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日本

在日本,外交方面並無中國面臨的選擇性站隊問題。內閣很快做出了加入協約國的決定。

8月7日,英國向日本遞交外交照會,援引英日盟約,要求日本派出海軍艦隊清除中國沿海的德國艦隻,保障英國的海上安全。

海軍攻擊德國東亞艦隊將意味着與德國的戰爭,做出這個決定對於日本政府並不難,在政府和軍部之間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外相加藤高明接到英國的外交照會後,立即報告首相大隈重信,並敦促大隈首相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對德奧宣戰。次日,大隈重信主持的內閣會議順利通過了加藤外相的提議,決定加入協約國一方。

但陸軍大臣岡市之助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了陸海軍聯合進攻青島的提議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習慣於爭吵的閣員們因此爆發了激烈的口水戰。

自甲午一戰後便視中國爲無物的日本決策層,終於不敢再無視那個曾帶給他們文明進步、從頂禮膜拜到征服侵掠的泱泱大國了。

海洋給了日本天然的安全屏障,海洋曾幫助日本擋住了蒙古大軍的入侵,但海洋也限制了日本的發展。所以,日本數百年來一直對踏足大陸夢寐以求。但直到十幾年前,由於那個曾經是日本老師的中國衰敗下去,日本才從朝鮮而滿洲,開始實現自己的大陸夢。

爲了這個夢,他們不惜舉國一戰應對正在衰落的俄國,拼盡全力打贏了日俄戰爭。

1904~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中國仍在昏睡中,即使是最具眼光的日本政治家,也不會將蟄伏于山東的一支土匪出身的隊伍視爲威脅。擊敗俄國後,在東亞,日本已沒有對手,可以從容展布自己的戰略。

明治維新後日本已有完善的政治制度。他們着眼於未來,於1907年制定了昭和四十年帝國國防方針以及帝國軍隊之用兵綱領,作爲政府及陸海軍今後行動的指針。這兩份文件的正本由天皇親自保存,五份副本分別交由首相、陸軍大臣、海軍大臣、陸軍參謀總長和海軍軍令部長。

其主要內容是:1、帝國國防之本義以自衛爲宗旨。在於保護國家的利益主權,貫徹開國進取之國是。2、帝國國防方針基於帝國國防之本義,應根據國力盡量增強初戰威力,以速戰速決爲指導思想。3、帝國之國防鑑於帝國國防之本義,以俄國、美國、法國爲目標,並建立能在東亞採取攻勢作戰之軍備。4、陸軍編制增至平時25個師團,戰時可以擴大至50個師團。海軍以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8艘爲主力,連同相應的輔助艦隻,應達到五十萬噸。

1907年日本帝國國防方針最大的特點是否定了日本海軍歷來主張的“海主陸從”和“海島帝國論”。本來日本是以海軍立國的。但在取得朝鮮和滿洲重大權益後。“海主陸從”的論調失去了說服力。該方針的第一條赤裸裸地宣稱,“要維護明治三十七年戰爭中以拋數萬生靈和鉅萬財物而在滿洲和韓國取得的權益,以及支持正大力向亞細亞和太平洋的彼岸擴展的民力的發展……”

這些讀起來不明的話語正是日本正式文書的特點,日本人總是可以將話說的不明,可以有多重解釋。參加制定國防方針草案的參謀本部作戰課長田中義一中佐對此這樣解釋。“日英同盟除政略影響外,沒有一處可以找到對我陸軍作戰有利的作戰影響。總有一天,會放棄日英同盟而爭取日俄同盟,奪取我在遠東爲英國創造的權利。我海軍也必須研究和制定對英艦隊的計劃……”

新帝國國防方針的陸軍建設目標以對俄防衛和實現東北亞日俄軍事力量均衡爲主。其25個師團的目標是經過計算確定的。日本的常備兵力在日俄戰爭時期爲13個師團(1~12,近衛師團),戰爭中先後擴充了第13師團(高田師團),第14師團(宇都宮師團)。第15師團(豐橋師團),第1師團(京都師團),1905年夏達到17個師團。1907年,在岡山和久留米又組建了第17和第18師團。總數達到了19個。時任陸軍大臣的寺內正毅跟參謀本部磋商後,鑑於日本極度惡化的財政,決定暫以20個師團爲第一期目標。待以後財政緩和後再建5個師團。

