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保佑,宋相宜的眼眶紅了,她一直堅信大哥不會死,而今上天終於垂憐。
王御醫在連州的帶領下匆匆進了文氏的院子。
王御醫也是來過宋家的,知道這裡是文氏的正房,於是很是詫異的問道:“連州姑娘,不是說你家五小姐重病,需要診治嗎?”
連州面色不變,只是做出一個請的姿態:“您進去就知道了。”
王御醫進了內室之後,文氏和宋相宜心急地迎了上去。
咦,這宋家的五小姐不是好好的嗎?怎麼反倒是大公子病倒了,王御醫還糊塗着呢,他說:“宋夫人這是怎麼說的?”
文氏自然不知道宋相宜搞的鬼,她面上神色焦灼:“王御醫快看看我兒吧,他昏迷不醒啊。”
迎着王御醫的眼光,宋相宜歉意的說:“我大哥深受重傷,還請王御醫先救人,事後我會向您解釋的。”
醫者仁心,王御醫拿出診脈用的小枕頭,欲行診治。因爲要檢查宋相承身上的傷口,宋相宜這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只能先行迴避了,本來文氏多少也要回避一些的,只是宋相承的傷口太過深廣,王御醫擔心醫治過程中會出問題,導致自己惹上麻煩,於是才讓文氏旁觀。
左右無事,宋相宜想到袁湘湘現在也很擔心,於是就讓連州去請袁湘湘過來,就說自己有事要商談,其他的不要多說。
內室裡。
看着兒子胸口偌大的血口子,文氏心如刀割,捂着嘴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聽得王御醫也是心生不忍,他拿出工具對文氏說:“夫人,這傷口實在是太深,必須要縫合,我縫合的時候,您可千萬不要插手,也別出聲,萬一我被嚇,這手一歪……”
王御醫沒說下去,但那意思,文氏也是聽懂了。
她哪裡見識過在活人身上穿針引線的事情,尤其還是在自己兒子身上,只瞧了一眼,居然發出一聲呻吟就暈倒了。
王御醫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叫來宋相宜把文氏扶了出去。
大約過了五六分鐘的樣子,王御醫走了出來,一邊擦着手上的血,一邊嘆息說:“宋夫人,宋小姐本人已經盡力了,無奈大公子他失血實在是太多了,傷口雖然不曾傷到五臟六腑,但是津血既枯,人死不過是時間的長久罷了。”
說白了就是失血癥,無論是在大良還是在古代的中國,這都是絕症,無藥可治,並且因爲是急性缺血,患者往往會在一兩天之內就痛苦的死去。
文氏聽完大喊一聲再次暈倒了,宋相宜也是痛苦不堪,她連聲問道:“真的沒救了嗎?就沒有其他的辦法把血補回來嗎?”
美人如玉,梨花帶淚,更見清麗。
實在是無能爲力啊,王御醫不敢看宋相宜,再次深深的覺得無力,他說:“我醫術有限,實在是救不了大公子,另請高明吧。”
踏進正廳的袁湘湘和連州剛好聽到了這句話,袁湘湘的臉當場就慘白如雪,她傻愣愣的站在那裡,半天就像個木頭一樣,看着很是嚇人。
連州也是痛苦不堪,她忍不住哭了,心中的弟弟就這樣死了,還這麼年輕,在她心裡宋相承一直還是個孩子。
愁雲慘淡萬里飄霜,宋相宜啞着嗓子說:“連州別哭了,幫我送送王御醫。”
隨後又對着王御醫說:“稍後診金會送到您府上的,今日的事情還請保密,我們宋家還沒做好準備,若是有人問起您就說是您是給宋家五小姐看診的就好。”
說着端莊的行禮,可整個人都在不斷的顫抖。
嘆息一聲,王御醫點頭說:“放心,這種事情我理解的,我不會多嘴亂說。”
大廳內一片寧靜,連州扶着文氏去偏房休息,這裡就剩下宋相宜和袁湘湘兩個人,宋相宜一步一步走到袁湘湘的面前,撲通一下跪倒在她面前,悲慟痛哭:“湘湘,我對不起大哥,更對不起你,害的你年紀輕輕就要守寡。”
“我只問你,相承呢?”袁湘湘的聲音空洞蒼白。
宋相宜羞愧不已:“在內室,已經診治過了,王御醫說大哥他已經……一兩天之內就會……”
袁湘湘卻吃吃的笑了起來:“騙人,你們都騙人,相承怎麼會死,我不相信的,我累了我要回去休息。”
說着一個人就要往回走,看她這樣,宋相宜更加痛苦,她叫來丫環護送袁湘湘回去,吩咐道:“守着嫂嫂,直到杏兒回來。”
小丫頭老老實實地扶着人走了。
宋相宜進了內室,拉住宋相承的胳膊輕輕搖晃着:“哥哥你醒醒好不好,求你了,相宜求你了。”
宋相承像是永遠的沉睡了一樣,一動不動,猶如泰山上最堅固的磐石,不管外界如何斗轉星移,他永遠都不會再動一動了。
“大哥,我對不起你。”宋相宜哭着哭着嗓子就啞了,“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不是我,你就不會去馮家,也就不會死。”
哭過之後,宋相宜的心神漸漸平靜下來,她閉上眼睛,腦海裡卻掀起了風暴巨浪。
她前世的父母一個是法醫一個是醫生,因爲從小就被灌輸醫學知識覺得很厭煩,後來才執意報了金融專業。
前世父母填塞給她的知識,她都還記得,失血癥也叫作急性大失血,是指人在短時間內失去身體內的大量血液造成的急性休克,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輸血就會缺氧或者腦萎縮死亡。
現在大哥還能自主呼吸,大事宋相宜很怕發生急性休克,一旦出現了必死無疑。
怎麼辦?如果實在現代,宋相宜完全可以根據宋相承失血的程度和血紅蛋白的含量,輸入相應的血量,可問題是這裡是大良朝,連西醫、血型都不知道的大良朝。
又是清淚漣漣,大哥我知道救你的方法,卻沒有救你的工具和條件,該如何是好?
難道真的只能眼睜睜的看你死去嗎?
宋相宜在這邊肝腸寸斷,王御醫回到家後卻長吁短嘆,弄的七八歲的兒子很是不解,問道:“爹爹您爲何悶悶不樂呢?不如給織兒講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