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家事國事

與德美等國成功建交的消息沖淡了警政部對前清要員及民黨整肅帶來的恐懼。在陳超的嚴令下,國安總局於5月10日正式收手了。比江雲預定的抓捕規模小了一半左右,大約還有60名左右預定的前清官員逃脫了建國後的第一次打擊。江雲主持制定的在天津日租界誘捕善耆的行動也被陳超叫停了,江雲知道命令來自於最高層,肯定是在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形勢下的無奈選擇,有些遺憾地撤回了潛入日租界的十幾名行動處特工,備用計劃隨即啓動,開始物色打入善耆身邊的人選,江雲判斷經此一役,善耆已是驚弓之鳥,別說回北京,連公開活動也未必有膽量了,儘管他是晚清警察系統的主要奠基人。

整肅轉入下一個階段,一些疑犯開始走司法程序,屬於軍隊系統的交軍法部門,其餘的陸續移交司法部。

醉心於建立現代司法體系的伍廷芳老先生在建國前即推出了《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法》、《破產法》、《婚姻法》等十幾部重要法律,其中一些法律文本基本借鑑了之前工作的成果,經國會“象徵性”地審議後正式頒佈全國。按照立國原則,法律的制定權在國會,但現在的國會還是一個“橡皮圖章”,需要大力建設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婚姻法》是嶄新的一部法律,它正式將一夫一妻制寫入了法律條文,納妾成爲非法行爲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博得知識界一片喝彩聲。特別是文教部長蔡元培,連續三天在《教育報》上撰文對《婚姻法》的進步意義進行闡述,替司法部及國會當了一次免費的宣傳員。這件事的背後有很多可笑之事,其中最可笑的是起草這部重要法律的先生們多是多妻制的擁護實踐者,或者出身於多妻制家庭。不管怎麼樣說,公開的多妻制正式宣告結束了。

爲此,文人們打了好長一段時間嘴仗。十年前曾與龍謙在北京有過一段交往的辜鴻銘先生就持激烈的反對意見。因爲與龍謙的治國觀點多有不合。辜先生拒絕了在新朝爲官,而是進入北京大學外文系當了教授,公開在講堂上批評新《婚姻法》,說中國從來就是一夫一妻制。沒有實行過多妻制,那些所謂事實上的多妻制理論都是強詞奪理。還舉出了什麼茶杯茶壺論,將男人比作茶壺,女人比作茶杯。一把茶壺可以配幾個茶杯,一個茶杯不可能擁有幾把茶壺。被學生們羣起而攻之,成爲一時之新聞。此君算是典型的保守派,不剪辮子,贊成裹足,對共和國推行的若干新政盡興抨擊,甚至直接點了龍謙的名。認爲他摧毀中華傳統文化,是罪大惡極的罪人。不過,此君的學問真是一流,並非沽名釣譽,所以。批評也罷,謾罵也好,他已久做他的教授,沒有人找他的麻煩。

回到正題。由於法律體系的初步建立,使得審理謀刺案成爲了可能。北京市法院依照有關法律開始審理這一得到中外關注的大案。很快,法院釋放了被拘押十數日的宗社黨要員鐵良,理由是證據不足。但溥偉、載濤被一審認定有罪。

載灃因爲鐵良的無罪開釋稍微安心了些。因端方給龍謙帶的口信一直沒有回覆。載灃在壓力之下給龍謙寫了封親筆信,爲弟弟載濤和溥偉說情,要求龍謙念在其年輕給予寬赦。如有可能,希望援引憲法賦予國家元首的特赦權力釋放二人。並再次提出了皇室北去承德的要求。龍謙給載灃回了封信,拒絕了載灃寬赦甚至特赦的要求,在進入司法程序後。作爲總統,絕不能干涉司法審理,至於特赦,法院並未做出最後判決,無從援引特赦。其次。謀刺國家元首不僅觸犯刑法,而且危害國家安全,不僅是針對我個人,而且是在顛覆政權了,似不符合特赦之例。至於北上承德,龍謙認爲暫不可行,請載灃及前清皇室成員安心在北京生活。若要工作,也是可以的。龍謙在信中表示,對於前清部分人員的抓捕絕非有目的的整肅,而是就事論事。載濤犯罪,自有其一人承當,跟別人無涉。

