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節 北上

曹總兵在炮轟徐宅後,說不得又在張蘇港待了整整十天,纔將所有首尾料理清除。

這中間從南京方面傳來的壓力是大頭。畢竟南京統管南直隸,文武官宦有守土之責,出了這麼大的事,不搞搞清楚是不行的。

而曹總兵這時候也只能盡力支應,爭取將事態往“私人恩怨”這個方向引。

至於效果嘛,也就那樣。像南京錦衣衛這種摻雜着公仇私恨,還殺了對方員工的衙門,穿越衆也就不打算去攻關了。

至於其他那些,像鎮守中官蔣添這裡都比較好辦。太監嘛,愛得無非就是財貨,穿越衆最不缺得就是錢和貨了。另外,炮轟了縉紳的宅子,天天被文官膈應的蔣太監打心底裡其實是點讚的,所以大家反而因此事交上了朋友。

至於本該做出最大反應的衙門:應天巡撫,由於老大曹文衡上京去勤王了,再加上那份調兵公文其中的貓膩,所以應天撫衙的問責力度反而是最小的。

就這樣,曹總兵花了十天時間,才終於將方方面面都糊弄了過去。當然,各個衙門的彈章肯定已經發去京城了,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序,誰也沒辦法。

然而這並沒什麼卵用。一切的攻訐,最終都將在戰功面前被粉碎一空。

...........................

大明朝從野豬皮起事那年開始,一步步被人佔了關外,反推進關內,這些年每況愈下,精兵良將大部覆滅,如今連京城都被八旗兵給圍了。

在這種局面下,誰能給崇禎帶來“真韃”的腦袋,誰就是崇禎的爸爸——這個一點都不誇張。

不要以爲“真韃”的人頭是那麼好拿的。

到了天啓,崇禎這個時間段,明軍在經過一系列的軍事失敗後,已經喪失了和八旗軍正面野戰的能力和決心。此次滿清入關,關寧大軍寧可將八旗兵放到京城城下,然後再“依城而戰”,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這種局面下,擁有戰場機動優勢的八旗兵,即便是小敗死了點人,也不會留給對手割腦袋的時間。更何況雙方從頭到尾都是八旗兵壓着明軍在打,明軍根本沒有打掃戰場的機會。真正負責打掃戰場的,從來都是包衣們。

至於那些明軍將領們誇大其詞的戰報,那純粹就是搞笑的。如果按照戰報上的數字來算,滿清全族早被滅了幾百遍了。

真實的歷史是:如果一個小校能得到三個真韃的人頭,那麼他就可以升官一級。如果一個將領能得到十個真韃人頭,同樣可以升官一級。

所以說,數人頭這種原始的戰功記錄方式,在某些時間段還是相當管用的,因爲道理很簡單:人頭是由文官來負責點驗的。

這一條規矩,就將無數欺哄誇大的戰報給統統戳穿——真正的韃子人頭,很容易就能和包衣們區分開來。

所以明軍後期的那些將領,譬如左良玉之流,他們可以在剿滅流民時殺良冒功,但是一到了和韃子幹架的時候,把戲就使不出來了。

而這次曹總兵上京,就是憋着勁要給崇禎兄放一個衛星的!

真實的歷史上,滿清第一次入關,搶夠了撤退之後,跟在屁股後邊的明軍戰報,還是一慣的風格:大勝,收復,光復......總之,勝利天天有,就是沒人頭。

道理很簡單:滿清落在後方城市裡的留守部隊,勢必是可以隨時上馬走人的蒙八旗和滿八旗精銳,這種部隊怎麼可能被明軍大隊圍殲砍了腦袋?

那麼現在變數出現了:當聽慣了個位數,十位數腦袋戰報的崇禎兄,突然看到曹總兵帶來的百位數,甚至千位數的“真韃”人頭時,不光崇禎,滿朝文武會是怎樣的反應?

所以說,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雲。到那個時候,和江南縉紳爭地打架這點爛事,根本就放不上臺面。崇禎是絕對不會因此而責備曹忠臣的,他還指望着曹忠臣今後多殺點韃子呢。

這也是曹總兵忽忽悠悠就把南京方面打發掉的根本原因:手中有大招,無懼宵小伎倆。

將各方勢力都一一擺平後,曹總兵也就準備走人了。這個時候,除了先期坐運輸船的200名士兵外,搭載了50名特戰隊員和裝備的三艘機帆戰艦已經準備就緒,只等曹總兵上船開拔。

在臨走之前,曹總兵做得最後一件事就是:和地契聯盟和解。

地契聯盟作爲一枚自己找死送上門的棋子,到後來也是被熊老爺硬生生趕鴨子上架,最終被曹總兵拿來立了威。

到這個時候,老爺們也就成了藥渣,沒什麼利用價值了。所以曹總兵在接見了聯盟中一名退休府尊後,當即表態:大家還是以和爲貴。賠款什麼的就算了,你們把那一匣子地契拿來,我這邊看着給幾個銀子,此事就算是了了。

