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與自卑同行
能夠使我飄浮於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但丁
自卑是人的內心深處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爲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是一種危機心態。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條繩索,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拒絕與自卑糾纏。
世上有很多人因爲對自己信心不足,而不能走出生存的困境。這種人就像一棵脆弱的小草一樣,毫無信心去經歷風雨。這就是說,缺乏自信,而在自卑的陷阱中爬來走去,是這些人最大的生存危機,自然就會導致挫敗。如果不能從自卑中掙脫出來,那麼就成不了一個能克服危機的人。
“成功者”與“普通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總是充滿自信,洋溢活力,而普通人即使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內心卻往往灰暗而脆弱。那麼,他們的共同點又是什麼呢?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什麼人,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裡,都是充滿自卑感的。”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常。前進路上困難、挫折、預想的目標一時未能達到,甚至生理的某些缺陷,都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自怨自艾,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甚至走向自暴自棄。
心理學認爲,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爲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爲畏縮、瞻前顧後等。
自卑心理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上,比如說,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閃現出“輝煌”與“亮麗”,往往容易產生“看破紅塵”的感嘆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以至把悲觀失望當成了人生的主調;經過奮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績,事業上創造了“輝煌”,但總擔心“風光”不再,容易產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嘆;隨着年齡的增長,青春一去不回頭,往往容易哀怨歲月的無情和生髮出紅日偏西的無奈……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會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還會引起人的生理變化,對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會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憐憫之情。他把一美元丟進賣鉛筆人的懷中,就走開了。但他又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就連忙返回,從賣鉛筆人那裡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記取筆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說:“你跟我都是商人,都是在按照商品標籤上的價格賣東西。“幾個月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着整齊的推銷商迎上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忘記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遠忘不了你。你就是那個重新給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你走來並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爲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自尊和價值是多麼重要。只有充分相信自己以後,纔有決心去擺脫磨難,去證明自自己決不是一個弱者。
自卑是人生潛在的殺手,不論屬於哪一種表現形式,一旦發現自己錯了,都應當加以調節和根除。自信是克服自卑最有力的武器,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你自卑,你將一事無成;你自信,你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實現你的價值。心靈感悟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造物主是公平的,多給幾分智慧,就會少給幾分美貌;多賜予一些才華,同時也會給你留下某種缺陷。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該明白,無論怎樣都不該感到自卑,如果你比別人少了某些東西,那必定是因爲你比別人多了某些東西的緣故。千萬不要沉溺在自卑的情緒裡,那樣你就會越過越糟糕。
認清自己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在事業上攀爬前進的路程中,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敗了,造就他們成功和失敗的因素很多,關鍵的一點在於他們是否認清了自我價值。只有認清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才能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才能在自身領域上大展拳腳,走向成功。
入行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個新的起點,一不小心選擇錯了就會浪費數年、數十年的光陰,最後不得不選擇另一個行業重新開始。很多人在選擇的時候只看到了這行如何如何好,卻沒有考慮到這行是否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是否適合自己一直髮展下去。
有兩位好朋友,他們都很喜歡美術,所以他們報讀了同一個學校的設計專業,等到畢業之時,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於是他們其中的一個選擇了進入房地產公司擔任文員,剛進公司便領取高額薪水,可是他對房地產一點興趣都沒有,純粹爲了錢而選擇了這個行業,結果工作了3年還在這行中碌碌無爲,工資也沒有得到增加。另一個畢業之後在一家小型廣告公司做設計師助理,每天只是幫設計師處理一些簡單的圖片,工資連他朋友的一半都不到,結果3年之後,他已經被擁有4A稱號的大型廣告公司挖腳過去擔當設計總監了,工資也比他的朋友高出不知多少,最重要的是他還被同行稱爲最年輕、最有潛力的設計師。
這個故事正印證了一句話:“有了愛好才能做得精巧。”唯有熱衷自己工作的人才會做好自己工作崗位的事情,纔會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對行業發展有益的想法纔會猶如地下的泉水一般源源不斷地往上冒,這些都是幫助自己在自己所處的行業中取得進步與成功的必備條件。相反的,如果一個人整天機械般地按時上班報道,馬虎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心裡想着:“不求出人頭地,只求三餐溫飽,保着這份工作就行”的想法,這樣將永遠不可能向成功前進一步。心靈感悟
每一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意義,關鍵是自己想做什麼,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就。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敗,絕對和自己是否適合這行有着直接的聯繫。只有認清自己的價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從而更加自信地去搏擊人生風雨。超越自卑
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嚮往光明——
歌德
