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忠烈王的封號一出,大明舉國震驚。
南京街頭巷尾,全是議論的百姓,茶樓酒肆,了讚歎和揣測,以及羨慕,各種混亂。
沒有人敢胡說八道,唱反調的,每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都會很小心地看看周圍,然後,及時打住。
不是周圍有人,而是本能地驚恐。
馬士英的倒臺,阮大鋮的被捕,留給了大家足夠的想象空間,傳說裡神出鬼沒的皇帝親軍錦衣衛隊,再出江湖了。
“好。應該的。”
“對!”
不唱反調,未必是一個社會的好現象,甚至,在很多時候,都是極端的現象,預示着危機爆炸的臨界狀態。
但是,張由鬆沒有感到恐怖,他覺得,這種現象還是不錯的。許多亂七八糟的發言,社會集團,造成的往往都是負面的,製造矛盾,互相消耗,將人的窩裡鬥本能充分地發揮出來了。張由鬆也確實開始糾正民風問題,吩咐錦衣衛隊,便衣官員,在糾查社會風氣的時候,凡是有言語上的問題,也一併揪住不放,好好審問。
敢說皇帝壞話的,一定不是好人,如果站在大明的立場,華夏的立場的話,這就是破壞團結,破壞皇帝的威信,明朝的凝聚力。非同小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閉上嘴巴!”這就是張由鬆的鞋。現在,他已經將自己的意識,深深地融合到了皇帝的身份角色中,在國家危機時刻,只有統一和凝聚,纔有出路。
錦衣衛迅速擴張了勢力,雖然內部核心沒有多大變化,可是,外圍的組織卻極大地灌水,膨脹了不止十倍。這些人,在一定時期內,專管輿論。
既然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向滿清靼虜的刀鋒處看,要戰鬥,那麼,背後的任何冷言冷語都是冷箭,需要拔除。
在困難時期,需要專制,需要強權,在和平時期,適當放鬆,這是常理。
在秦淮河上的嫖客的牢騷被治理以後,全國又有不少的人,犯了言語之忌諱,結果,被整得很慘,捱打是必須的,既然你嘴巴發賤,就得皮膚髮癢,接受綜合治理。
張由鬆是每天都關注這些事情的,因爲,在出徵北上之前,爭取民心,扭轉社會風氣,是必要條件。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民,都有心,都有良心,都得努力爭取,要爭取民心,就必須打擊部分的毒草。
張由鬆宣佈了詔令,宣佈各地官員和軍吏等,應該關注百姓的言論,凡詩然詆譭朝廷的,立刻論罪逮捕,絕對不能輕鬆了。
“此等人物,定爲漢奸即可!”
當然,張由鬆的針對性很強,又不允許官員們將事情擴大化,主要將權利交在錦衣衛隊的手上,並親自檢查彙集來的情報,以保證不會出大亂了,給手下的錦衣衛隊和官員們,以作弊的機會。
如果官員真的有問題,可以上告,對於朝廷,以及朝廷的政令和決鉑則必須無條件服從。
大明的國家和社會鞋迅速變化,人心被強制地扭轉了,凝聚力迅速增強了,許多不和諧的語言,論調,都消失了。民心和社會輿論,歸於淳樸。
這期間,許多地方的訴棍們,受到了嚴厲打擊。
這幫人,最是愛惹事生非,無理取鬧,雖然說自己沒有多大本事,走上終極的科舉道路,卻也有些小本領,自以爲是,牛皮哄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以煽動百姓,顛倒是非爲能事,從中欺騙善良,播弄是非,攫得資財。
這些大明的民間意見領袖,很快因爲慣性,亂七八糟地說了,甚至挖苦諷刺皇帝的背景,什麼老福王啦,什麼淮安的一隻流浪豬啦,什麼好色啦,什麼不懂得治理國家,只是到胡作非爲啦。等等。
張由鬆專門吩咐錦衣衛隊,來修理這幫人,因爲,這幫人就是社會的寄生蟲。
這些小規模的專項整治活動,逮捕了不少意見領袖,統統關進監獄裡,讓他們餓着肚子去發表意見吧。
正因爲民風在迅速糾正,所以,高傑將軍的忠烈王爵的發表,引發的只是羨慕和驚歎,沒有人敢去惡意地誹謗或者攻擊。
排除了少數渣滓的搗亂,大明的官員和百姓,對於皇帝如此看重一個犧牲的將領,如此不遺餘力地封賞,很是感激和感動,那種爲皇帝爲大明而獻身的精神,被激發出來了。
“當英雄真好啊,”
“未必是英雄,只要是忠良就行了!”
“對,我們得愛國效忠,你,看看,人家高傑將軍,王爵!嘿!咱做夢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啊!”
消息迅速傳播,從睢州一帶,也迅速反饋了消息,錦衣衛隊的秘密暗探們,心有餘悸地講述了高傑軍忽然停止了在當地的報復殺人行徑。而且,迅速地返回了軍營。
在南京朝庭這爆也接到了類似的報告,是高傑部將李本深的口氣寫的,表示感謝皇帝和朝廷對於他們主將的封賞,還有對他們的撫卹,表示認罪服罪,對睢州的肆意屠殺,還表示,要對皇帝效忠到底。
高傑的另一部將李成棟,也發來奏章,表示感激和效忠。
張由鬆將這些奏章拿在手裡,認真地看了看,信手丟給六大內閣臣子。
他纔不相信這些東西呢。
歷史上,李成棟是投降了滿清的,後來,又因爲矛盾,反正抗清,直到最後戰死,而李本深,也是叛徒,後來,當了滿清的什麼提督,一直到吳三桂舉兵作亂,還參與了三藩之亂,直到最後戰敗被俘,最後的最後,被清帝康熙凌遲。
明軍投降滿清的將領,能夠有善終的不多,耿仲明因爲收留了逃人問題,不得不在軍中自殺,孔有德被義軍打敗自焚,那個劉擇清,則被人家找了一個藉口,凌遲處死!
至於鄭芝龍,因爲兒子抗清而被但作人質給咔了,已經衆所周知。
“傳,命李本深將軍立刻整頓兵馬,固守各鎮地方,而以部分人手,護送忠烈王的靈柩,送南京來!”
“高傑將軍爲國犧牲,朕極爲痛心,着即封其妻爲忠烈王妃。”
“朕要將忠烈王的忠骨,埋葬在太祖的陵墓周圍十里,舉行國葬,以爲榮耀!”
皇帝的命令下達以後,六百里加急送河南地面,李本深接到了詔令,也理智地糾集了本部人馬,以王之綱守開封等地,自己帶領精銳部隊,火速趕往京城。
五日之內,部隊趕到,張由鬆則率領羣臣到城外迎接,然後,舉行盛大的禮儀,將高傑安葬到了南京城外,還專門開闢一處陵園,建立了所謂的“忠烈陵”。
由皇帝親自主持祭典的葬禮,倍極哀榮,內閣六大臣親自扶靈柩,京軍將領親自擡棺木,顯示了特殊的格調和待遇。
陵墓周圍,設置了障礙,防線警戒,有一百名士兵專門守候。
在附近,還建立了專門的忠烈寺,以供官員們來拜訪,瞻仰,而且,張由鬆還規定,在這裡,是所有京軍將領們每週都必須來聚會的地方,皇帝也親自來,領導衆將,緬懷高傑,激勵志向。
這裡,成爲大明朝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
窩囊至極而死的高傑,可以安息了,但是,他九泉之下,就算有知,也絕對不可能料到,皇帝在給予大恩的時候,也表現了相當的嚴厲和原則,給了所有大明的驕兵悍將們,一記重重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