於是地契聯盟只能含恨點頭——不答應怎麼辦?上海縣城的那所宅子這些天儼然成了旅遊熱點,3.5噸的鐵球已經赤裸裸將總兵大人的硬實力展現了出來。

所以地契聯盟即便再不甘心,眼下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將仇恨埋在心底。

至於今後......經過這一事後,彼此都知道仇恨是沒法化解了,大家騎驢看唱本,且走着瞧吧。

曹總兵這次來,饋贈了老爺們一些炮彈,解決了地契問題,算是功德圓滿。

這之後被強行砸開枷鎖的上海港,毫無疑問會迎來一波大發展,現在不會再有哪個不開眼的貨色來熊老爺這裡搞事了。

而就在不久之後,從南方駛來的新一波裝滿了工業品的運輸船隊,也正式宣告了上海港的重新開放。

與此同時,得到周邊那些莊子地契的熊道,也開始了整合行動。他現在手裡有300名近衛營的正規兵,所以風格可以略微強硬一點:新到手的佃戶們都被一一歸類甄別,該送走的統統送走,絕無討價還價的餘地。

於是乎,在來到上海港10天后,掀起了諸多波瀾的曹總兵,終於在1629年12月24日這一天,起駕北上去救皇上了。

...................

艦隊是在長江口外分道揚鑣的。鎮蠻號由於不需要北上,所以出海後就調頭南下,在一艘有光級炮艦的陪同下,直接回了臺江休整。

其餘的兩艘有光級和一艘小型護衛艦,則開始頂着冬季的凜冽北風,沿着大陸北方海岸線逆行而上。

這一路雖說有事前探路船傳回來的水文資料,但是船隊畢竟是頭次走北方航線,所以司令員王博不敢大意。

他不但下令放慢航速,還派出護衛艦在前方探路,整支艦隊不停在海面上改變路線,有時還會分散開各自測繪不同的航線道路,爲將來的大規模海運提前做好準備。

由於冬季的風向不對,單純依靠風帆的中式商船,通常不會在這個時間點北上,所以海面上現在很冷清,可以隨便折騰。

有着煤炭作爲動力的機帆艦隊,在艱難航行了5天后,終於在連雲港海域,匯合了先期出發的運輸船隊。

這之後大部隊在海上渡過了新年,然後在1630年的1月4日,出發後的第10天,來到了山東半島的最東邊,看到了那一系列的地標海島和礁石。

艦隊這些天走的過的航路很全,不但走了明人商船不敢走的直線航路,而且還測繪了沿岸的商貿航線。

如果單論速度,北上艦隊這次肯定是和夏季沒法比的。要知道哪怕是明國的中式船,在早期還沒有禁海的時候,從蘇州太倉劉家港出發,前往天津運貨,順風時“旬日可到”。

也就是說,一切順利時,老式海船也只需要十天的功夫,就能跑完1000公里海路,到達天津。這種效率最高的運輸方式,在元代和明前期都是一度在堅持的。

可惜,明朝廷最終還是沒有理順海運和漕運之間的關係。朱八八上臺後便開始禁海,到永樂年間又一度恢復了海運。然而等到正統十三年會通河疏浚後,海運便單純因爲風險大的緣故,又重新被禁。

這一禁,就代表着官方的物資運輸全部轉爲了漕運,海運只留給了相對數量較少的民間商船。這一禁,就養出了龐大的漕運吸血階層。

事實上漕運到了中期,在各路官員士紳漕軍的聯合貪腐下,成本早已遠遠超過了海運的那點損失。終明一朝,恢復海運的提議就再沒有成功過。

而對於穿越衆來說,這種狗屁漕運的理念是純粹無法接受的。某勢力眼下說白了就是靠大海混的,離開了巨量的海船,說話就玩不轉了。

所以這次北上艦隊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爲將來大規模的海運規劃航線。

而山東作爲航線中重要的中轉站,兵源募集地,物資集散地,地位是相當高的。所以北上艦隊在到了山東半島後,還特意沿着整個半島繞了一圈,將半島沿海的一些城市衛所,甚至包括墩臺這樣的小據點都觀察記錄了一遍......沒辦法,人家看到北上艦隊後,老遠就點燃了狼煙,烏黑烏黑的沖天而起,艦隊想不記錄也不成啊!

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631節 調停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516節 紮根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561節 接收(四)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21節 王國棟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339節 開港(五)第465節 溫尚書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71節 散沙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728節 歷史(三)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378節 肥羊第24節 出山剿匪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242節 華容道第504節 臺北(三)第16節 靶場第501節 吃貨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172節 遮了天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685節 北歸(十)第59節 楊二入彀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367節 跌倒第46節 瞧病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502節 臺北(一)第77節 雖近亦誅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131節 大員鷹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348節 開港(十四)第586節 初見第541節 頭籌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282節 龍巖戰記(四)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128節 新附民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400節 方岳貢第400節 方岳貢第67節 出航前(二)第559節 接收(二)第558節 接收(一)第594節 上門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345節 開港(十一)第43節 合作模式第491節 李大嘴第683節 北歸(八)第619節 大會(二)第541節 頭籌第494節 賀扁擔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594節 上門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160節 亮相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710節 收線(二)第10節 出關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431節 罐頭第11節 接着忽悠第247節 續升級第593節 定約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