海軍則將美國當做了假想敵。在帝國軍隊之用兵綱領中,日本依照日俄戰爭的經驗,制定了對美作戰的計劃:海軍在開戰之初迅速壓制美國亞洲艦隊,陸軍在海軍的協助下采取類似突襲旅順口的戰法,破壞呂宋島和關島之美海軍基地。當美國主力艦隊開赴遠東時。採取當年迎戰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戰法,採取漸次邀擊的戰術,最終在日本近海一舉殲滅或擊潰美國海軍主力艦隊。

爲了達成該目標,自1907年起,日本正式開始籌劃建立“”艦隊。該計劃預定以艦齡不滿年的的8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爲一線主力。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擁有9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符合這個要求了。考慮到替換問題,海軍部認爲爲維持這個目標,七年內只需000萬日元的造艦費,財政並無壓力。但考慮到技術的急速進步,特別是無畏艦的出現,這個計劃並不先進。於是海軍部於1910年提出了一個龐大的造艦計劃:準備建造以12艘無畏艦和8艘大型巡洋艦爲核心的超豪華艦隊,預計費用爲.5億日元。

這個計劃拿出後,海軍自己也覺得有些過分了,時任海軍大臣的齋藤實將計劃削減至8艘無畏艦和7艘大型巡洋艦,並於1911年提交內閣申請批准。

內閣沒有批准該計劃,但增加了海軍的造艦經費大約2200萬日元。

日本的舉動刺激了美國。美國在外交上既不信任俄國,也不信任日本。當日俄戰爭爆發時,美國採取了“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先讓日本幹掉俄國再說,所以大量認購日本的戰爭公債。爲日本提供了經濟上的幫助。

但日俄戰爭結束後,美國很快發現自己有可能與日本發生戰爭了。190年10月,美國舊金山教育委員會採取種族隔離措施,指定專門學校供日、中、韓學生就讀。滿清和韓國不敢吭氣。但日本人不幹了,日本已經不是黑船入侵時代了,立即援引日美通商航海條約的有關條款提出嚴厲抗議,使得日美關係驟然緊張。以至於國務卿伊萊休.魯特給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備忘錄中悲觀地認爲:如果一切都指向戰爭,那麼就一定會發生戰爭。鑑於美國艦隊主力置於大西洋,而巴拿馬運河尚未通航,美國亞洲艦隊絕非日本的敵手,最悲觀的估計是日軍席捲菲律賓、夏威夷甚至美國太平洋沿岸各州。

這份備忘錄嚇壞了羅斯福,連忙追問海軍的對日作戰計劃,海軍總司令杜威上將卻不敢做出令總統滿意的肯定答覆。學習着日本人的行文習慣,“在戰列艦艦隊駛離大西洋90天內,有足夠的優勢在東方支配海洋。”

羅斯福自然很不滿意,下令海軍部、海軍總委員會及海軍軍事學院制定對日作戰計劃,最終在1911年拿出了著名的“橙色”計?...

劃。

美國對日的警惕性驟然增強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新中國一切有關造船方面的要求均給予滿足,進而對新中國海軍向美國的購艦及艦炮製造方面的技術購進也一路綠燈就有了合理的解釋。美國人希望在東亞出現一個足以牽制日本的國家,這個國家只能是中國。

而日本則因爲新中國的橫空出世極大地改變了其國防戰略。

大陸政策的確立使得中國成爲日本蠶食或鯨吞的目標。絕大多數政治家基於這樣一種假定,只要中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況,中國就絕不是日本的對手,日本就可以從容不迫地實施他們的大陸戰略,自朝鮮而滿洲。然後逐步蠶食中國。所以日本一直扶持孫文的排滿革命,不惜拿出資金和武器給予其支持,甚至幫助孫文實現南方的獨立以分裂中國。除了支持革命黨的排滿,日本還像一個老練的賭徒一樣多方下注,對袁世凱爲首的北洋系甚至滿清都加以扶持拉攏,以實現干涉、掌控中國內政的目的。

起初日本人對崛起于山東的蒙山軍勢力起初並未太注意。直到190年底龍謙率第五鎮主力南下湖湘鎮壓會黨暴動,日本才關注起蒙山軍的動向來,遂有捲入針對龍謙的廣州行刺事件。但日本人萬萬沒有想到,蒙山軍起兵後竟然摧枯拉朽地推翻了滿清帝國,連日本曾認真評估過戰力的北洋新軍也被蒙山軍打的一敗塗地。不等日本拿出一個針對中國局勢鉅變的總體策略來,蒙山軍已經定都北京,進而席捲神州,建立了一個日本所不願看到的大一統的中央政權了。

