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的夢,只是無邏輯的囈語。
以一顆謙卑恭敬的心,感恩惜福,歲月就是大道,人生終成坦途。
因晚睡而導致的早起,是最難受的了。
感覺瓦罐煮的米線也沒有多少特別之處,而且吃起來還很麻煩。水晶包讓我想起疫情前中學食堂三樓的砂鍋,除此之外,當時還有花腸、蟹棒、肉片、牛丸等等,可惜了,只是記憶了。
沒有級數壓制,清怪是真的難受。做鍾離的傳說任務,體驗了下鍾離,是真的舒服,那麼以後在XP抽卡的時候,鍾離可以作爲例外也加入考慮範圍。
感覺再這樣曬下去,我真的會變黑。
春困夏乏,睡了半個小時才緩過來。
我國經濟的崛起直接得益於全球化,但因爲自身體量大,也給全球體系帶來了巨大沖擊。在取得製造業增加值居世界第一、出口產品數量巨大且技術含量不斷提升、本土供應商壯大、絕大部分出口價值由本土創造這些巨大的成功背後,也隱藏着兩重問題:第一是內部經濟結構失衡:重生產,重投資,相對輕民生,輕消費,導致與巨大的產能相比,國內消費不足,而消化不了的產品只能對外輸出;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國外需求的不穩定和貿易衝突。
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最突出特徵是消費不足,因爲GDP中可供老百姓支配的收入份額下降了,並且老百姓把更大一部分收入存了起來,儲蓄率上升了。關於我國居民高儲蓄,目前主流的解釋是計劃生裕、正府民生支出不足、房價上漲三者的共同作用:計劃生裕後,養兒防老轉變爲增加儲蓄防老,並且隨着城市化大潮、商品房改革和房價上漲,就業者不但要攢錢買房、結婚、培育下一代,還要分擔長輩的養老和醫療支出;房價上漲使得居民不得不壓縮消費增加儲蓄來存錢還付首付、還按揭;地方正府重土地、輕人,導致民生支出相對不足,而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由於體制原因,市場化供給受限,市場服務價格偏高,這些相關支出都需要家庭提高儲蓄來應對,此外,正府常常按照戶籍人口規模來規劃公共服務供給,滿足不了沒有戶籍的常住人口的需要,這些數量龐大的外來人口只好提高儲蓄,把錢寄回外地家裡。地方正府重企業,重生產,重規模,重資產,加速了資本份額的上升和勞動份額的下降,加入WTO後,進口貨本品關稅下降,工業在東南沿海集聚,引發大規模人口遷移,而戶籍和用地有關正策提高房價和用工成本導致用工荒,加之如今機器對勞動的替代,企業更偏向資本投入,勞動收入低。居民收入轉移到了正府和企業手中,變成了基礎設施、工廠和機房設備等,居民消費品佔比相對降低。居民消費支出佔比下降,不僅對應着投資佔比上升,也對應着出口佔比上升。如何評價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首先,居民的收入只是佔比相對下降,但水平在迅速上升;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姿本佔比的上升意味着人均資本數量增加,這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工業化的必經階段;從經濟增長的邏輯出發,在經濟發展早期,將更多資源從居民消費轉化爲姿本積累,變成基礎設施和工廠,可以有效推動經濟起飛和產業轉型,提高生產率和收入。但如今已不可持續了,這會導致投資難度加大、債務負擔積重、貧富差距擴大、貿易衝突加劇。爲此,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了修改,必須讓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居民收入份額才能提高,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才能提高。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很多具體改革,包括公共支出方面的改革、官員評價體系的改革、要素市場改革、國企資本制轉社保基金的改革。GDP由三大部分組成:消費,投資,淨出口。我國加入WTO後,投資和淨出口佔比猛增,消費佔比銳減,這是不可持續的,一來外國需求量受國外政治、經濟變化影響大,難以掌控;二來過高的、超出消費能力的投資會變成過剩產能,浪費嚴重。因我國消費佔比低,縱然極高的投資率也無法完全消納所有產出,剩餘必須對外出口,而我國體量巨大,對國際貿易的衝擊也大,經濟調整並不輕鬆。國內和國際一體兩面,國內失衡會導致國際失衡,國際失衡反過來也可以導致國內失衡。貿易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貿易問題,貿易衝突的根源也往往不在貿易本身。正如外交是內正的延續,對外貿易失衡也是內部結構失衡的延續。
各國內部經濟結構的平衡程度,會反映到其國際收支狀況中。全球經常賬戶的逆差基本全部由漂亮國構成,漂亮國可以吸納其他國家的對外淨輸出,離不開漂亮國的經濟實力和漂亮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在漂亮國的所有貿易逆差中,與我國的雙邊逆差所佔比重不斷加大,已然過半,漂亮國一直視我國爲最主要對手。漂亮國一直說是我國貨,導致製造業就業佔比大幅下降,但其實因爲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機器替代人工,製造業就業一直在下降,但產出並沒有降低,並且,從我國進口的產品價格低廉,降低了使用這些產品的部門的成本,反而刺激了其規模和就業擴張。事實上漂亮國整體就業情況並未因中美貿易而降低,然而在民米卒主義和反泉球化情緒爆發的年代,講道理沒人聽。我國製造業崛起和中漂亮貿易對漂亮國的就業衝擊其實不重要,相比之下,對漂亮國的技術衝擊和挑戰更爲實在,這也是中漂亮貿易衝突和漂亮國技術遏制可能會長期化的根本原因。