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都是對的

潼關。

北面是黃河怒吼,南面是秦嶺峻拔,東面是賊勢洶涌,西面是社稷重託。哥舒翰擔着多大的壓力,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

他已數不清連續擊退了多少次的進攻,但因不敢出城追擊,無法對叛軍造成殲滅性的攻勢,敵勢依舊綿綿不絕,彷彿永遠無止盡一般。

好在如今河北局勢向好,堅守下去,先撐不住的必然是叛軍。哥舒翰做好了持久作戰的準備,他把他在長安的相好曹不遮也接到了潼關,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十月中旬,天氣愈冷,趁着叛軍攻勢暫歇,曹不遮燒了熱水,讓哥舒翰褪去盔甲洗去那滿身的血污。

“看你,髒得都結塊了。”

“洗淨了,今夜好與你在榻上廝殺一番?”

“老東西先洗洗嘴吧。”

哥舒翰在沐桶中倚着,舒服地嘆了口氣之後揉了揉額頭,拉過曹不遮的手,道:“去給我拿一囊酒來。”

“別再喝了,喝得還不夠多?!”

“你知我愛煞你,便是愛你釀的燒春酒,快拿來。”

“那是我在酒裡下了迷魂藥,沒藥死你。”曹不遮罵道。

此前在隴右,哥舒翰已因身體不適而減少飲酒了,到了潼關之後卻變本加厲,酒不離口。可她罵歸罵,也知哥舒翰近來心煩,只好去給他拿酒。

哥舒翰繼續泡了一會,忽聽到城頭鼓聲大作,士卒們又在大呼“敵襲”。

他撐着高大的身軀從熱水中站起來,纔要邁出浴桶,忽感到腦袋昏沉,接着眼前一黑便重重摔在地上。

“咚!”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悠悠轉醒過來,與眼皮努力搏鬥了良久才睜開眼,想動卻動不了,只能虛弱地罵上一句“啖狗腸,鬼壓牀了。”

眼珠一直在微微震動着,看什麼都不太看得清。耳畔傳來曹不遮嚶嚶的哭聲,他心想這惡婦竟也會爲自己哭。

“別吵了,你出去……攻勢怎樣了?”他開口,感到舌頭無力。

“節帥問的是哪場攻勢?你已經昏迷五日了,曹娘子用湯水爲伱吊着。”

“我動不了了。”

哥舒翰還在疑惑,便聽人道了一句“大夫說你中風了”,他愣了愣,既覺悲涼又感到釋然,悲自己一世英雄落得癱瘓的下場。

周圍旁人不停地安慰着,說養一養就好了,他懶得聽,道:“上封奏表,請聖人另擇良將吧。”

本以爲這一病就要卸下肩上沉重的擔子,沒想到,長安傳來的旨意,卻要他繼續任帥、平定叛亂。

哥舒翰癱在牀上已不能理事,只好把軍政之事交託于田良丘。

田良丘這個名字此前並未出現在隴右軍的任何報功簿上,不論是石堡城或是收復河曲的戰役。哥舒翰之所以讓他暫代自己,因田良丘乃是聖人派來盯着這二十萬大軍動向的,雖無監軍之名,卻有監軍之實。

另一方面,哥舒翰並不放心田良丘的才能,又讓顏真卿總攬後勤,王思禮統領騎兵,李承光統率步兵,故意讓他們與田良丘爭權。

安祿山叛亂、聖人下旨斬殺高仙芝,已讓他感受到胡將開始不被信任,近來總有如芒在背之感。

如此,他要操心的便不止是眼前的戰事了,還要爲身後事做出安排。

他老且病,兒孫衆多,部將更是無數,他自己可以一死了之,卻必須得給他羽翼之下的所有人一個妥善的交代。

於是,待病症才稍稍轉好了一些,他便請顏真卿單獨見面。

“顏公對局勢有何看法?”

顏真卿道:“不久前,河北傳來捷報,郭子儀、李光弼又收復了景城、河間、信都、趙郡,目前正準備攻打范陽,另外,叛軍東略之勢已被完全遏制,雍丘一戰,官兵殺賊萬餘。四面合圍,安祿山已窮途末路。”

“年節前或可平定叛亂?”

“即便不是年節前,也該差不了兩月。叛軍的士氣,以及……洛陽的存糧,當支撐不了太久。”

哥舒翰坐不起來,轉動脖子,問道:“那,顏公還在憂慮什麼?”

