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與吳濤相比,曲晨只能算在敵人制造了一個“小亂子”,當天戰鬥開始後,吳濤即率領他的營和師偵察連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滲透到敵人,實施破襲。由於人員太多怕被發現,所以全體人員輕裝之後,分爲幾股分頭行動,走在最前面的是師偵察連,師偵察連任務是負責控路,一路之上,全靠師偵察連才順利滲透到敵後。越過火線之後,最危險的地段已經越過,於是師偵察連與吳濤等人分手,單獨繼續南下,執行偵察任務。

送走師偵察連之後,吳濤令一面讓部隊分散隱蔽起來,一面派出韓柏的偵察排四處尋找目標,待偵察排返回將偵察到的情況進行會報之後,吳濤發現四周都有可值得攻擊的目標,最後他選定主要目標--一座橋。

這座橋橫跨於一條小河上,河雖不深,但運送物資的汽車無法涉水過河,只有通過這個橋。此前這個座並未受重視,然而順安被攻佔之後,運送補給的車隊就不得不改路經過此橋,以繞過順安。吳濤的行動可謂大膽,因爲不僅此橋已有重兵保守,而且附近還有敵人大部隊,可說是“虎口拔牙”。此時負責守衛大橋的是美國第十山地師的部隊,這真可謂“冤家路窄”。

吳濤迅速給部隊下達任務之後,他的指揮部也隨迫擊炮排轉移來距大橋不遠處的預定陣地--一座小山的山頂,從這裡可以俯視整個戰場,吳濤與司馬將邪就在山頂上指揮,迫擊炮排的迫擊炮就架設於後山腰上,位置不僅隱蔽,而且處於火炮射擊的死角相當安全。

“打吧!還等什麼?”司馬將邪將全部目標的射擊參數計算完之後,有點急切地問道。

“再等一會!其它各組此時不一定能到位,多等一下!”吳濤一邊不慌不忙的回答道,一邊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着目標。由於擔心無線電會被敵人截獲,所以他們的無線電電臺只收不發,吳濤此時雖不知道各組的具體情況,但他能估算出各組的大至位置,並且相信各組的無線電臺都打開了,正準備接收他的命令。

等了近半個小時之後,吳濤認爲差不多了,於是打開手中的無線電臺,對着話筒說道:“注意!注意!節目慶祝活動開始!”這就是表示行動開始的密話,反覆說了幾遍之後,他又命令道:“迫擊炮射擊!”然後他又舉起望遠鏡觀察彈着點。

接着遠處也響起了槍炮聲,原本吳濤爲保證攻擊大橋的順利,特意派出了了若干個戰鬥小組四周騷擾,這下子敵人的後方大亂了!由於許多地方都受到了襲擊,一時間無法派兵增援大橋。

吳濤派出的狙擊排將橋面封鎖了,使大橋西端的守軍無法增援大橋東端,美軍欲乘裝甲車過橋時,可是裝甲車剛剛上橋就被反坦克擊毀,結果大橋東端守軍陷入孤立的地位。不過守橋的美軍很鎮靜,沒有被突然打的驚慌失措,而是迅速做出反應,以猛烈的火力還擊。3連2排的項少龍本想帶着他的班借炮擊的掩護快速衝進敵人的陣地,可半路上就被美軍的火力攔住,無法前進。不過美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爲不時有迫擊炮炮彈準確地落下他們中間。可是又不知道炮彈是從那飛來的,炮位雷達截獲的雷達反射信號太亂了,根本沒法計算出正確的炮位,看來當初振學的確特意提供這些的新式82毫米迫擊炮炮彈確實對了,當然這與優勢的炮手加上司馬將邪的準確計算分不開的。