新中華外交倒向了德美。那段時間裡,新中華並未公開流露對日本的敵視,當然其間也出現了一些齷蹉,比如漢冶萍公司債務的爭執,因間諜案驅逐外交官事件的發生。但兩國關係基本是正常的,新中國承繼了滿清對日的負面資產,日本的在華利益並未受到公開的侵犯,特別是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仍被日本牢牢掌握在手裡。隨着新中華政治體制的建立,日本一部分元老甚至有拉攏中國的意圖,而中國同意向日本出口原油(折抵庚子賠款)緩解了日本朝野對中國的敵意,對於1910年中俄因外蒙問題而爆發的軍事衝突,日本就站在了中國一方,他們認爲俄國對日本的威脅遠大於中國。

但這種短暫的“和平共處”隨着新中華經濟軍事的飛速發展而逐漸惡化了。日本人驚恐地發現,新中華並未出現日本政壇領袖所判斷的內訌(桂太郎和西園寺公望便預言新中國效仿英美議會政治註定失敗),民主體制下包藏的是強人政治,一個以龍謙爲核心的軍事政治集團已經徹底掌控政局,滿清、民黨以及獨立於滿清之外的北洋軍事集團被次第掃平,中國已經沒有可以抗衡龍謙集團的政治勢力,更不用說是軍事勢力了。

一個日本不願看到的中央政府成立後,中國的經濟復甦速度令日本驚訝。在得到了美國和德國幫助後,在經濟、軍事方面以看得見的速度飛速發展。經濟方面,以鋼鐵爲例,早在1911年,中國沂州、漢陽兩大鋼鐵基地的總產量就超過了30萬噸!將日本徹底甩在了後面。據日本掌握的情報,1913年底,中國的鋼產量超過了55萬噸,而日本只有25萬噸,尚不足中國的一半!石油方面,山東油田日產原油2500噸以上,日本基本是依賴進口。機械加工方面,中國在1910年~1913年的四年間,從德國和美國進口的機牀超過了一萬臺,在濟南、上海、武漢、南京、西安、太原、瀋陽、長春、洛陽逐步建立了工業基地。可以生產汽車、紡機、自行車及普通機牀等“高精尖”產品了,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小汽車早已超過了日本,他們甚至可以在美德技術的支撐下產生軍用飛機!除此之外,醫藥、化工方面的成就也令日本感到驚恐,中國在火炸藥領域已經超過了日本。而受益於瑞士斑馬公司的技術支持,中國西藥製造和研究也走在了日本前面。

新中國對外貿易飛速發展,東北的大豆在組建農墾兵團以及實施農業訂單模式後產量逐年攀升,成爲出口創匯的主力產品之一,僅1912年就爲中國創匯1900萬美元。石油,有色金屬的出口量逐年增加,江浙一帶的紡織業發展迅速。使得日本傳統的出口優勢項目受到了挑戰,中國在生絲、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進步極爲明顯,正在搶奪日本的出口份額。他們在兩廣、瓊州建立了橡膠基地,日本反而要向中國進口生膠和橡膠產品了。

交通方面的情況也令日本擔憂。尤其是新中國鐵路建設成就斐然,京沈新線的提前通車(1914年3月全線貫通,比計劃提前了9個月)令日本開始擔憂起南滿的安全來。因爲即便日本加強司令部設在天津的中國駐屯軍(原清國駐屯軍)的力量也無法阻擋中國內地向關外的增兵了。爲此。日本開始增加南滿的兵力,從一個以護路爲主要目的的旅團增設爲師團(不滿員)。

最令日本感到擔心的是中國的發展速度,據日本經濟部門估算,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20%,照這樣發展下去。領導亞洲的還會是日本嗎?

這種局面的形成其實就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中國有着豐富的物產和無盡的人力資源,一旦消除內亂,建立堅強有力的領導中樞,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後,其爆發的潛力絕不是一個島國所能比擬的。

經濟的復甦必然導致軍工的進步。1912年日本得到了中國自行研製的半自動步槍,認爲已經超越了陸軍列裝的明治三十年式步槍,無論是備彈、射速還是殺傷力都超越了日製步槍,唯有精度稍差。中國在德國的全力幫助下已經可以生產以下的火炮了,彈藥的生產基本實現自產,不再依賴進口。

