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臺灣當局對形勢的估計並不樂觀,認爲大陸將對臺發起進攻,只不過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開戰。臺灣當局本希望能夠經過談判解決問題,可惜努力一直沒有產生效果。

美國人沒有旁觀,一直向中國政府實加了巨大的壓力,同時向亞洲增兵,擺出一副要參戰的樣子,可惜中國方面並不爲之所動。現在中國已對臺灣動手,那麼是否出兵的問題已擺在美國人面對。對於這個問題,美國人一時間猶豫不絕。之所以猶豫,一是,缺少出兵的藉口;二是,經濟危機把美國精疲力盡,確實無心無力與中國開戰;三是,由於情報判斷失誤,美軍尚沒有準備好。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數十萬大軍正在中國東北地區集結,只要一聲令下即可出動,明擺着,一旦中美開戰,這支部隊將立即越過中朝邊境,南下三八線,美軍此時在韓國的力量根本無力阻擋這支強大的部隊,而韓國的價值並不比臺灣低,足以令美軍顧此失彼。更麻煩的是,中國方面已明確表示:一旦美國出兵支援臺灣,中國立即對美宣戰,除了保證不首先使用核、生、化武器之外,中國不保證其它事情不會發生。

正當美國人考慮是否參戰的問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可沒有閒着,正加緊努力工作。

經過一個上午的激戰之後,制空權、制海權已完全落入解放軍之手。面對佔據數量與質量優勢的對手,臺灣空軍不得不避免硬拼,但它並不打算退出天空,不時利用空襲的間隙不失時機的派出戰鬥機升空作戰,搞點偷襲之類的活動,雖取得一定戰果,可惜無法改變處於不利地位的現實。經過一再“清”掃之後,臺灣海峽內再次失去了臺灣海軍艦隊的蹤影。

可惜這個時候,戰爭剛剛開始,只有空軍與海航部隊表現的有機會,不過其它部隊也沒有閒着。戰前解放軍陸軍主力部署無異常情況是造成美軍情報判斷失誤的一大因素,因爲攻臺必須要登陸臺灣,那自然是陸軍的工作。因此開戰之後,解放軍陸軍必須向預定的集結地前進--靠近海岸線的地方,以便登船渡海作戰,這意味着這些部隊少則需要機動120公里,多則500公里,而且規模龐大,需要運送之人員近百萬,物資以百萬噸計,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按美國人的樂觀估計,解放軍準備發起一場“構成威脅”的登陸作戰至少需4-5天,登陸臺灣島則至少需要14天時間準備。可惜美國人的估計錯誤,確切的說是低估了。中國大陸地區的交通狀態要比美國人估計的好許多,解放軍部隊的機動能力也比美國人估計的要強。更爲重要的是中國人的辦事效率也不低,事前對於可能出現的情況早已經過反覆研究論證,一件詳盡的人員與物資輸送計劃早已完成,並分配到每一個參與者身上。

此前,整個運輸計劃進行周密按排。大批物資與裝備早已在各種名義下,運送到預定的地點加以儲存,只需部隊運達後領取。需要運送的人員與裝備也根據作戰計劃的需要,劃分成多個等級,以達分類輸送之目的,每一批人員或物資都制定了詳盡的運輸計劃。

從4日早晨9點,參戰部隊幾乎同時運動起來。各部隊首長只需打開不久前下發的密封命令,即可知道本部隊何時從何地出發,由什麼工具運送,所經路線,沿路的休息點,加油點,維修點,以及何時到達何地等等,一切早已明確的寫入計劃,部隊只需依命令行事即可。

部隊與沿線地區各部門全力配合,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行動開始後,交警們配合軍隊值勤人員維護交通秩序,保證部隊一路暢通無阻。軍方除於沿線設立大量加油站,維修點外,還強制性徵用沿線的私營或國有的加油站,維修點等爲部隊服務。交通部門優先安排軍事運輸,鐵路部門爲保證軍列,不惜讓其它列車停運,以至戰區內,鐵路貨物積壓嚴重,客車晚點率創新高。等等,運輸系統正以超負荷的狀態運轉着。