當雙方爲爭奪大橋東端陣地展開激烈的交火之時,大橋突然發生了爆炸,原來正面的進攻不過是一種掩護,目的是掩護爆破小組炸橋,由於擔心敵人在河灘上部署了地雷,實際上美軍的確在大橋附近的河灘上部署了大量地雷,只是由於一時間沒有專門部放於水中的地雷而沒有在河中放雷,爆破小組正是涉水到達橋下的,並將數包zha藥安放於大橋下,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炸燬大橋之後,吳濤即率部撤出了戰鬥,這裡不是久離之地,如果等敵人從清醒過來遭再撤就晚了。當吳濤撤出戰鬥之後,突然間發生遠處火光沖天,接着是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原來被派去實施騷擾的偵察排,在韓柏的率領下,竟然誤打誤撞上了聯合國軍的一個大型後勤中心,這個後勤中心專門負責西線聯合國軍部隊的補給任務,然而由於運力不足,大量彈藥等物資正積壓在這裡,可這裡又根本沒有什麼倉庫,全部東西都是露天存放。在戰鬥中一堆炮彈被引爆,結果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引了整個戰爭期間最大的一次爆炸,雖然美韓兩國都拒絕公開這次爆炸的損失情況,然而人們都相信這次爆炸的損失相當慘重,因爲製造這一事故的韓柏等人後來回憶說,如果不是他們見勢不巧,立即撤退,否則他們也會一起被“報銷”。

其它幾個小組的戰果也不小,一個小組將一個大型通信中心破壞了,另一個小組竟冒充韓國人襲擊了美軍的一個營地,結果引起美韓兩軍不明不白的大打一場,美軍的一個機場也受到他們的炮擊。整個行動取得的成果可謂豐收,付出的代價也小的很,全營付傷或陣亡人數不足30,而且大部都是輕傷。

戰後有人這樣評價這一戰鬥:“該營的行動非常突然,使聯合國軍的反擊計劃還沒有實施就破產了!有力的支援了朝鮮西部集羣的進攻行動,而朝鮮西部集羣的進攻則打亂了聯合國軍對該營的圍剿行動,讓該營得以安全撤退!”

橋樑被炸、後勤中心被摧毀,通信中心被毀、營地受攻擊、機場遇炮擊,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不能讓人感好受,尤其是這些事情幾乎是同時發生,更讓他受不了的是“造事者”事後全跑,沒抓住一個,以至於科舍爾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差一點暈過去。

大橋被炸和後勤中心被摧毀之後,運往前線部隊的彈藥等物資立即減少了,可前方正急需這些東西,這真是“雪上加霜”,朝鮮西部集羣的快速推進,更使形勢進一步惡化,科舍爾意識堅守現有的防線已不可能,於是他在沒有韓國人同意的情況下,下令實施大踏步的撤退,將防線後撤至平壤以北。然而韓國人則認爲形勢還沒有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境地,韓國還有大批後備役部隊沒有投入戰鬥,只要這些部隊能及時趕到,勝利還是有希望的,爲此拒絕撤退,並派樸正富去勸說科舍爾,然而科舍爾根本聽不進去,依然堅持撤退計劃。最後韓國人不得不同間撤退,可是美韓兩軍高級指揮官間的爭論浪費了許多時間,在此期間美軍部隊已奉命開始撤退,而韓國部隊還在堅守陣地,可是韓國人根本無法單獨堅守美軍撤退後留下的防線,結果整個防線崩潰了,於是聯合國軍開始快速的向平壤以北地區快速退去。

23日上午,南下偵察的志願軍第3裝甲旅所屬的師偵察連順利進入平壤,同日下午,朝鮮西部集羣的先頭部隊開入平壤,至此平壤解圍!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也隨之結束,志願軍雖然取勝,但勝的並不輕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上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同時,解放軍也在臺海戰場上採取了行動,相對平靜了多日的臺海又熱鬧了起來。7月22日晨,解放軍同時對金門、馬祖發動了登陸作戰。

馬祖是由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聯合負責的,進展還是順利,馬祖守軍未能阻止解放軍登陸,解放軍不僅很快佔領了灘頭陣地,並將大批後繼部隊運上島。馬祖守軍的抵抗確實頑強,可惜指揮官指揮錯誤,從一開始就“硬碰硬”的死拼,結果在解放軍的強大火力下,損失慘重。然而解放軍佔領整個馬祖依然費時3天,超出了原定計劃一倍,解放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相比之下,金門的戰鬥纔是真正的血戰!

