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章 遷族

八十章 遷族

嗯了一聲,低頭看去,只見托盤上放着一小碗粟米粥,粥上擱着兩片薄薄的醃肉,陣陣米香飄來,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畢竟已經和劉邦夫妻多年,我喜歡吃點什麼他也知道一些。

劉邦一直看着我吃飯,直到一碗粥將近了,才道:“我看你身子比以前差多了,跟着我們這些男人沒天沒夜的跑,哪裡能吃得消,”他頓了頓,道:“要不,我派人送你回碭郡吧。”

我忽的頓住,擡頭看了看他,遲疑了一會,道:“怎麼突然說這話?”

劉邦輕笑了一下,道:“有些心疼你。”

我心裡微微動了一下,輕輕搖了搖頭,微笑道:“夫君,我倒沒什麼,反而是你要萬事小心,不如,”略頓了頓,道:“不如把那個蕭尚給你吧,他功夫不錯,放在我身邊實在可惜了。”

“不必了。”劉邦搖了搖頭,道:“蕭尚是個人才,只是老蕭既然把他放在你身邊,想必有他的用意。再說,這兵兇戰危的,我也是疏忽,竟沒想到派幾個能打的保護你,若不是老蕭想得周到,我今天可真是哭都哭不出來了。”

說到這裡,他又笑了笑道:“罷了,這些話先別提了。你再睡會兒吧,明早五更就要拔營趕往慄縣呢。”說罷,接過我手中的陶碗放在一邊,又伸手抖開布被蓋在我的身上,這才輕輕地走回案几旁。

他素來粗手大腳,這麼細心竟是第一次。我心中一暖,微笑了一下,躺下去慢慢閉上了眼。但終究是剛醒,一時間還睡不着,輾轉着翻了個身,睜開眼,忽見劉邦託着腮坐在案几後面發呆,眉頭微鎖着,也不知究竟在想着什麼心事。

------------------------------

次日清晨,部隊再次拔營往慄縣而去。途中,懷王頒佈下的項羽上將軍任命書正式傳到了軍中,劉邦和蕭何幾人看了,都沒說什麼,只令傳檄四軍,令上下人等俱都知悉而已。

慄縣是個小城,與碭郡與沛縣都緊鄰,也算是劉邦的老根據地之一了,城中縣令見到劉邦的大旗,自知不是對手,索性連打都沒打,徑開南門自己一溜煙的跑了。倒讓劉邦輕輕鬆鬆得了慄縣。

進城後,蕭何即令人先開糧倉,兵卒去了一會兒,回報道:“縣內官倉俱都空空如也,一顆糧食也沒有。”再細問之下,原來此縣縣令剛剛上任,料得在這塊地方當官也不得長久,竟一來就將官倉中的糧食盡皆倒賣了。難怪跑得那麼幹脆,衆人聽了都不禁搖頭,心道,我若得了那麼多的錢,發了那麼一筆橫財,也捨不得和人拼命。

想是這麼想,軍中缺糧卻是個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好在蕭何已經事先通知了碭郡與沛縣的守軍,在到達慄縣的下午,來自碭、沛兩縣的運糧車便陸陸續續的抵達了軍營。劉邦等一干將領親眼見着了糧車這才稍稍放下心來,然後聚在大帳裡開始爲是否進軍高陽商議起來。

我雖名義上是軍中的低級謀士,但終究要避嫌,素來就很少參與軍務戰事的討論,此刻便悄悄退了出來,進了府衙後堂。審食其帶着從沛縣送糧而來的一名士卒正等在那裡,那人見到我走進來,跪拜於地,磕了個頭,方纔從懷裡掏出一方折得整整齊齊的布帛道:“回呂公子,這是我們將軍吩咐交給公子的。”

接過來打開看了看,是呂澤的一封家書,上面寫了家裡的一些事情,比如已經把劉肥送到了彭城呂須處等等。後又道,彭碭之間戰火不休,劉呂兩家老小俱在沛縣,怕是有風險,想着要遷往他處方纔妥當,問我可有適合的地方。

我看着,不禁點點頭,心道大哥如今確實細緻得多了,做事也能爲他人着想,遂回身取筆回了封信交給那人,又道:“去回你家將軍,既有此意,還是早些辦爲好。”那人喏了一聲,接過回信,退了出去。

“食其,”我坐在那裡又想了想,方道:“七夜傷重,跟着我們這麼顛簸也吃不消,索性讓他回沛縣去養傷。恰好我哥打算把劉呂兩家遷走,他身體若好了也可一路幫幫忙。”

“全部遷走嗎?”審食其有些詫異。

點點頭,道:“我大哥想得也是,這打來打去的,誰知道哪天就打到了沛縣,還不如趁早離開的好,我已經回信讓他們儘早遷往蜀中去。家裡人先走,至於族中之人,聽其自便吧。”

“蜀中那地方……”審食其有些遲疑地道:“聽說還是野人雜居之地……”

