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貴庶

皇城,尚書省,戶部。

春日的陽光透過窗紙照在桌案上,一盒桃酥正擺在那兒,顯得甚是可口。

元載伸出手,拾起一枚,放入口中嚼着,閉上眼,品味着那入口即化的味道。至於邊上的硬梆梆的胡餅,他還一口未咬。

他並非貪吃,而是如今長安城正是缺糧之時,食物比任何東西都更能彰顯權力。就這一小盒桃酥,恐花費一萬貫都買不到,而他卻能得旁人孝敬,這便是權。

一直以來,元載都是左右逢源的,與楊國忠、薛白的關係時疏時近,從沒有撕破臉過。上次李琮宮變,他暗中配合,算是最早一批支持李琮的官員,如今已官任度支郎中,打點長安城內的錢糧。

他極擅長做這些,志在宰執整個天下,區區長安一隅的事務,自然輕而易舉便能將公務處置得十分妥貼。奇怪的是,薛白對他每有防備之意,審查上從不放鬆。元載心中不滿的同時,卻也不屑地認爲若自己真想貪墨,又有誰能看出來?

“篤篤篤”的敲門聲響起,元載若無其事地拿起一迭公文,隨手蓋在那盒桃酥上,道:“進來。”

一個青袍官員走進來,道:“元郎中,這是你要的兵糧冊。”

“放着吧。”元載淡淡應道。

那青袍官員正要轉身出去,腹中忽傳來“咕”的一聲響,元載這才擡起頭掃了他一眼,道:“看着面生,是剛到戶部的?”

“回元郎中話,是。”

元載心想,薛白前幾日才因納糧而往戶部調了一批官員,此人該是薛白的人了。被自己問話,卻不主動報名字,也不知是木訥還是不想引起注意。

“叫什麼名字?”

“下官葉平,江南西道饒州人。”

“葉平?”元載想了想,喃喃道:“我似聽過你的名字,‘白玉非爲寶,千金我不須。憶念千張紙,心藏萬卷書’,此詩可是你寫的?”

“元郎中竟知曉?”

“果然,《天寶文萃》第一期,王昌齡親自選的你的詩。”元載笑道,“沒說錯吧。”

葉平肚子裡又是咕嚕了一聲,有些赧然,應道:“下官微末之才,有此際遇,慚愧。”

元載拿起桌上的胡餅,遞了過去。葉平一愣,擡眼,只見這位權重一時的度支郎中神色親切,極富上位者的魅力。

“吃吧,我的配額比你多些。坐下吃,喝口水……你既有這般際遇,想必很受薛郎重用吧?”

葉平小心坐下,咬着胡餅嚥了兩口,應道:“這些年,因民報、文報,脫穎而出的寒庶學子不計其數,我何德何能?”

元載心中不信,問道:“見過薛郎嗎?”

葉平眼睛不由一亮,應道:“見過,最初是薛郎被貶謫時,隨常袞去城外送行。後來有了寒門詩社,杜甫也帶他來了幾次,如今在城頭上更是能常常見到他。”

元載只想打聽薛白是否安插了新人來盯着他,如閒聊般問道:“寒門詩社?”

葉平道:“是我們這些出身寒庶的人結的社,每月都有文會,還有我們的報紙、學堂。”

元載聽了,有些疑惑道:“怎未邀我入社?且不說我亦出身寒門,當年竹紙方興,我正在楊銛門下,刊印經史典籍。”

“當有邀過元郎中,想必是登門時恰巧元郎中不在,門房不讓我們進去……”

說話間,外面忽有了嘈雜之聲。

元載聽出那動靜不對,親自出了尚書省,只見皇城十字長街中央,一名老者正坐在馬車上說話,周圍站着不少官員。

他撥開人羣擠上前,很快便聽到了老者緩慢卻有力的話語。

“你等年輕一輩或已不識得老夫了,老夫崔禹錫,字洪範,封清河子爵,以中書舍人致仕。出身清河崔氏南祖烏水房,家父諱名一個‘融’字。”

