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護駕

李隆基近來常常夢到薛白,他雖逃到了蜀郡,依舊離不開戲曲、詩賦、骨牌、炒菜,每當白日的歡娛結束之後,夜深人靜,他總會想着薛白似乎會跑到他的御榻上、與他豢養的美人們翻雲覆雨。

一生雄才大略,晚年豈可遭小兒侮辱至斯?

這個意念支撐着他的老邁身軀,使他振奮精神,決心勵精圖治,早晚提雄師入長安,掃清叛逆,恢復往昔榮光……

“太上皇,不好了!”

宦官急切的腳步聲驚擾了寧靜的夜,殿門才被推開,風便裹挾着遠處的嘶喊聲吹來。

一生經歷過太多變亂的李隆基經驗豐富,當即意識到又有叛亂了,起身怒叱道:“薛逆遣人來了?”

“聽聞是益州民亂。”

李隆基不信,遂親自登上行宮中的玄英樓去觀陣。

“朝廷走狗,該死!”

可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肯定是回不了頭了,投降只有死。

“郭千仞雖叛,本就是盧杞斂財所逼迫。與其讓我等討郭千仞,不如討盧杞。”

他這做派倒顯得正氣凜然,彷彿無比忠誠於太上皇一般,姜亥聽得咧嘴而笑,暗忖如此一來,郎君最擔心的名義問題算是解決了。

“太上皇,臣以爲此番變亂萬不可諭降,唯有堅決平叛!”韋見素一看盧杞派人去諭降,當即拜倒進言,道:“太上皇幸蜀,實爲籌措糧錢軍需以平胡逆,然不知情者誤傳爲避禍。今若招撫叛逆,必損太上皇之天威,亦墜大唐之國威。”

張垍腿上受了傷,臉色因失血而有些蒼白,他不顧傷勢跑來與韋見素商談,正是打算除掉盧杞,當即應道:“兵變皆因此奸佞所起,自當除之。”

……

此時玄英樓的周圍站的都是權貴,衆人屏息以待,看着幾個小人物與士卒們拼死相搏,決定他們的命運,也決定大唐的命運。

“韋僕射倒是合適……”

“府軍有這麼多錢財,爲何還剋扣我們的賞賜?!”

終於,郭千仞殺至,當即支援。

“賈秀,我來助你!昏君拿命來!”

盧杞眼珠一轉,似偶然想起般地閒敘道:“今日看張駙馬,家中忠僕竟個個都是勇猛異常。”

他卻沒想過往關中去投奔薛逆,也許是在他內心深處覺得長安朝廷比太上皇更像大唐正統吧,可他如今已經反了大唐。

“將軍們忘了不成?慶王已在長安登基,使關中安定,是爲大唐天子。而輔佐天子東討胡逆、西征忠王的,正是雍王,當年平定南詔之亂,劍南軍雖屬鮮于節度,卻也算是隨雍王立下戰功。稱得上一句‘舊部’。”

“那你知是來投奔我們的?”

“此事關乎重大,必然得派重臣,最好還是宰相。是否臣相貌不佳,年紀太輕,不能彰大唐國威?”

~~

數日後,韋見素帶着一隊使者西向。而在羣山之間,也有另一隊人正在東進。

與此同時,有人正遠遠地望着他們商議的這一幕,之後稟報給了更先一步準備覲見的盧杞。

李隆基面色一沉,顯出怒意來,道:“一個益州城門守備官,也能有這樣的聲勢嗎?”

山林中,忽然一小支人馬斜斜殺出,嚇了郭千仞一大跳,然而,下一刻,對方竟是向唐軍殺去,接應了他們。

是日,崔圓再次催促出兵討伐郭千仞,軍中將領卻不爲所動,聚在一起議論不休。

這或許纔是郭千仞之亂帶來的最大影響。

三人以前在長安,斗的都是李林甫、王𫟹,最不濟也是楊國忠這樣的鉅奸。盧杞年紀輕資歷淺,驟登高位,又豈能是他們的對手。

“快!隨我護駕!”

嚴武很快有了動作,他讓郭千仞去挑釁官兵,之後退到深山之中。

當即就有人拍案而起,大喝道:“國家多難,我等豈可避於蜀地?當奉太上皇回京,征討亂臣賊子!”

盧杞這麼一說,意見就很清楚了,韋見素是宰相,又相貌堂堂、風度翩翩。

“噓,那便是清君側了,你要造反不成?”

