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救父

從宮中回到家裡的路上,妙如的心臟還在一直撲嗵撲嗵地亂跳。

想起那個關係全家命運的關鍵時刻,她至今還有芒刺在背的感覺。就算前世經歷再多,難免也會冷汗浸衫。

不過,這次運氣還算不錯。皇帝果然被那幅作品吸引了,還問她,那幅貞元皇后的畫像,是否也出自她之手?

妙如老老實實把當初被大皇子,請到薛家別莊作畫的事,全倒了出來。

“翌兒是個有心的孩子!也算你作畫有功,說吧!讓朕賞賜些什麼給你爲好?!”玄德帝身着紫檀色龍袍,面容清癯,神態安祥,四十歲左右的樣子。

妙如鼓起勇氣,恭敬地答道:“臣女不求任何賜賞,只希望有個機會,替父親脫罪!”說着,她一揖到底,連連磕頭求拜,最後伏在地上不再起來。

“替父脫罪?他與亂黨爲伍,自甘墮落。朕不忍忠肅公一世清名,毀於他手,纔給他一個反省的機會。”皇帝平緩的語氣中,隱隱帶着一絲怒氣。

妙如忙拿出隨身帶着的奏摺,呈給了聖上。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玄德帝慢慢擡起頭望着她:“這奏章何人所作?”

“臣女不才,在親友的幫忙下,草擬了此封奏章。箇中情由,全系親歷,句句屬實。懇請陛下給臣女一個盡孝的機會,爲父親作證辯解一二。”言畢,妙如又拜了下去。

“朕原打算,關一段時間,給個教訓就放他回去。你們家人其實不必如此擔心。”說完,皇帝喟嘆了一聲。

妙如低聲泣道:“求陛下原諒!此事皆因臣女而起,‘攀附權貴’這類惡名,爲了親人。父親已經揹負許多年了。雖說他不在乎,好似已然習慣。可臣女不忍心,更多莫須有的指責加在他身上。”

“罷了,罷了!”皇帝擺了擺手,“朕應了你就是!能不能爲他洗清污名,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坐在馬車上,妙如心裡暗想,接下來的事,就只有靠自身努力了。不管長公主府那邊的人,再怎麼不願意她拋頭露面。這個堂她是上定了。

回到鍾府,汪姨父和旭表哥早已等在家中。在場的,還有任昭和白姑姑兩口子。聽說她今日面聖了,衆人皆被嚇了一跳。

“我們都只以爲羅家三姑娘,幫你引見皇后娘娘。是想讓娘娘幫着求情,怎麼還見着聖上了?”汪嗣弘有些瞠目結舌。

“是皇后娘娘引薦的嗎?侄女你幾時跟皇后孃家,鎮國公府扯上關係了?”任昭事後才聽說她進了宮,急匆匆趕來的。

只有汪峭旭一臉焦急地問道:“姨父幾時能放回來?”

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妙如舒緩了一直緊繃的神經,面帶微笑答道:“妙兒求聖上早日審理此案。應該快了!”

“妙兒,爲何不直接求聖上寬恕了澈之弟?”汪嗣弘皺起眉頭,望了兒子一眼,“這樣,甥女你就不用上堂作證了……”

汪峭旭微微蹙了下眉峰,沒有作聲,也有些不解地望着她。

妙如眸光一黯,凝神半晌。然後回答道:“妙兒並非沒想過。若是那樣,爹爹人是出來了,身上的污名可是一輩子都洗不掉了。無論以後爲官,還是回家教書,終身都要揹着這個惡名。咱們一家人該如何生存?”

