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

其實盧舍爾的建議和皮雄的提議,都是爲了國家的未來,不過盧舍爾是爲了戰爭後法國的利益。因爲盧舍爾認爲在美國加入戰爭後同盟國已經沒有獲勝的希望,所以對於戰爭結束後的局勢要提前未雨綢繆。

而皮雄是則是爲了現在法國的利益。他認爲法國現在損失太大,先考慮戰後有點本末倒置,需要減少法國的損失才能顧及到戰爭結束後。現在最要緊的是讓其他國家分擔法國的損失纔是,所以兩人的觀點纔會顯得不盡相同。不過這需要看到目前對於英法來講,哪種情況更爲關鍵。

兩人的建議也在會議引起了爭論,兩方的觀點都事爲了國家考慮,這也讓支持各自觀點的內閣成員們爭論不休。主持會議的總理克列孟梭有點頭疼的看着自己的內閣成員,不過還好現在場面他還控制的住。不過細心的也發現內閣中以支持外長皮雄的成員佔據了上風,這也和法國的損失太大有很大關係。

“好了。”

76歲的克列孟梭敲敲桌面,讓所以人注意到自己,他準備結束這場爭論了。

“諸位內閣成員們,我知道你們對法國的熱愛。不過現在將羅馬尼亞拉入我們陣營是首要因數,所以我們需要圍繞這個主題來討論。而且我們時間不多,不知道羅馬尼亞什麼時候就屈服於同盟國的壓力,因此我們不能將精力和時間浪費在其他環節,現在直入主題吧。”

在克列孟梭說完後,所有的內閣成員都知道其觀點,看來在總理閣下更認可外交部長皮雄的建議。既然總理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那麼有其他想法的內閣成員也只能接受總理的準備。

克列孟梭看到內閣成員沒有反對自己的聲音,於是對外交部長皮雄講到。“關於對羅馬尼亞的條件,我們的態度就是必須將其拉入陣營緩解我們的壓力。這一點必須讓我們的盟友感受到我們的態度。”

皮雄對克列孟梭點頭示意道。“這點我會對貝爾福提出我們的觀點,相信英國方面會認真考慮我們的意見。”

皮雄的話讓克列孟梭也是深受同感,他家族中也有青年應召入伍。“是啊,法國小夥子們都上了戰場,我們需要讓他們多從這地獄中返回一些。”

冬日的倫敦行人也是稀少了許多,這都是拜已經持續3年戰爭的影響。在戰爭纔開始羣情激昂、充滿狂熱情緒的民衆,都已經在一封封的陣亡通知書中冷靜下來。

現在倫敦大部分青壯年都加入軍隊或者在與軍隊有關的行業中工作,這導致英國其他工廠開工率嚴重不足。不過還好英國航運還保持通暢,儘管無限潛艇戰讓商船損失較大,但是依照協約國強大的造船能力還是緩了過來。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普通民衆在戰爭中更加難熬,尤其是在冬天需要足夠的衣物和食品等必需品的時候。

不過這只是在普通民衆中的困難,在富裕階層這完全不是問題,尤其是值掌大英帝國的大衛·喬治首相更沒有這方面的困擾。現在他正在和內閣成員商議羅馬尼亞的入盟條件。

“諸位,我認爲羅馬尼亞的要求需要再降一點才行。”

正在發言的是外交大臣貝爾福,這位之前在1902年至1905年做過首相,同時因爲少年時代愛人早逝而終身不婚快70歲老人,在鏗鏘有力的發表着自己的觀點。在後世他將以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家園的《貝爾福宣言》更加出名。只是現在還沒有提出這個觀點,不過他已經在醞釀中了。

貝爾福的觀點在內閣中就有不同意見,其中作爲陸軍值掌人米爾納勳爵當即反對起來。“但是這樣做,能不能保證羅馬尼亞確定會加入我們,要是其加入了同盟陣營,在法國的小夥子可就有難了。我不能讓這些爲大英帝國效力的士兵被這樣浪費掉。”

作爲布爾戰爭後的南非總督,米爾納勳爵在一戰後才接任陸軍大臣不久,當然需要爲在法國和德軍打生打死的英國士兵負責,所以他立馬提出反對意見。

面對陸軍大臣的反對,貝爾福說出自己的解釋。“我當然知道羅馬尼亞加入會減輕我們前線的壓力,但是這也要羅馬尼亞提出合理的方案才行。”

貝爾福拿出一張巴爾幹地圖,指着上面羅馬尼亞的位置,還有被染色的要求領土對其他成員說道。“你們看看,羅馬尼亞要求的領土已經超過了他現有領土面積,這完全是獅子大開口。而且羅馬尼亞對這些條件也是不打折扣,完全沒有減少的意圖。”

衆多內閣成員看着貝爾福讓人掛起來的巴爾幹地圖,的確羅馬尼亞要求的領土比現有的還大,開始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起來。

他們打壓德國可不是爲了給其他國家發展壯大的機會,哪怕是給也是需要在大英帝國的給予下而不能自己要求,這就是作爲世界頭號強國的底氣。很明顯羅馬尼亞有點開過於放肆,讓英國人面子有點不好受,這也是制定這個方案的埃德爾所沒有考慮到的。

因爲來自二十一世紀,當時大英帝國更多是笑話,所以埃德爾制定這個方案時將英國看輕不少。所以讓這些這些混跡於政壇的老江湖們一看就看穿了羅馬尼亞的目的,法國因爲損失太大不得不同意這個方案,但是英國可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

在內閣成員們議論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我認爲羅馬尼亞要求的還太少,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東西。”

這個聲音的響起立馬讓正在議論的內閣成員們都安靜下來,一個身材微胖的人在站起來看着其他內閣成員,再一次重複到。“我再說一遍。我認爲我們給的太少,需要多給羅馬尼亞更多的領土。”

這位身材微胖內閣成員的話讓現場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這人成爲關注的焦點,而作爲主持這場會議的喬治首相也是忍不住開口教訓道。“丘吉爾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第708章 會師華沙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697章 戰爭爆發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638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下)第393章 戰敗第737章 奪島(中)第425章 影響第145章 出擊 王國利劍(五)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198章 新的國王第421章 反攻(下)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210章 難民(下)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377章 巴黎和會(上)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318章 蘇恰瓦的苦戰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311章 後續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673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中)第509章 裝甲師第334章 還鄉(中)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195章 新的生命 (二更求月票)第253章 俄國臨時政府的難題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二十三章 展望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440章 轉型的霍克(下)第420章 反攻(上)第403章 工業的缺口第789章 提議二十八章 海軍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286章 準備(六)第557章 和談(上)第368章 鯨吞(七)第313章 後續(三)第226章 國民教育(上)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627章 無題第697章 戰爭爆發第101章 婚禮 上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七十八章 第十二師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637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中)第五十二章 合成氨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05章 歸程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369章 鯨吞(八)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443章 大衆新產品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678章 意外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163章 新領土(上)第346章 喀山黃金(九)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十六章 演習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752章 克里特戰役(終)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二十一章 流水線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798章 突尼斯角海戰的後果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127章 阿爾巴尼亞問題(二合一章節)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662章 保羅合併(中)第613章 揭露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五十五章 增加彈藥產量第638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下)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