另一方面,許多劍南士卒眼看着太上皇幸蜀這短短的時日內便聚集了如此多的寶貨,不滿的情緒也快速地蔓延開來。

張寅見狀,大吼一聲,奮力一刀劈下,在郭千仞殺到之前斬殺了賈秀。

“你舉兵起事倒是痛快,可現在柘州、靜州防備吐蕃的兵馬要是回師,你怎麼辦?”姜亥道,“馬上要入冬了,你既無糧食,也無駐地,到時又怎麼辦?”

張垍既不願冒險,也不想出風頭,本是頗低調地侍立在左右,連忙拉了拉妻子。

他們心中自信,只是略略瞥了一眼這個年輕人,正要開口將他貶到南方偏僻之地歷練幾年,太上皇卻先開口了。

隨着她這句話,衆人紛紛看了過來,李隆基眼神中還泛起了欣慰之色,道:“朕當年本欲以賢婿爲宰相,爲楊國忠所誤,今日正可讓百官見識駙馬才幹。”

盧杞道:“臣以爲,郭千仞只怕是勾結了薛白或是吐蕃人,否則如何敢犯下這大逆不道之罪?臣原以爲他敗後會北去,如今卻是西歸,想來此賊投奔了吐蕃。”

郭千仞大怒,率部上前便斬翻了張寅。

“是誰?”

玄英樓是行宮中新起的一座高樓,建在鳳凰山上,可遠眺府江與錦城風物,更重要的是能夠及早的看到來犯的叛逆。可見數十年的權力鬥爭,讓李隆基早已預料到了今日之禍。

都到了如此地步了,張垍只好硬着頭皮出列,奉旨去擊退叛賊。

李隆基當即眯了眯眼,閃過些忌憚之意。

往日有將官貪墨少發放了些錢糧,或者禁軍的待遇比劍南軍高,大家都能忍,今日一看,頓感心酸。

“做了!”

鬧了一整夜,李隆基已疲憊了,他畢竟是這個年紀,喜歡像李林甫那般能獨當一面的臣子,對盧杞也是寄予了這樣的厚望,問道:“你可有計議。”

與他們在一起商議的還有剛剛平定了叛亂的陳玄禮,他話不多,只是點了點頭。

被郭千仞這一打草驚蛇,李隆基必然要調動更多的兵力防備,姜亥原本的計劃反而更加難以施行了,他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嚴武儘快趕來,另一方面,也打算收編郭千仞的人馬。

思來想去,郭千仞發現他只有三條活路。

“向西逃!”

而此時,陳玄禮已趕到,揮兵殺向叛賊。那些叛賊本就是烏合之衆,也就是突然起事,打了官兵一個措手不及,才能殺進行宮。正規官兵一到,他們很快就敗退了。

李隆基那雙按在鼓面上的手不由地捏緊了,感到有些憤怒,他怒上天如今總喜歡給他這個天子挫折。

“護駕!”守在行宮大門的禁軍們紛紛大喊。

禁軍有守衛太上皇之責,不能來追剿,李隆基果然命崔圓派劍南軍將領兵進入羣山之間討賊。郭千仞熟悉地勢,早隱匿起來,劍南軍不能找到這些叛賊,只好回去稟報叛賊已經逃遠。偏偏這時,郭千仞再次出兵,擺出隨時攻擊行宮的姿態。

好不容易甩開追兵,他們駐馬歇下,不多時,卻有人來稟道:“將軍,有人來投奔我們了!”

“做這種事,人多了反而容易泄露消息。”嚴武道,“且吐蕃人大舉來犯,柘州的防備不可疏忽了。我是佯裝受傷,把兵馬交給王天運,悄悄退回來。”

“盧杞誤國必不可留了。”

此時,有一員校尉目光閃動,猶豫片刻,開口道:“諸位將軍小人有一番話……”

盧杞早已得知了前因後果,知道是自己的政策逼反了一些益州兵民,耳聽着這句賜他無罪的話,略過叛變的原由不報,道:“臣以爲這些兵民之所以反,乃是受人蠱惑,一時激憤。太上皇只需下詔諭降,令其迷途知返,赦其無罪,賞賜財物,便可招撫他們。”

