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雷雨天氣連綿,沉悶得令人昏昏嗜睡。鳳未央自甦醒喚了一聲“母親”後,接下來的兩日只一味的昏睡,清醒的時刻並不多。也就直到這第三日,天空放晴,鳳未央才稍見好轉。
今已是第四日的清晨,天剛剛破曉,蕊心就按時把藥端進來悉心伺候着鳳未央服藥。
蕊心輕聲喚醒牀中削瘦成紙片的人兒,“小姐,該喝藥了。”看着小姐皺着眉頭把苦藥喝下,蕊心也心頭也不好受,恨不得自己來替小姐受這份苦。
待鳳未央把藥碗喝得見底,蕊心把碗接過去,再轉身端來一碗清水再交到鳳未央手中,小聲問自家小姐:“小姐,苦不苦?把口簌一下,再含上一顆蜜棗,咱就不苦了。”
鳳未央只覺得自己沒那麼嬌慣,可仰頭看着這個前世跟着自己進宮卻慘死的婢女,卻眸子盈盈一熱地道,“不苦,蕊心端來的藥向來都不苦呢。”這苦,前世的苦已經吃夠了;如今藥中的這點苦,又算得什麼呢?
初初醒來,鳳未央只覺得一片迷茫,自己明明已經死了,魂魄還夜夜盤旋在未央宮中不肯離去。可鳳未央再睜眼時,發現自己回到了十歲以前,小小的身軀,熟悉的佈置,以及翕合的眼眸中還倒映着已故多年喬氏的模樣,心中沁滿悽苦地她開口喚了一句“母親”。
直到第三日天放晴,鳳未央完全醒後,第一件事就是呆坐了一整日:神情呆滯,不吃不喝,不言不語,就像魔怔了一樣,着實嚇壞了鳳宅上下。
那喬氏見小女兒醒來只喚了一聲“母親”後,又接着昏睡了兩日不起。第三日更甚,人是醒了,卻神情呆滯,怎喊話也不回,着實嚇人!
這日夜焦心的喬氏不得已心氣漸衰,身子一時撐不住,終在第三日晚飯間倒下。如今的鳳宅喜哀兼半,鳳二小姐是醒了,可喬氏卻倒下,府中上下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喬氏病倒,沒人敢告知鳳未央,所有人掛着愁雲慘淡之色,並沒有因她的甦醒而減少。可經歷一世的磨礪,鳳未央早懂得了察言觀色,遂細心追問下,才得知母親喬氏爲了她日夜煎熬,終病倒在牀榻上。
萬分確定自己得以重生的事實,也接受這個事實,爲了不給家人雪上加霜,鳳未央這纔好生聽從蕊心與奶孃的勸慰,早日把身體養好來,免教父母兄弟擔憂。
鳳未央猶記得十歲這一年,那時候金陵盛時疫,自己正是那時不慎染疫。可當年那場大病卻沒兇險到要奪去她的性命,更沒有要昏睡整整十五才方見轉醒,明明是高熱三天人便轉好了,第五日就能下地。
那是因爲金陵有一位從宮中退隱下來的名醫孫大夫,才讓這場時疫不見得那麼兇險。
前一世,鳳未央被保護得太好,從出生就活在象牙塔內,父母二人又是恩愛如初,也從不見父親納過妾室,以致她鮮少知道深宅大院裡的那些吃人於無形的手段。
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夫婿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君王,當年嫁與他時,他還是一介白衣。鳳未央不介意他出身貧寒,她只求自己和他能如同鳳氏夫婦一樣一世一雙人,白首不相離。
但在外征戰光復魏室江山的宋志軒,卻不得已之下娶了顧來儀,丟棄當初對她的種種曾諾。不過這一世,鳳未央看開了許多,也不再過於執着一些不該執着的事,自古男子三妻四妾,乃不能駁之常理。
這一世,她要親手控自己的命運。
這一世,她的所作所爲將由後世人評判。
猶記得這一年,宋志軒纔剛剛喪父吧?沒錯,鳳未央甦醒的這一天,正是宋志軒與兄妹幾人扶靈回祖上的封地安葬父親……
鳳未央思慮千迴百轉,意識到重生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必須着手做準備,只有做到極致的未雨綢繆,才能應對將來橫生出來的變數。因爲這場大病,自己的重生,已是一個極大的變數。
鳳未央看着身前的蕊心,前世裡不僅蕊心慘死,就連百年望族的鳳家都遭受無妄之災,舉家上下落得滿門抄斬的地步。
這一切乃因鳳未央不爭,也是顧來儀的恩賜。這一世,鳳未央暗暗發誓,絕不讓身邊的人再受半分的苦,吃一分的罪!
“小姐,小姐……”綠柳小聲喚着自家小姐。看吧,小姐又發呆了,該不會是大病初癒後,所留下的怪症?
綠柳腦袋捱了一記敲,鳳未央早已回過神來,不慌不忙地道:“你的小腦袋瓜裡又在臆測本小姐什麼了?嗯,喚我何事,且說吧?”
看着恢復如常的小姐,笑容和煦的問自己何事時,還不忘打趣一番,綠柳覺得很詫異,深覺得自家小姐大病一場後,已與往日有些不一樣了。
但具體哪裡不一樣呢?綠柳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也是,才十二歲的小丫鬟,她哪裡想得透?
這再世爲人的鳳未央,性子儼然穩重許多,心智不僅成熟,那連那一雙如泓潭清泉的眸子,都過早地盛滿了一些深不見底的東西。
綠柳被自家小姐一時揣測透心思,忙着討饒起來,便把藏於身後的書像變戲法一樣亮出,且借花獻佛般地道:“小姐看,這是什麼?”
鳳未央接過去望了一眼,一臉篤定地笑道:“這準是二哥吩咐人送來的吧?”
綠柳吐了吐粉舌,點頭:“正是二爺託黎兒送來的,二爺是怕小姐在屋子裡悶得慌,好讓小姐您用這書打發時間哩。”
鳳家二少爺鳳瑾珏,深知自己的小妹喜愛看書,便差人送來自己私藏的孤本。鳳未央細細撫摸書的頁面,心中早已是熱乎乎的糊成一團,腫脹的眼眶差點兒落下淚。
她的屋內已塞來不少好東西,全是兄長幼弟們惦念自己被憋在屋子裡怕悶,便到處索羅來一些時鮮好玩意兒送進來,供她解悶。
還是自家人好,起碼不會心心念念地想要害你於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