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第303章 獻策

哥舒翰自正月回長安獻捷,至今猶未返隴右,歇養了三個月,他身體倒是好了些。

三月初四,他在曹不遮的榻上醒來,想起一事,招過親兵,吩咐午後在他的大宅裡辦一場家宴。

“阿布思被舉薦爲朔方節度副使了,我得置酒爲他踐行。”

“喏!對了,將軍,末將聽說他不想去。”

“由得你我說嗎?”哥舒翰道,“這是長安。”

“可聽說是安祿山……”

“去!回長安學會多嘴了。”

曹不遮從屏風後出來,譏道:“畢竟是大將軍,有事還得回府上,總不能一直在外室的小破宅裡待着。”

哥舒翰哈哈大笑道:“那怎麼辦?帶你回去?我孫子年紀都比你大。”

“呸,伱去死吧!”

此時,曹不正探頭探腦過來,也不知如何稱呼他姐姐這個姘頭,遂直接道:“那位薛郎,又遞了拜貼來。”

“薛白回長安了?正好帶他去了隴右。”哥舒翰揮手道,“回覆他午後到我宅中赴宴罷了。”

~~

中午,青嵐幫薛白束好頭髮,隨手餵給了他幾顆櫻桃。

“好了,不吃了,一會到哥舒翰家吃大魚大肉,你自己好好吃午飯吧。”

“我到虢國夫人府去吃。”

因薛白去海陽縣赴任就沒帶青嵐,她這一個月倒與楊玉瑤相處得更好了,她還與念奴學了唱歌,昨夜便給薛白唱了她新學的曲子,咿咿呀呀的,甚是好聽。

喜滋滋地打扮好郎君,青嵐才留意到他方纔說要去哪裡。

“郎君要見哥舒翰,可要借馬車遮掩一番?”

“不用了。”薛白道,“大勢所趨,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他回長安,第一個拜會的就是哥舒翰,因他認爲哥舒翰是影響當下形勢最爲關鍵的人物。

出了門,帶着刁氏兄弟策馬向南走過長街,來往的行人中不時便有士人叉手向薛白行上一禮,口呼“薛御史”。

畢竟如今長安城最熱鬧的故事就是“薛御史上元節直諫犯龍顏,貶走潮陽;索鬥雞阻言路不知南詔反,西嶽停封”,當然,這故事應該是張垍散播的。

總之,薛白聲望確實是不一樣了。

……

“哈哈,薛御史來了。”

“哥舒將軍,本以爲待我走一趟嶺南,將軍已回隴右了,不想今日還能相見。”

“那你可得感謝張垍,我聽人說如今你是他手中一柄利劍。”

“將軍是聽右相說的?”薛白問道。

哥舒翰笑罵了一聲,懶得再與他說這些,領着他入堂,邊走邊道:“朝堂紛爭我不管,你升官了,我可舉薦你爲節度判官,走吧,隨我到隴右建功立業。”

他這宅子是聖人賞賜的,極爲豪闊,金碧輝煌,光大堂就有普通人家整個宅院大,吃頓筵席沒有十餘個侍女服侍都忙不過來。但他長年在外打仗,幾乎沒怎麼住過這裡,繞過兩道院門時差點迷了路。

哥舒翰沒有與薛白說隱秘之事的打算,也不屏退左右,大咧咧地落座。

薛白卻只想談政事,才入座,便問道:“將軍還留在長安,是因爲吐蕃使節之事?”

“此事與你無關,莫多問。”

“將軍要舉薦我到隴右爲判官,卻不讓我知曉吐蕃之事?”薛白莞爾道:“殊無誠意啊。”

“好吧,你猜的不錯,我留在長安正是爲了與那些吐蕃使節接洽。”

哥舒翰說着,揮手讓侍女暫退下去,搖着頭嘆道:“我沒騙你,吐蕃政變是真,但吐蕃拉攏南詔也是真,兩撥人,一撥是吐蕃大臣梅色派來的,希望聖人能支持他;另一撥乃是尺帶珠丹安排在長安的眼線,其中甚至有人埋伏在南詔質子身邊……”

薛白低頭,端起酒杯要飲,想起自己酒量不好遂只是聞了聞,實則是藉着這個動作來遮掩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反應。