此言一出,衆人肅然起敬。崔融是武周朝名臣,文章典麗,冠稱一時,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合稱爲“文章四友”,是大唐律詩格律的奠定者之一。可見其在官員、文人之中的名望。

崔禹錫又道:“老夫今日,是要向聖人告罪的。天寶七載春闈,老夫的七弟崔翹,時任禮部尚書。諸君想必都記得那年的狀元郎正是薛白。崔翹當年便與我說‘薛白心術不正’,他之所以不肯點薛白爲狀元,便是因他認爲當官任職,人品比才能更加重要。”

聽到這裡,元載微微笑了一下,似有些不以爲然。

愈多的官員趕到了,聽到“薛白”二字,便知今日之事不簡單。

“然而,薛白裹挾民意,慫恿書生們鬧事,顛倒黑白。把崔翹不點他中榜一事說成是因他逆罪賤籍之身份,攪得人心激憤。彼時,連老夫都沒看出是非曲直,出面請右相把崔翹貶官,自以爲這是鐵面無私。可多年過去,直到今日,老夫纔看出薛白的品性惡劣,狼子野心!”

“這是在胡說什麼?!”葉平大爲驚詫,喊叫着就要上前,卻很快被人擋住。

崔禹錫並不理會那些質疑他的聲音,聲音蒼老而有力地繼續道:“諸君可知?安慶緒已經準備投降,且說出了叛亂的真相——你等認爲勘亂定興的忠臣名將薛白,恰是釀成叛亂的罪魁禍首!”

多年前,正是在這裡,杜五郎煽動着一羣寒門舉子,圍攻了崔翹。當時他便領會到,要造出輿論風暴,最重要的不是有理沒理,而是把氣氛烘托起,把情緒點燃。

今日則輪到崔禹錫,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證據。整件事最根本的原因,是薛白對世家納糧的態度引起了他們的憤怒。那麼,憤怒者一造謠,不知情者自然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一擁而上。

“伱們以爲薛白迎回了聖人?錯了,聖人正是被他逼出長安的,還記得那夜突然在興慶宮上方爆開的煙花嗎?!”

“告訴你們,薛白挾制了聖人,收走長安城剩下的存糧,根本不是爲了守城,而是爲了謀反!”

“所幸,太子殿下已遣使召撫了安慶緒,安慶緒只有一個要求,斬殺薛白。然而殿下仁義,猶有顧忌,我等當往太極宮,請聖人下旨,誅奸賊、撫叛亂,還大唐安定!”

“……”

類似這樣的話,並不僅有崔禹錫一人在說,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已經傳到了長安城所有的官員耳中。

他們也不認爲僅憑嘴說就能誅殺薛白,而是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派人去聯絡陳玄禮、王思禮、李承光等大將。此時在做的,只是爲了鼓躁聲勢,逼這些將領下定決心罷了。

尤其是陳玄禮,手握禁軍,威望最高。又一向忠於聖人,只要陳玄禮一表態,那便大局已定。

故而,他們慫恿着越來越多的官員們往太極宮趕去。

換作旁的事,這些出身名門、人品素雅的公卿貴胄們自然是不會親自出面的。可今日不同,一是因爲薛白納了他們的口糧,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二是薛白挾制了聖人,今日他們的舉措是救駕。

救駕若還不積極爭取在聖人面前露面,那豈不是太傻了?

“走,去太極宮覲見聖人!”