忽然有呼喊聲打斷了稟報,那是有新招募的禁軍在給叛賊引路,很快,叛賊便往玄英樓這邊包圍過來。

他登樓眺望,能看到從益州城中殺出來的數千亂兵,明火執仗,很快便包圍了行宮。

此時,寧親公主也隨着張垍伴駕在李隆基左右,眼看那箭支還在欄杆上巍巍發顫,嚇得不輕,連忙推着張垍,道:“駙馬,保護阿爺和我啊。”

旁人比他們來得更晚,若是連他們都要被賜罪,那旁人更是罪該萬死了。李隆基不可能在此時對臣工們興師問罪,遂道:“賜你等無罪,起來說破賊之策吧。”

“太上皇,郭千仞由一支伏兵接應而去了。”

正此時,韋見素、張垍等一衆大臣趕到了。

“禁軍的兵餉比我們高那麼多?朝廷有錢卻一直說沒錢……”

然而,隨着動天聲勢,叛賊竟已殺入行宮,向玄英樓殺了過來。宮門守將匆匆趕來,大步登樓拜倒在李隆基面前,道:“臣有罪,新募之兵不堪一戰,臣請太上皇暫退……”

此前行宮府庫遭劫,兵餉、賞賜本就不足,劍南軍眼看禁軍守衛行宮清閒又領豐厚的俸祿,再看自己這支軍隊,多年戍守邊疆與吐蕃搏殺不提,還千里南征討伐南詔,立下赫赫戰功,以性命去換取的只有微薄的兵餉,不免怨聲載道。

“故事裡不都是這麼說的嗎?漢高祖舉事,名士紛紛來投。”

只能說世間自然發生的事,比預謀要更加陰差陽錯、更加荒謬。

劍南軍不少將領因此受到責罰,兩次三番之後。崔圓便命劍南軍把防線拉得很遠,以確保行宮的安全。

“府庫開了!”

“朕有意讓韋卿出使吐蕃,卿意下如何?”

“有伏兵!”

他的態度卻很堅決,訴說了一番願爲李隆基效死的決心。可他在漢中立下了救駕的大功,李隆基不願讓他去冒險,搖頭道:“朕豈能派卿前往?”

來的是一個身材高大、面容粗獷兇惡的漢子,像是一方大將,殺氣騰騰,比郭千仞要威風得多。

同時,護駕的文武官員與將領們也趕到了。崔圓、盧杞年輕力壯,比別的臣子們更快跑到李隆基面前,以緊張兮兮的姿態護住了李隆基。

郭千仞率領着殘兵敗將逃出行宮,聽着身後滾滾的馬蹄聲,心中焦慮,不得不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駙馬!快,帶駙馬走。”

此事就這般說定了。

然而,也就是他駙馬的尊貴身份,使得禁軍們紛紛擁來,護着他撤上了玄英樓。

~~

“太上皇,不好了!”

~~

行宮中火光通明。

一是西去投奔吐蕃,這是最好的辦法,吐蕃必能給他高官後路,可他雖只是一普通人,卻也有大義與底線,想到往後若要帶着吐蕃人進犯益州,爲鄉親所恥,他當即搖頭斷了這念想;二是往北去投奔史思明瞭,只是路途太過遙遠,背井離鄉,實在不是他所願;三是進入西面的羣山,落草爲寇,往後便躲在山窩裡不出來了,可惜再不能與老友們打骨牌……

“召陳玄禮來,朕倒要看看劍南軍因何而叛。”

只能說,這些普通士卒是沒見過大場面,見了府庫裡能讓他們一生富足的錢財,就誤認爲太上皇富得流油了。

韋見素一愣,在應對之前,他不自覺地又看了盧杞一眼。這一次,他恍惚了一下,覺得自己彷彿又看到了李林甫。

“往西山落足。”郭千仞答道。

“聽說了嗎?駙馬張垍立下了護駕的大功,甚至被傷到了要害。可太上皇非但沒有賞賜,還免了張垍的同平章事。”

“嗖。”

事實上,李隆基既要封賞官員,恩賜禁軍,收買人心,還要防備吐蕃,又要準備平定關中,而且還維持着他一慣以來的奢侈生活,用度確實是捉襟見肘,非常缺錢。

一場叛亂,迅速被平定了下去。然而,遠遠卻傳來了大喊聲。

“說。”

“回太上皇,叛亂了……這次是劍南軍叛亂了。”

“不。”

混亂中,張垍大腿上中了一箭,吃痛之下,他覺得自己一生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迎娶了寧親公主。

“臣附議,唯誅賊首,方可儆效尤。”