在北京乃至中外關注這件大案審理的同時,因唐努烏梁海之戰而中斷的重要人事任命陸續公佈,各省、直轄市的省長和市長人選確定並以政務院總理的名義委任,其中大部分一把手並非出身蒙山軍系統,雖然有天下人治天下的美譽,實際上反映了蒙山軍系統文官隊伍嚴重缺乏的現實。一些人選是早已確定了的,比如浙江湯壽潛、江蘇程德全、湖北湯化龍、湖南譚延闓、山東張蓮芬、雲南唐繼堯等,他們事實上已經“上崗”了,最早轉入政界的鄧清華此番獲得了升遷,被任命爲直隸省長兼北京市長,一些軍隊將領脫下軍裝轉入了政界,副總參謀長,原山東軍參謀長張玉林出任奉天省長,第9師師長鄭雙慶出任了黑龍江省省長,北方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範德平被任命爲上海市長,第7師參謀長趙自立被任命爲陝西省長,第8師師長姜義柳出任廣東省長,而原先確定轉業的第5師師長熊勳則接替了範德平在北方軍區的職務,紛傳被捲入謀刺案的北洋系軍官陳宧被任命爲四川省長和不滿三十歲的閻錫山以標統之職一躍而爲山西省長最引轟動。輿論開始關注和研究省長們的出身派系師承,專注於整肅案的輿論被政界新星所吸引了。

龍謙確實沒有干預警政部的工作,他在確認唐努烏梁海危機基本結束後,精力轉到了外交和政務方面,外交已獲突破,在於德美兩國正式建交後,龍謙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戰略構想。政務就是第一位的了。

當前最棘手的是迅速展開工業佈局,他已經決定由方聲遠帶隊出訪美國,司徒均帶隊出訪德國,尋求經濟與軍事的合作支持。前者是關鍵,建立一個相對完備工業體系需要科學規劃,更需要大筆資金。依靠自身的積累是來不及的。龍謙自己有一個時間表,沒有跟任何人說,所以方聲遠周學熙等人趕到有些不解。現在一面抓緊確定設備、技術購買引進的明細,一面研究探討全國性的工業佈局。先將最基礎的工業部門建立起來,比如採礦。同時,等待美方正式的回覆。龍謙希望至少獲得五千萬美元的貸款,這是一筆海量的資金,就算是富裕第一的美國怕是也一下子拿不出這筆資金。龍謙的計劃是依託已經實力不俗華美機械,直接與美國幾大財團接觸,間接影響華府和國會山的決策,反正錢到位都花在美國,中國的現狀是什麼都缺,尤其缺少機械加工設備。那是有多少要多少,有些飢不擇食的味道了。

在辦這件大事之間,龍謙督促政務院正式出臺了公務人員薪酬暫行辦法,解決了一件大事。

王士珍領導的民政部屬政務院系統,有些不管部的意味在裡面。當然。職責是基本明確的,主要是民生管理。該部內部設立的第一個業務性機構是統計調查局。各部內部的機構設置是部長的權力,連總理一般都不過問,總統就更不該管了,但一次就甘肅賑災問題的彙報中龍謙聽到了統計調查局這個名字,便好奇地插問,“聘卿先生。你再說一遍,你那個調查機構叫什麼?”

王士珍卻誤會了龍謙的意思,以爲是嫌他不信任地方關於災情的報告了,“前清多有謊報災情者,屬下認爲,覈實當爲定例。”

“覈實是對的。我是問你那個調查機構的名稱。”

“哦,統計調查局。怎麼,不合適嗎?”

“哈哈,合適,很合適。”龍謙有些尷尬。當初他曾惡趣味地想命名江雲的部門冠以此名,沒想到卻出現在了民政部,“對不起,打斷你的話了,請繼續。”

這個統計調查局的作用還真不能小覷。在公務人員薪酬確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國是一件複雜至極的系統工程。就算龍謙和他的戰友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來籌備,但還是有些重要事項未曾確定,公務人員薪酬就是其中之一。

從去年十月總部進京,組建了領導建國的軍委會,一直到現在,中樞機關人員的薪水標準是方聲遠暫定的,分了三等,一等300銀元,二等150銀元,三等50銀元。大人物們自然領了一等薪水,中層,如處長們就是二等了,絕大多數劃入了三等,就是連龍謙的秘書王兆,領的也是三等薪水。