此時炮兵開始“引退”,由步兵“唱主角”了,因爲最後的戰鬥還要靠步兵來解決,能不能解放金門現在就靠第31集團軍的了。

楊浦將全部兵力集中在大、小金門島上,放棄了外圍的其它島嶼,這等於自絕退路,可謂“至之死地而後生”,準備做“困獸”之鬥。

22日凌晨5點整,隨着金門集羣司令員李瑞清的一聲命令之下,3個加強營率先登上金門的海灘。然而楊浦並沒有象馬祖守軍那樣試圖採取措施阻止解放軍登陸,他不僅放棄了灘頭陣地,還禁止射擊。

解放軍在沒有付出任何人員傷亡,甚至沒有開一槍就佔領了灘頭陣地,後繼部隊也順利上岸,然而當解放軍開始向內陸推進之時,立即遇到頑強的抵抗,幾乎無法前進。這與二戰時期,美軍在沖繩遇到的情況差不多,這也許是楊浦對二戰歷史研究的成果之一吧!

經過短暫的交手之後,解放軍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的對手,因爲事實證明他們的對手戰鬥意志相當頑強,是不可輕視的敵人。然而解放軍也非等閒之輩,爲報當年兵敗金門之恥,解放軍可沒少準備。不過“24小時內拿下金門!”的誓言已無達成之可能,爲此誓言的發出者--李瑞清幾乎要大哭一場。

解放軍見向內陸推進困難,立即改更策略,放棄向縱深發展的計劃,指揮部隊沿着海岸線擴展灘頭陣地的面積,因爲楊浦不意堅守灘頭陣地,所以解放軍很快佔領了大片的海灘,接着工兵開始在海灘邊上修建臨時碼頭,以便讓各種運輸船隻將運載的人員和物資卸下,運輸效率可要比用登陸艇直接運上海灘快多了。雖然不時受到金門守軍的炮擊,然而工兵毫無退縮,炮兵也以強大的火力實施掩護,臨時碼頭僅用幾個小時就建成了。接着工兵們開始實現一個“狀舉”,修築一條直接連接大陸與金門島的浮橋,一旦浮橋建成,向金門島運送人員和裝備就方便多了,不過建成這條浮橋還需要很長時間,在最初的戰鬥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上午9點半,第31集團軍第92師師長米文蔚以一線總指揮官的身份跟隨着後繼部隊登上了大金門島的海灘,此時已有不少部隊上岸,而且許多重裝備也運上來了。米文蔚並沒有急於指揮部隊發起了進攻,他首先實地瞭解了一下情況,發現他此前的想法過於樂觀。連續數日的炮擊使金門早已變樣,海灘上的各種障礙物早不知到那去了,壕溝都被填平,然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金門早已成爲了一個“要塞”,完全變成一個戰場,四處都是工事,許多工事只是表面被摧毀了,實際上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守軍在堅固工事的保護下,依然保存下來大部分人員和裝備。

連續發動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之後,米文蔚基本上了解了對手的戰術,也再次重新認識了對手。守軍雖然戰鬥意志非常頑強,不好對付,但是指揮官大多缺乏隨機應變的靈活性,戰術應用相當“死”,同時也顯得缺乏經驗;大多數士兵的軍事技術水平不高,顯然這是平時的訓練不佳的結果。

經過一番試探和研究之後,米文蔚決定採取:“不求速度,旦求穩!”的戰術,徹底放棄了“速戰速決”的計劃。組織由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等多兵種組成的突擊隊,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逐個“清理”守軍的工事,他要求部隊要“穩紮穩打!”不可求快,對敵工事要一個一個的攻佔,力求攻下一下,佔住一個,“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戰鬥幾乎回到了一戰時期的“陣地戰”,推進的速度不是以“公里”,而是以“米”來計算,採取這種戰術的優點是己方的傷亡小,缺點是速度太慢。