李隆基眼看那陣勢鬧得很大,恐危脅到自己的安危,遂允了盧杞所言,命他去招降叛逆。盧杞連忙安排韋都賓等人去向郭千仞許諾。

說着,他起身再次走向玄英樓,尚未到,已能聽到行宮外遠遠傳來的“奉太上皇回京”的呼喊。

趁着禁軍在護駕,他們手裡捧着金銀珠寶、頸上掛着瑪瑙玉石,歡呼着衝出行宮。而守備在外的劍南士卒們趕來支援,見狀,又紛紛搶奪着叛賊,場面一片混亂。

郭千仞不敢久留,也不去管那援兵,徑直領殘兵竄入山谷。

當陳玄禮忙着救駕,不免疏忽了府庫、內帑的防備。而叛亂的烏合之衆們本就少有敢與太上皇以死相搏的,更多人跑去搶掠,且大有所獲。

聽到“舊部”二字,衆人皆是眼睛一亮,那校尉的聲音頓時都顯得有感染力起來。

這便是盧杞在黨同伐異這方面的厲害之處,更早之時,同僚們還在關注着其它正事,他已經事先安插好眼線要排除異己了。

此時聽得消息,盧杞大驚,之後,眼珠子一轉,整理了衣冠,從容去見李隆基。

“哈哈,我還當你是有上進心的。”

“臣等護駕來遲,請太上皇賜罪。”

人仰馬嘶之後,馬蹄聲滾滾,連那個出言慫勇的校尉都驚呆了。他自己都沒想到一番話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連忙飛馬西去,報於嚴武。

張垍眼見忠僕已死,不敢再停留,連忙後撤。他一身紫衣在人羣中甚是顯眼,郭千仞當即舉刀向他砍去,喝令不可走了這高官,叛賊們箭雨齊射。

嚴武得知消息也是驚詫,生怕這些劍南軍激憤之下傷了李隆基,若如此,則長安天子、雍王的大義名份必然嚴重損傷,十分不利於大局。

他心思都在長安,能不費一兵一卒暫緩邊境衝突,最好不過,遂道:“卿以爲派誰前往?”

李隆基聽了,覺得頗有道理。

“走!護駕!”

追逐郭千仞而來的唐軍將領大驚失措,連忙停下。

尤其是張垍,這次受了傷,認爲自己無論如何也該拜相,主導朝政了。

~~

行宮中戒備森嚴,更加難以被強攻。 變亂之後,候見的官員們三三兩兩地聚在宮門外,商議着什麼。

郭千仞遭了嘲笑,也不生氣,反而誠心誠意地發問,道:“敢問明公,該如何上進?”

“怎麼就帶這麼一點人回來?”姜亥問道。

“太上皇老邁,先信安祿山,後信盧杞。今我等何不保護太上皇回長安,祭列代先皇?安天下人心,建大功於天子,此爲忠;使天家父子團聚,此爲孝;述舊情與雍王,助他平定胡逆,此爲節;放賞賜於將士,恩養父母妻兒,此爲義。忠孝節義皆全,豈非好過遭奸佞之欺凌?”

聽他們這麼說了,李隆基覺得也有道理,便讓盧杞先把韋都賓招回來。

甫一交手,韋見素、張垍就意識到自己敗了,他們一直就沒贏過。

這人正是姜亥,他沒想到自己辛苦謀劃、仔細布局都沒能辦到的事,眼前這個益州小將官不管不顧就開始辦了。

嚴武接過探馬送過來的情報,看了一會兒,道:“有人在幫我們。”

隔着頗遠的距離,一支箭矢射在了玄英樓的欄杆上。其後一名身量普通的男子大步衝了進來,大喊道:“叛唐者益州兵賈秀,昏君受死!”

再次聽到這樣的驚呼,李隆基停下了手中的羯鼓,不耐煩地問道:“又出何事了?”

“吐蕃此前曾遣使求盟,稱要助大唐平定安祿山,朝廷疑之有詐推拒了。”盧杞道,“如今太上皇擊敗了郭千仞這個吐蕃內應,又遣兵將守住柘、靜等州。所謂恩威並施,太上皇既展天威,何不遣一大臣出使吐蕃?不費兵馬錢糧,解決一大患,如此,可專心平定關中。”

嚴武滿臉風塵之色,舉着千里鏡觀察了許久,也不知在想什麼。

“小人不知。”

軍中多是莽夫,更何況多日的鬱氣壓在心頭,衆人很快聚起了數千人,不管不顧地衝向行宮,以護送太上皇之名,欲行造反之實。

隊伍一路向西,漸漸地,能看到眼前的羣山千仞。

忠臣隨着落日消失在山間蜿蜒的古道上,亂臣賊子登上東山,再次俯瞰着蜀郡行宮。

“好!”

