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章 斬宋

七七章 斬宋

那晚,劉邦和彭越這對剛認識的兄弟拼酒拼到半夜,一直喝到說話都有些不做主了。當然被我們俘獲的那兩三百劍盾兵也都放了,和他們曾生死搏殺的敵人坐在一處喝酒。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士卒們還不能像他們頭一樣放得開,畢竟在白天的廝殺中,有不少曾經的兄弟永遠的倒下了,而他們如今卻在和殺死自己兄弟的人一起暢飲。但幾碗酒下肚,氣氛便緩和了些。酒自然不會是好酒,濁湯般的有些酸澀,但是酒永遠是彌合傷口的良藥,至少,也可以忘記傷口的存在。

彭越其實不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幾碗酒下肚,劉邦便套出了他的兵力虛實。

“兄弟手底下如今有三四千人,幾夥人湊起來的,”彭越搖頭道:“蒙澤裡弟兄看得起,喊我一聲大哥,我總得要帶他們尋活路不是,也難啊。”他一仰頭,又一碗酒灌下了肚,似乎略有了些醉意,扒住了劉邦的肩道:“大哥,不瞞你說,兄弟今天帶出來的八百人是從幾千人裡面挑出來的,配劍配盾,花的錢海了去了,個個都是全寨子人的心尖子肉啊。這一仗就打掉了五六百,兄弟我回去還不知道怎麼向他們交代呢。”

“沒事,有大哥呢。”劉邦反手也搭上了彭越的肩膊,帶着酒意呵呵笑道:“大哥別的沒有,糧食還夠吃幾天的,你先拿點走,不能讓兄弟你空手而回是不是。”

“大哥,好人!”彭越伸起了大拇指,嘖嘖道:“好人啊!”

兩人帶着酒勁嘿嘿笑着,然後又是兩碗酒下肚。

見兩人喝得興起,我悄悄的起身離座而去,讓蕭尚將審食其喚了來。

“食其,”我看着他在篝火映照下明暗不定的臉,沉吟了一下,道:“這兵你是怎麼調來的?”

“碭郡的守將就是呂府的人。”審食其見我有些詫異,解釋道:“大公子曾交給武安侯五千人馬,其中大部分後來都被留在了碭郡職守。守將也是我們呂府的老人,原先曾教兩位公子功夫的那位師傅。”

點了點頭。兩位哥哥學功夫的事我極少摻和,對教他們武功的那些人也不是很熟悉。呂府素來好養閒人,就像以前的那位胡濟世先生一樣,正經書沒教幾年,人卻一直在呂府住着。想必兩位哥哥的武術教練也是如此,一直養在府裡,可能後來哥哥摻和着造反起義,反正他們閒着也是閒着,也就跟着在軍中混了。

若是如此,審食其調兵倒不是難事,我與他們不熟,審食其卻是熟的,甚至還跟其中的一兩位學過幾手功夫。自己府裡出來的人知根知底,明白審食其是跟了我十幾年的人,自然也就能放心的把一兩千人馬交到了他的手裡。

“雖是如此,但是……”我微皺着眉,想着今天劉邦看到審食其時的神色。當時他的目光是輕飄飄地滑向了審食其,然後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噢,食其也在這兒啊”。只有這一句,反而讓人覺得莫測高深。

“唉,”我輕嘆了一聲,道:“這種事,軍中比較忌諱。我知道你是憂心我的安全,但是……”

“我明白,小姐。”審食其沉聲道:“不過若有第二次,小人還是會這麼做的。”他嘴角微彎了一下,道:“會先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將至三更時分,劉邦才醉熏熏的到了我的營帳裡。沒有丫頭在身邊,短兵也被打發到帳外去了,於是一切都只能我來。好容易才替他卸下盔甲,將一個死沉死沉的身子搬到了榻上。

“夫君,有件事我忘了和你說了。”我坐到案几前,撥亮了油燈,淡淡地道。劉邦身上酒氣熏天讓人離得近了都覺得呼吸不順暢。

“唔……”他在半醉半醒中哼了一聲。

“審食其走之前,我曾給過他一份調兵手令。”我注視着仰臥於榻上的劉邦,緩緩的道。

“噢……”他又哼了一聲,迷迷糊糊的說了一句:“知道了……”然後翻過身去,背對着我,隨即鼾聲大作。

他真的知道了嗎?我看着他的背影,忽然不確定起來。隨即微微苦笑了一下,和他說這些話,其實本身就沒什麼意義吧。

------------------------------

劉邦和彭越很快達成了共同進退的意見,彭越同意帶着餘下的三千多人助攻昌邑,而劉邦則送了一大批糧食和兵器到他的鉅野澤水寨之中。

劉邦拍着彭越的肩,語重心長的道:“兄弟,這昌邑城哥哥不要,打下來了也留給你。哥哥就取些糧草,夠西去路上用就行了。你老窩在鉅野澤裡也不是個事,拿下了昌邑城,再招些兵馬,這才能玩大嘍。”

彭越則顯出激動之色,連聲道:“是,我聽大哥的,大哥說打哪兒,咱就打哪兒。”