“妙兒不能只顧着自己,家中還有四個弟弟妹妹。二弟都不到四歲。”她擡起頭來,臉上盡是不忍。

屋裡的三個男人都沉默了。一把扶過妙如,白綺輕聲安慰起她來。

梨清苑的宋氏,聽說大姑娘成功進宮,還見到皇帝。準備再次進宮,爲鍾澄作證,洗脫他的罪名。她坐不住了,等汪、任兩家人離開後。抱了明偲來浮閒居看望她。

妙如正在整理後日要帶去的東西,一些作呈堂證供的材料。聽說宋氏來了,忙讓人請她進來。

進門,宋氏就期期艾艾起來:“大姑娘,聽說你後天要進宮作證。可否帶上姨娘?”

妙如擡起頭來,一臉茫然,不知她是何意。

“大姑娘別誤會!聽說御史還彈劾老爺,替楊家藏匿贓物。妾身就想,這事我去證明會更好。畢竟妾身乃皇上賜賞的,從宮中出來,替老爺作證,或許更有說服力。陪着姑娘作作伴也好。”宋氏滿臉的誠懇。

妙如見狀,點了點頭:“好吧!不過姨娘要請記得,洗清爹爹身上的污名,保住咱們一家子才最重要。千萬別節外生枝……偲弟今後的成才,需要一個安穩的家。”

“大姑娘請放心,妾身省得,不會胡來的。”宋氏作出保證。

妙如又把關於鍾澄窩贓這部分的應對,跟宋氏合計了一遍。

這日,妙如特意穿了身較爲素淨的衣裳,帶着了一箱子證物,和宋氏乘着馬車出門了。

上面安排,在早朝宣和殿的偏殿裡,爲鍾澄的案子作最後的問審。

因這案子沒有原告,只有被告。而且還涉及到忠肅公獨子的家事,在妙如遞上奏章後,皇帝就吩咐,讓人把鍾澄從刑部大獄,轉到了宮中來關押。

這天,前來聽審的朝臣,除了三司的都察院御史,刑部尚書和大理寺的官員,當然還有內閣的幾位輔政大臣,以及帝師程太傅。

太子姬翌作爲監國,也列席其中。

看到滿堂的大臣,不是鬍子花白,就是目光銳利,氣勢壓人。

妙如心裡難免有些發怵。不過,她一想到這是最後的機會,就暗地裡給自己打氣,不能退縮。最後鼓起勇氣,拿出當初畢業答辯、找工作面試、設計稿當衆宣講的勁頭,硬着頭皮進來了,宋氏被擋在了外面。

不過,有一點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爲禮俗上的避忌,她可以理直氣壯地戴上面蒙。這樣也可幫她擋掉一些刺人的視線。

走到大殿中央,拎着裝證物的箱子,她小心翼翼跪下叩首行禮。

“下跪者何人?”堂上傳來肅穆冷厲的質問聲。

妙如擡起頭來,前面是一位冷麪的中年官員,也不知是何來路,光憑氣勢就能嚇退一票膽小的。

“稟大人,小女乃翰林院侍講學士鍾大人之女。”妙如恭聲答道。

之前她想過,爲了不輸氣勢,答話時千萬不能畏縮。是以,她雖然跪在地上,也把腰桿挺得筆直的。

“來此地何事?”

“回大人,爲父申冤,替父作證。”清脆的女聲在空曠的大廳上回蕩。

此時,殿中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的議論之聲。

“冤從何來?”堂上的大老爺一拍驚堂木,厲聲喝道。

妙如並沒被嚇住,跪立在地板上,向前方圍坐的一衆官員們拱了拱手。

“不知我父下獄,是因何緣由?”

“御史彈劾他三大罪狀:不認親女,虐待謀害親女、窩贓。”

“可有證據?”

“這裡有彭澤、杭州他昔日同僚的證詞。同地爲官,他們竟從未聽過,他大女兒是元配所生親女。”正位上的主審,讓旁邊的侍者,遞來一疊文書。

妙如應付地掃了一眼。

“請問大人,那鍾大人有跟他的同僚親口說過,小女子不是他親生女兒嗎?”

“這……”

“想必那些人的供詞,多爲道聽途說,或是女眷之間的猜測議論。婦孺閒聊時的笑談,豈能拿來作證?!”

