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羅馬生活·五”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而現在的年輕人正意圖做着相反的努力,爲了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

——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古羅馬著名政治家、演說家、雄辯家、法學家和哲學家)

原來,羅馬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十分喜愛讀書;不過,他們不是自己勞神翻閱那些讀物,而多半是指定某個奴隸給自己朗讀。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熱衷於通過寫作而進行獨立思考。因此羅馬的文學作品比較豐富,儘管有些作者在其他方面的名氣掩蓋了他們在寫作方面的才名,如西塞羅等人。但實際上,他們都有大量的詩歌散文流傳至今。

寫作還促進了一個新鮮事物的形成:那就是公共朗誦會。一些有錢的貴族認爲他們資助的詩人能爲他們歌功頌德,而詩人則把朗誦會當成是出名和吸引資助者的好機會。執政官克勞狄烏斯曾經寫過幾部歷史鉅著,並常常在元老院中讓人誦讀。

律師出生的普林尼在成爲執政官之前,據說常爲一位德高望重的聽衆去誦讀文章;據他的信件中記載,他誦讀時的表現似乎比在法庭上辯護還要緊張。後來,這位普林尼成了一個朗誦迷,他曾經一連數週每隔一天就要出席一次朗誦會,並樂此不彼。雖然聽衆們百聽不厭,但他有時還是抱怨他的聽衆舉止不雅或是精神不集中。

就這樣,一羣一貧如洗但雄心勃勃的詩人,加上上流社會的熱心推動,使得誦讀之風盛行,發展到今天,此舉竟然成爲了最時髦的公衆活動。以至於在現在,如果誰能成功地舉辦一次公共誦讀會,就如同在社會上取得了一項重大成就一樣自豪;所以,許多人都在家裡專門備出一個房間作爲開誦讀會的地方。

當然,這些都是上層社會的朗誦娛樂活動;對於普通的羅馬人民來說。能夠在公共場所聽到一些窮困潦倒的詩人進行誦讀詩文就已經是一種高雅的享受了。而那些貧窮的詩人們也願意通過在公共場所誦讀詩文來賺取金錢和贏得貴族們的關注;所以,很多人學習詩文朗誦爲的就是賺錢和成名,根本無關羅馬文化。

共和國初期,作爲執政官的哈德良。曾經下令在羅馬城修建一座文學大講堂,其初衷之一,就是想用來承辦這種集會的。羅馬的誦讀之風,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羅馬人民平時的文化生活,甚至也對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畢竟在這個時代文化還是屬於貴族的專利。而且,羅馬人不滿足高雅的文化誦讀,也爲自己安排了極其豐富的食物聚會。

爲了體驗普通羅馬市民的生活,奧斯卡和昆圖斯隨意在街邊選擇了一家小飯館就走了進去;因爲兩人的服飾都是很普通的平民服飾,誰也沒有多在意他們。兩人坐下來之後,入鄉隨俗的每人點了一份大家都在吃的麪包和葡萄渣酒;麪包的味道略顯苦澀,葡萄渣酒就簡直難以下嚥了,奧斯卡差點吐出來。昆圖斯卻是不緊不慢的將這些東西吃下去了,並對着奧斯卡作出瞭如下解釋:

在羅馬共和國,每名工人在冬季每個月可以從政府那裡得到小麥4個單位。約各35升,夏季爲40升。而非從事粗、重活的男人,如監工、牧人等,一般只可得到小麥三個單位。那麼,我們就可以去想象;倘若每名工人每年約需220升谷糧才能填飽肚子,那些個單身的工人不但總能吃飽,甚至還會有剩餘的穀物去交換其他需要的物資。

但如果這個分配量還包含用作養家餬口的糧食在內,那麼能不捱餓的家庭可能是極少數甚至是特例了。這份年約450升的配額,給一對夫妻,或再多加一個小孩尚可勉強夠吃。但人數再多點恐怕就難以吃飽。而那些牧人和監工一旦有了家庭和兩個以上的孩子,便會經常陷入食物匱乏的境地。食物匱乏也是間接導致古羅馬兒童極高死亡率的原因。

羅馬共和國的農作物收成是極度不穩定的,平均每七年就要歉收兩次,這個惡性循環的基本模式不僅是支配着希臘文化發展。也對羅馬飲食文化的構建產生着重大的影響。穀物、橄欖油、葡萄酒和各地生產的蔬菜構成了羅馬飲食的基礎;而這些食物可能涵蓋了90%以上的食物需求。

穀物則是飲食的主幹;在羅馬共和國,麪包和麥粥的對比也反映出貧富對立和城鄉對立。烤制面包是用小麥或富含油脂、蛋白質的特殊麥種“斯佩而特小麥”,麥粥則以大麥爲主要原料。二十年前左右,大型麪包坊才首先在羅馬城裡出現。開始供應廣大城市民衆小麥麪包,稍後其他城市也相續開設麪包坊;而同時期的鄉村地區仍以麥粥爲重。

