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

晁春引諸將擺開陣勢迎敵,對方陣營中的史文恭首先出馬挑戰。晁春看見是先前被搶去的好馬,心頭怒火初起,便令前軍迎敵。

秦明得令,飛奔坐下馬來迎。二騎相交,軍器並舉。約二十餘合,秦明力怯,望本陣便走。史文恭奮勇趕來,神槍到處,秦明後腿股上早著,倒栽下馬來。

呂方、郭盛、馬麟、鄧飛四將齊出死命來救。雖然救得秦明,軍兵折了一陣;收回敗軍,離寨十里駐紮。

晁春叫把車子載了秦明,一面使人送回山寨將息,並要單廷、魏定國,四位下山,同來協助。

當夜晁春當着衆將的面,自己焚香祈禱,暗卜一課後道:“近日大事無損,但今夜必有賊兵入寨。”

吳用道:“可以早作準備。”

“請將聽我號令,前三寨頭領做好準備,今夜起東西二寨,解珍在左,解寶在右,其餘軍馬各於四下裡埋伏。”

深夜,天清月白,風靜雲閒。

史文恭在寨中對曾升道:“賊兵今日輸了兩將,必然懼怯,乘虛正好劫寨。”

曾升見說,便教請北寨蘇定,南寨曾密,西寨曾索,引兵前來,一同劫寨。二更左側潛地出哨,馬摘鸞鈴,人披軟戰,直到宋江中軍寨內;見四下無人,劫著空寨,急叫中計,轉身便走。

左手下撞出兩頭蛇解珍,右手下撞出雙尾蠍解寶,後面便是小李廣花榮,一發趕上。曾索在黑地裡被解珍一鋼叉刺翻駿馬,立即被活捉。隨後解珍又放起火來,後寨發喊,東西兩邊,進兵攻打寨柵,混戰了半夜。史文恭奪路得回。

曾長官又見折了曾索,煩惱倍增。次日,要史文恭寫書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懼怯,隨即寫書,速差一人擎,直到晁春大寨。

小校報知曾頭市有人下書。晁春傳令,教喚入來。小校將書呈上。宋江拆開看時,寫道:曾頭市主曾弄頓首再拜晁天王統軍頭領麾下:前者小男無知、倚仗小勇,冒犯虎威。向日天王下山,理合就當歸附,無端部卒施放冷箭,罪累深重,百口何辭?然竊自原,非本意也。今頑犬已亡,遣使請和。如蒙罷戰休兵,願將原奪馬匹盡數納還;更金帛犒勞三軍,免致兩傷。謹此奉書,伏乞察。

晁春看罷來書,目顧吳用,滿面大怒,扯書罵道:“殺吾兄長,焉肯幹休!只待洗盪村坊是吾本願!”下書人俯伏在地,凜顫不已。

吳用慌忙勸道:“兄長差矣!我等相爭,皆爲氣耳;既是曾家差人下書講和,豈爲一時之忿,以失大義?”

隨即便寫回書,取銀十兩賞了來使。回還本寨,將書呈上。曾長官與史文恭拆開看時,上面寫道:“梁山泊主將晁春手書回示曾頭市主曾弄:自古無信之國終必亡,無禮之人終必死,無義之財終必奪,無勇之將終必敗。理之自然,無足奇者。梁山泊與曾頭市,自來無讎,各守邊界。總緣爾行一時之惡,遂惹今日之冤。若要講和,便須發還二次原奪馬匹,並要奪馬兇徒鬱保四,犒勞軍士金帛。忠誠既篤,禮數休輕。如或更變,別有定奪。”

曾長官與史文恭看了俱各驚憂。次日曾長官又使人來說:“若要鬱保四,亦請一人質當。”

宋江、吳用隨即便差時遷、石秀、劉唐、項充、李袞五人前去爲信。臨行時,晁春和吳用叫過時遷,附耳低言:“倘或有變,如此如此……”

時遷引四個好漢來見曾長官。時遷向前說道:“奉哥哥將令,差時遷引石秀等四人前來講和。”

史文恭道:“吳用差這五個人來,未必無謀。”

劉唐大怒,揪住史文恭便打,曾長官慌忙勸住。

時遷道:“劉唐雖然粗鹵,卻是晁天王的心腹之人,就連小天王都要敬他三分,近日特使他來,休得疑惑。“

曾長官心中要講和,不聽史文恭之言,便教置酒相待,請去法華寺寨中安歇,撥五百軍人前後圍住;卻使曾升帶同鬱保四來宋江大寨講和。二人到中軍相見了,隨後將原奪二次馬匹並金帛一車送到大寨。

晁春看罷道:“這馬都是後次奪的,正有先前段景住送來那匹千里白龍駒‘照夜玉獅子馬’,如何不見將來?”