寧親公主偏偏繼續道:“駙馬你文武雙全,正是建功立業之機。”

所幸,他從靈武前來出使,身邊帶的人頗多,其中有家僕張寅,乃是張家供奉多年的壯士,十分勇猛。爲報張家多年的大恩,張寅帶人衝殺在前,爲禁軍榜樣,鼓舞士氣,很快與賈秀殺在一起。

甫一見面,來人便問道:“將軍舉兵叛唐,驅趕太上皇,敢問往後有何打算?”

“謹慎。”姜亥道:“但行宮不好強攻,郭千仞已經試過一次,打草驚蛇了。”

韋見素擲地有聲地道:“我欲奏稟陛下,貶謫盧杞,伱等可願與我一同進言?”

郭千仞愣一愣,拿起唐軍的頭盔套上,當即也跟着大喊道:“護駕!”

嚴武當即翻身上馬,召集人馬,趕往行宮。

他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一個小人物,一怒之下,幹了造反的買賣,可推翻大唐自己當皇帝肯定是做不到的,他既沒有那樣的才幹,也沒有那樣的威望,今夜即使勝了,等到諸地官兵回援,也必死無疑。

“昏君在那裡!”

他一向對張垍這個駙馬有所猜忌,此時更是想到了當年張垍庇護薛白一事。

“太上皇慣來信任盧杞小人,言路閉塞,於與當年信任李林甫何異?”

“誰?”

他原是一個籍籍無名之人,隨着這一喊,他的名字也就將流傳下來,只能說是“盛世求活命,亂世唯留名”了。

“就派韋見素去。”李隆基很快做了決定。

一切似乎都變了,聖人歷經大亂,幸蜀,成了太上皇。一切似乎又沒變,帝王之心還是那顆帝王之心,宰相還是那個擅於斂財、黨同伐異的宰相。

等到韋見素、張垍等人覲見,便見盧杞站在一旁。

盧杞道:“臣願往!”

很快,殺過來的劍南軍們大呼道:“我們纔是來護駕的!”

一時之間,漫天響着的都是“護駕”二字,落在李隆基耳朵裡,他卻更覺可怖。

85.第85章 天子庠序197.第194章 官袍216.第213章 千古情185.第182章 大鬧仙台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369章 情敵第360章 捷報100.第100章 請帖140.第137章 斬死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第418章 亂起第340章 提議338.第330章 疑惑159.第156章 高高掛起第396章 蓮300.第294章 元夕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第436章 都在努力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366章 心意258.第256章 隱田84.第84章 骨牌第502章 摯愛148.第145章 繼任者第521章 死守汴州第445章 將計就計101.第101章 接洽263.第261章 揮鋤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第384章 畫師第381章 誰更執拗145.第142章 改變198.第195章 李花17.第17章 還家第420章 人如狗195.第192章 秘書省第445章 將計就計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第344章 西南第542章 憶揚州28.第28章 塞上詩282.第278章 脈絡79.第79章 不虧157.第154章 餿主意第488章 明朗18.第18章 追兇者50.第50章 坐實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第115章 匠師129.第126章 自由90.第90章 考驗第395章 緩兵之計99.第99章 得寶歌315.十一月總結51.第51章 勿論真假第364章 積怨257.第255章 新田310.第304章 右相府68.第68章 青玉案169.第166章 教坊295.第289章 滿月宴第542章 憶揚州114.第114章 踏青第486章 幸蜀第454章 身份第542章 憶揚州201.第198章 發報人第482章 綺念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第370章 移棺第346章 川西高原197.第194章 官袍第497章 機會23.第23章 撿來90.第90章 考驗第519章 定計266.第264章 定罪第349章 大樹寨213.第210章 昭應尉118.第118章 人情第501章 痛失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59.第59章 選婿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14章 傳承148.第145章 繼任者第414章 傳承228.第225章 上任第496章 咸陽橋之戰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第522章 壞了一鍋粥第544章 服衆37.第37章 節外生枝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153.第150章 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