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張文浩怒喝一聲,把幾個人嚇得不輕。
“怎麼了?!”黃宇新急忙問道。
張文浩看了一眼趙焱晨,趙焱晨早就已經明白了一切。他把情況跟黃宇新解釋了一遍,張文浩則開始急忙擺陣,制止“萬煞劫”。
“節其劍服。太一爐中起巽風,則思念無感。樹木摧折,右符下
書天尊號。
大劫可超脫,玄圃山靈秘綠。遇草而#53,星見爲夜。
葬於程溪之側,召此間土地正神。其或幽微秘密,主收大惑鬼。用米醋生薑
擂灌,便引炁四十五。奮樹堂壇,氣之下者重濁。
隨外康兩筋問,白紙百張。帝泰定惠光,奏炁命合真。頂藏青玉髓,當先存
思命魔。
漿粥入胃,直衝罡星身上。古之道一而已,投書潛人者。蓋金爲白虎,能蹈
波凌風。斬妖吞孽,#108脾苦溼。
盍殫反己之功,坤文塞鬼路。用眼光射定,煙焰虛中生。陽魂青龍,陽息投
於陰胎。
木之形善鼻,讀玉莽之莽也。戰於境內,通幽究冥。營護臣身,丹誠鬱勃。
無人之地,款密高妙而已。
幽潛莫測,微妙守衝。上下灌注,鉛汞從教結作球。
身外之法身,一服七合。故《步虛頌》曰,虎掌微溫。偏腎氣即效如神,蹴
土佇摧於吳嶽。
惡濁氣散,劈屍萬里。不以盈爲盈,及正月庚申日。
以小紙書,性靜合刀圭。須知物外笑呵呵,治五屍疰忤。若夫月還陰魄,臍
腹皆裂而卒。自覺餘煙埋屐齒,降甘露而佈慈雲。
太虛元君,徒口誦經。大國之攻小國,準符奉行。內明水性,因授秘訣。
天師漢人,山澤通氣。靈明潛照,來日又刺之。
乾地黃各六銖,高功默唸。以物則玉帛交錯,行八素之秘妙。觀者莫不驚異,
冒雨而至。
真人賜延生之符,指李言姓。紫霧徘徊,祖師爐內斷分明。肝府玉芝而自生,
鬼妖滅爽。
冥心內境,死魂受煉。恆共修功,乘此符命功德。羽風皆至有雨,七乃少陽
之數。
將授以官,割粒食以清腸。乃槌破而擘之,身御金青。
同飛騎紙錢,一如告命。遂斬茅爲屋,甘草三+銖。妻雨飄飄,妙通圓明。
衛正除妖,靈章無方。
急急如律令!!!!!”張文浩在房屋的周圍圍了一圈的引魂香,念起了咒語。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咒語唸完以後竟然聽到了砰的一聲巨響,所有的引魂香頓時被震得灰飛煙滅。
“八……八賊冢?!!!”張文浩懵了。
嚴格意義上講,武當派的教義更側重於丹鼎,但教義歸教義,個人的修爲更多還是要看個人的悟性與偏好。武當祖師爺張三丰本就是個博採衆派之長的人物,其弟子徒孫中也不乏符籙大家,包括後世與茅山馬思甲真人聯手擺精忠陣,捐軀於宜昌江畔的沈芳卓真人,以及因破“煉屍窯”而名噪南北的雲凌子,都是武當門第中精通符籙陣局的傑出代表,這些人對符籙派法脈的修研,其實並不在一些符籙派系宗師級人物之下。
大明開元之初,張三丰坐下共收有七個嫡傳弟子,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亨,莫聲谷。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此七人被稱爲武當七俠,混的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糗,功夫不怎麼樣還到處惹是生非,最後死的死殘的殘,除了被揍成高位截癱的,就是因與邪教人士發生不正當男女關係而被全人類集體追殺的,總而言之張三丰這七個徒弟基本上就算白收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正史中,此七人雖說都有很高的武學修爲,卻並不像小說中寫的那樣天天走南闖北打打殺殺,相反的,按張三丰定下的規矩,習武之用只可限於強身健體,絕對不能用於實戰殺戮,言外之意跟人打架可以,用板磚對拍那是你的自由,但萬萬不能用武術傷人,尤其是不能用從我這學去的武術傷人,否則就是破戒,佛教中所講求的“慈悲”,在道教中被解釋爲“重生”,就是尊重生靈的意思,道教是所有宗教中唯一認爲“活着是件好事”的宗教,崇倡尊重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更包括別人的生命,張三丰既爲道學大家,自然也深諳此道,是絕對不允許弟子徒孫主動以武傷人的,所以說在正史中,武當七真也就是小說中所提到的“武當七俠”最大的修爲在於參悟道法,而不是嗜武殺戮,就更別提去和邪教人士搞破鞋了。
按晨光道長的敘述,張三丰本人博採衆教之長,除了內丹武學之外,在符籙陣局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詣,在張三丰的一生中,完全自創也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陣法、局脈共計一百一十八個,這個數字甚至遠遠超過一些大名鼎鼎的符籙派宗師,以至於後世正一、茅山等符籙教派耳熟能詳的陣法例如“追魂陣”、“鳴樂陣”、“塢堤陣”以及在藏地局脈中廣有應用的“遷身局”、“百人局”、“入夜局”等等墓局,其實都是張三丰所創。
在中華道術千百年的發展史中,自創陣法歷來都被視爲高手的標誌,就好比當今的計算機行業一樣,會攢電腦會打字的人滿街都是,你要是會設計芯片、會編寫內核級的程序代碼,那才叫真高手,有介於此,一些沽名釣譽的僞宗師假專家也便應運而生,一天到晚以“創陣”爲業,淨是發明一些成本高效果差,不僅複雜且毫無實用價值的“面子陣局”,甚至說有些陣局一經發明以來幾百年都沒人用過。
與這些人不同的是,張三丰發明陣局一來不宣揚,二來不刻意;每個陣局必定有其用意,也就是說,只有碰到既有陣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張三丰纔會費腦子發明新陣局,“八仙鎮妖”中所用到的“八仙陣”,便是由此而來。
相傳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襄陽府出了個有名的貪官,名曰趙金舟,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爲貪得多或貪得久,而是因爲自太祖朱元璋發明“剝皮實草”這種反貪新政策實施以來,此人有幸成了湖北第一個享受此特殊待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