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

穿越勢力早期的“二二”船隊,現如今已經擴張到“三四”船隊:一共三組沙船隊,每組四艘,塘莊和大員各自休整一組,路上永遠有一組在航行中。

眼下這個局面,已經到了塘莊容納的極限。在期限範圍內搞定4艘沙船的吞吐和休整,佔用了塘莊全部接待能力:這裡是杭州城郊,三一重工的吊臂沒辦法安裝。

除非是繼續大肆擴建碼頭,拓寬深挖塘河,修建其餘配套設施,否則的話,這就到頂了。而上述這些工程,用在塘河就很不划算:這裡本來就不具備中型港口的地理條件,水淺不說,還沒有天然港灣。

所以覓地重建一所完全在穿越衆控制下的港口,就成了下一步杭州站的重點任務。

......

塘莊門口的小河灣裡,一排四艘大沙船正在卸貨。光着上身,肩膀上只有一塊墊布的苦力們,正在像蝦米一樣彎着腰,從船上扛下一包包紅磚,以及一些大木箱。

體積最大的木料已經先期卸載完畢,正堆放在那裡等着主人拉走。

而塘莊貨運站副總管,曾經的山賊,屏風寨三當家褚茂盛同志,此刻正在長長的竹棚下,站在整齊的木垛旁,咳...和人吵架。

“褚三,老夫聽聞你當年也是一諾千金的好漢,怎地,這下了山,一進杭州城,就改行行騙了?”一個穿着元寶綢,渾身吊翠掛翡的消瘦老頭,正斜瞥着一雙三角眼,一臉不屑的嘲諷着褚三爺。

“刁行首此言在理!”

“切中肯綮!”

“須不能教此輩言而無信!”

老頭說完後,旁邊幾個同夥也是紛紛點頭,大家都是一臉鄙視的樣子在瞪着褚茂盛,彷彿某人剛剛跑來重金求子一樣。

自從下山以來身形富態很多的褚茂盛同志,這時背靠木垛,翻着白眼,一臉苦笑地在給老頭解釋:“刁老爺,當日講好的貨份那是按三船算的,現下這第四船貨,當是塘莊自銷,何騙之有?”

“好嘴術!”老頭此刻怒目圓睜,鬚髮乍起:“當日裡何曾定過船數...大謬...荒唐......”

......

這一切還是得從第一船木料說起。

塘莊裡面是一夥外路來的海商,這個本地商人都知道。所以熊道他們想要在杭州做生意,某些行業就不能沾,譬如錢莊——黃舉人做得,熊道就做不得。

糧食布匹絲綢這些生意同樣如此。熊道可以花銀子來買,大家都是好朋友,但是如果他想插手自己搞,那麼超飽和打擊馬上就會到來,熊道不可能把縉紳掌櫃和衙役們全突突掉。

所以一直以來,塘莊都是拿出白花花的銀子買糧食,買雜貨,熊道在杭州城許多商人的眼中,形象維持的還不錯:一個有錢,講信譽的海商。

當第一船大員木料到埠後,熊道很聰明的把貨物全部批發給了以刁老爺爲首的木行商人們。

如果當時熊道把木料擺在塘莊門口開賣,那麼本地木商的打擊一定會到來。還是那句話,熊道不可能把木行那麼多商人全部幹掉,這是商業,不是黑社會搶地盤。

刁老爺是木行行首,當時得知塘莊有幾船木料,並且熊道願意用行業內部價躉售給他之後,自然就笑納了這批貨——行會內部稍稍一分派,輕鬆搞定。

這之後“明事理,懂行規”的熊老爺就順理成章的加入了木行。

事情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首先是珍貴。

臺灣是全世界樟樹和樟腦產量最大的地方,後世“樟腦王國”這個稱號不是白叫的。17世紀的臺灣遍地都是千年古樹,穿越衆的第一批木料中就有過半氣味濃烈的樟木大梁,還有香氣內斂,質地厚實的肖楠大梁,堅硬的青岡木大梁,黑檀大梁......

總之,這些本應該細細切開,分別做成傢俱的珍貴木料,就這樣被某勢力蠻橫的切削成了大梁。

自明後期以來,各地大木資源耗盡,江南地區採用的木料,大多是貴州清水江流域的衫,楠,桐,鬆,以及福建延,汀,邵,建四府出產的衫柏。

像穿越衆拉來的這些品種獨特的“奢侈品”大梁,一些入行年頭淺的木商,連見都沒見過。

再者,這些木料都是烘乾好的。

明代木料運輸有兩條路線:川湘鄂這幾省,是通過木排一路走河湖長江航道,然後經揚州折運河北上京師。

而云貴福建幾省,則是江海聯運,木排最終會在福建集結,再通過福船近海運輸到寧波一帶發售。

以上無論哪種方式,木料最終到達地頭後,凡是大料,都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來風乾,在南方溼潤地帶,這個時間還要加長。

而塘莊出品的木料不同。塘莊的海船不可能掛着一串木排在大浪翻滾的海峽裡走之字形,所以這些木料是裝進船艙運來的,而且烘乾完畢——扛回家就能用。

木商們很快就發現其中奧妙:早上進的貨,中午就能賣出去,這就相當於節省下了大筆的堆場,護院,還有維護防火等等這一系列成本。

窯區基地生產的木料,還有另一樁好處:由於要改裝一部分艙室堆木料,所以窯區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區的房樑,橫截面多數是圓型:省工省料。這個趨勢要到清代纔會慢慢扭轉過來。當然了,豪門大戶是不會在意那幾個銀子的。

......