顏真卿雖然疲憊,但一直保持着篤定的神情,唯有眼神深處,帶着隱隱的憂色。他聞言沒有回答,而是搖了搖頭以示並無憂慮。

“可是與薛白有關?”哥舒翰問道,“顏公可是害怕被這個女婿牽連了?”

他舌頭無力,卻還堅持點出了顏真卿面對的處境,繼續道:“我聽聞,聖人任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爲河北招討使,任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爲河南節度使,唯獨對薛白平叛的功績絕口不談,似乎還要押他回長安?”

“平定叛亂方爲緊要,何須計較個人前途?”

“不瞞顏公,我很憂慮啊。”哥舒翰喃喃道:“我近來在想,等叛亂平定了會如何?”

有皇甫惟明、王忠嗣這兩任隴右節度使的前車之鑑,一直以來他都儘量避免涉及儲君之事,可隨着聖人日益衰老,此事根本就避免不了。身爲臣子,一旦爲往後考慮,就很難拒絕親近東宮,除非像楊國忠那等佞臣只顧眼前風光、願爲聖人打壓儲君。

可前兩年,哥舒翰稍不注意,讓李岫到了幕下,本以爲李林甫之子與東宮無涉,等慶王成了太子,他才猛然發現薛白正是太子黨魁,而李岫是薛白的人,顏真卿更是薛白的丈人,彼時隴右將領當中受李岫拉攏之人已數不勝數,除了王難得、李晟,還有王思禮、李光弼、荔非元禮等等。

至此,哥舒翰再想獨善其身已經不可能了,尤其是變亂一起,聖人對大將愈發猜忌,不容他再模棱兩可,而他哪怕在平叛之後以病請辭,這些事也將由他的子孫、部將來擔。

換言之,他面對的處境與顏真卿其實是一樣的,故而很想聽聽顏真卿對薛白之事的看法。

或者,他想知道,薛白是否與顏真卿聯絡了?

但顏真卿長嘆了一句,只道:“國事爲重,其餘事平叛之後再想如何?節帥宜寬心靜養。”

哥舒翰見顏真卿到了這個關頭竟還如此沉得住氣,想了想,在見過顏真卿之後又召過了麾下大將王思禮。

“你與薛白關係如何?”

事實上,王思禮與薛白並沒有見過面,但一聽到這個問題,他立馬就上前了幾步到哥舒翰榻邊,小聲道:“我雖不識薛白,卻爲他不平。”

“爲何?”

“安祿山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聖人剛愎拒諫,寵信縱容此獠,招至叛亂,卻說是因薛白逼反了安祿山,何等昏聵?聖人早已不復壯年時的英明,如今龍椅上坐着的是個昏昏欲睡的老糊塗!”

“住口,你太放肆了。”

哥舒翰喝止了王思禮,過了一會,卻又問道:“你可是在李岫那份血書上按了手印?”

“節帥竟知曉了?”王思禮眼神一變,連忙執禮認罪,“若事發,請節帥賜死我,以免連累節帥。”

“你不怕死?”

“末將十三歲便追隨王節帥,從朔方到隴右,眼見他蒙冤受難,再到如今眼見叛軍襲捲東都,總算看明白了,若聖人不退位,我早晚免不了王節帥、薛白的下場。”

哥舒翰聞言,沒有再喝叱,局勢至此,已不是王思禮一個人蠢蠢欲動,他喝叱不住。也怪不得王思禮如此,聖人的昏聵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原本的英明神武的光環已經被打碎了,威望大跌。

人心就像是洶涌的洪流,沒人能阻擋得了,不葬身其中已經很難了。

“既然節帥洞悉一切,那不瞞節帥,我早便想勸你了。”王思禮想了想,竟是開口說出更加大逆不道的話來,“叛亂平定在即,節帥統率二十萬大軍坐鎮潼關,可想過……爲子孫計、爲天下計?”

不必多言,意思很簡單,一個昏聵、剛愎、滿懷猜忌的天子,誰都不知道還會做出什麼來,倒不如藉着眼下的兵勢,擁立太子,從此哪怕致仕也能安享富貴,保子孫無憂。

此事很簡單,而收益極大。

但哥舒翰躺在那一動不動,像是沒聽到一般。

王思禮見他不言,反倒大喜,因知哥舒翰已對此事有所考慮,又道:“等叛亂平定,聖人必要收回節帥之兵權。若志在匡扶社稷,節帥該早做準備……上表請誅楊國忠如何?”