“本官派人到鍾府調查過。你家奴僕證實,在鍾大人回鄉守制之前,你都稱他爲‘老爺’,稱他妻子楊氏爲‘太太’。而你兩位妹妹,皆爲他們爲‘父親、母親’,可有此事?”

“不錯,六歲前,小女子確實都是這樣稱呼父親的。”

“那你還有何話好說的?”

“大人明鑑,小女子出生時,是昭明初年,那時祖母和孃親皆在逃難途中。因爲顛沛流離,生母林氏誕下小女和雙生兄弟後,就離世了。哥哥也當場夭折。後來幸得繼母之父派人搭救。咱們祖孫倆,才被千里迢迢送回到家鄉,與父親相聚。小女子自幼身弱多病,聽祖母講,還在襁褓中時,有次生病,眼看快要不行了。得遠來的遊方和尚醫好後,說小女子父母緣薄,得出家才能養活。祖母和爹爹自是捨不得,那僧人又指點了一條化解之法。說只要在六歲之前,不認他們爲父母,當成從外面抱來的或過繼的撫養。是以,小女平日都喊他們爲‘老爺、太太’。”

“此話你可有證人?”

“當然有,父親和祖母都知道!只因那和尚說,不可讓外人知道。否則,此法就不靈了。其他人並不知曉。是以,繼母進門後她也不知道,以爲當真是抱來的。小女子四歲時還因這個緣故落過水,差點沒命。”

此話一出,讓人聯想起,之前關於楊氏的傳聞。似曾有她出手害眼前這位落水的說法。

“既然沒人知曉,你又是從何得知的?”

“祖母臨終前,親口告訴小女子的!”

“鍾姑娘,鍾老夫人去世時,你有多大?”

“五歲!”

“五歲的女童,能聽得懂此事?還能記上這些年?”

“那天是小女子此生最痛苦的時刻,印象自然深刻。而且還記得當時替祖母診治的,是前朝宮中出來的裴太醫。說是虛勞之症,油盡燈枯……”說到最後,妙如的聲音有些哽咽和顫抖。

第190章 孤膽第210章 宮宴第352章 審訊第127章 解圍第236章 旁敲第4章 決心第42章 觸動第395章 圓滿第311章 靈犀第78章 喜事第94章 抄經第96章 同好第145章 小定第99章 立場第1章 秋夜第143章 磨墨第244章 鬆動第306章 風言第296章 心思第142章 交底第145章 小定第175章 踏青第372章 怒發第200章 波瀾第331章 喜悅第53章 夜影第202章 贊者第29章 漏底第228章 朦朧第155章 衝撞第326章 怒放第199章 繞道第102章 重逢第183章 敘舊第130章 處心第389章 言歡第381章 揚鑣第324章 託付第322章 觸動第270章 洞房第94章 抄經第108章 出府第278章 脈脈第68章 忌憚第113章 坦陳第200章 波瀾第137章 風聲第131章 積慮第140章 緣故第36章 過招第337章 年關第383章 囹圄第291章 防微.第269章 結髮第361章 防範第94章 抄經第338章 心虛第261章 機緣第272章 巧合第17章 姐妹第123章 短板第246章 變故第116章 避雨第304章 錯認第284章 挑撥第82章 隱情第367章 出路第117章 動容第295章 影綽.第180章 了斷第341章 夜話第218章 慧眼第39章 閨學第64章 回府第279章 破冰第306章 風言第379章 喜宴第392章 力爭第383章 囹圄第44章 入畫第344章 教子第244章 鬆動第96章 同好第86章 道歉第58章 失蹤第19章 離別第179章 無辜第91章 意外第32章 笑容第154章 委屈第180章 了斷第290章 疑竇第249章 抽薪第225章 對飲第56章 爭議第124章 算計第165章 撲朔第21章 妾禮第21章 妾禮第235章 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