也不是白要,可以按照合適的價格購買,願意經商的,稅收可以優惠,不願意經商的,願意經營土地也可以,承包經營,每年給土地主人三分之二的糧食。關係國計民生的東西要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又會走上朝廷的老路,災荒時節連流民都不能安置,朝廷沒土地。土地都在皇帝、王爺以及那些大地主手中。那些大臣不是有欣無力,就是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這樣下去,老百姓手中有土地嗎?不反纔怪。”

“主公大才,說的一針見血。”宋獻策拱手道。而顧炎武等人皆是垂首不言。

“好了,作爲臣下,這麼說是大不敬,此事到此爲止。”李無庸望了三人一眼:“眼下就把收復臺灣後的事情安排一下。施琅等人主軍事,至於民政方面,由宋先生主持大局,何先生主持高山族的移民、而農主持法規的制定,以大明律爲基礎,要制定適合臺灣自己的法規,太沖主持教育,臺灣分成三縣,衆縣適齡兒童必須上學接受教育,以六藝爲標準,不得教授朱子理論,本將軍很討厭,儒學當以聖人的六藝爲首,他朱熹也敢稱聖人。想來諸位向來提倡學以致用,也不會反對吧!亭林隨我北上臺北,安排臺北的一些事情。諸位認爲如何?”

“遵主公(將軍)吩咐。”

就在李無庸在討論臺灣的未來,而在臺南的林氏大宅裡,林氏家族的族長林朝鬆、其大兒子林啓亮、二兒子林啓賢,當然少不了他的智囊小女兒林詩音了。

林朝鬆臉色灰暗,眉頭緊皺,自從從李無庸的大營回到家,他就沒有開過笑臉,臺灣迎來了好幾撥客人,荷蘭人來過,西班牙人也來過,李旦也來過,鄭芝龍也來過,現在這片土地的主人變成了李無庸,只可惜的是這位主人並不象其他的幾位那樣,要銀子,或者乾脆說沒有出任何招,這就讓他這位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族長心裡沒底了。

“父親,那位叫李無庸的怎麼說,要多少銀子?”林啓亮望着滿臉凝重的父親。

“哎,要是出了招那倒是好辦,可是沒出招讓我等如何是好?”林朝鬆首次出現了無力的感覺。“來者不善啊!”

“父親,孩兒倒聽福建的那些鄉親們說過李無庸,說他是個撈錢的總兵。不如我們三大家湊些銀子給他,日後犯了什麼事情也好行個方便。”這次說話的是二兒子林啓賢。

“詩音,你怎麼看?”林朝鬆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兒。林詩音不但貌美如花,更重要是機智百出,林家發展到現在,她的功勞不小。

林詩音秀目一轉,冷靜的說道:“請父親把今天的情況說說看。也好讓女兒有個判斷。”

林朝鬆嘆了一口氣,把李無庸接見三大家族以及與高山族正名的事情說了一片。然後父子三人把目光望想家族的智囊。

“果然是個人物,果然來者不善。”林詩音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不過他的到來對我們林家來說倒是好的機遇,對其他兩大家來說恐怕是和不好的消息吧!”

“妹妹,此話怎講?”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七回 籌劃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戶新約》(六)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一百五十一回 昭陵與福陵 (四)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一百二十回 三千虎賁翻絕壁 一馬平川入中原第十二回 一隻雞的影響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一百一十七回 羅振川總領安南事 李自成自立大元帥第一百七十八回 大決戰之疑神疑鬼第二十八回 福建任上 (二)第十三回 登州之戰 (二)第六十九回 話運河第八十七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七)第四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二)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關三虎對峙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四十回 收復臺灣 (三)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二百回 “馬皇后” (一)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對手又少了一個第十一回 狡猾的李無庸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十八回 媚香樓第一百三十二回 兩大臣爭相招攬 大漢奸左右逢緣第一百五十九回 這年頭,騎驢也能上金鑾殿第八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二)第八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二)第一百二十六回 陳大戈兵投大唐 李無庸登陸上海第七回 籌劃第一百七十五回 大決戰之狼狽爲奸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二百一十四回 二連擊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六十七回 鷹眼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七十七回 梟雄與色鬼 (一)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戶新約》(八)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一百八十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一)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三十回 福建任上 (四)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九回 被歷史閃了一下腰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對手又少了一個第七回 籌劃第二百零二回 新的世家 (一)第一百七十五回 大決戰之狼狽爲奸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十二回 一隻雞的影響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九十六回 皇太極十面埋伏 洪承疇無力迴天第九十七回 六總兵狼狽逃竄 洪承疇兵困松山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二十七回 福建任上 (一)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五十回 《中倭江戶新約》 (四)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二百零五回 御駕親征第一百九十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二)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六十五回 大都督府 (二)第四十回 收復臺灣 (三)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二百零四回 新的世家 (三)第一百八十九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一)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七十六回 督師薊遼第二百一十一回 沒見過這樣無賴皇帝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一百一十一回 斬賊臣谷振東出征 獻奸計李自成攻城第八十五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五)第三十四回 買一贈二 (一)第九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二)第九十八回 吳三桂兵破重圍 崇禎帝無緣遼東第二十九回 福建任上 (三)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九十五回 戰 (二)第六回 初萌登龍志(二)第一百六十二回 定安徽 (二)第九十六回 皇太極十面埋伏 洪承疇無力迴天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四回 名不虛傳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五十回 《中倭江戶新約》 (四)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一百六十八回 大決戰之虎牢關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