“不可。”

“安祿山起兵便是打着‘清君側’之名,這場叛亂,楊國忠有不可推卸之責,此奸賊不得人心,誅殺他必朝野歡騰。聖人身邊不再有奸佞環繞,自然便不能窮奢極欲。百官也知節帥衛國之心,必然擁戴東宮。”

哥舒翰也就是中風了動不得,否則必要踹王思禮一腳,道:“如此一來,那我便是謀反了,與安祿山有何差別?”

“安祿山狼子野心、倒行逆施。節帥出於肝膽忠心,爲保全社稷,豈可相提並論?”王思禮道:“我只需攜三十騎回長安,不出兩日,可將楊國忠劫持至潼關,斬首示衆,以勵軍心。這是我擅自行動,與節帥無關。”

哥舒翰無奈,只好吐露了他真正的顧慮,道:“你不瞭解聖人,這般做,你打壓不了聖人,只會激怒他,後果不堪設想。”

潼關當中類似田良丘這種由聖人安插來的將領爲數不少,一旦上表請誅楊國忠,必會打草驚蛇,提高聖人的警惕,須知聖人本就猜忌於他。

“那便直接擁立太子。”

“不可。”

“節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住口,如此絕不可,莫讓我再聽到你提!”

王思禮心想,倘若有薛白在長安,或許能在太子身邊推一把,但聖人或正是提防於此,纔不顧河北、河南形勢,迫不及待便要押下薛白。

他想了想,道:“若暫不除楊國忠,可先殺安思順。”

“安思順?”

話題有些突兀地移到了安思順的頭上,哥舒翰卻是沉思了起來。

他一向是與安思順有私人恩怨的,此事暫且不提。

過去,他與安思順同在王忠嗣麾下,後來分別任隴右、河西節度使,至此都還是實力相當,直到安思順兼任了朔方節度使。朔方軍是名副其實的精銳,戰力不輸於隴右軍。

安祿山叛亂之後,聖人命安思順回朝兼兵部尚書,同時將朔方軍一分爲二,一部分由郭子儀統領東擊河北。

至於另一部分,據秘聞,如今正在準備由靈武南下,支援關中防禦。 那麼,爲何在哥舒翰已率二十萬大軍守住潼關之後,聖人還要秘密調朔方軍來保衛長安呢?

答案很明顯了,必然是用來制衡他哥舒翰的。

聖人之所以把安思順調回朝中,未必是認爲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只怕是要考察他的忠心,再決心是否用他來統領朔方軍。

王思禮是朔方軍將王虔威之子,從小就在朔方長大,關於安思順與朔方軍的動向便是他的故人遞給他的消息,對此事知之甚詳,道:“節帥若不除安思順,恐爲安思順所害。”

“我一向不喜安思順,你可知爲何?”哥舒翰緩緩開口道:“他分明從小與安祿山關係不錯,卻要故意裝作不和;他分明也擁兵自重,暗命河西諸部逼迫朝廷留他在任;他逼反阿布思,拉攏李光弼,真到了關鍵時刻,卻不敢與安祿山共同舉兵……”

歷數了安思順的幾樁大罪,哥舒翰想起一事,問道:“史朝英逃出去了?”

“是。”王思禮道:“我弄巧成拙,沒想到真讓她逃了。”

“安思順與安祿山潛通的信呢?還找得回來嗎?”

王思禮想了想,應道:“找得回來。”

聖人對安思順本就不是完全信任,那麼,指認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借聖人之手先除掉一個威脅,是比直接殺楊國忠更穩妥的辦法。

~~

長安。

楊國忠走出興慶宮,臉色十分嚴肅,招過金吾衛,道:“知道安思順府邸在何處嗎?”

“知道。”

“去將他拿下!”

