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教練出身的馬瑞內利並不缺少能力,但缺少大局觀,他往往無法看到整個比賽的格局,以至於臨場調度和戰術佈局都停留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層面,看似解決了問題,卻依舊無法扭轉局勢。
基本功紮實、經驗豐富、理論框架完整、思路清晰,這都是馬瑞內利的優點,但只能運用在紙上談兵階段,又或者是置身於他人指揮之下根據指令行事,如果他來擔任主教練發號施令,情況就不太美妙。
底特律雄獅是馬瑞內利從業三十年之後首次擔任主教練,從2006年到2008年,短短三個賽季之後就被開除,而後就一路下滑,甚至就連防守協調員的位置都坐不住,分別前往芝加哥熊和達拉斯牛仔擔任防守鋒線教練。
當然,這也是馬瑞內利的看家本領,2003年坦帕灣海盜以歷史前三級別的防守成功贏得超級碗冠軍的時候,馬瑞內利就是防守鋒線教練,他調教出了堪比鐵金剛的一條鋒線,真正地讓敵人聞風喪膽。
馬瑞內利更加擅長的是“4-3”陣型,也就是地面防守和前場施壓,但底特律雄獅隊內配置卻是“3-4”陣型——
這到底是他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還是球隊經理的干涉,亦或者是球員配置束縛住了手腳,外人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3-4”陣型應該是更加強調線衛戰術角色的陣型,突襲衝傳戰術之中對四分衛的施壓,這是關鍵環節,擒殺、撞擊、製造掉球、迫使倉促出手等等數據都是防守能力的直接體現,但底特律雄獅防守組全面啞火。
就連馬瑞內利最爲擅長的地面防守也乏善可陳,戰術層面的死板和臨場調度的生硬,讓他們缺少對抗能力;而球員實力的欠缺則進一步導致了強強對抗之中的下風,如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般地潰散。
從比賽開場第一波攻防就可以看得出來,陸一奇不僅沒有迴避馬瑞內利的“強項”,而且還做出針對性的佈局,從對手的強項入手,正面擊潰對手,進而建立優勢形成壓制,開場階段就輕而易舉地搶佔上風。
顯然,選擇地面進攻開局是陸一奇戰術性的調整,而地面進攻戰術的多變,也讓人們初步看到了陸一奇的成長,對綠灣包裝工進攻組的改造已經可以初步看到雛形;同樣,陸一奇在防守組的工作也有條不紊地推進。
2007賽季,底特律雄獅的進攻組戰術核心概念並不複雜——
以卡爾文的路線跑動作爲核心,牽制住兩名乃至於三名防守球員,如果防守到位不及時,那麼四分衛就傳球找卡爾文;如果防守到位及時,那麼四分衛就傳球找其他三名接球手的空檔。
描述起來似乎簡單粗暴,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擁有諸多變化,防守組的戰術佈局往往會被卡爾文強硬地直接打破,這也使得攻防雙方的臨場較量會出現微妙的天平傾斜,進而影響勝負。
2008賽季,從季前賽的戰術佈局來看,底特律雄獅的主力跑衛完成更換,今年的三輪第六十四順位新秀跑衛凱文-史密斯(Kevin-Smith)成功上位。
馬瑞內利的戰術意圖非常清晰,他希望地面進攻能夠打開局面,不僅爲卡爾文減輕壓力,也是讓進攻戰術的構成更加豐富多樣。
但是,繼進攻戰術打破預期之後,綠灣包裝工的防守戰術也做出調整,連續在賽前準備環節推翻馬瑞內利的佈局。
前面就提到過,馬瑞內利擅長紙上談兵,但比賽實際進程之中,他的調整卻往往只能跟上局部變化,無法窺見全場佈局,這也使得他的臨場調度總是慢了半拍或者一拍,難以跟上對手節奏。
現在就連賽前準備環節,陸一奇也成功以出其不意的戰術佈局打亂馬瑞內利的部署,這也使得底特律雄獅立刻陷入困局,而馬瑞內利則亂局之中試圖尋找出一個應對方案,卻有些跟不上陸一奇的節奏——
綠灣包裝工並沒有如同預期一般重點盯防卡爾文,也沒有按照計劃地增強地面防守圍堵凱文-史密斯。
他們將整個防守重點集中在鋒線對決、前線施壓和四分衛干擾之上,就如同對陣明尼蘇達維京人的下半場一樣,展現出防守一側的“攻擊性”;並且在開場階段就立刻提速,以節奏和力量向對手發難。
外線衛AJ-霍克快速完成列陣,視線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對面的八號,底特律雄獅的四分衛喬恩-基特納(Jon-Kitna)。
從基特納的眼神和姿態來看,這應該是一次傳球進攻,但到底是短傳、中傳還是長傳,卻無法做出判斷。
不過霍克牢牢銘記着陸一奇的賽前戰術佈置:全力施壓,速度和力量是關鍵,務必將整個節奏提升起來。
儘管霍克沒有能夠準確判斷基特納的動作,但他還是做好了蹬地準備,伴隨着基特納的開球口令,腳步就立刻全速上步施壓。
蹬蹬蹬!
霍克如同出膛子彈一般全力前衝,強力蹬地的反作用力不斷推送着身體,視線餘光可以看到外接手肖恩-麥克唐納(Shaun-McDonald)宛若一道掠影般從自己身邊滑過,這讓霍克的注意力稍稍有些分神。
卻沒有走神。
腳步微微一個調整,“是否需要阻攔麥克唐納”、“麥克唐納是否可能成爲傳球目標”的想法在腦海裡一閃而過,細微的遲疑導致了身體反射的微妙停頓;但緊接着霍克就將那些雜亂思緒全部壓制了下去,前衝勢頭也就延伸了下去。
不管!
“盯緊四分衛”,這是陸一奇的賽前部署,同時也是羅伯斯特的臨場戰術口令,霍克並沒有忘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