對站在科技前沿的國家來說,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一般從科學研究和試驗室開始,再到技術應用和複製階段,然後再到大規模工業化量產,但對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很多時候順序是反過來的:先從製造環節入手,邊幹邊學,積累技術和經驗,然後再慢慢根據自身需要改進技術,創造一些專利,產品銷量逐步擴大,技術逐步向前沿靠攏後,就有了更多資源投入研發,推進更基礎、應用範圍更廣泛的科研項目,對後發國家來說,工業製造是科技進步的基礎,世界上沒有哪個技術大國不是製造業大國,而從製造業環節切入全球產業鏈分工,也是非常正確的方式,因爲製造業不僅有學習效應,還有很強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從理論上說,中漂亮貿易不一定會損害漂亮國的科技創新,大公司把製造環節搬到我國,靠近全球最大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會多賺很多錢,再將這些利潤投入位於漂亮國的研發部門,不斷創新和提升競爭優勢,最終漂亮國的整體創新能力不一定會受負面影響,但在漂亮國正壇和媒體中,這些年保守心態佔了上風。假如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最強的科技中心漸行漸遠的話,對雙方乃至全世界都會是很大的損失,沒有了市場,漂亮國公司持續不斷的高頻研發支出很難持續,也就難以長久維持技術優勢,同時,技術高壓雖然可能讓我國企業在短期內受挫,但很多相對落後的國產技術也因此獲得了市場機會,可能提高市場份額和收入,進而增大研發力度,進入“市場—研發—迭代—更大市場”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國產替代,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國國內市場確實能繼續壯大,國內消費能繼續提升,能真正支撐起“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雙循環”模式。
我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全球化,藉助巨大的投資和出口,幾十年內就成爲工業強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過去的發展模式無法持續,經濟結構內外失衡嚴重,國際形勢也日趨複雜,中陽於是在2020年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轉型的關鍵是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要提高居民收入,就要繼續推進城市化,讓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聚,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吸納不了更多就業,解決就業和提高收入必須依靠服務業的大發展,而這隻能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要繼續推進城市化,必須爲常住人口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讓他們在城市中安居樂業;要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就要把更多資源從政府和企業手中轉移出來,分配給居民,改革的關鍵是轉變地方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遏制其投資衝動,降低其生產性支出,加大民生支出;要提高居民收入,還要擴寬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發展各種直接融資渠道,讓更多人有機會分享經濟增長的果實,這就涉及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改革。“雙循環”戰略在強調“再平衡”和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強調了要擴大對外開放。未來,只有繼續推進各類要素的市場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真正轉變地方正府角色,從生產型正府轉型爲服務型正府,才能實現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推動我國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我國地方正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有三大特點:一是城市化過程中“重土地輕人”;二是招商引資競爭中“重規模重擴張”;三是經濟結構上“重投資重生產輕消費”。這三個特點的優點是能快速擴大投資和對外貿易,利用全球化的契機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缺點是經濟結構失衡,對內,資源向企業和正府轉移,居民收入和消費佔比偏低,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對外,國內無法消納的產能向國外輸出,加劇了貿易衝突。而落後的工業國在崛起過程中與先進國之間的種種衝突在歷史上是常態,因落後國家的崛起帶有兩個特徵:一是對先進國的高效模仿和學習,也就是“山寨”;二是結合本土實際,帶有本國特色,發展路徑與先進國有諸多不同之處。對中國經濟的觀察者而言,真正需要的是培養出一種“發展”的觀念,一方面,理解發展目的不等於發展過程,發達國家目前的做法不一定能解決我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情況在不斷變化,我們過去的一些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也不可能一直有效。
複習時間緊迫,我還花了一下午來寫這些東西,看來我心裡對複習其實並不重視。
今天天邊沒有云,自然不會有晚霞,看落日也不錯。長久盯着太陽,它便會被眼睛調節爲純白的白玉盤,小學時我便發現這一趣事了。看着太陽一點一點被羣山擋住,最後只餘下一抹亮麗的紅色證明它來過,一股莫名的遺憾油然而生。
完了完了,複習不進去了,只想擺爛了。
倫勃朗,他的前半生致力於揣測受衆的心理,畫他們想看見的畫,備受青睞,而後半生執着於自己的藝術追求,畫自己想畫的畫,即使被出資人拋棄,即使不得已親手毀掉自己的畫。
睡得略微早了那麼一點。
因爲每個不懂得控制內心的人,總喜歡按自己的傲勁兒去控制別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