1913年,日本零星的情報經外交部彙總後遞交軍部,情報全面評估了中國的軍事潛力,認爲中國已經可以抗衡日本了。但這個結論並不爲所有閣員所認可,尤其是參謀總部,認爲日軍一個聯隊足以擊敗中國的一個步兵旅,完全不接受陸軍省的結論。關於中國軍事情報有一個附帶的建議,因受制於國安總局越來越強大的反間諜能力,強烈要求建立專業的情報機構以加強對中國的情報收集。之前,日本是沒有專門的情報機構的,這份報告雖未得到軍部特別是陸軍參謀總部的認可,但促使了日本國家情報院的成立,這是後話了。

回到正題。

在歐戰爆發後,日本朝野一片歡騰。對日本朝野有着巨大影響力的井上馨公爵給日本陸軍的靈魂人物山縣有朋寫信,認爲歐洲發生的大戰是對日本發展國運的佑護,日本應立即停止政爭,和英法俄聯手行動,確立日本在東亞的絕對領導地位。

井上馨元老給山縣有朋的信裡隱藏着多重意思。是時,日本內部問題重重。

首先是極度虛弱的經濟。日俄戰爭後,爲日俄戰爭而發行的外債本息已經超過了日本年度預算的二倍,達到10億日元。因爲沒有得到一分錢的戰爭賠款,日本爲了償還外債還要再舉外債。偏偏日本貿易又出了問題,隨着中國經濟的復甦,在傳統的出口項目上受到了中國的擠壓,連年入超,經濟陷入困境。這種情況下,軍部還要繼續增加軍?...

備投入,那就只能依靠增稅了和削減財政支出了。其結果是內閣和大藏省極力抑制陸海兩軍的擴軍預算,以至於海軍和陸軍爲了爭奪有限的預算資源發生激烈的爭吵,總理桂太郎因此辭職。日本軍部爲了實現各自的撥款要求,不得不分別走向政治策動的道路,軍部力量開始介入由政黨和藩閥微妙平衡的政界,使其均衡導致了動搖。

其次是日本海陸軍之間越來越深的矛盾。1913年“西門子”事件被曝光,海軍因高層人員鉅額受賄問題被披露而推到了風口浪尖。長期受海軍壓制的陸軍總算有了出氣的機會,當然不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了。1914年2月,東京民衆在國會議事堂對面的日比谷公園因西門子醜聞發生騷亂,因沉重稅負而不堪忍受的民衆搗毀政友會本部和中央新聞社,並與警察發生衝突。事件導致山本權兵衛內閣總辭職,海軍因此萎靡不振,與陸軍的爭鬥第一次處於下風。

井上馨元老所說的停止政爭主要是指海陸軍之間不和引發了系統性矛盾。

日本陸軍軍令機關參謀本部雖然無視陸軍省對於中國的軍力評估,但也對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深爲擔憂。既然中國的發展已經嚴重威脅到日本的安全,那麼就要早些動手消除這種威脅。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陸軍大臣岡市之助在決定日本參戰的會議上拋出進攻青島的計劃,是參謀本部研究已久的方案之一。

打仗總要找一個藉口,對外需要,對內更需要。既然宣戰德國,攻擊青島就是最好的藉口。當有閣員提出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時,岡市之助肯定地說,陸軍歡迎這種情況的出現!陸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岡市之助進一步解釋道,山東是龍謙集團的根本,濟南是中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地,佔領濟南進而佔領山東,完全符合大日本帝國的利益!比起滿洲,山東是更好的目標。

岡市之助的計劃令內閣砰然心動!光是山東油田就令日本垂涎三尺了。如果實現這個目標,將是一舉數得之舉。但8月8日的會議並未批准岡市之助的計劃,內閣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終也沒有形成一個結論。主戰及反戰的閣員們展開了積極的活動,他們其實懷着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爲了日本的根本利益,在這一點上並無區別。

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5節 變化一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9節 秘子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20節 秋瑾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3節 重逢第11節 回國二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8節 日本第28節 拖刀計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5節 社會調查第8節 如願以償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4節 陳超第30節 變化六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7節 天津一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8節 終戰協定第8節 彼得堡四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3節 司徒均二第5節 事與願違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節 春節二第8節 戰後一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5節 白瑞庭第9節 兗州行三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8節 膠縣之敗第3節 干涉第4節 國會四第3節 端方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6節 北京六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2節 預備役第4節 軍方第24節 假戲真唱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4節 軍規三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3節 北京三第10節 這一仗四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42節 轉機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6節 政黨之議第6節 戰火重燃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5節 江雲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38節 大勢七第17節 刺殺第24節 貪腐案三第4節 萊州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節 喀山二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9節 參謀第28節 戰長沙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1節 錦州之戰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25節 變化一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