與此同時,戰區內的沿海港口被軍方接管,大批民用船隻被強制性徵用,所徵集的民用船隻,小至不足百噸的漁船,大至10萬噸級的油輪,可謂應有盡有。此前軍方借演習之名,將大批民用船隻集結,幾天前雖已下令解散,但大部分船隻因種種“原因”沒能離去,因此開戰僅幾個小時即有大批民船被徵集,並開始裝載人員與物資,意圖非常明顯,準備參加登陸。除民用船隻外,解放軍還擁有大量登陸艦艇,停戰期間,登陸艦艇的建造被列爲最優先級,各造船廠爲此加班加點,但登陸艦艇的數量依然不夠,於是將全軍的登陸艦艇抽調一空,許多已退役的艦艇也重新服役,甚至有許多尚未完工的艦艇也被提前前貨。

經過緊張的準備,4日上午10點,即開戰後一小時,滿載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出海的第一支登陸艦艇編隊在水面作戰艦艇的掩護下出海。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則早已借海上閱艦式之名出海,此時正在東海集結之中。

由於解放軍海軍主力集結於東海,大部分徵集的民用船隻也集中於臺灣海峽以北的沿海港口,以及其它跡象,高技術的應用,使實施大規模軍事調動而不被發現成爲不可能,因此臺灣海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解放軍將在臺灣北部登陸。

雖然前方捷報不斷,但依據以往的經驗,戰場上的消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好消息總是比壞消息傳的快,戰報中的敵方損失數字常含有水分,因此對於前方傳來的好消息俞登總是持懷疑的目光看待,不過他已經從這些消息中感覺出形勢一片大好,除非他的部下有意隱瞞真實情況,不過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此時他的心中非常自然的充滿信心。

他擁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室,沒有人可以隨便打憂他。他做爲戰區最高統帥的工作僅僅決策,具體的工作需要由其他人來完成,他正注視着辦公室牆上掛着的那張巨大的臺灣地圖,這是他特意讓人掛上去的,此時他彷彿在尋覓着什麼?

這時楊國雄推門走了進來,“情況如何?”還沒等他開口,楊國雄就說道,“一切比預想的要好?”然後進一步解釋道,“我軍已掌握了制空權,雖然臺灣空軍主力事前因躲入地下工事損失不大,但是我們有能力確保制空權不失。A號行動是否按計劃實施?”

“按計劃進行!沒有必要推遲。”俞登回答道,雖然沒有完全消滅臺灣空軍,但他不想再等下去,可以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命令:A號行動是開始!”

接到實施A號行動的命令後,已待命多時的數千名傘兵活動起來了,幾個小時前他們就接到了命令,檢查完傘具、裝備等工作後趕到停機坪,開始焦急的等候進一步的命令,然而一等就是一個半天,所以一接到命令大家就爭先恐後的登上運輸機,隨後數十架運輸機幾乎同時開動發動機,行動開始了!

直至登機前的一個小時,每一個傘兵才知道,他們執行的任務是:攻克澎湖,爲執行這一任務,他們已經準備了好幾個月了。剛剛開戰就在澎湖實施空降,是不是太草率了?澎湖可是臺灣島的門戶,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受停火協議的限制,臺灣撤走了部署於澎湖的全部重武器,並拆除了許多工事,但是澎湖並沒有被放棄,臺灣陸軍要將澎湖列島也變成如金門一樣的要塞,先後以各種名義部署了近2萬人的部隊,而澎湖人口尚不足10萬,當地所有適齡男子也全部編入預備役。此舉之目的,不求守住澎湖,僅求以此爲臺灣島內的防禦拖延點時間。

俞登非常清楚,澎湖列島是臺灣島的大門,因此欲攻臺必先取澎湖列島,爲此他決定投入傘兵近5000人,外加由海軍登陸艦艇運送的3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員及陸軍的一個整編步兵師。這些兵力已足以對付2萬守軍,問題是傘兵必須能夠安全着陸,並堅守住陣地,爲後繼的登陸部隊登陸創造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傘兵的接應,那麼後繼部隊的登陸將非常困難,進而影響整個作戰計劃的實施。目前最最關鍵的問題是傘兵部隊能否安全着陸,爲解決這一問題,俞登派出了他手中的王牌--第50集團軍機載步兵旅第1營,就在傘兵員登機的時候,該營已乘直升機出發。