於是全軍拔營,在昌邑城外與彭越的三千兵衆會合,共同攻打秦軍的這個後備糧倉之一的昌邑。

由於前面的幾座城池,劉邦都非常輕鬆地拿了下來,所以在攻打昌邑之前,他一直抱着種非常樂觀的想法,認爲只要捨得多付些代價,昌邑也可一鼓而克。但是現實很快讓他清醒過來,三日的強攻,兵卒損失近萬,但是昌邑還是牢不可破。攻城之戰,十則圍之,向來攻方消耗遠遠大於堅守的一方,如今面對着城內的近萬守軍,劉邦終於意識到強攻無法達到目的了。但一味的圍困也不行,昌邑是個糧倉,城內糧秣充裕,真要把昌邑圍死,非得要大半年的時間,而如今的局勢瞬息萬變,又哪裡容得他在這裡耗上這麼久。

正在躊躇間,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自安陽傳來,項羽把宋義殺了。

這之前我一直令人留意着安陽的消息,但長達四十多天的時間裡,安陽卻一直風平浪靜,而項羽這個火躁的傢伙在范增的安撫之下居然也沒有跳出來生事。我始終記不情項羽究竟是什麼時候殺的宋義,於是在這種漫長的等待中竟感到有些惶惑,害怕因爲自己的到來會改變了歷史。如果項羽沒有殺宋義,那麼鉅鹿之戰又將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

還好,或許因爲我介入歷史還不算太深,或許宋義之死是無法改變的宿命,在四十多天之後,項羽終於把宋義一刀殺了。

在其後送來的更詳細的情報中則顯示,在此前的這些天裡,項羽的隱忍不發並非是真的心甘情願,而是爲了殺宋義的行爲尋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這個藉口並不很難找到,宋義在安陽停兵多日,軍中將領早已議論紛紛,頗有怨言。當初從彭城帶出的糧草已消耗大半,一時半會兒新的糧草還接濟不上,軍需官又弄不清究竟要在安陽呆多少天,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將士兵的口糧扣減了一部分。扣糧的行爲在軍中從來都是大忌,非到萬不得已不能行之,但宋義不知爲什麼竟默許了扣糧的舉動。再加上已近深秋,軍士的冬衣也未及時更換。又冷又餓之下,一股巨大的不滿和憤怒開始在北征軍內部暗暗醞釀着。

以范增的智慧怎麼可能察覺不到軍心的變化,他只需爲項羽尋找一個完美的時機而已。

宋義之子宋襄即將赴齊國爲相,與齊使高陵君同行。宋義可能一來是爲了表示對齊國大王的感謝,二來也捨不得兒子,便一直留高陵君在安陽盤桓,直到齊國發使來催,方纔送他們上路。這一送就送到了無鹽,並在無鹽設下了酒宴,直喝到天將大亮方纔散席。宋襄東去,而宋義則自回安陽。

事也湊巧,宋義送子的那夜,安陽大雨。秋雨寒風,直凍得二十萬將士瑟瑟發抖。這時,不知從何處傳出宋義上將軍送子設宴的消息,軍中那種久蓄的不滿和憤怒終於爆發了。甚至一名小兵都敢指着宋義的大帳罵娘,而低級軍官們卻冷眼旁觀,沉默不已,任由這種行爲在整個軍中蔓延。

--------------

推薦大家一本我超喜歡的書:《唐朝好男人》,多一半,65254

四七章 羣雄第三百一十八章 趨炎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擊一二二章 希望二三章 義氣第三百四十章 團結第三百零二章 善言一三二章 南鄭一零八章 死志第二百五十四章 茶葉九十章 私約第八章 滄海之遠八四章 鉅鹿(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權第二百零一章 楚囚第三百零六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七章 荊軻第二百六十章 罪過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間第一百八十八章 蹤跡五九章 遷都一零四章 逃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太公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胎脈第三百一十八章 趨炎一四六章 派對第二百四十一章 血戰五六章 對陣第三百一十三章 楚王第三百三十九章 衝突第二章 計劃第一百七十一章 承受第一百四十九章 考題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第二百七十一章 歸來七八章 形勢三九章 三忍六一章 彭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未來一二二章 希望第二百四十八章 酒話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第三百二十七章 留客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悲五六章 對陣一一九章 赴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整頓第三百三十章 新帝(一)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一一二章 相托一零七章 約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逃亡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男寵第三百二十八章 提防第五章 半步第一百七十六章 掠地一三四章 成全第二百三十二章 醉酒一三四章 成全第一百八十八章 蹤跡二一章 嫁與第三百二十五章 傳記第二百章 曇花八十章 遷族第二百三十二章 醉酒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二百八十五章 遷都第一百九十九章 驚魂一二五章 分封第二百一十章 殺意五五章 李由六九章 安陽一二八章 意外三十章 天變三二章 首戰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七一章 衝突一一七章 喜事第七章 天才的存在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簾(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籌謀七八章 形勢聖誕外篇 我和我的女人們(上)——劉邦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第二百一十九章 相見第二百五十四章 茶葉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簾(四)六九章 安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席捲第三百三十章 新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