人類的所有行爲,都是出自於“自卑感”以及對於“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認爲每個人都有自卑感這種生存危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自卑作爲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輕微的自卑心理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轉化爲一種前進的動力。
但能做到這點的人不多,大多數自卑者都碌碌無爲。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生活中有很多自卑心理較重的人,而這種人由於選擇道路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結局。消極認命者,讓自卑的感覺化爲現實,他們承認並接受自己的確不如別人,相信自己沒有能力,因此很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努力與奮鬥。聽任命運的擺佈,以各種藉口自欺欺人,爲自己的失敗辯護。
自暴自棄者,由於看不到一點光明前途,因此便鋌而走險,走向侵犯他人危害社會的犯罪道路,這種以錯誤的方式去補償自己自卑心理的人,最終必定以更大的失敗而收場。
與前兩種不同的是,第三種人承認自卑的感覺,但他們絕不會讓自卑的感覺控制自己的手足。他們認爲,與其爲自卑而悲觀喪氣,庸碌一生,不如變自卑的弱點爲奮鬥的力量,扼住命運的咽喉,發憤圖強,拼搏一下,爭取成功。這樣自卑就會被信心逐漸超越,自信就會建立起來,可以說,這是一條由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輝燦爛之路,持有這種態度的人,不管自己原來多麼自卑,只要相信自己並願意改變自己,就必將獲得成功,贏得一個光明的前途。
世界許多傑出成功的人物,選擇的就是超越自卑之路。從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國偉大的啓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爲自己出身孤兒、從小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喪父,左眼斜視,右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生極重的自卑;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年輕時曾爲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貧困而自卑。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4歲家敗,9歲輟學謀生,11歲喪父。但自卑一直是他奮進的動力,因此,他的事業輝煌無比。
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們成功的本錢。只要改變心態,將自卑變爲發奮的動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
從心理學上看,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爲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前美國總統林肯出身農莊,9歲喪母,只受過1年學校教育,而且面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爲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面來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儘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併成爲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
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其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卑感對人的成功也是有幫助的。因爲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靈性,憑藉這一靈性,人們得以完成許多事情,去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這種靈性是潛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股力量,即維持個性,對抗外來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嚴”和“人格”。人們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就會要求自己去克服自卑,戰勝自我。
因此,令人難堪的種種自卑因素往往可以成爲發展自己的跳板。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道德取決於能否從自我設置的陷阱裡超越出來,而真正能夠解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即所謂“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夠自救的人”。
若想在自己的內心建立起自信心,就應像清掃街道一樣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溼角落的自卑感清除乾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對自己充滿信心,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增添一條成功的路徑。
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作出一番事業,成爲人羣中的佼佼者。有一句土耳其諺語說:每個人心中都隱伏着一頭雄獅。在中國有“人皆可以爲堯舜”的古語。《格言聯璧》中講道:不要輕視自己的身心,天地人三才都蘊藏在六尺之軀中。不要輕視自己這一輩子,千古的功業就在此奠定。這些言語都闡述了一個共同的道理:發現自己的真正價值就能達到成功。心靈感悟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自身的價值是任何人也無法替代和比擬的。每個人都要堅信,在社會、家庭、單位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就要去尋求適合自己的那一塊用武之地,讓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愛別人多一些
你爲什麼不快樂?
因爲你所想或所做的事,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爲了自己,
然而那個私我都是不存在的——
爲無爲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心理測試:一個人帶着五種動物試圖穿過沙漠,它們分別是:老虎、猴子、綿羊、馬、狗。他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拋棄一種動物,最後僅留下一種動物和他一起走過沙漠。請問如果是你依次將拋棄哪幾種動物,又將哪一種動物留在身邊?
WWW¤тт kΛn¤¢〇
在一個餐桌上,圍繞這個話題,大家開始興奮地各抒已見。有的說先扔下老虎,留下馬,因爲老虎兇猛,會對自身有威脅,而馬則可以協助他穿過沙漠。有的說當然是先扔下綿羊,留下狗,因爲綿羊最沒用,而狗是忠誠的。還有的說留下猴子,猴子聰明,機靈,可以借用它的智慧,等等。提問者這時注意到了身邊一直沉默着的一個歲的男孩。就將問題再次問給了他。男孩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留下綿羊嘍!”停了一下他繼續說,“因爲這些動物裡只有綿羊弱小,需要我的保護。”
在座的所有人都爲之錯愕。孩子的心是單純的,他們很容易跳出自我而想到他人,這和我們成人慣於以自我爲中心考慮問題是多麼不同!
孩子同時又是真理的代言人。他的話也爲我們揭開了與人關係的一個全新視角。可見學會愛人,懂得以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是何等重要。
然而生活中偏偏有些狹隘之人,拼命抓住自己的一點點小優勢不肯與他人分享,最終只能害人害已,自食其果。
湯因萊斯是個胸懷大志的農民,他從小就渴望成爲本地最大的農場主,因此他不斷地學習農業科技。科學種田的結果是每次他都能把收穫的莊稼賣上好價錢,然後再用掙的錢去收購更多的土地。
最近他又買了一塊地,而且價錢很低。因爲賣地的人並不是很懂農業知識,因而認爲這塊地長不出好莊稼。但湯因萊斯卻知道這塊地非常適合種玉米。於是他四處打聽哪裡可以買到優質玉米種子,再買來一些種上,結果收成甚豐。他的鄰居們既驚詫又羨慕,後悔自己沒有買到這麼好的種子,包括已經賣地給他的那個人也後悔的不得了。那些農民都請求他賣些新種子給他們。可是湯因萊斯怕失去競爭優勢,斷然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