當時南詔質子鳳迦異之所以逃跑,是他讓樊牢去引誘、並故意讓龍武軍追上,鳳迦異若被活捉,他也並不在意,但鳳迦異寧死不降確實讓他驚訝,今日才知,原來是藏在鳳迦異身邊的吐蕃人在最後一刻動手將其殺了。

順水推舟的佈置就是這樣,即使有這類意外,也不至影響到整個計劃。

“我知道你很敏銳,但這件事我與右相也不是全錯了,誰能想到是兩撥吐蕃人。”哥舒翰道:“閣羅鳳的叛亂,也不嚴重。”

“將軍是爲將者,凡事本該從最壞的角度考慮,怎可爲了包庇右相而說這種和稀泥的話。”薛白問道:“換作將軍是張虔陀,犧牲於他鄉,猶被罪爲好色致壞軍國大事,心中作何感想?”

哥舒翰顧左右而言他,嘆道:“我曾養了一個外室婦,不是曹氏,曹氏長得有些像她。她喚作‘裴六娘’,長得柔媚,彈得一手好琵琶……但很早便香消玉殞了,我爲她守靈七夜不眠,最後夢到三個夜叉來啃食她的骨肉,我一刀便砍斷了夜叉的腿,我後來從軍青海,就是想着夜叉殺不死我,我看看誰能殺得了我。但你知道嗎?若她能起死回生,我願舍了四十歲後這一世功業。你看,我也是邊將,但能理解張虔陀。”

“將軍這麼說,無非是知道這種假設不可能。而且曹氏並不柔媚,或許將軍忘了裴氏的長相?”

哥舒翰笑着搖頭道:“既在長安,談風月,何必談邊事?”

薛白也不藏着掖着,道:“若談風月,我忙不過來,不會與將軍聊。今日來,是希望將軍站到我們這邊來,正視南詔之事。”

“你們?是誰?又如何正視?”

“簡單推演兩步,一則,以張垍任相,取代李林甫;二則,平反張虔陀,如何?”

“右相宰執天下十餘年,這種時候,換成從未理過國事的張垍,豈不是更壞?”

“治國之道,過嚴則怨,過寬則肆。李林甫拜相以來,爲耽寵固權,朝中聲望稍著者,必被陰計中傷,致當今滿朝看不到一個儲相之才,張垍成了唯一的選擇,換他拜相,德才兼備之後進者方得一條出路,而不至於變化一起,朝中可主事者一人也無。”

“德才兼備之後進者?”哥舒翰想了想,問道:“你不會想舉杜有鄰爲相吧?還是顏真卿?”

薛白心中一凜,從容道:“出將入相,哥舒大夫如何不能拜一任宰相?”

哥舒翰愣了愣。

薛白道:“但哥奴一定不會容你拜相的,所謂‘邊鎮盡用胡人’,他想的就是胡人不能取代他的相位。”

“休要離間我與右相。”

“將軍身體不好,還能在隴右幾年?而將軍謀略卻又輸於哪個漢人。哥奴一去相,大唐英才豪傑方可人盡其用……”

“夠了,說沒完了。”

“那我最後問將軍,倘若你是宰相。南詔一事你如何處置?真就定張虔陀一個好色之罪?任閣羅鳳巧言令色行叛逆之實,但南詔從來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吐蕃!”

“啖狗腸。”哥舒翰罵道,“你說破天,也全是花言巧語。要伐南詔,還不是得右相準備錢糧。”

“若需大量錢糧,以數萬大軍南伐,則朝廷至此深陷泥潭。”薛白道:“哪怕只調動五萬人往南詔,將軍以爲能不影響隴右嗎?南詔之地勢,當選精兵良將,兵不必過一萬,但務必精銳,將不必節度使,當如高仙芝般能神兵天降者。不如由將軍來舉薦一人如何?我保證,張垍必答應。”

趁着哥舒翰沒來得及打斷,他傾得近了些,繼續慫恿。

“張垍若拜相,根基不牢,則邊事必聽將軍之言。”

“休再說了!”哥舒翰正色叱道,“再說,就滾出去。”

薛白笑了笑,如他所願,不再提這些事。

彼此都已經很清楚,哥舒翰的選擇干係到相位與南詔之事的結果,該慎重考慮。

侍婢繼續上菜、添酒,不一會兒,阿布思也到了,哥舒翰卻因與薛白聊天,忘了去迎接。

因說是家宴,阿布思是帶着妻子來的,他妻子是葛邏祿的公主,皮膚白皙,亮晶晶的眼神、高高的鼻樑,是個漂亮又十分有英氣的草原女子。

客人都到了,哥舒翰又招呼隨他入長安的幾個將領坐,稍適寒暄之後,提了第一杯酒。

“來,這第一杯酒,賀獻忠升這朔方節度副使。”