工業木料品種珍貴,品相上等,已經烘乾完畢,而且幾何形狀更加穩定。再加上這些木料整體都是用木雜酚油塗刷過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貨在幾天內就銷售一空,連蘇州都沒去,杭州府內自己就消化掉了。

這之後面對蜂擁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爺自然而然就抖了起來。先是扣下一成貨自銷,然後是扣下兩成自銷......總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縉紳管家直接跑來塘莊拿貨,這都是關係,都是資源,熊老爺自然不會放過。

當塘莊自銷的木料比例達到三成後,木行在刁行首的帶領下,開始和欺壓良善的熊老爺做鬥爭。是的,現在局面已經倒轉過來,木行成了弱勢羣體:銷路已經打開,口碑已經傳開,塘莊的船隊今後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寧波,這邊客戶交完錢,然後去寧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無辦法。

這就是開頭一幕,刁老爺一夥人圍攻褚茂盛的原因:買方市場的號角雖然已經吹起,但是起碼十年八年內,穿越衆生產出的工業品,還滿足不了市場,所以手中有貨的人,依舊那麼牛逼。

刁老爺這一夥木商現在檔次已經不夠了,他們只能和塘莊副總管褚茂盛扯皮要貨——熊老爺現在很忙,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

當沙船上層的木料卸完後,中層的水泥和底艙的紅磚也會陸續被苦力搬運出來。

水泥會被搬進熊老爺在塘河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裡,至於紅磚......露天碼放在那裡就好,反正很快就會賣掉。

眼下由於沒有合適的包裝,所以水泥是先裝在草包裡,然後再放進大樟木箱裡運到杭州的......17世紀這樣運輸,不虧。

窯區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沒有經過上漆雕花安裝銅把手這一系列後續工藝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莊門前的貨場上,還聚集着不少木器店的老闆:他們只要把樟木箱買回去,再讓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裝修一番後,這種用料厚實的香樟木箱就會變成高檔傢俱,裡面裝滿綢錦,成爲大戶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備器物。

......

至於木箱裡的水泥......當初這玩意蒲一出現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築業大拿就注意到了這種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劉耀祖劉大老爺把自家門前的青石板撬開,鋪成離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鏡,渾然一體的小道後,那幾天跑到劉家門前拖着腳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還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鋪的......

水泥一下火起來了。

各路建築業人士蜂擁而來,這就是熊老爺每天要應付很多行首,櫃首,大匠的原因。

塘莊爲了維護自家商品的信譽,及時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訓班,按人頭收培訓費80兩銀子/人,畢業發證書;並且未來的鋪地磚,鋪木地板(這些眼下生產不出來)培訓班,學員還會憑證書打95折。

不培訓是不行的:水泥要想變成合格的混凝土,這中間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攪拌要均勻,施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養護也很重要,這些技術必須要通過培訓和實踐才能學會。

80兩銀子的學費沒有嚇倒那些櫃首和大匠們——中古時代的匠人學技術,那都是從小被師傅壓榨打罵倒馬桶換來的,現如今交80兩銀子就能學幾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這個不虧。

塘莊新建的紅磚大倉庫,就是這樣靠着學員們修起來的。這些學員自帶乾糧,自帶小工,任勞任怨,而且記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識字,水泥配方這些數據,這幫人都是靠死記硬背搞定的。

當然,塘莊也不會白賺他們銀子:來塘莊選購水泥的管家們,都會得到一份學員名冊,上面羅列了目前有資格用水泥鋪路砌牆的匠人名單。

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474節 爆吧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113節 種瓜得瓜第96節 四大將軍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552節 明葡戰爭(四)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308節 建制(六)第322節 鍾四毛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651節 落腳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725節 接力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76節 江山多嬌第560節 接收(三)第171節 德邦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13節 備戰備荒第171節 德邦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307節 建制(五)第642節 小年第303節 建制(一)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190節 迂迴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397節 堂上交鋒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10節 出關第485節 女流氓第44節 丐幫第430節 反賊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420節 白酒業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537節 宗本第86節 崑崙人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365節 自駕遊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67節 出航前(二)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471節 面聖第467節 穩固三角第459節 再造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1節 守株待兔第371節 問診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44節 丐幫第645節 銷假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117節 政局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28節 破莊第36節 夏先澤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320節 水利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276節 惡意第87節 談判(一)第11節 接着忽悠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78節 本子第516節 紮根第75節 錢錢錢第445節 三角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148節 海底撈第642節 小年第465節 溫尚書第501節 吃貨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254節 一把軍刺第437節 休假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657節 救反賊(三)第450節 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