我微笑了一下,知道這時代的人都覺得稍稍能算些繁華明的地方,也只有中原地帶,再往南入閩越或往西入蜀都只是蠻荒之地,其實蜀中多年不經戰火,自秦代李冰建都江堰之後,日益富足,早已非當年之貌。更何況,如果將來劉邦真的被封爲漢王,那麼入蜀將是他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倒不如現在就將家人送過去,先在蜀中隱居下來,也省得將來有人尋機拿住他這個弱點。

“那裡不錯,”我道:“這仗再打也打不到那裡去,而且我們在蜀中不是連開了兩家‘五味居’嗎,每年賺的錢不比咸陽的店少,若是像你說的那樣,這店哪還開得下去。”當年在蜀中開‘五味居’是我一力堅持的,結果經營得相當不錯,這曾讓審食其他們很是吃驚。

審食其想了想,才道:“是,那我這就下去吩咐人將葉小七送走。”說罷,俯了俯身,退了下去。

------------------------------

這邊廂我拍板定下將劉呂兩家遷入蜀中之事,那邊劉邦的軍議已經出了結果,在蕭何解釋並堅持下,最後劉邦還是決定先攻打高陽。其實這時候,劉邦軍中的謀士還很少,他又素來嫌儒生酸腐,懶得搭理一些投奔而來的儒子,所以軍中的參謀策劃之職長期以來只能由蕭何承擔着。嚴格的說,蕭何是一個統籌型的人才,對行軍打仗戰略戰術方面並不十分精通。但因爲當年微賤之時的相交相知的情誼,劉邦卻無比的信任蕭何這位老朋友。

劉邦同意先攻高陽,是源於對蕭何的信任,而蕭何主張先攻高陽,卻是因爲對我的信任,至於他爲什麼能這麼信任我,卻連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忖自己不過是一謹言少語的小女子,肯定不會有什麼虎軀一震的王八之氣,能令蕭何望之拜服,他畢竟是蕭何,漢初三傑之首,其心胸和見識又豈是一般。呆想半天也想不出原因,也只得搖頭作罷。

隊伍在慄縣僅歇了一天,便拔營開往高陽。審食其已經收到關於那個那個酈食其的情報,基本和我記憶中的差不多,只不過上面提到他是裡監門,卻是我所不知道的一點細節。裡監門其實就是縣裡一個看城門的小官,想那酈食其少時便有大志,結果混到年齡老大了還只混到這麼一個位子,心中積鬱、不甘必是難免,難怪到了這把年紀還要時時睜大眼睛,想爲自己挑一個好主子。

與此同時,駐紮於安陽的項羽上將軍也有了動靜。西征軍的劉邦爲軍糧之事頭痛不已,北伐軍的項羽也是難免。時近深秋,多雨泥濘,軍糧時時接濟不上,若換一個人,怕是要等糧秣齊備之時再徐圖鉅鹿,但項羽剛剛殺了宋義,銳氣正盛,哪裡會把這點糧草之困放在眼裡,“引兵渡河,往就趙粟,”八個字就是他的軍糧解決之道。自得懷王正式任命之日起,即令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率數萬人馬以爲前鋒,火速渡河,自己則率中軍緊隨其後,全軍以超乎常規的速度向鉅鹿進發。

於是,鉅鹿之戰——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緩緩拉開了它的帷幕。

--------------------

推薦大家一本我超喜歡的書:《唐朝好男人》,多一半,65254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語第二百一十四章 修仙三九章 三忍第二百五十九章 遺禍九十章 私約第二百四十章 輸贏第一百九十九章 驚魂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親第二百四十一章 血戰一四零章 規矩第三百二十八章 提防九九章 刺趙十七章 武裝五五章 李由六五章 路線一四七章 相親第二百二十八章 面對十五章 蘭池夜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第一百九十九章 驚魂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來一四四章 秦奸第三百四十四章 因由第三百二十九章 喪鐘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一三七章 拜師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場九七章 決斷第三百一十三章 楚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喪鐘第一百五十八章 位置四九章 新楚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帶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二百五十一章 家宴一四二章 心思二一章 嫁與第三百零五章 簽約第八章 滄海之遠審氏同人之二(作者:白帝城主)第二百四十章 輸贏第一百八十六章 路遇第二百三十九章 餘香第二百二十九章 戚姬一二九章 李代聖誕外篇 我和我的女人們(上)——劉邦第一百八十章 兄長七三章 賊寇一三二章 南鄭二二章 新生活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十四章 山有扶蘇一一六章 誅曹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來八一章 酒徒一一九章 赴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兩難四一章 亂戰第五章 半步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四十章 利用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章 指婚三十章 天變八九章 密使第二百一十七章 藥毒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一二八章 意外第三百章 聞傷八六章 選擇第一百八十章 兄長二四章 希望一三八章 川馬第二百三十二章 醉酒第二百零一章 楚囚九一章 入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溺亡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擊九七章 決斷一二五章 分封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一十章 殺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喪(下)第二百章 曇花六四章 易服一二五章 分封第二百六十一章 忘記第二百六十章 罪過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帶楔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五九章 遷都第二百零八章 世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吞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狼皮第二百九十七章 遊說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