第50集團軍機載步兵旅第1營原爲解放軍第一支機載步兵部隊,曾於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立下戰功,但這次是他們是因在戰前的綜合評比中排名第三才能派去執行機降澎湖這個最容易完成的任務,應該說明的是參加加評比的僅有3個營,其實機載步兵旅所屬的3個營那個也不弱,全是精銳中的精銳。第1營所乘的直升機羣爲躲避面達,採取超低空飛行,幾乎要貼着海面了。這樣臺灣的預警雷達系統自然無法發現他們,但他們被美國人發現了,一架正臺灣南面的某一空域飛行的美軍空中預警機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可惜機上的控制人員的注意力被解放軍空軍對臺灣的大規模空中打擊行動吸引住,過了很久才注意到這一情況,可那時直升機羣已經靠近目標,此時再通知臺灣方面已經晚了!

當直升機駕駛員看到澎湖島的海岸線時,空軍的攻擊機羣正在進行空中火力準備,如果不是由直升機發動機發出的噪聲,那麼你可以聽到攻擊機從頭頂呼嘯而過,以及炸彈擊中目標時發出的巨大聲音。面對猛烈的轟炸,守軍幾無還手之力,受停火協議的限制,澎湖守軍只能算是一支步兵部隊,擁有的防空武器太少了,也太差了。

第1營營長虞金虎向他的部下下達了準備出擊戰鬥的命令,馬上就要着陸了!此時他的心情相當平靜,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沒上過戰場的新兵,不過當他從直升機中跳下時,心中不免產生一種喜悅--終於踏上了澎湖--與大陸分離多年的臺灣的一部分。着陸之後,他看了一下表,時間是下午3點整,屬於按計劃到達。

“很順利嗎!”他的心中不禁歡呼,守軍的表示比想象的差多了,到現在還沒有清醒過來,不過他一點也不敢大意,畢竟面對的是2萬守軍。最值得慶幸的事是,原認爲負責澎湖守衛的沈光明是一個讓人頭痛的人物,

金門之戰給解放軍的印象非常深,指揮金門守軍的沈光明自然不會被小看,可現在看來,他是空有其名,將手中的全部兵力幾乎分散的部署於整個澎湖列島,基本上以海岸線爲防禦重點,準備應付來自海上的進攻,然而對其防線後方的防禦並不重視。

等守軍反應過來時,虞金虎已經指揮部隊安全着陸並按計劃展開,按計劃他們首先控制着陸場,然後視情況攻擊着陸場附過的馬公機場,現在看來他們沒有理由不去攻佔機場。

當沈光明得知機降的解放軍僅有一千多人,而且正在進攻機場之後,他不禁有點懷疑自已的耳朵有沒有聽錯,一個一千多人的步兵營要去攻打由守軍重兵守衛的機場可是玩笑,馬公機場可是守軍防禦的重點之重點,他早已於機場四周佈下重兵。因此他根本沒把對方放在心上,甚至不打算向機場增兵,可是戰鬥沒進行多久,他發現自已錯了,等接到機場守軍求援的電話時,他才認識到面對的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這才完全清醒過來,他認識到機場失守所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後,一面令機場守軍死守,一面調兵增援,可惜解放軍的攻擊機封鎖了通往着陸點的道路,增援部隊根本無法及時趕到,其實也無兵也調,大部隊部隊已分散佈防於各處,調動起來並不容易。

第50集團軍機載步兵旅第1營可不是一般的部隊,不要說裝備之精良,僅其人員素質而言,那可是一羣執行特殊任務的職業軍人,精兵中的精兵。此外,第1營還可以得到空軍的全力支援,該營中編有專門的航空引導員,一旦進攻受阻,空軍的攻擊機就會在目標上空出現投入精確制導炸彈,這時航空引導員們只需爲炸彈指示正確目標即可。一般情況下,一至二枚炸彈投下之後,隊伍就可以繼續上路了。

沈光明東拼西湊出一支部隊,準備增援機場守軍,可是他剛率部隊上路,更糟糕的消息傳來,解放軍的援兵來了!第15空降軍的傘兵乘運輸機趕來了,第一批傘兵安全降落於由突擊營控制的着陸區,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