金門守軍被封鎖住了,人員和物資等不法得到任何補充,越打越少。相比之下,解放軍掌握着制空、制海權,在強大壓制火力,守軍對登陸場的炮擊幾乎發揮不出任何較效果,所以大批增援部隊可以順利上岸,力量越打越強。金門守軍最終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至於能支持多長時間則要看解放軍和表現如何了!金門幾乎成了解放軍的練兵場,正如一位軍事學者的評價:“這裡是軍官,尤其是下級軍官以及士兵們展現個人才華和技能的最佳地點!”同時這裡也成爲一個試驗場,各種新式或老式的武器和裝備被運到這裡參戰實戰測試。然而楊浦對此卻很滿意,認爲以這樣的速度下去,“共軍打下金門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到那時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

可惜他很快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原以爲:“經過多年的建設之後,金門實現了要塞化、地下化,修築的工事相當堅固,多爲半地下式,工事之間用地道相連接,很難攻佔或摧毀。”然而解放軍很快掌握了攻佔敵軍工事的有效方法,這可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別看守軍工事的頂部一般都有幾米,甚至十幾米厚,能夠承受一般炮彈的炸擊,可是射擊孔或瞭望孔是薄弱環節,解放軍很快發現使用無座力炮、坦克炮等直接射擊這些地方可有效殺傷工事內的人員和裝備。經過對比之後,發現坦克炮直射的效果最好,不過讓許多軍事專家跌破眼鏡的是,62式坦克的此時的表現最好。99A坦克的火力與防護力很強,可惜太重了,在戰場上的運動起來不如輕型坦克方便。63式、63A式坦克的外型較大,被發現和擊中的機率比外型較小的62式坦克大,這對於防護力不足的輕型坦克相當重要。62式坦克的8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較小,但對於守軍的工事足夠了,63A式坦克上的105毫米的威力較大,可惜坦克炮口徑的增大,減少坦克攜裝的彈藥的數量減少,影響了其連續作戰的能力,至於63A式坦克上的先進火控系統也較不出優勢,因爲對付靜止的目標,62式坦克的簡易火控系統足夠用了。總之,62式坦克的特點就是“實用”。

本以爲工事之間可以相互支援,可是當解放軍先實施工事作業,推進到距工事儘可能近的地方,然後使用煙霧彈掩護在進攻部隊衝出己方陣地時,防禦者已無法有效的實施火力壓制。當解放軍戰士衝入工事之後,工事內的戰鬥是飛機、大炮、坦克是無法發揮作用的,於是雙方的步兵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有時甚至要進行肉搏,雖然守軍也有頑強的戰鬥意志,可惜解放軍戰士平時嚴格的訓練在這時產短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整套攻防戰術要點是:以遠程炮火實施支援和掩護,以坦克炮、火箭彈等實施直接支援,摧毀各種火力點,以排爲單位的輕裝部隊在煙霧彈的掩護下,接近敵工事,用手榴彈、火焰噴射器、zha藥等炸開敵工事,最後在工兵與步兵配合清除工事內的敵人。

解放軍採取的戰術並非“平推”,而是從多個方向上一點點的切入防禦陣地縱深,對陣地實施切割和包圍,那時守軍將不得不面對要麼撤退,要麼被包圍之間選擇,如果陷入包圍失去後援,那麼被消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此時也幾無突圍可能,因爲解放軍的防禦組織的不錯。楊浦多數組織反擊,想奪回部分陣地以解救出被圍部隊,然而多以失敗告終,在強大的火力面前,反擊等於送死,即便由奪回陣地救出部隊,付出的傷亡也相當慘重,一點也不合算。

隨着大批部隊上島,守軍失去陣地的速度不斷加快。如果失去了金門、馬祖,那麼臺灣的大門就被打開了,連不懂軍事的*也明白這一點,她一邊給守軍打氣,一邊與手下研究增援金門的問題,然而對於此時的臺灣軍隊來說增援金門無異於夢。經過連續數日的消耗之後,到22日早晨,臺灣空軍能夠起飛作戰有戰鬥機數量已下降至91架,不敢再輕易出擊,與解放軍交戰了。失去制空權之後,臺灣海軍也退出了臺灣海峽,艦艇不是縮入軍港,就是遠避外海。沒有制空、制海權,臺灣陸軍無法派出一個援兵。

看來*只能向上帝祈禱了!