皇城中的人潮向北,像是在白天召開了一場大朝會。

元載回過頭,已找不到葉平的身影。如今朝堂上的官員七八成都是門蔭,即使是科舉入仕者,也多是出自於名門望族,葉平那個小小的寒門庶族混在其中,像是一粒沙,已經被湮沒了。

“公輔兄。”

忽有人喊了一聲,元載向來人看去,見是李棲筠、李嘉祐二人,遂點了點頭。

這兩人都是趙郡李氏出身,且與薛白是同年,不久前,元載還見到他們與薛白共事,一副衆志成城的樣子。

名門出身的有才之士,天生就有一種從容自信的氣質,他們官職雖然遠不如元載那麼高,可彼此來往卻能無拘無束,平輩相交。

“你二人也是要去太極宮‘清君側’?”元載問道,他用了一個相當嚴重的詞,臉上卻帶着些笑容,中和了那種嚴厲。

李嘉祐道:“我族中口糧亦被徵納,那邊便有我不少叔伯兄弟。可誅了薛白,叛軍便會投降,我不信。”

李棲筠則道:“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元載點點頭,看得出來,名門士族之中,終究還是有一些清醒之人。

“眼下爭論是非無益。”李嘉祐道,“我等想找薛白談談,看如何平息衆怒。公輔兄可知他在何處?”

元載搖頭道:“不知。”

“那公輔兄做何選擇?”

元載從來不會冒然下賭注,拱手向天行了一禮,道:“我做好份內之事,盡爲臣本份便是。”

李棲筠深深看了他一眼,似看出了他的搖擺之意,拱拱手,自帶着李嘉祐繼續去尋薛白;元載目送了他們的背影,略一猶豫,隨着人潮往太極宮而去。

他們分道揚鑣,一邊是五姓七望的名門子弟,不在意自身利益,正在努力挽回時局;一邊是出身貧寒、好不容易爬到高位的平民子弟,腦子裡正考慮着如何自保。有時,看人屬於哪個階級,或許不僅僅看出身,也看他們的心在哪裡,出身不會變,人心卻會變。

~~

一條天街穿過皇城朱雀門,直通宮城的承天門。

立在承天門前執戟守衛的禁軍眼看着氣勢洶洶殺過來的公卿貴胄們,微微變了臉色。

“臣等要求見聖人!”

“請聖人誅奸佞,撫叛亂!”

這樣的呼喊透過那硃紅色的宮牆,落在陳玄禮耳中。他皺起兩條粗重的眉毛,思來想去,再次去找了高力士。

高力士近來懶了很多,並不時常陪在聖人身邊,今日又搬了張躺椅坐在長廊上,望着天上的雲捲雲舒發呆。

陳玄禮走到他身邊,擡頭看了眼天空,側耳傾聽,確實還是能聽到遠處傳來的喧囂,遂疑惑道:“你聽不到了嗎?”

“老了啊。”高力士嘆息道,“你知道的,多年前我就向聖人請求告老。這站得長了,腿疼,腰也疼,旁人羨我多威風,可我想要的反而是致仕後過些閒適日子,不必每日這般思慮重重。”

“你莫當我傻。”陳玄禮道:“我看得出來不對,你以前何曾這般不上心過?”

“可你還是回長安了。”

陳玄禮道:“那是我相信你。”

“既然相信我,且安坐等着便是,你我老了,把事情交給年輕人去解決吧。”

“你不肯說實話,我如何坐得住?”陳玄禮注視了高力士一會兒,見他還是閉目不談,便道:“好,那我便依我的辦法做了!”

高力士道:“聖人還未下旨……”

“我秉承的纔是聖人的心意!滿朝公卿今日所言,薛白心懷叵測、煽動叛亂,乃是御口欽定之事!”

陳玄禮頭也不回,大步而去。

高力士手指動了一下,似乎想攔,可到最後卻停下了動作,喃喃道:“聖人的心意。”

兩人談到最後,卻是他被陳玄禮說服了。

那邊,陳玄禮走向承天門城頭,居高臨下地看了公卿們一眼,招過麾下諸將,發出一道道軍令。

“去把郭千里押下,他的兵馬由你統御!”

“喏!”