隨着大批傘兵的安全着陸,解放軍發動了更加猛增的進攻,馬公機場最先被攻克,不過馬公機場還不能使用,機場跑道上堆放了不少東西,如廢汽車,守軍用這些東西封鎖了機場,必須進行清理之後才能使用。

下午4點多,又一批大型運輸機按計劃飛臨馬公機場上空,只不過它們運送的不是傘兵,而是傘兵戰車,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вмп-3,有了вмп-3,空降部隊的戰鬥力進一步增強。вмп-3出現在戰場上時,守軍開始失去信心了!

雖然解放軍登上澎湖的兵力依然不足,但已對守軍構成巨大的壓力。別看守軍有2萬多,當地尚有大量預備役人員可以動員,實際上骨幹力量僅爲一個師的正現陸軍,其餘的部隊戰鬥力非常弱。更爲重要的是澎湖守軍完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沒有援兵,也沒有空中支援,臺灣島方面根本無法提供什麼有效的支援。

自發現解放軍對澎湖實施機降與空降之後,臺灣方面一直沒有閉着過,臺灣海空軍一直想方設法支援澎湖守軍,可惜全部失敗了。臺灣海軍派出艦艇運送海軍陸戰隊支援澎湖,可是艦艇編隊剛出海就被發現,隨後受到攻擊,不是不半路上返航。臺灣空軍想派飛機對運輸傘兵的運輸機實施攔截,可是大部分戰機被封鎖於洞庫基地內,僅能派出的少量戰機幾乎全部被解放軍護航戰鬥機擊退,結果在付出巨大的損失之後,僅擊落一架運-8和一架運-7,擊傷了另外2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當晚8點,經過搶修,馬公機場重新投入使用,運送重裝備的運輸機得以降落。

由於制空權與制海權已被解放軍掌握,運送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艦艇編隊順利抵達澎湖,並在傘兵部隊的接應下順利登陸。接着運送陸軍部隊的船隊到達澎湖,開始在被攻佔的漁船碼頭上狀卸下部隊與物資,趕到的陸軍部隊爲第181師,該師於大裁軍時代被改編爲武警部隊,後因戰爭需要於2003年5月重新升級爲正規陸軍,恢復原來的陸軍番號。別看剛剛由武警升級的第181師,尚缺少重裝備,但對於執行清剿殘敵,打掃戰場的任務還是得心應手的。

12月5日2點,馬公市被解放,至此澎湖島基本解放,澎湖島上少數繼續頑抗的守軍也在日初前被消滅。雖然白沙島與漁翁島還於守軍的控制之下,但沈光明已徹底失去了信心,他迴天無力!解放軍不僅站住了腳,而且正在擴充控制區,澎湖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失去信心與鬥志的守軍於次日下午放下武器投降。

由於連接白沙島與澎湖島的跨海大橋已被守軍工兵摧毀,已佔領澎湖島的解放軍一時間無法進攻這兩個島嶼,不過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是一個次要的問題,白沙島與漁翁島的守軍已經被封鎖了起來,無法對解放軍構成威脅。

澎湖列島三個主要島嶼中的澎湖島已被攻克,從而取得進攻臺灣島所需的支點的目的已經達成,解決白沙島與漁翁島上守軍的問題被交給新到第181師負責,何如與何時解決已次要問題。

現在俞登已將全部精力放在臺灣島方向,進攻澎湖列島不過是整個臺灣的開始!

衆多的工兵部隊迅速登陸,並很快展開工作,他們在馬公市被攻克之後立即搶修馬公港,在海灘上修築了許多臨時碼頭等設施,以便船隻的裝卸。搶修與擴建馬公機場,建立起多處直升機機場,以便提高空運能力,還建立了許多營地與醫院,後勤倉庫中心等,整個澎湖島正被改建了一個後勤保障中心,新的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

爲攻佔澎湖島立下大功的第1營快退出戰鬥進行休整,新的任務等着他們去執行。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夢中的臺海之戰》第三節由星月書吧整理上傳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夢中的臺海之戰》第三節由星-月-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