衆將皆大笑,薛白則聽着“獻忠”這個阿布思的漢名,差點誤認爲是個反賊。

這些人說話直率,也不顧薛白在場,其中便有人道:“右相已準備罷免張齊丘,到時李將軍就是朔方節度使。”

此事也並非隱秘,似乎不把邊鎮全都換成胡人,李林甫心下難安。

但阿布思卻有些愁眉苦臉,道:“將軍,這朔方節度副使只怕不好當。”

“何意?”

“雜胡跑去與聖人說,要我把族人全遷到幽州去。”

“爲何?”

“防着我罷了。”

哥舒翰皺眉,道:“沒有這道理。”

阿布思道:“雜胡顯然不希望我在朔方立足。雜胡的兄長不也盯着朔方節度使的位置嗎?”

他們沒說原因,但薛白大概能猜到……阿布思本是突厥部落首領,屬鐵勒九姓之一,當年,王忠嗣北伐突厥,打得突厥內亂而滅亡,阿布思也是那時投降了大唐,其部落也是王忠嗣安置的,與安祿山一直就不太和睦。

至於哥舒翰,與安祿山一向是有些過節,箇中原因,似乎還與他們說的“雜胡的兄長”有關。

此時薛白也不吭聲,聽着他們三言兩句的議論。

末了,哥舒翰給阿布思出了個主意。

“此事,你去求右相。”

“右相只怕是更偏心雜胡些。”

哥舒翰道:“你年輕,認右相爲義父就是。往後萬一有事,多關照義兄義弟,右相會念你的情。”

當着薛白的面,他這句話像是表了態,而且還切準了李林甫的心思,李林甫最近最擔憂的就是兒子們不成器。

薛白卻不會被哥舒翰這個表態嚇退,認爲只要價碼給夠,哥舒翰很快就能放棄李林甫,支持張垍,以至於之後的顏真卿。

至於杜有鄰……薛白此前還真沒想過推他拜相。

酒宴到了暮鼓前就歇了。

這些橫行於河隴的將軍們到了長安城猶心懷敬畏,恪守宵禁的規矩。卻不知這些年宵禁已經越來越鬆散了,有金吾執衛的權貴們常常爲了玩樂而犯禁。

薛白飲了兩杯酒,微醺,哥舒翰假意問他是否需要人護送。

“如此,多謝將軍了。”薛白竟不拒絕,順勢應下。

哥舒翰似乎有些後悔多問一句,其實又不太后悔,回頭一看,道:“李晟,你送薛郎。”

“喏。”

“哈哈,送時是薛御史,回來便是薛判官。”

“末將領命。”

李晟是個很年輕的將領,只有二十三歲,身材魁梧,六尺有餘,雙臂過膝,體形像是一隻巨猿,一雙眼卻像貓一樣在月色中微泛着光,極有神彩。

他看薛白的眼神十分熱情,在酒宴上就是。

“薛判官請。李晟,字良器,你以字稱呼我就好。”

李晟伸手替薛白牽馬的一瞬間,薛白低頭看去,見了他手指上的繭,問道:“良器兄弓術很好吧?”

“略通弓術。”李晟應道。

過了一會,他道:“王節帥曾贊過我的弓術。”

薛白於是明白了,李晟原來也是王忠嗣麾下的將領,王忠嗣離任了之後,他留在隴右跟着哥舒翰。因這一層關係,他對薛白頗爲親切。

一句話,表明了態度,這位也絕不是僅有一身武力的莽漢,早生二三十年就屬於那種能威脅到李林甫的出將入相之人。

且因爲聽了哥舒翰的命令,李晟真打算把薛白勸到隴右幕府,說了許多隴右之事,同時也被薛白套了一些話。

“方纔在酒宴上,我聽將軍們都稱良器兄爲‘萬人敵’?”

“就是叫着玩的。”李晟應道。

“定然有原由,何不與我說說?”