“帶一隊人找到薛白,帶他來面聖,若遇反抗……”陳玄禮有些猶豫,最後卻還是道:“若遇反抗,立即拿下。”

與其說,他是被這些公卿們逼着,不得不殺薛白平息衆怒。倒不如說是他想借着這次的事由,拿下薛白,查明一些真相。

“喏!”

“去請太子殿下來,告訴他,羣情沸騰,非殿下至不足以平息。”

“喏!”

安排完畢,陳玄禮又命人宣告公卿,現已去緝拿薛白,只等人一拿到,便請聖人查清此事,誅奸邪,給衆人一個交代。

承天門前,聚集的公卿重臣們比大朝會時還多,聽了陳玄禮的表態,大家都放心不少。

“看來,陳玄禮是下決心了。”

“早便知道,薛白惹了衆怒,能有何好下場?” 忽然,有人匆匆過來,道:“一直沒找到薛白,倒是發現王難得召集了兵馬。”

不得不說,這些公卿勢力極大,耳目靈通,還能提前得到消息。

“何意?他們還敢動我們不成?”

“擅殺大臣,除非薛白真想造反……”

“聖人來了!”

有些突兀地,承天門城頭上忽然現出了聖人的儀駕。

衆人驚喜不已,又擔心聖人受薛白挾持,還要包庇這個奸佞小人。

崔禹錫便安慰衆人道:“陳玄禮既已下決心,想必聖人也已擺脫了薛白的挾制。”

於是,公卿們個個擡頭看去,只等聖人下旨除奸。

~~

而就在與承天門隔着整個皇城相對的朱雀門上,薛白正拿着千里鏡,觀察着皇城中的局面。

待聽得馬蹄聲,見王難得的兵馬列隊而來,他眼神中泛起一絲憐憫,下令道:“除了朱雀門,把皇城諸門都閉上。”

旗令揮舞,遠遠地傳開去。從含光門、順義門、安福門……一道道皇城城門開始關閉,這爲的是把事態控制住,同時,也使得那些公卿無處可逃。

王難得的馬匹已經過了朱雀門,沿着天街,驅向承天門。他帶的兵馬不算多,更多的兵力依舊在春明門附近,但對付這些公卿貴族,當是足夠了。

“走吧。”

薛白放下千里鏡,往城下走去。

他不會只等在這裡,而是要親自去面對世家對他的怒火。

然而,天街之上,王難得忽然勒了勒戰馬。因爲在他面前,正有一批人忽然吆喊着跑過,似要阻攔他的兵馬。

那是一羣官員,青袍、綠袍居多,還有不少都是吏員,偶然才能見到一些紅袍。

“休得向前!”

王難得皺了皺眉,拔刀在手,殺機一閃而過。須臾,意識到不太對,因他沒從這些官吏身上感到富貴逼人的傲慢之氣。

“薛白是冤枉的!”

“長安世家因納糧一事要殺薛白,然士卒百姓餓着肚子,如何守城?!”

“朝廷豈可信叛軍輕易會降?!”

隨着這一聲聲吶喊,王難得方纔意識到,這些人竟是來聲援薛白的。

此事卻在他們計劃之外,爲求保密,除了核心人員與心腹兵馬,他們並沒有聯絡太多人,更何談製造聲勢了。

然而,眼下時間緊迫,他的兵馬竟是被這些人攔住了去路。天街那一邊,聚在承天門前的公卿們也已經被驚動了。

“讓開!”王難得大喝一聲,“休得擋路。”

他猶在考慮,該以何等言辭驅退這些官吏,一騎已奔到了他的身旁,正是薛白。

“朝中有人暗通叛逆,欲開城門,爾等立即讓開!勿攔王將軍平叛!”

“是薛郎!”

聲援薛白的隊伍當中,有一人正是葉平,他目光看去,見薛白身披盔甲策馬而來,放心不少,連忙退到路邊,振臂大喊道:“我等隨薛郎平叛!”