唯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來看,那些享樂主義者高喊的口號(麪包與戲劇)纔有其具體意義;此舉並非鼓勵奢華揮霍。反而只求安身保命。在共和國內,僅羅馬城的居民就有兩百餘萬,要養活這些居民,沒有強大的後勤供給是無法實現的。不能妥善地解決好這一龐大人羣的物質生活需求,也相應造成局勢的不穩定。而這項民生工程,直到今天也並沒有徹底解決;元老院只能通過每年耗費巨資向埃及王國購買糧食才能勉強解決當年的問題。

對於羅馬飲食,穀物和麪包的配給在已經普遍存在。羅馬的男男女女都很習慣一日三餐,人們起牀後直接吃早餐;早餐對於羅馬人來說是小事一樁,麪包、奶酪或前一天剩下的食品就夠用了。當然,收入好的人還會吃冷魚和水果,佐餐的飲料則是稍稍稀釋過的葡萄酒。

真正主餐,也就是晚飯纔是羅馬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農莊裡面,一日三餐的內容也多爲谷製品、橄欖油、蔬菜,最多再搭配些許劣質的葡萄酒。魚肉的地位反倒退居到其次,實際上很多羅馬人在正餐裡面很少或從不吃魚。餐桌上取而代之的是魚露,魚露是利用鹽漬的魚內臟或鯖魚內臟製成的。

魚露在希臘時期就已經是人們飲食中最重要的美食來源了,魚露在羅馬共和國與奶酪、鹽漬魚等都廣爲盛行。在羅馬的飲食結構中,羅馬人幾乎把希臘飲食習俗照單全收。關於羅馬飲食的諸多情況,目前大家對城市知道的比鄉村地區要詳細。而最清楚的又屬都城羅馬。因爲羅馬城內的市民們生活飲食習慣比較規範,而鄉村的飲食習慣則比較無序;甚至很多地方還保留着數百年前的飲食習慣。

在提比略執政時期,羅馬人對飲食變得更有興趣。但在當時吃的卻非常簡單,穀類和蔬菜是主要食物。而且無需特別加工。在主餐基礎上也常常配有葡萄酒、蔬菜、洋蔥、蒜、奶酪和水果,肉類並不常見。如果有肉,一般都是採取水煮處理,很少有人會去煙燻或火烤。

羅馬人的餐桌上經常可以見到用豆子、小扁豆、鷹嘴豆或者青菜如萵苣菜或捲心菜等製成的湯。奴隸的生活則更爲簡省。那些銬戴鎖鏈的奴隸們拿到的不是穀物原料,而是現成麪包;冬季每天共得2斤。春季葡萄園開工時每天每人可得到3斤的麪包。副食則是品質較差的橄欖或醋醃蔬菜。

因爲奴隸大多沒家沒產,無家者就住在營房集中管理,因而用餐也是集體進行。羅馬的平民們所喝的代表性飲料有葡萄渣酒,那是將已榨過一次的葡萄渣放進水果裡泡軟,以此製取的葡萄渣酒。在葡萄收穫3個月內將這種酒喝完,並不再另行配給。他們喝的飲料美其名曰爲葡萄渣酒,其實只是廢物利用的水製品。酒精含量少之又少,喝多了還不至於醺醉。

之所以製作低酒精飲料,主要是替代了品質低劣的飲用水而已,人們通常會對所謂的葡萄酒再進行基本的殺菌。然後再飲用。葡萄渣酒是不配給的,正規釀造的葡萄酒則不同,會按四季配發,這種四季依序的節奏對羅馬平民的飲食意義極其重大。自十二月起每個工人可以每天分得葡萄渣酒四分之一升,入春之後二分之一升,夏季甚至達四分之三升。

羅馬城內每逢一連串的節慶期間,最重要的尤其像是農神節、街神節,也都會給平民額外發放特殊配給。這也多少緩解了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心態,而羅馬的許多公共飲食場所也出售有香腸、魚、小扁豆、水果、麪包圈、蛋糕和酒類等。

羅馬人習慣於一日三餐全家人圍桌而坐,由主婦或奴隸服侍丈夫或家人。羅馬的糧食實行的是配給制。工人分得谷糧後要自己碾磨成面膜,烹煮麥粥和烤制面包的工作也都在家裡進行。由此可見,工人在做工中集中供夥是十分稀少的。如此一來就必須經常和家人共同用餐,至少晚餐多半如此。中午大概和一羣同事簡便解決。這一頓可能吃從家裡帶來的麪餅或橄欖。

在聚餐的家庭人員構成上,羅馬和希臘相比,在同桌用餐的成員組成中無疑是向人性化更邁進了一步:希臘的女人是不許在餐桌上進餐的,而羅馬的婦孺們則都可以平等地和家裡的男人在餐桌上共同用餐。這項差異可謂當時社會在本質發展上的大幅躍進。

我們可以想象古羅馬人在閒暇時節裡,男人們在家裡做着或是逗着兒童,女人們則加工着分來的配給原料。當女主人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時。一家人很溫馨地圍坐在一起,享受着並非豐盛但很開心快活的晚餐。不過,綜觀其他飲食體系的元素,其實都和古希臘的文化大同小異,例如羅馬人也只用右手進食。其他雷同部分還表現在餐具的使用上:有切肉的刀具和湯匙爲輔助工具,叉子則十分罕見。

聽完昆圖斯的解釋,奧斯卡也是長嘆了一口氣;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即使是以富裕、文明著稱的羅馬人也不過如此,更何況哪些生產力更加低下的蠻族呢?怪不得自己慷慨送出葡萄酒的時候,羅馬城的人民們那麼激動呢;原來他們喝的都是所謂的葡萄渣酒,根本沒有喝到過真正的葡萄酒啊!