“好吧。”李晟只好道,“我十八歲從軍,隨王節帥擊吐蕃,有蕃將守城拒戰,我們攻城不下,士卒損傷甚大,節帥命弓手射之,我恰好一箭命中了那蕃將。”

薛白驚訝道:“從城下射城頭,一箭命中?射死了?”

“恰好斃之。”李晟謙遜應道。

“不愧是萬人敵。”

“隴右軍中猛將無數,我就是個無名之輩。”

薛白依舊感慨。

當然,如今隴右軍中猛將無數也不假,所以薛白才認爲哥舒翰是目前形勢下最關鍵的人物。

哥舒翰一旦表態,是真有可能讓李林甫罷相的。

~~

“豎子一貫這般煩人。”

右相府,李林甫得知薛白回京之事並沒有太多意外,畢竟薛白說的事他早就知道。

南詔王閣羅鳳又不是壽王李琩,能有什麼樣傾國傾城的妻子值得張虔陀去搶?這不過是個臺階,眼下被薛白魯莽地公諸於衆了。

但每每想起,還是生氣。

“與鄉野愚夫謀事,簡直沐猴而冠。”

“阿爺。”李岫進了議事廳,道:“薛白遞了拜帖。”

“不見,本相與他無甚可聊的了。”

李岫正要退下,遲疑了片刻,卻是道:“阿爺,薛白昨日見了哥舒翰。”

“知道,哥舒翰、阿布思皆說過,欲帶那豎子至隴右。”

“但薛白提醒阿爺……在這拜帖上。”

李林甫本不欲看,但沒忍住瞥了一眼。

只見那拜帖上寫的是“今吐蕃觀釁,懇請右相切莫自欺欺人,失隴右人心……”

“他這是在威脅本相啊。”李林甫緩緩道,浮出譏笑。

李岫則是想了想才明白過來,南詔一事關於吐蕃,聖人勢必看重哥舒翰的意見,薛白昨夜若已說服哥舒翰,則右相府大勢已去。

一念至此,他登時緊張起來。

“那,阿爺是否見薛白?”

“不見。”李林甫氣勢非凡,端坐不動,道:“堂堂宰相,豈能被一小兒所欺?”

“薛白這次像是來示好的。”李岫道,“他就在門外,與我說,他與阿爺有聯手的可能,原話是‘實則南詔之叛並非右相之錯,右相承擔了朝野之怒火而已,眼下當務之急爲選精兵良將平定吐蕃,此爲大唐臣子之本分’。”

“他要選誰?”

“還沒說,他說還可助阿爺對付東宮。但,唯有一個條件。”

“不必說了。”李林甫徑直一揮手。

李岫正要張口,不由訝道:“阿爺何不放棄安祿山?”

“薛白非要與胡兒勢不兩立,但我問你,論官位、權力、聖眷,乃至於忠心,他有哪一點比得上胡兒?不自量力,以卵擊石。”

“阿爺……”

“不必再與這豎子掰扯。”李林甫輕描淡寫擺了擺手,道:“放心,哥舒翰不會輕易動搖,要解決南詔之事,不管是合縱連橫,還是以大軍擊之,聖人都得倚重於我。”

“十七娘有話想與阿爺說。”

“無非是勸我放棄安祿山,聯合薛白,不必說了。”李林甫嘆道:“他們一道去了華山,此事我已知曉,小女兒的心思,待南詔之事見了分曉再說。”

他咳嗽了幾聲,吩咐李岫去將各部官員們召來。

出乎他意料的是,是日,陳希烈、楊國忠卻是不來。

陳希烈派來隨從很着急地說,左相是纔出門就被舉子堵住了;楊國忠則是被聖人召進宮了,另外,還特意遣人來偷偷提醒,聖人今日還召了哥舒翰、安祿山、阿布思。

李林甫氣得又咳了幾聲,罵這兩個牆頭草見識短鄙。

但對於聖人召見三個邊將,他並不意外。

“聖人還是想打南詔啊,一輩子開疆擴土,豈能受得了這等羞辱?”

~~

“從聖人批覆張垍的奏章就能看出來,連薛白都赦免遷官了,可見聖人絕不容南詔之叛,閣羅鳳必會如小勃律王一般,被押到長安城,跪倒在聖人腳邊。”

興慶宮門前,楊國忠喋喋不休,湊近哥舒翰,又道:“那右相是否估錯了聖人的心意?”