當然,軍隊系統依然延續了老辦法。

爲什麼沒有意見?大人物們不在意或者不願提,蒙山軍系統進入公務系統的不多,比如鄧清華,長時間過着供給制的生活,家庭負擔又小,300銀元很不少了。前清、北洋、民黨三系投靠人員,一來家底豐厚,二來享受了很多福利,比如住房,用車都是免費,三來也不敢提待遇問題。而中層和下層的薪水標準就當時的物價水平不算低,所以半年來一直比較平靜。

但隨着國會和政府機構的正式建立,官員級別正式形成,正式確定官員薪酬的呼聲就高起來了。

政務院系統確定的各部機構設置等級分爲了四級,部、廳(局)處、科。廳長和科長都列入了中層,同領第二等的薪水顯然不合適。

這只是中樞而已,隨着各省政府的陸續組建,公務人員薪水待遇的問題就更加凸顯出來。

原先曾明確反對細化級別的軍隊將領也轉變了態度,變爲支持了。龍謙私下對方聲遠和洪粵誠說,打天下易,坐天下難啊。官僚化的跡象現在就出現了,你看吧,薪水問題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的,後面還有一個軍銜問題,你我要坐在火爐子上了,屁股搞不好會被燒糊的。

龍謙的話裡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其凝重的神態卻讓方、洪二人笑不出聲。

龍謙知道,蒙山軍原先那一套“軍事共產主義”制度肯定不行了。跟隨他打天下的元勳宿將們要求享受勝利的果實,職務是一方面,待遇也很重要,如果不給待遇,必然導致大面積腐敗的發生。

但是,薪酬問題卻不是單獨存在的,其牽連甚廣。

第一。政府的機構設置及職數問題。政府剛組建,就出現調整機構設置的呼聲。龍謙知道,治理如此龐大的國家,十幾個部局肯定是不夠的。比如周學熙的工業部,將來肯定會派生出若干分工更細的部局出來,但眼下卻只能如此,儘量壓縮部局的數量,同時儘量精簡公務人員,也就是精簡職數。

第二,公務人員職務消費問題。大部分人尚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複雜性,但龍謙是清楚的。如果開始不定好規矩,以後就不好處理了。如何確定公務人員的非薪酬待遇,直接決定着薪酬水平的確定。

第三。公務人員的薪酬確定原則。走不走高薪養廉之路?就歷史而言,宋朝的公務員待遇是極高的,廉潔指數究竟如何,龍謙也說不準。明清兩代公務人員的賬面工資卻極低,比如清朝總督是從一品大員。薪俸卻只有180兩,而且是年俸。這不是開玩笑嗎?在北京辦一桌上檔次的宴席,如果席面上有魚翅熊掌一類珍餚,沒有三十兩白銀下不來。一位類似於共和國大區司令官的高官,一年的薪水就吃半桌好菜?所以,貪污是必然的了。所以,纔出現海瑞那樣極端的清官。連吃一次肉都成了官場新聞。清代雍正朝之前,官員“正當”貪污的路子主要是火耗銀子,火耗的水平基本看出當地主官的廉潔程度。所以,銳意改革的雍正帝才推出了火耗歸公的政策,杜絕了官員對百姓的公開盤剝。同時推出了養廉銀製度,等於承認官員的薪俸太低了。如兩江總督。一年的養廉銀就高達27000兩白銀,是其正常薪水的150倍!

共和國當然不能走清朝的舊路。

在建國之前,龍謙正式委託方聲遠牽頭研究制定公務人員薪酬問題。爲此,龍謙召集了軍委會各局主要官員開了一個專題會,講了他對機構設置。職數確定以及薪酬問題的基本原則。

當時他便委託王士珍做一個專門調查,調查什麼?就是歷史上各朝各代百姓與官員的比例問題,他承認自己讀書不多,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基本爲零,但隱約記得一個資料上說西漢的官民比例是最低的,大約九千名百姓才奉養一個官員,之後就越來越不堪了,滿清是多少,不知道。需要專門的人員查閱資料。