“平叛!”王難得當即率部向前。

待他的兵馬們如流水一般殺向承天門,葉平也連忙跟上,同時大喊道:“城中有叛軍細作,欲除忠良,如今官軍平叛,勸你等迷途知返。”

很快,方纔那些官吏們也跟着他一起大喊,爲薛白製造聲勢。

“小心!”

前方突然發生了衝突,慘叫聲迭起,而左右兩邊的皇城街道上亦有世家護衛往這邊趕來,一邊跑一邊還在高聲通風報信。

“薛白反了!皇城被封鎖了……”

混亂中,一支流矢正好落向葉平,他躲避不及,幸得身邊另一個官吏拉了他一把。

兩人當即避在旁邊的司農寺牆下。

“多謝,敢問恩人尊姓大名?”

“華陰姚汝能。”

“姚兄也相信薛郎?”

“不重要。”姚汝能是個中年書生,看東西時微眯着眼,雖明知前方危險,卻還往前湊去,“我可還打算靠報紙名揚四海,自然站在薛白這一邊。”

葉平聽了突然想到一事,遂驚呼道:“我知道你!”

自從報紙、故事興盛之後,長安城中便有了許多刊載雜文故事的報紙,有名的比如《長安故事》《天寶雜錄》之類,而姚汝能正是常常在這些報上纂文之人,好寫些當時的名人佚事。

葉平早便對此人好奇了,因姚汝能寫《李林甫事蹟》,竟是連李林甫家資名目都一清二楚。

此時他忍不住便問道:“姚兄,不知你是何出身?如此博聞廣識?”

“我能有何出身?若非有了這條既可餬口,又可聞達於諸侯的生路,我怕是要賣身高門纔能有個科舉資格。”

葉平心中慚愧,他出身比姚汝能還要差些,若不是得報紙揚名,連賣身高門的資格都沒有。

“如此說來,你我都是受了薛郎恩惠的寒門庶族,當此時節,正該挺身而出。”

“好!”

姚汝能應着,迅速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與炭筆來,劃了幾下,記下了什麼。

忽然,前方有一隊禁軍撞開了陣列,向他們這個方向衝撞過來,同時喊道:“奉陳將軍命,擒拿薛白,無關人等讓開。”

姚汝能再一擡頭,已是反應不及。

“姚兄小心!”

“咴!”

電光石火之間,有一騎快馬奔來,一把拉一開姚汝能,調轉馬頭與那幾名禁軍對峙着。

馬上的騎士意氣昂揚,大喝道:“你們是聽陳將軍的命,還是聽聖命?!是守長安,還是潛通叛軍?!”

~~

“不好了,薛白與王難得率部殺來了,指我等潛通叛軍。”

“他敢?!”

承天門前的公卿們顯然沒想到薛白會如此悖逆又如此雷厲風行,又驚又懼,再聽說皇城已經被封閉了,頓時嚇得個個面如土色。

但很快,他們便想出了辦法。

“快,請陳將軍開宮門,讓我們入宮城!”

“陳將軍,開宮門啊!”

一時間,數不清的公卿便開始對着城頭上揮手,急迫地要求陳玄禮開宮城放他們進去。

此時,御駕終於是慢悠悠地到了城門上。

陳玄禮正要下令開宮門,轉頭看去,只見御駕上依舊掛着皇縵,楊玉環正從鳳輦上站起身來,看了他一眼,示意一個小黃門端了一封聖旨。

“陳將軍。”楊玉環亦款款上前,小聲提醒道:“不要衝動,做事之前,還請先想想後果。”

陳玄禮皺眉,應道:“聖人的心意……”

“勢態到了這地步,可見聖人的心意錯了,陳將軍是不想給聖人一個臺階下嗎?”楊玉環道:“放心吧,只要陳將軍現在罷手,還是自己人。”

陳玄禮沉默了好一會兒,側過頭,余光中能看到王難得兵臨宮牆之下。更遠處,還有一支騎兵把他派出去的兵馬都攔住了。

他額頭上淌着細汗,終於,伸手接過了那聖旨,展開,緊接着,便是瞳孔一震。只見上面赫然寫着“加薛白特進、御史大夫,清查長安奸細”,他知道,一旦下旨,一場屠殺將發生在他眼皮子底下。

“這?!”