“聖人想打南詔,與右相發榜公告閣羅鳳的請罪書,此事並無衝突。”哥舒翰道:“比如,閣羅鳳雖不是有意要叛,但大唐還是要橫掃南詔。”

“這倒是……有道理。”

楊國忠於是明白李林甫爲什麼要那麼做,一方面應對張垍、薛白等人的攻勢,另一方面,維護右相威望的同時,維護的也是聖人的面子。

不是怕南詔,怕的是丟面子。

“那就差一個高仙芝了。”楊國忠喃喃自語道。

哥舒翰聽了,不由想到右相絕不會那麼簡單就被張垍、薛白打敗。

~~

右相府門外,薛白等到了快傍晚,李林甫也沒見他。

他不由在想,長安城輿情都這麼激烈了,李林甫這次卻還很鎮定,底氣在何處?

應該不止在於顧全了李隆基的面子與心意。

於是,等薛白轉回家中,拿出南詔的地圖來看,思忖了許久,到最後,青嵐端上火燭放在地圖上方,照亮了南詔西北方向,薛白忽然恍然大悟。

之前小勃律國也是叛唐歸吐蕃,倚仗的是離大唐遠而吐蕃會保護它,李隆基忍不了,於是高仙芝千里奔襲。這次李隆基同樣忍不了,但要打南詔,必須考慮吐蕃。

如果唐軍攻到太和城,而吐蕃出兵支援南詔,這一仗必然艱難。

既然吐蕃大臣梅色想要除掉尺帶珠丹政變,唐軍更好的辦法該是暫時隱忍,等到吐蕃生變,一舉攻下南詔。

故而,哥舒翰還能心態沉穩,李林甫還很有底氣,因他們已有把握能夠說服李隆基。

這設想其實很好。

就像李林甫認爲用胡人鎮守邊關,設想也不錯,幾個邊鎮都能看到效果;也像李林甫命張虔陀打壓南詔,築城收質,設想也不錯。

李林甫做事,從來都是輸在心胸狹窄,手底下忠心可用、文武雙全的人才不多,不是胡人就是庸才。

“只需給張垍出一個更好的主意。”薛白思忖着,心道:“激化吐蕃內訌、離間吐蕃與南詔、更迅捷地平定南詔……”

想到這裡,他看了看天色,不管暮鼓將近,當即騎馬趕去寧親公主府,望與張垍更早地商定出一個濟時之策。

他認爲事已快要成了,至少他們很快就能拉攏哥舒翰。

纔到公主府,卻正見張垍匆匆而出。

“駙馬。”

張垍回過頭來,眼神中帶着些喜色。

薛白策馬上前,問道:“駙馬這是?”

“入宮。”張垍低聲道:“事快要成了,哥舒翰與雜胡在宮中發生了口角。”

“如此……”

“待我拜相,必讓你大展其才。”

此時無暇多言,張垍拍了拍薛白的背,給了一個讚賞的目光,迅速驅馬入宮。

薛白卻不馬上離開,而是悄悄遞了一粒小金珠子給送張垍出門的親信隨從。

“發生了何事?”

“薛郎這太……”

“收着,無妨的。我與張駙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也看到了,他方纔不及與我講,但這是關鍵時節。”

“是,薛郎也識得晉國公主的駙馬吧?”

“曾與崔駙馬在虢國夫人宴上見過,他詩寫得好。”

“聖人知道哥舒翰與安祿山兄弟一向不和睦,今日讓崔駙馬先在池亭接待他們,讓他們和解之後再覲見議事。結果倒好,反倒更不和睦了……”

具體詳情,這小廝也說不清,說了個大概。

先是駙馬崔惠童取了鹿血讓這些胡人邊鎮們共飲,安祿山也識趣,說大家都是胡人,該相親相愛。

畢竟是在宮裡,哥舒翰也很識趣,說了一句諺語“狐向窟嗥不祥”,意思是同類相殘往往後果不好,大家以後就相親相愛吧。

但不知安祿山是沒學識,還是故意的,說哥舒翰還罵他是“胡”,當着崔惠童的面,大罵哥舒翰突厥。

等聖人趕到,見氣氛不佳,遂把張垍也招了過去。

至少,張垍得到的消息是這樣。

~~

興慶宮。

李隆基原本是希望兩個邊鎮節度使能對南詔之事一起給個看法,但等御駕到了池亭,見哥舒翰、安祿山還是鬧得彼此不愉快,他也不生氣。

“連朕也不能使你二人和睦不成?好吧,今日先議國事。”

此事之所以現在問他們,倒也與薛白回長安後攪得輿情沸騰有關。

既不能聽哥舒翰、安祿山齊心協力爲國謀劃,聽聽他們爭吵也好。

李隆基遂在御榻上坐下,道:“你等皆是邊鎮節度,恰都在長安,談談對南詔之事如何看待?”