龍謙說,今天我講三個問題,第一是薪水問題,第二是編制問題,第三是職務消費問題。

先說第一個。官員的薪俸來自稅收,稅收來自百姓,所以官員的數量和薪俸水平牽連甚廣,直接影響到百姓的生活。與其讓官員低薪過苦日子,然後養一幫人監督官員,不如直接將薪水定的合理一些。合理是多少?濟南的大學教授月薪300元,中小學教師月薪100月或者更多一些,什麼級別的官員可以比大學教授?濟南的工廠多,據說技術工人可以拿到30~50元,而一般的小工,大概在10~15元。好幾年沒有去了,不知道這個數字確切否。我說這些,就是一個參照物的問題。中級官員不能高於大學教授,下級公務員不能高於中小學教師,這個原則希望你們考慮。高級公務人員,比如我這個總統該拿多少錢?大概讓做具體方案的人感到不好辦,我說一個標準好了,20倍!什麼的20倍?就是普通市民收入的20倍。這是一個上限,很可以了,不能再高啦。我的薪水大概是系列中最高的,確定了我的,其他的就好辦了。

第二個是編制問題。要特別注意壓縮編制,你們或許不信,我說一個預言,編制總是要膨脹的,一直膨脹到老百姓承受不住,大家一起完蛋。所以,我們這些奠定共和國最初基礎的人,要目光長遠些。一個字,就是緊。機構編制要從緊,能用一個人的,絕不用兩個人。副職的職數,原則上不超過兩個,能不設的就不設,能用一個的就不用兩個。我的意見,政務院在出臺公務人員薪酬標準前,應當先將政府各部機構框架確定下來。搞一個原則性的東西出來,不僅指導中央部局,也管各省,不然不好辦。

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編外”人員的問題。據說朱元璋曾因爲江南某縣一些不在編制內的公務人員大發雷霆,殺了好多人。朱洪武是苦出身,曉得百姓奉養官員的難處,編制外的官員吃的也是皇糧國稅,要嚴禁出現這種現象。許公持的警察廳就叫喚人手不足,希望開一個口子,允許他招募1200名編外警察,鄧市長向我報告,我沒有同意。這個口子不好開,一開就不得了。不信你們去問一問專家。看歷史上有沒有這種現象?我告訴你們,有的,每當一個王朝快完蛋時,這種編外人員就格外多,等超過一定比例。王朝就轟然倒塌了。

第三是職務消費。這個詞是我發明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一些現象大家已經視爲當然了,比如住房,比如用車,比如請客吃飯。很多人覺得,請客是爲了公事嘛,外交局請洋人談事。不能說是私事。理論上不能完全杜絕職務消費,但要定一個規矩。比如總理,比如唐局長,這類消費肯定少不了,讓他們都自掏腰包,我擔心他們不久就會打辭呈給我了。(笑)但不加限制會出問題!我跟你們說。我最近就常請人吃飯,開銷都是我的薪水,太太意見很大,連呼吃不消。(大笑)我跟太太說,憑什麼我掙那麼高的薪水?就是有接待客人的意思在裡面嘛。但太太不認這個帳。所以工作還得做,不然後院就不安寧。

我請客真的是爲了工作,我相信大家也一樣。但日子久了,問題肯定會出現,假公濟私是免不了的。所以,我要政務院在研究薪酬、編制的同時,研究一下職務消費問題,將規矩立起來就好辦了。職務消費花的是公款,是民脂民膏,所以必須接受調查審計,要過監察部那一關。發現經費使用不當的,要處理。輕則罰款,重則降職撤職,再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所以,宣傳局要在法律上完善這點。

總之,我的基本態度是,官員的薪水可以高一點,但要有限度。官員的日子不能自由,權力不能濫用沒有約束。從我這個總統做起,你們各位都做好了,下面就好辦了。共和國不同於滿清,不同於封建王朝,就體現在這些方面。我們要開創一個跳出治亂循環的盛世,必須嚴厲管制官員,而不是管制百姓!誰要是覺得當官太難了,請他離開好了。

根據龍謙的指示原則,方聲遠着手製定一系列制度。委託擬出任民政部長的王士珍進行調查,王士珍先成立了調查統計局,對北京、上海、天津、濟南、廣州、南京(江寧正式改名南京)六座大城市各類人員的薪水、實際物價進行了科學細緻的調查,形成了一份讓龍謙頗感興趣的調查報告,龍謙特意指示王士珍獎勵調查局,認爲這份報告做的極好。

目前,六座大城市的薪水和物價水平都不一樣,最高的竟然不是上海而是濟南!這點大出龍謙的意料,本來他以爲上海應當是最高的。

這個時候的物價比較低。就以上海爲例,一石大米3~4元,煤炭一石一角四分,食鹽一斤4分半,白糖一角一斤,豬肉一斤3角,活雞一斤8分,鮮蛋一個2分,豆油一斤2角5分,煤油一斤6分,肥皂一塊5分,一盒老刀牌香菸3分,紹興酒一斤一角錢。調查局一名調查員拿了一塊錢(銀元)請客,六個人,茶資8個銅板,吃了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小吃,一共花了不到30個銅板。1塊銀元大約可兌換250個銅板(上海華元流通不算好,主要是銀元和銅板)。