“陳將軍。”楊玉環又說了最後一句話,這次,她用了只有彼此才能聽到的聲音,“你以爲你是在順着聖人的心意,可你忘了一件事——你與薛白纔是有共同秘密的人,不支持他,事情敗露了,誰保你?”

陳玄禮一愣,瞪大了眼,目光中透出驚恐之色。

“果然,你們……”

楊玉環搖了搖頭,道:“都是爲了社稷穩定,且傳旨吧。”

陳玄禮無奈地閉上眼,許久,終於下令。

“城下有叛軍細作,緊閉宮門,不許放他們進來!”

“喏!”

“傳聖旨……”

很快,宮門外響起了愈發絕望與憤怒的呼喝。

另一方面,陳玄禮心中也帶着不甘,於是緊緊攥住了拳頭。

他早有懷疑,只是不敢確定。可如今看來,宮中那位聖人果然是假的。

~~

“張小敬?”

天街之上,姚汝能聽得張小敬的名字,不由激動起來。也不管他在做什麼,上前便問道:“我聽說過你,你經歷過陳倉之變,對嗎?”

“走開!”張小敬喝了一聲,卻又奇道:“你怎麼知道的?!”

“我在寫《楊國忠事蹟》,打聽了許多,卻有樁疑事。陳倉之變後,楊國忠何處去了?”

“我射殺了。”

張小敬隨口應着,一把推開姚汝能,自去配合王難得圍殺公卿。

姚汝能踉蹌退了幾步,低下頭,在他的紙上記下“騎士張小敬射殺楊國忠”,之後,他望向混亂中張小敬的背影,覺得此事一定還有更多可探知的內容。

而漫天的慘叫聲卻已經開始響起了……

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79.第79章 不虧第412章 詩言志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83.第83章 策論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278.第274章 歸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394章 北風行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118.第118章 人情第426章 晉陽宮335.第327章 哪吒第394章 北風行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343.第335章 秘會第432章 選擇291.第285章 人才第347章 大渡河154.第151章 造相138.第135章 分利第360章 捷報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第450章 驅狼吞虎124.第122章 道宮100.第100章 請帖13.第13章 奸相58.第58章 人脈網第440章 威嚴落地34.第34章 價高者得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477章 長安的反擊第11章 無賴第492章 大雨第10章 人脈第436章 都在努力319.第311章 禮成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386章 長恨歌14.第14章 偃月堂280.第276章 跋扈第443章 夢遊通天宮第460章 寶雞第405章 還沒反76.第76章 春雨第354章 龍尾關217.第214章 長生殿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316.第309章 迎賓第354章 龍尾關第467章 共克時艱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309.第303章 獻策第480章 贏172.第169章 盛宴倒15.第15章 大理寺164.第161章 醉態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42.第42章 紈絝第437章 相惜345.第337章 瞞住249.第247章 接手第509章 斬草須除根第343章 譜寫第489章 將晴25.第25章 攀高枝第453章 祭婿文稿62.第62章 上架感言29.第29章 金吾衛212.第209章 鋪路第487章 上進心第355章 兵臨城下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163.第160章 一念之間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456章 挾天子329.第321章 汝陽三鬥始朝天265.第263章 審判第415章 常山郡第428章 盟主191.第188章 戲曲236.第233章 設局第476章 騙子280.第276章 跋扈第370章 移棺196.第193章 初奏196.第193章 初奏103.第103章 名單49.第49章 私藏第480章 贏113.第113章 家宴212.第209章 鋪路第488章 明朗71.第71章 燈火闌珊42.第42章 紈絝第445章 將計就計第468章 玩火自焚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第431章 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