哥舒翰當即執禮,道:“陛下,可否容臣單獨稟奏?”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

因就在不久前,他得到稟報,薛白回長安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哥舒翰家中當說客。

只要能讓他重振威風,他倒不介意聽聽那些“直面南詔之叛”的臣子能出什麼樣的主意。

“允。”

哥舒翰遂小步上前,低聲說起來。

“臣以爲,閣羅鳳敢拂聖人天威,必誅之,然大唐一旦徵南詔,難保吐蕃不會出兵支援,聖人何不稍待?假以時日,吐蕃必有內亂。右相之所以暫容閣羅鳳巧言令色,實以大局爲重……”

李隆基聽了,知曉李林甫這是老成謀國之論。

如此說來,前兩日薛白在長安市井上,揭破南詔所謂“張虔陀私通閣羅鳳之妻”的藉口,其實是誤事之舉,壞了大唐的天威。

雖然南詔叛了,還攻下姚州,但十餘年的宰相,用的還算是順手的。

聽過此策,再看向安祿山,李隆基忽然覺得他的建議就沒什麼好聽的了,反正這胡兒一向最害怕李林甫,無非還是向着李林甫說話。

“胡兒,你說呢?”

“胡兒也想私下稟呈陛下。”

“哈?非得學人。”李隆基不由好笑,道:“準了,上前來。”

安祿山大喜,捧着大肚子上前,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

“小勃律王都到長安跳舞了,閣羅鳳還敢反陛下,氣煞了胡兒。該儘快誅之,才彰我大唐天威,否則往後西域小國有樣學樣,全都叛啦。”

“問的就是如何儘快誅之。”

“陛下當然該派王忠嗣去平定吐蕃。”安祿山脫口而出道:“王節帥滅突厥,乃大唐第一名將,攻石堡城不去,攻南詔還能不去嗎?”

一句話,李隆基目光便凝住了。

有一瞬間,他甚至有了一個極荒唐的想法——這滿朝爭來爭去,倒不如一個胡兒更適合當宰相,知朕心意。

193.第190章 吏部試第387章 岩羊194.第191章 起家官318.第310章 婚禮第450章 驅狼吞虎20.第20章 審第423章 慫恿229.第226章 縣尉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49.第49章 私藏第491章 過香積寺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330.第322章 舊時事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84.第84章 骨牌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441章 都不團結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299.第293章 潑冷水204.第201章 還債第7章 夜眺長安第354章 龍尾關18.第18章 追兇者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第391章 忤逆不孝231.第228章 遺澤第463章 真與假217.第214章 長生殿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366章 心意第361章 去留113.第113章 家宴第347章 大渡河第352章 十月渡瀘202.第199章 家人第384章 畫師第393章 下一步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第338章 遊藝使第396章 蓮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411章 心急216.第213章 千古情第368章 真功勞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第414章 傳承74.第74章 親近113.第113章 家宴第340章 提議26.第26章 鐵案304.第298章 人間薛公子第381章 誰更執拗345.第337章 瞞住149.第146章 詐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509章 斬草須除根231.第228章 遺澤258.第256章 隱田第394章 北風行126.第124章 隱情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第454章 身份第426章 晉陽宮第454章 身份第462章 忠與逆第431章 明堂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266.第264章 定罪239.第236章 背郭26.第26章 鐵案63.第63章 佳節第491章 過香積寺42.第42章 紈絝113.第113章 家宴第449章 喜與狂第503章 見公義而忘私利第341章 互幫互助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415章 常山郡第12章 引見172.第169章 盛宴倒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304.第298章 人間薛公子138.第135章 分利201.第198章 發報人第364章 積怨第443章 夢遊通天宮341.第333章 螞蚱43.第43章 滿堂驚貴231.第228章 遺澤177.第174章 開春256.第254章 深耕129.第126章 自由178.第175章 科舉試93.第93章 罪名302.第296章 徵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