這一刻,奧斯卡猛然覺得自己在原來的世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在這樣一個時代,吃得飽穿得暖就已經是普通人家最大的奢望了。自己既然來到了這裡,爲什麼就不能讓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吃飽穿暖呢?一頓難吃的麪包和葡萄渣酒,卻讓奧斯卡的世界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一心發動戰爭、一心爭霸的奧斯卡逐漸開始變成關注民生、關注尋常百姓生活的奧斯卡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五章·諸方動靜”“第三百八十三章·團結一致”“第五百八十三章·新的交易”“第四百三十章·商神納特”“第二百一十五章·家族絕唱”“第三百二十八章·新的野望”“第466章·暗中援助”“第三百六十四章·海戰結局”“第六百三十二章·城內廝殺”“第三百五十一章·羅訥河之戰·下”“第五百五十六章·混戰開啓”“第六十七章·利利俾戰役·上”“第三百零一章·第八軍團”“第458章·戰後諸事·2”“第六百四十七章·總督反應”“第五百一十四章·進攻對象”“第441章·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二章·建立軍校”“第五十五章·近衛艦隊”“第六十二章·斯巴達克”“第三百三十六章·慘死城中”“第445章·新的聯盟”“第三百零二章·瘋狂奔襲”“第三百七十六章·野心之火”“第四百零二章·親自出徵”“第四百零一章·出使北非”“第一百一十八章·新的盟約”“第二百三十五章·田園生活·二”“第三百五十四章·艦隊封鎖”“第一百八十三章·南線戰事·四”“第四百零五章·一分爲二”“第一百二十五章·重返撒丁島”“第一百零四章·羅馬生活·一”“第一百四十五章·改革進行時·中”“第四百一十八章·扎馬對戰·八”“第二百七十四章·艦隊劃分”“第四百三十七章·封賞貴族”“第三百一十六章·穩紮穩打”“第一百零一章·鉅款收入”“第四十三章·遠征西西里”“第四百三十三章·捷報頻傳”“第五百零二章·蠻族來襲”“第八十二章·六十鐘聲·下”“第四百二十四章·論漢尼拔”“第四百五十二章·城管出戰”“第二百九十二章·東征計劃·下”“第三百零一章·第八軍團”“第一百四十四章·改革進行時·上”“第五百七十七章·浩劫降臨”“第三百二十六章·再戰圖爾博·五”“第五百九十九章·終結共和國”“第477章·血戰突圍”“第三百六十一章·海上交鋒”“第六百七十九章·各方備戰”“第二百一十六章·努米底亞戰爭·一”“第五百五十章·調頭西進”“第六十三章·薩莫奈軍團”“第二百二十一章·努米底亞戰爭·六”“第三百九十七章·重整大軍”“第五十二章·魔鬼之火”“第一百八十四章·巴利阿里之戰·上”“第九十五章·鷹旗軍團”“第十八章·羅馬軍團”“第三百八十章·戰前思考”“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第六百九十章·戰前準備”“第八十一章·六十鐘聲·上”“第四百八十八章·守住城池”“第五百九十三章·慘重代價”“第五百二十章·且戰且退”“第五百八十二章·向外擴張”“第五十六章·聯合登陸·上”“第五百九十七章·意外擴張”“第十三章·元老會議”“第463章·6院1部·下”“第一百六十八章·的黎波里之戰·上”“第三百二十六章·再戰圖爾博·五”“第一百九十五章·南線戰事·五”“第六百八十七章·東方諸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漁翁得利”“第六百五十四章·決戰沙場”“第六百六十章·新的埃及”“第三百五十一章·羅訥河之戰·下”“第一百四十二章·城管軍團”“第四百零六章·朱古達再起”“第五百七十九章·皇家軍團”“第一百五十六章·卡拉貝斯軍團”“第三百四十五章·特爾馬部落”“第五百一十二章·各自備戰”“第三百一十四章·隱藏艦隊”“第二百五十七章·海王寶藏”“第五百八十三章·新的交易”“第五百一十六章·裡蒙陰謀”“第二百五十九章·天鴉傳奇”“第四百八十八章·守住城池”“第二百二十二章·決戰將至”“第十四章·家族之爭·上”“第三百九十六章·漢尼拔回歸”“第三百零八章·戰爭準備”“第六百四十七章·總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