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豬吃老虎是蕭奇這一世的特長,而且他連美利堅人民都坑,坑一下日本人,是絕對的無負擔,一點兒都沒有。
他就裝得跟什麼都不懂一樣,喝水看着自己整理的資料,實際上將兩人的對話全部聽在耳裡。
夏目良平和河通長石談論得非常快速和直接,因爲現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時間讓他們慢悠悠的想對策。
從今年年初開始,兩家的實驗室都已經在往更高規格的鋰聚合物電池進軍了,這6mm尺寸的,都已經經過了千百遍的反覆研究實驗,根本就是技術完善的實驗品。
兩人不是擔心能不能從實驗室轉化成爲實際的量產,因爲這種事情,以前的許多代電池產品他們都遇到過,只要是實驗室出來了,日本的生產線和工人們,就能將它做出來,這就是一個他們作爲電子製造強國的自信。
他們是在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產品後,蕭奇會不會一直採購下去。
就算蕭奇在其它地方採購了那麼多的硬件,日立和松下都不敢掉以輕心,因爲旭化成的產品放在手機上也能做,蕭奇自己如果不做了,可以賣給別人;內存和閃存也一樣,這是規定好的制式,手機、手提電腦都能用,攝像頭也同樣如此。
唯獨這個鋰聚合物電池,尺寸和大小,都是按照蕭奇制定的來做,那麼就是專門爲蕭奇的電子閱讀器打造的,一旦蕭奇公司破產了。追究責任都沒辦法,又沒辦法便宜點處理給其他人,好幾億美金的電池,就得報廢啊。
蕭奇是有着花旗銀行的全力擔保沒錯,大家日本的會社也知道蕭奇在華國有一百八十億人民幣的鉅額資產的事兒。
然而做電子行業,一百多億說多也多,說少也少,一個決策『性』的失誤後,一兩年全部將這些錢給敗光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也是他們一直猶豫,不想做定製的鋰聚合物電池。而是想讓蕭奇直接購買他們的成品鋰聚合物電池的原因。
但是如今蕭奇把話都說到這種份兒上了,兩人再不接戰,那麼在以後還怎麼擡得起頭做人?
能做的卻不做,還怕三怕四的,這哪裡是日本人的風格?
說出去都丟人!
日本人最喜歡賺的,就是華國人的錢,要求不那麼高,而且容易受到擺佈。
現在蕭奇雖然和一般的華國人不同,可兩人相信。隨着合作的深入,他們一定能加入到蕭奇的產業鏈。再不濟也會借蕭奇的錢,把自己的鋰聚合物電池技術磨練好,爲以後別的產品打好基礎。
兩人商討了半天,才終於定下了一個規程。
“蕭先生,我們從實驗室到量產,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是很多的,也有着許多的難處,您看這樣行不行……”河通長石的態度比剛纔。低了不少:“研發經費那些就不用您『操』心了,您只用在合同的前兩年,採用每個季度提前付款的方式,就算是對我們的照顧了。”
提前付款,這就是代表着他們對蕭奇的不信任了。
通常購買大宗商品,收到貨物後,推後一個月再付款也是很尋常的事情。
日本會社和華國的公司做生意。還經常開三個月的遠期匯票,而且還是美元的,以前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幣值穩定還沒什麼,但從去年開始。人民幣不斷的升值,這情況就有了巨大的改變。
結果等到三個月後華國的公司收到貨款,卻欲哭無淚的發現,這三個月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就讓自己的利潤還沒到手就縮水了大半。
而去跟日本人交涉,日本人還振振有詞,“我付出的一點也沒有減少啊,又不是我虧待你的。”
氣得華國的公司七孔冒煙卻又毫無辦法。
因爲由於做生意的過程中,日本的會社處於強勢地位,故而華國的公司不得不咬牙接受着這種訂單和生意。
當然了,歐美公司也是同樣這麼做的,所以做生意之中,很少有什麼平等的概念,誰強勢誰就會佔得先機,就能讓對方跟着自己的心意來轉。
對於做生意,蕭奇從來不喜歡拖欠,更不會在這些方面做小心思。
少年始終認爲,做生意和做人是一樣的,如果沒有那種大胸襟大氣魄,那最多也只是小打小鬧,根本沒辦法成就大事業。
可是,他也不能這麼任由日本人『揉』捏,否則以後還得了?
“你們先回去做一個預算吧。”蕭奇沉『吟』着道,“如果價格合適,你們的意見也不是不可以考慮。如若是太貴的話,又加上了你們如此苛刻的條件,我想三星應該很有興趣接下這個單子的,最近這幾年,三星的發展可比你們日本的會社快多了。”
被蕭奇直接用三星來打臉,兩人的臉『色』很難看。
有着韓國『政府』和國民全力支持的三星,從新世紀以來,先從『液』晶電視上面發力,然後現在又擴展到電子行業,比如手機、個人電腦等等,都是突飛猛進的發展着,的確比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的日本各大會社,要朝氣蓬勃得多。
更何況,三星向來以打敗日本的會社爲己任,凡是能搶日本人生意的,他們都願意去做。
要是蕭奇把生意轉到三星去,他們肯定是巴不得接到訂單。
三星對電子行業很重視,對於驅動電子行業發展的電池業務,自然也是非常上心,至少有上千個高級技術人員,在韓國三星的實驗室裡鑽研着各種電池,鋰聚合物電池這種高技術門檻的電池,對他們來說早已不是問題,只不過是如此輕薄的鋰聚合物電池,現在還沒能怎麼研發成功而已。
但沒有人懷疑,最多等個三五個月,韓國人就能在上面突破——得到一個國家的科研人員幫忙的三星,技術人才的儲備力量,絕對要超過日本任何一家會社!
不過,蕭奇話裡的意思,已經是接受了他們的先付款條件,那麼風險已經可以完全規避,賺錢是肯定的了,只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就不是兩人要擔心的問題了,價格因素要上報到會社的更高層決定,他們只要提醒一下,別爲了賺取過多的利潤,把這麼個大客戶『逼』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