地價不等。上海在100~300元之間(地段不等),比南京、廣州要高一些。南京郊區一畝年產400斤稻穀的農田售價不過120元。北京大致也是這個水平,而濟南則高於北京,在150元左右。

就工資而言,工人的薪酬水平普遍高於警察,也高於政府工作人員。上海的巡警月薪在10~13元之間,但上海的紡織女工月薪約20~25元(技術熟練工)。濟南更高,華源槍廠的工人平均薪水在40元以上,高級技工的薪水竟然達到了150元,一個月的薪水就可以買一畝地了。而上海早已成立的衛生局的一名科長,薪水不過30元。

有了這份翔實的調查報告,方聲遠的工作就好做了。

在確定政府機構編制方案和職務消費規則之前,政務院首先拿出了公務人員等級級別和薪水標準的草案,幾經討論修改,報國會審議批准後算是定案了。

方案確定共和國政府工作人員(簡稱公務員)等級共18級,對應確定薪酬。最高爲年薪爲總統,12000華元,最低爲600元,是政府僱傭的雜役。最高和最低相差20倍。

龍謙感覺到自己的薪水有點高了,月薪1000元明顯超過了他20倍的限額,但政務院及國會認爲在限制了高級領導人職務消費後,這個薪水不算高。橫向比各國元首,基本是最低的了。

這天,龍謙從石景山電廠工地回到西苑,在海晏堂大門口遇見了在國防軍總醫院工作的張紅草。

“咦,到吃飯的時間了,爲什麼要走,留下吃飯吧。”

“不了。剛纔跟夫人聊了好久了。”

“好久不見,最近好嗎?”龍謙對那幾個“活下來”的女兵一直很關切,“陳淑爲什麼不送你?”

“剛來了客人,是方總理的夫人,我便告辭出來了。”張紅草看周圍無人,“司令,許小姐的情況你知道了嗎?”

“什麼情況?”

“她生了。”

“生了?什麼時候?男孩女孩?她身體沒事吧?”

“4月28日夜裡。她身體沒事。我剛從那邊回來,還以爲你知道了呢。是個男孩子,很漂亮的男孩子……”

“是嗎?她怎麼說?”

“司令,你真的不管她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要了?”

“你跟陳淑講了?”

“沒有。要講也是你講。我說算什麼?”

“她的態度我知道。其實,做一個普通人未嘗不好……”

“她其實一直關心你。聽說了國慶日的事,反覆問了我幾遍。司令,你的心太硬了……”

“紅草,這件事我做錯了。已經錯了,再改錯誤就更大……她的性子很強,我知道。紅草,到了我這步,一些事就由不得我了……謝謝你,我知道了。”

張紅草看龍謙神態蕭索,“司令,孩子是沒錯的,你不能讓他沒有父親。”

“我知道,知道……”

ps:

出差回來後身體一直不好,堅持更新,很想休息兩天。

這一節結束算是一個小段落,總算將建國初的事情基本交代清楚了。後面會快一些,一戰是一個小高潮。新中華必須爲一戰積蓄力量。

第4節 黑溝臺二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2節 坦克第33節 採購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18節 新華源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節 召見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2節 回國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5節 平叛五第25節 變化一第20節 範德平第4節 鐵良發難第15節 外蒙第13節 軍規二第4節 無錫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2節 大勢一第34節 清廷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5節 南京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節 美國特使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1節 北京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12節 條件第3節 喀山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7節 末日四第32節 驚變第30節 戰長沙三第14節 新局面二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7節 意外第15節 平叛五第17節 龍楊會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15節 方時俊第7節 意外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4節 鐵良發難第2節 初戰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6節 風起二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6節 抗洪六第6節 抗洪六第2節 召見第3節 走向戰爭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8節 南轅北轍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7節 要價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1節 回國二第38節 大勢七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5節 要塞五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14節 平叛四第8節 兗州行二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4節 文尼察第6節 嶧縣第12節 政治版第10節 唐紹儀第39節 周馥一第4節 南京一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7節 蔣繼英第34節 清廷第6節 比武放對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4節 楊士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