曾升道:“是師父史文恭乘坐著,以此不曾將來。”

晁春怒道:“你疾忙快寫書去,教早早牽那匹馬來還我!”

曾升便寫書,叫從人還寨,討這匹馬來。史文恭聽得,回道:“別的馬將去不吝,這匹馬卻不與他!”

從人往復去了幾遭,晁春死活都要這匹馬。

史文恭使人來說道:“若還定要我這匹馬時,著他即便退軍,我便送來還他!”

就在此時,忽有人來報道:“青州、凌州兩路有軍馬到來。”

晁春道:“那廝們知得,必然變卦。”

立即下令差關勝、單廷、魏定國去迎青州軍馬,花榮、馬麟、鄧飛去迎凌州軍馬。並在暗地叫出鬱保四來,用好言撫卹他,十分恩義相待,說道:“你若肯建這場功勞,山寨裡也教你做個頭領。奪馬之讎,折箭爲誓,一齊都罷。你若不從,曾頭市破在旦夕,任從你心。”

鬱保四聽言,情願投拜,從命帳下。吳用授計與鬱保四道:“你只做私逃還寨,與史文恭說道:‘我和曾升去宋江寨中講和,打聽得真實了;如今宋江大意,只要賺這匹千里馬,實無心講和;若還與了他,必然翻變。如今聽得青州、凌州兩路救兵到了,十分心慌。正好乘勢用計,不可有誤。’他若信從了,我自有處置。”

鬱保四領了言語,直到史文恭寨裡,把前事具說了一遍。

史文恭領了鬱保四來見曾長官,備說宋江無心講和,可以乘勢劫他寨柵。

曾長官道:“我兩個兒子尚在那裡,若還翻變,必然被他殺害。”

史文恭道:“打破他寨,好歹救了。今晚傳令與各寨,盡數都起,先劫宋江大寨;如斷去蛇首,衆賊無用,回來卻殺劉唐等五人未遲。”

曾長官道:“教師可謂善用良計。”

當下傳令與北寨蘇定,東寨曾魁,南寨曾密,一同劫寨。鬱保四卻閃來法華寺大寨內,看了劉唐等五人,暗與時遷走透這個消息。

再說晁春同吳用說道:“未知軍師此計若何?”

吳用道:“若是鬱保四不回,便是中俺之計。他若今晚來劫我寨,我等退伏兩邊,卻教魯智深、武松引步軍殺入他東寨,朱仝、雷橫引步軍殺入他西寨,卻令楊志、史進引馬軍截殺北寨:此名‘番犬伏窩之計’,百發百中。”

當晚卻說史文恭帶了蘇定、曾密、曾魁盡數起發。是夜,月色朦朧,星辰昏暗。史文恭、蘇定當先,曾密、曾魁押後,馬摘鸞鈴,人披軟戰,盡都來到宋江總寨。只見寨門不關,寨內並無一人,又不見些動靜。情知中計,即便回身。急望本寨去時,只見曾頭市裡鑼鳴炮響,卻是時遷爬去法華寺鐘樓上撞起鍾來;東西兩門,火炮齊響,喊聲大舉,正不知多少軍馬殺將入來。

卻說法華寺中,劉唐、樊瑞、項充、李袞一齊發作,殺將出來。史文恭等急回到寨時,尋路不見。曾長官見寨中大鬧,又聽得梁山泊大軍兩路殺將入來,就在寨裡自縊時,被時遷救下。

曾密逕奔西寨,被朱仝活捉,而曾魁要奔東寨時,在亂軍中被活捉。蘇定死命奔出北門,卻有無數陷坑,背後魯智深、武松趕殺將來,前逢楊志、史進,自然落入梁山軍。

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四章 林彪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四十章 中箭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章 李雲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四十章 中箭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三十五章 兵發大名府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七十章 談判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