是日,安思順正在家中逗弄孫兒,眼看金吾衛撞進門來,萬分詫異。

他沒想到自己會被羈押,本以爲危機已經解除了。

自從安祿山準備叛亂,他已提前上書提醒朝廷安祿山必反,並在罷他朔方節度使的旨意抵達後,毫不猶豫地卸任、回到長安,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在叛軍攻破洛陽之時,聖人大怒,處決了定居長安的安祿山之長子安慶宗,卻沒有牽扯到安思順,可見聖人當時已經相信了他。

而安慶宗在萬衆矚目之下被腰斬之日,聖人還下旨要賜死榮義郡主,倒是李琮如今當上了太子,有了一些勢力,竟是一反往日的懦弱,拼着忤逆聖意也要保下他的養女。此事使得聖人與太子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爲此,長安城暗中風波詭譎,聖人甚至秘調朔方軍入朝,考慮起用安思順。

他萬萬沒想到,等來的不是任命狀,而是一副鐵鐐……

“右相?!”

當昏暗的牢房中現出楊國忠的身影,安思順從茅草堆中站起身,問道:“這是如何回事?!”

“你悄悄送給安祿山的信件,被找到了。”楊國忠隨手把一封信件丟進牢中,“哦,潼關外拿到的。”

“這是栽贓,如此淺顯的伎倆,右相還能看不出來嗎?!”

“不重要。”楊國忠道:“我今日來,是爲你送行的,另外問問你有何遺言要交代。”

“何意?你還真敢殺我不成?”

“非是我要殺你,而是聖人要殺你。”

安思順搖頭大笑,根本不相信。

“右相可知,我不久前還入宮與聖人探討關中形勢,討論哥舒翰或有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之大罪。如今哥舒翰便惡人先告狀,欲誣陷於我,聖人豈會相信?”

他怒氣上涌,大吼道:“哥舒翰纔是要叛亂的那個!他豈敢冤我?!豈敢冤我?!”

聽到那個熟悉的罪名,楊國忠也笑了笑,招手讓人拿了案幾、座墊、酒菜過來,隔着柵欄,與安思順對飲而談。

這舉動讓安思順心涼了半截,沉默了許久,飲着酒,目帶思量。

“進了這死牢還能出來的,我平生記得的只有兩人,可惜,你不是薛白。”楊國忠道:“不必多想了,不管你招不招,你必定要死。”

“爲何?”

“你選了一條錯的路,手握兵權,卻只知道向聖人表忠心。高仙芝難道是因爲不忠而死嗎?這都想不明白,你不死,誰死?”

安思順先是一愣,之後有了片刻的呆滯,猛然醒悟過來。

直到身陷囹圄,他才從楊國忠這句話裡懂得了自己爲何陷入死地。

自從安祿山叛亂,高仙芝棄守洛陽。聖人心裡就埋了釘子,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信任他們這些胡將了。然而,聖人環顧一看,能用的只有胡將,遂只能捏着鼻子繼續用他們。

甚至不僅是胡將,只要是有可能威脅到天子地位之人,都會受到猜忌。畢竟早在天寶五載開始,那“妄稱圖讖”的罪名就一直沒斷過。

猜忌已經不可能消除,表忠心沒有用。反而是像安祿山那樣起兵造反、或向哥舒翰那樣擁兵自重,才能夠自保。

“不。”

安思順猛地搖頭,道:“聖人不會這樣,他一向胸襟廣闊,最有容人之量,斷不至於如此,我所識的聖人斷不是這樣的。”

楊國忠不答話,只是飲酒,他又不是將死之人,沒必要把這些問題說透。

他之所以來,自有他的目的。

“看在這頓酒肉的份上,告訴我,如今在靈武的朔方軍之中,何人可以信任?”

安思順搖頭不已,喃喃道:“聖人若連我都不信,還能信誰?”

楊國忠道:“自然是我。”

“哈?”安思順氣急反笑,看向空蕩而黑暗的牢房,道:“我是將死之人,你又何必惺惺作態?你所謂的忠心,與安祿山、哥舒翰,有何區別?”

“聖人還信我,這就夠了。”

“那是因爲你廢物。”安思順啐了一口。

楊國忠臉皮厚,懶得與他計較,道:“你不想幫我,無妨。可你麾下的將軍、幕僚,你也不想幫他們嗎?”

安思順不答,悶頭飲酒吃肉。

可吃着吃着嘴裡還是味道寡淡,他搖了搖頭,嘆道:“知道嗎?召我回朝的聖諭到朔方,安祿山邀我舉兵的使者也到了。我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封王裂土猶未可知。”

說這些,他不指望楊國忠能爲他翻案。

只是回想起來,當時之所以沒敢舉兵,因爲他感受到朔方將士絕大部分都是忠於朝廷的。

當時,郭子儀私下找到他,與他推心置腹地談了一次,說他若是叛了,從此大家兵戎相見,過往的恩義一筆勾銷,沙場相見,郭子儀絕不手下留情。而他若願忠於朝廷,今次雖卸任朔方節度使,卻始終會是他們這些兵將心中的節帥。

安思順預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朔方軍叛亂,遂決定回朝,當時本以爲聖人會讓他榮養,他有足夠的理由。

“聖人不該殺我!”

“是嗎?”

“我卸下兵權回朝、指認安祿山,是朝廷的忠臣!哥舒翰倚仗兵勢、逼迫聖人,如此跋扈,聖人卻還要依他,天子威望勢必還要再跌,往後藩鎮大將人人效仿,才叫國將不國!”

“夠了,你敢指斥乘輿?!”

“人之將死,我有何不敢?!安祿山叛亂不可怕,怕的是聖人的懦弱爲世人看穿,從此皇威蕩然無存,則社稷分崩離析……”

“安思順!”楊國忠一摔手中的酒壺,叱道:“你果然是叛逆。”

“哈哈哈哈,我是叛逆?”

安思順像是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大笑不止。

但笑了許久之後,他意識到,自己與那可恨的哥舒翰一樣,其實也不算什麼大忠臣。

他從小與安祿山關係親密,但後來彼此都兵權在握,因害怕聖人猜忌,才故作不和,爲的是都能保住前途。

安祿山得罪了太子李亨、又得了李林甫的授意,準備在聖人百年之後起兵阻止李亨登基,此事安思順也是知曉的。而他的做法則故意與安祿山相反。

他私下交好李亨,比如當時李亨的心腹杜鴻漸被貶到朔方,他便幾次提攜杜鴻漸,短短几年內讓其官至節度判官。他也確實授意河西諸部酋長自殘以求留任,也因欣賞李光弼而強求其爲女婿。

如此種種,邊鎮大將常做之事罷了。哪有什麼忠心不忠心、冤枉不冤枉?無非是有沒有時機罷了。

恰如薛白當時那首詩所述,“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僞有誰知?”

只是這次他技不如人,敗給了哥舒翰一招。

但他相信,哥舒翰、李隆基,乃至整個大唐,必要爲他的死付出代價。

次日,安思順被拉出了獨柳樹獄、拖到了刑場,被腰斬之前,他朝着興慶宮大呼不已。

“冤枉!”

“冤枉!”

……

“噗。”

隨着一刀斬落,又一個名將就此隕落。

而聖人的猜忌卻遠遠沒有結束。

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50.第50章 坐實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505章 招降120.第120章 尋合作第462章 忠與逆第519章 定計第513章 一舉三得152.第149章 點火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490章 好兄弟236.第233章 設局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365章 救星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99.第99章 得寶歌第467章 共克時艱第448章 驅狼吞虎第552章 少陽院74.第74章 親近第386章 長恨歌第524章 謹慎第422章 恩人第353章 建關第560章 問題出現就解決第567章 內鬥95.第95章 讒言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第540章 有理說不清第441章 都不團結第537章 自強第579章 各打算盤166.第163章 謀職第7章 夜眺長安172.第169章 盛宴倒317.晚半小時發第589章 攪動第461章 餘燼155.第152章 新派系342.第334章 食子第340章 提議第464章 回駕173.第170章 定角103.第103章 名單第566章 又見和離228.第225章 上任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51.第51章 勿論真假第544章 服衆97.第97章 覆試180.第177章 揭榜第583章 廟號第438章 都是對的第511章 讓位27.第27章 邊軍履歷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270.第266章 發苗112.第112章 師門231.第228章 遺澤第507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414章 傳承179.第176章 挑唆者231.第228章 遺澤200.第197章 刊報院112.第112章 師門183.第180章 貪心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294.第288章 冬至第396章 蓮第591章 世襲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518章 整合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221.第218章 心結第436章 都在努力326.第318章 清白166.第163章 謀職第506章 過猶不及331.第323章 螭84.第84章 骨牌62.第62章 上架感言第415章 常山郡第411章 心急157.第154章 餿主意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60.第60章 犧牲品313.第307章 羅鉗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238.第235章 誰負責第400章 調動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121.第121章 舊事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102.第102章 攢局第418章 亂起315.十一月總結第369章 情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